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pptx(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steoporosis,OPOP)是是一一种种以以骨骨量量低低下下,骨骨微微结结构构破破坏坏,导导致致骨骨强强度度降降低低,骨骨脆脆性性增增加加,易易发发生生骨骨折折的代谢性骨病。的代谢性骨病。概概 念念第1页/共57页骨质疏松症分类和分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退行性病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退行性病变 I I型型 绝经后:绝经后:III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所诱发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所诱发 的骨质疏松症的骨质疏松症 第2页/共5
2、7页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 inducedosteoporosis,GIOP)是一种因为内源或外源糖皮质激素所致的,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概概 念念第3页/共57页l医源性-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最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第4页/共57页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构成骨的物质减少构成骨的物质减少 骨量低下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 骨强度下降骨强度下降 骨脆性增加骨脆性增加 易致骨折易致骨折第5页/共57页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 正常正常Courtesy Dr.A.Boyde第6页/共5
3、7页骨质疏松常见骨折第7页/共57页l美国一项社区调查显示,总人口的美国一项社区调查显示,总人口的 0.2-0.5%0.2-0.5%使用使用 GCs GCs 超过超过50%50%的的 GCs GCs 使用者出现骨量丢失并导致骨折。使用者出现骨量丢失并导致骨折。l英国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显示约英国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显示约 0.9%0.9%的成人的成人(计计 409000)409000)曾使用曾使用GCsGCs,l调查表明长期接受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调查表明长期接受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强的松)(强的松)7.5mg/d 7.5mg/d 易发生骨质疏松,易发生骨质疏松,且与糖皮质激素的初始量及用
4、且与糖皮质激素的初始量及用药时间呈正比药时间呈正比椎体椎体,髋部骨折危险性与强的松剂量呈显著相关髋部骨折危险性与强的松剂量呈显著相关流行病学第8页/共57页快速的骨丢失发生在快速的骨丢失发生在GCGC开始治疗的开始治疗的最初最初3-3-6 6月,月,6-126-12月达高峰月达高峰 随后是较缓慢的下降随后是较缓慢的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加,这种危险性不依赖于原这种危险性不依赖于原有的基础病变、有的基础病变、年龄、性别而独立存在年龄、性别而独立存在的的F u j i t a T,S a t o m u r a A.C a l c i f T i s s u eI n t,2 0 0 0
5、,6 6:1 9 5 一 1 9 9M c K e n z i e R,R e y n o l d s J C J R h e u m a t o l,2 0 0 0,2 7:2 2 2 2-2 2 2 5流行病学第9页/共57页 强的松应用时间反映强的松应用的总剂量强的松应用时间反映强的松应用的总剂量长期使用长期使用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也可引起 骨丢失既使更小剂量如每日2.5mg也难以阻止骨质 疏松的发生绝经后妇女及50岁以上的男性为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第10页/共57页国外的调查显示在长期接受激素治疗的患国外的调查显示在长期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中不足者中不足1515的患者同时接受了的患者同时接
6、受了OPOP的预防的预防治疗治疗流行病学第11页/共57页骨吸收与骨形成骨吸收与骨形成骨形成骨形成 由成骨细胞介导,在成骨过程中,分泌由成骨细胞介导,在成骨过程中,分泌胶原蛋白和其他基质物质,为矿物质的沉积胶原蛋白和其他基质物质,为矿物质的沉积提供纤维网架,类骨质被矿化为正常骨组织提供纤维网架,类骨质被矿化为正常骨组织骨吸收骨吸收 由破骨细胞介导,破骨细胞在接触骨基由破骨细胞介导,破骨细胞在接触骨基质时被激活,分泌某些化学物质、酶、细胞质时被激活,分泌某些化学物质、酶、细胞因子溶解骨基质,矿物质被游离(溶骨作用)因子溶解骨基质,矿物质被游离(溶骨作用)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第12页/共57页破骨细胞
