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课后反思.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课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课后反思.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课后反思 石头书是一篇科普文,这类文章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本文共有14个自然段,通过人物间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缘由:1、形状: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书一页一页的。2、石头上的雨痕、波痕、矿物就像书上的字。3、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4、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化石能知道很多学问,就像书本能告知人们学问一样。紧紧抓住“刨根问底”一词,从而培育学生喜爱科学、探求学问的意识。在教学中,我存在着许多缺乏,课后经过师傅的指导和自我反思,有几下几点: 1、教学时,插图和文字的出示,要讲究协作,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先在学生学习了文字再看图片,欠缺合理性。 因让学生
2、通过观看后再回到课文中去找找,给学生观看思索的空间,并联系生活中的书来答复“为什么石头想书?”让学生在比拟中,渐渐体会为什么称为石头书的缘由,由观到思到悟,让学生会学习。还有在讲授“矿物”时,我思索得不够具体,没有两位师姐处理得好全面,对于矿物里面的小不点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这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这些红的、黄的、闪光的、透亮的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如钻石、红宝石、煤炭-把课堂与生活连接起来。 2、在授课一开头,我特地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初学的内容,川川和磊磊提了哪几个问题,他们一个劲提这么多问题就是想弄懂“为什么叫石头书?”而他们一个劲的问问题,问清晰,弄明白,就是书上说的哪的词语,让学生答复
3、到“刨根问底”,再以这个词语为动身点,为整课的中心词,让学生走进石头书中去刨个毕竟。并贯穿两个孩子一开头,由“奇怪到惊奇最终的快乐”这条情感线索来教学。可是上下来,并不像自己想象预设的效果好,让学生从书上找问题,你一个我一个翻着书找,比拟得不整齐,师傅给我的建议是,川川和磊磊要问的问题,可能也就是学生所想问的,干脆把它抛给学生,以学生为主角来问问,效果会更好,自己思考了一下,这到也是,后来有幸听了俞教师的课,她就是这么处理的,在教学设计上她思索得很细致,这点还得向“俞师姐”学习一翻。 3、教学语文也需标准化,真是当局着迷,旁观者清,一节课下来,我的口头语“呀”实在太多,真是自己不觉得,以后在处理教学语言时,还要非常留意,尽量避开多余的语气词。抓紧把握好时间,由于借班上课的缘由也有自身的缘由,原本在完毕时设计的几个问题也因时间关系,没能来得及好好提问,这也提示自己早今后的教学中,教案的设计更要精练化,对于学生的预设还要更具体全面。 以上是我对这次上课的一点反思,如有不当,还请各位教师多提珍贵建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7、石头书 苏教版 三年级 上册 17 石头 课后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