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导论课件(王伟武) (4).ppt
《城市规划导论课件(王伟武) (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导论课件(王伟武) (4).ppt(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第二第二部分部分城市规划任务、体系第三第三部分部分城市规划编制;第四第四部分部分主要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的实施城市规划引论王伟武,城市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历程城市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历程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1个掌握、5个熟悉和4个了解)1.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1.1 了解了解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 1.1.2 了解了解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1.2 城市的物质构成、社会构成和产业构成 1.2.1 熟悉熟悉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 1.2.2 了解了解城市社会的
2、基本特征及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1.2.3 了解了解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3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1.3.1 掌握掌握城市化的含义 1.3.2 熟悉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3.3 熟悉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4 城市与区域发展 1.4.1 熟悉熟悉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1.4.2 熟悉熟悉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 1.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1.1 了解了解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 1.1.2 了解了解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原始社会自然狩猎与采集生活穴居、巢居 以农业和牧业为
3、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固定居民点 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城市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度时期。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城城城堡,防御功能市市市场,商品交换商业功能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仅有近300年的历史。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城市发展非常缓慢 重要的城市均为具有政治统治作用的都城、州府(消费性城市)18世纪后,工业化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
4、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在城市中创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 导致人口从 工业化 (城市的引力)农村向城市 提高农业生产率,产生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的大规模迁移 (农村的推力)目前全世界人口中已有50%左右生活在城市地区。城市发展基本理论区域理论区域理论经济基础理论经济基础理论人文生态学理论人文生态学理论交通通讯理论交通通讯理论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城市进化理论城市进化理论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佩鲁佩鲁1950年增长极核理论年增长极核理论极化效应极化效应(生产要素向发展(生产要素向发展条件较好的城镇集中)、条件较好的城镇集中)、扩
5、散效应扩散效应(生产要素的扩散),(生产要素的扩散),使区域经济趋于协调,进入下一轮极化使区域经济趋于协调,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过程。扩散过程。城市经济活动是决定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城市经济活动是决定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城市产业分为城市产业分为基础产业基础产业(主要满足城市以外地区需(主要满足城市以外地区需要)、要)、服务性产业服务性产业(主要满足本市消费需要)。(主要满足本市消费需要)。基础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基础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关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生态规律有明显相似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生态规律有明显相似性,互相依赖、互相竞争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
6、成、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的重要因素。相互竞争促进社会分工、促进相互依赖;相互竞争促进社会分工、促进相互依赖;相互依赖强化社会分工,使社会紧密团结在一起。相互依赖强化社会分工,使社会紧密团结在一起。城市发展基本理论交通通讯理论交通通讯理论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城市发展与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经济结构转型型城市城市进化理论进化理论城市的发展源于城市为人们提供交往、交易的机会,城市的发展源于城市为人们提供交往、交易的机会,交通、通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促进城市整体交通、通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促进城市整体全面发展;城市聚集效益在于使居民接近信息交换全面发展;城市聚集效益在于使
7、居民接近信息交换中心以及便利居民的相互交往。中心以及便利居民的相互交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为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在旧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发展中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发达国家从事成品制造。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控制、管理功能集聚于少量全球性中心城市;制造、装配功能扩散在大多数城市中。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发展分为四阶段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发展分为四阶段工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绝对集中、相对集中绝对集中、相对集中 (城市人口增长占主导)(城市人口增长占主导)后工业化社会后工业化社会相对分散、绝对分散相对分散、绝对分散 (郊区人口增长占主导)(郊区
8、人口增长占主导)1.2 城市的物质构成、社会构成和产业构成 1.2.1 熟悉熟悉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 1.2.2 了解了解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及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1.2.3 了解了解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城市的物质构成城市的物质构成公共领域指社会公众共享的物质环境,主要是公共设 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是公共投资和开发的范畴。非公共领域指社会个体占用的物质环境,一般是非公共投资和开发的范畴。城市物质环境优化城市物质环境优化可达性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影响城市空间分布。外部效应城市物质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包括积极(交通、绿化)与消极(污染)两类。城市城市社会社会的的基本基本特征
9、特征城市社会与农村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社会的主要差别农村的社会认同基础地缘关系、乡土意识城市社会的人际关系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不同经济、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在聚居方式和空间分布上表现出多样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本质差别城市社会的异质性远远高于乡村社会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老年型人口”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的人口型态。相当部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必须通过社会化方式解决。老年群体生活方式具有特殊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交往更多地依赖地缘关系关注老人服务设施建设。家庭核心化家庭核心化小户型家庭逐步增加,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生活