7、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骨骼不断进行自我更新骨骼不断进行自我更新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制造制造“新新”骨骨破骨细胞破骨细胞-分解分解“旧旧”骨骨当破骨细胞活性当破骨细胞活性 成骨细胞活性,骨的溶解成骨细胞活性,骨的溶解 骨的形成,造成骨质流失,骨的形成,造成骨质流失,出现骨质疏松。出现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第13页/共57页成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成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成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成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调控和终止破骨细因子调控和终止破骨细因子调控和终止破骨细因子调控和终止破骨细胞活动胞活动胞活动胞活动在完成局部溶骨后,破骨在完成局部溶骨后,破骨在完成局部溶骨后,破骨在完成局部溶骨后,破
8、骨细胞分泌一些细胞因子,细胞分泌一些细胞因子,细胞分泌一些细胞因子,细胞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启动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启动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启动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启动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骨吸收骨形成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第14页/共57页人体三种钙调节激素人体三种钙调节激素 减少破骨,促进成骨,使骨减少破骨,促进成骨,使骨减少破骨,促进成骨,使骨减少破骨,促进成骨,使骨组织释放的钙盐减少,沉积组织释放的钙盐减少,沉积组织释放的钙盐减少,沉积组织释放的钙盐减少,沉积的钙盐增加,因而明显降低的钙盐增加,因而明显降低的钙盐增加,因而明显降低的钙盐增加,因而明显降低血钙血钙血钙血钙 n n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
9、(PTHPTH)作用于骨骼、肾和肠作用于骨骼、肾和肠作用于骨骼、肾和肠作用于骨骼、肾和肠促进骨吸收促进骨吸收促进骨吸收促进骨吸收动员骨钙入血,使血钙升动员骨钙入血,使血钙升动员骨钙入血,使血钙升动员骨钙入血,使血钙升高,以此维持神经肌肉的高,以此维持神经肌肉的高,以此维持神经肌肉的高,以此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凝血和体内酶的兴奋性、凝血和体内酶的兴奋性、凝血和体内酶的兴奋性、凝血和体内酶的正常功能正常功能正常功能正常功能降钙素(降钙素(CTCT)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第15页/共57页n n1,251,25(OHOH)2D3 2
10、D3 1,251,25(OHOH)2 2D D3 3促进钙的吸收利用促进钙的吸收利用第16页/共57页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lGCGC对骨组织的直接作用对骨组织的直接作用 -抑制骨形成抑制骨形成 降低成骨细胞数量和活性来 降低骨形成 体内实验证实糖皮质激素通过降低骨钙素、I型 胶原的基因表达抑制成骨细胞产生,促进成骨细 胞和骨细胞凋亡,使骨细胞的数量减少 第17页/共57页-增加骨吸收增加骨吸收 GCGC可刺激破骨细胞合成增加 GC使得破骨细胞生成增多并降低体内护骨素基因使得破骨细胞生成增多并降低体内护骨素基因osteoprotegerin(osteoprotegerin(骨形成一个标
11、志骨形成一个标志血清骨钙素水平血清骨钙素水平和成骨细胞合成的抗再吸收细胞因子和成骨细胞合成的抗再吸收细胞因子)的表达的表达第18页/共57页lGCGC对骨组织的间接作用对骨组织的间接作用 糖皮质激素通过影响成骨细胞对甲状旁腺激素、前列腺激素、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1,25(0H)2D3,的反应影响成骨细胞的功能 第19页/共57页l对钙离子代谢的影响对钙离子代谢的影响 降低胃肠道钙离子吸收,抑制肾钙离子的重吸收 持续过量的治疗导致显著的高钙尿症第20页/共57页甲状旁腺素、性激素、生长激素等都参与了骨甲状旁腺素、性激素、生长激素等都参与了骨的代谢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增殖的代谢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增殖lP
12、THPTH增强骨吸收,增加骨钙的释放增强骨吸收,增加骨钙的释放,GC,GC通过对通过对甲状旁腺的直接作用降低胃肠道钙吸收和增加甲状旁腺的直接作用降低胃肠道钙吸收和增加尿钙泄尿钙泄l通过影响下丘脑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垂体-肾上腺轴上的不同位点肾上腺轴上的不同位点来影响性激素的分泌来影响性激素的分泌lGCGC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第21页/共57页 GCsGCs通过促进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及抑制成骨细通过促进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及抑制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引起骨质疏松胞介导的骨形成引起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影响钙稳态影响钙稳态:GCsGCs抑制小肠对钙、抑制小肠对钙、磷