10、闲暇化生活闲暇化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恩格尔(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系数下降,闲暇时间及消费增多关注休闲服务设施建设。第一产业(产品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美国社会学家贝尔将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前工业社会经济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 工业社会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后工业社会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克拉克将经济活动分为三种部类城市的产业构成城市的产业构成一般来说,小城市的主导产业较为单一,大城市是多样性的。1.3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1.3.1 掌握掌握城市化的含义 1.3.2 熟
11、悉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3.3 熟悉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城市化是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社会发展的世界性现象。城市化的含义十分丰富人口(农业-非农人口)、地域(农村-城市)、产业(农业产业-非农产业)、空间形态转化、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扩散;基础设施现代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更新、环境的改善。城市化水平的度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密切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密切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又会促进经济发展。二者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国际上习惯于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
12、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世界城镇化发展规律表明,当城镇化水平达到30%、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时,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我国目前的城镇化过程正处在这一阶段。城市化水平 30%以下 3050%5070%70%以上人均GNP1000美元以下 10003000美元 30007000美元 7000美元以上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过程。城市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源泉。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关于现代化社会指标的研究表明,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1.4 城市与区域发展 1.4.1 熟悉熟悉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1.4.2 熟悉熟悉区域城镇体系及
13、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的中心,根据其职能、作用辐射影响范围的大小,中心城市有不同的等级。城市的发展必然要开发和利用周围地区的各类资源,因而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条件、发展前景密切相关、互相牵制。每一个经济中心都有其相应的经济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相互影响,应重视区域规划。城市与经济区域的联系物流、人流、信息流。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密切,研究城市不能“就城市论城市”,要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各种区域因素。城市发展的区域分析城市发展的区域分析发展战略(优劣条件、职能、地位、作用)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区域经济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影响 区域各城镇的职能分工规模
14、(人口、用地)的区域论证规模(人口、用地)的区域论证 区域生产力发展与布局 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 区域内总人口 区域城镇人口总规模 区域城镇人口分布 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形态与区域空间结构城市形态与区域空间结构 城市形态变化具有客观发展规律,要根据区域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城镇体系城镇体系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城镇体系特征群体性群体关联性联系密切、相互依存层次性各城镇等级、规模、地位、作用不同,有层次高低差别开放性体系内外城镇之间具有密切的相互作用动态性城市发展、区域发展、体系发展整体性各个城镇
15、形成统一整体城乡整体发展动力向心集聚、离心辐射手段城镇体系规划,引导和调控目的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市与区域发展效益的统一有些练习题增加差异性、多样性,以混淆以上6个特征。练习题1、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2、最早的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劳动大分工)3、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城市引力、农村推力)4、就居住在1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上升到30%的速度而言,用时最少的国家是(日本36年)。5、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6、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将城市经济分成哪两部分?(基础产业和服务
16、性产业)7、城市化的实质性含义是(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8、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成熟时期,第三世界国家仍处于工业化社会的(初级阶段)。9、在经济发达国家,恩格尔(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系数约为(25%左右)。10、判断“任何级别的行政辖区内的城镇都组成一个城镇体系”是否正确?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2.1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2.1.1 了解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2.1.2 了解了解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2.2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2.2.1 了
17、解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2.2.2 熟悉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2.2.3 熟悉熟悉战后城市规划学科的主要理论发展2.3 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 2.3.1 了解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 2.3.2 熟悉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 2.3.3 熟悉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4个熟悉、4个了解)2.1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2.1.1 了解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2.1.2 了解了解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城市的历史约有5000年左右,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我国古代城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规划导论课件王伟武 4 城市规划 导论 课件 王伟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