13、的吸收,增加尿磷的吸收,增加尿钙排泄,钙排泄,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对性激素的作用对性激素的作用:GCs 可降低内源性垂体促性腺激可降低内源性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并抑制肾上腺雄激素合成,素水平并抑制肾上腺雄激素合成,雌激素及辜酮雌激素及辜酮合成减少合成减少第22页/共57页lGCs对骨密度的影响l骨量丢失在用药后6-12个月最为明显,以 代谢活跃的小梁骨为著l GCs 使用者的骨密度(BMD)在治疗的第一 年可降低20%,以后每年约降低3%l随着GCs 治疗时间的延长,骨量丢失的速度是 绝经后人群骨量丢失速度的2-3 倍第23页/共57页l对骨折危险性的影响l当
14、强的松剂量5mg/d时 椎体和髋部骨折危险性约为20%l强的松剂量20mg/d时,椎体和髋部骨折危险性升至60%l随着GCs剂量的增加 其他部位骨折发生率亦显著增加第24页/共57页狼疮性肾炎泼尼松治疗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 卢文 郝丽 章秋 等 摘要 目的 观察狼疮性肾炎长期泼尼松治疗后骨矿含量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研究对象为女性。健康对照A组 20例,患者组 25例(肾功能正常),于泼尼松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4个月分别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相关部位骨密度,同时测定空腹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PTH-M)、骨钙素(BGP)及其它生化指标。结果 LN治疗前组除腰L2外
15、各部分骨密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泼尼松治疗后2个月骨密度无明显变化,治疗4个月时桡骨骨密度较治疗前下降(p0.01)患者治疗后2个月、4个月血PTH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血BG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 狼疮性肾炎长期泼尼松治疗后各部位骨密度逐渐下降,桡骨骨密度较早发生改变 强的松治疗后血BGP下降,PTH上升,血BGP和PTH是反映继发性骨量减少的敏感性生化指标较骨形态学改变早。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2,6(6)420-423,第25页/共57页 糖皮质激素对狼疮性肾炎患者骨代谢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卢文;郝丽;邵宜波;黄家麟;杨明功;摘要 目的 观察狼疮性肾炎患
16、者长期强的松治疗后骨矿含量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对照组(A组)20例,强的松治疗前组(B组)25例,强的松治疗后组(C组)31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相关部位的骨密度,同时测定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PTH-M)、骨钙素(BGP)、24小时尿钙及尿肌酐.结果(1)C组病人各部位骨密度较A组和B组明显下降(P0.01、P0.05);(2)C组病人血PTH、尿钙/肌肝(Ca/Cr)分别高于A组和B组(P0.01),血BGP分别低于A组和B组(P0.01);(3)C组病人中骨量减少发生率随强的松应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多元逐步法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L2L4、大转子、w
17、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仅与强的松应用时间相关,与病情活动、CTX冲击、血总蛋白、尿Ca/Gr无关.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长期强的松治疗后可引起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随时间的延长发生率渐增,血BGP和PTH是反映继发性骨量减少的敏感性生化指标,较骨形态学改变早.临床内科杂志2003,20(1):26-282003,20(1):26-28第26页/共57页n n骨痛骨痛n n身材缩短身材缩短n n骨折骨折: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肌无力肌无力:腰背酸痛、全身骨痛(弥漫性、腰背酸痛、全身骨痛(弥漫性、无固定部位、劳累活动后加重)无固定部位、劳累活动后加重)椎体压缩性骨折、驼背,胸廓畸形甚至椎体压缩性骨折、驼背,胸
18、廓畸形甚至内脏功能障碍(胸闷内脏功能障碍(胸闷,气短气短,呼吸困等)呼吸困等)常因轻微活动或创伤诱发,多发部位常因轻微活动或创伤诱发,多发部位为脊柱为脊柱,髋部髋部,前臂前臂第27页/共57页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 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第28页/共57页 诊断诊断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 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史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史 临床体征临床体征 骨密度测定骨密度测定 X X线检查线检查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第29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皮质激素 骨质 疏松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