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系列讲座.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糖尿病系列讲座.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系列讲座.pptx(1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与并发症处理与并发症处理 西南医院内分泌科 张忠辉第1页/共169页糖尿病概论糖尿病概论第2页/共169页糖尿病的概念致病原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占50。主要问题:胰岛素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差(抵抗)。基本改变:血糖增高及其他代谢紊乱。第3页/共169页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力及体重下降。餐前低血糖:胰岛素分泌与血糖不同步。皮肤瘙痒:高血糖刺激神经末稍。视力下降:白内障、眼底出血。第4页/共169页糖尿病的分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妊娠糖尿病(GDM)第5页/共169页1 1型糖尿病的特点 原名胰岛
2、素依赖型(IDDMIDDM),型。相关基因较少,可能较早被根治。某些自身抗体阳性:ICAICA(胰岛细胞抗体)、IAAIAA(胰岛素抗体)、GADGAD(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发病较急,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青少年多见,胰岛素疗效较好。第6页/共169页2 2型糖尿病的特点原名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NIDDM),型相关基因多而复杂,难以根治胰岛素抵抗较重发病隐匿,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成年人多见,(儿童也不少),大多无需胰岛素维持生命第7页/共169页其他类型糖尿病的特点病人不多,种类多:胰腺外分泌疾病(慢胰炎、纤维钙化、肿瘤)内分泌疾病与遗传有关的糖尿病(血色病Tumer、Klinefelter
3、征)药物引起的糖尿病(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第8页/共169页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GDM)(GDM)(GDM)(GDM)的特点的特点妊娠期间发生或发现只要血糖高于正常就诊断糖尿病(空腹5.8,5.8,餐后1h11.11h11.1)全部用胰岛素治疗,必须控制到血糖和血压正常产后需重新定型(产后6 6周作OGTT)OGTT)第9页/共169页2 2型糖尿病的发展高危人群:血糖正常但易得糖尿病。4040岁以上、有家族史(一级亲属)、肥胖(BMI27BMI27、7.1%;7.1%;超重率22.8%,22.8%,北 南、女 男)、偶血糖增高、尿糖呈阳性、GDMGDM或巨大儿分娩史、代谢综合征(大中
4、城市患病率为14-1814-18)第10页/共169页种子种子: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土壤土壤: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树干树干: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花朵花朵:高体重、:高体重、高血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脂、高血粘、高血粘、高尿酸、高高尿酸、高UAEUAE、高脂肪肝发生率、高脂肪肝发生率、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果实果实:肥胖症肥胖症、糖、糖 尿病、高血压病、尿病、高血压病、痛风、脂肪肝、痛风、脂肪肝、冠心病、脑卒中。冠心病、脑卒中。代谢代谢综合综合征征第11页/共169页 糖尿病的诊断唯一指标是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测静脉血糖。折算系数:mg/dl=mmol/l18mg/dl=
5、mmol/l18第12页/共169页血糖调节受损(IGR)IGR):血糖高但未达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IFGIFG)糖耐量受损(IGTIGT)餐后血糖受损(IPGIPG)糖尿病:一旦得上,难以根治。第13页/共169页IFGIGR(IFG+IGT)正常低血糖IGT糖尿病空腹血糖7.05.63.33.37.8糖尿病1998标准OGTT(2h)11.1第14页/共169页国际通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 110(6.1)110110(6.1)110125 126(7.0)125 126(7.0)和 和或 和或餐后 140(7.8)140-199 200(11.1)140(7.8)140-199 200
6、(11.1)正常 IGRIGR 糖尿病 OGTTOGTT糖后 140(7.8)140(7.8)140140199 199 200(11.1)200(11.1)正常 IGT IGT 糖尿病第15页/共169页 糖尿病的三句话病人剧增危害巨大可防可治第16页/共169页患病率急剧增高1 1型发病率:19961996年 0.57 0.571010万,全 国3 30000万。20022002年北京0.0.80801010万。2 2型患病率:1979 1979:1.001.00 1989 1989:2.022.02 19961996:3.213.21 20022002:3 3.3131 年增 0.1 0
7、.1以上,全国近40004000万。6060岁:11.3%11.3%,每年耗费800800亿。第17页/共169页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与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监测第18页/共169页第19页/共169页药物疗法药物疗法 降糖药降糖药物物口服降糖药:磺脲类、苯甲酸衍生物类、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及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是最生理、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的治疗手段其他口服药:降压药、调脂药、降粘药、减肥药及对症治疗药物中药第20页/共169页口服降糖药定义:口服能够降糖的药物 种类:5 5种 磺脲药 苯甲酸衍生物 双胍药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 第21页/共169页 磺
8、脲类磺脲类磺脲类磺脲类药 名 mg/mg/片 半衰期(h)(h)肾排率 低血糖 作用特点甲磺丁脲 500 3-8 100 500 3-8 100 作用平和 价格便宜格列齐特 40 40、80 80 10-12 70 10-12 70 作用时间较长格列喹酮 30 130 13 3 5 5 作用平和 肾病可用格列吡嗪 5 25 24 90 4 90 作用较强 快速短效格列苯脲 2.52.5 10 1016 50 16 50 作用最强 价格便宜格列美脲 1 1、2 32 34 60 4 60 作用快而强第22页/共169页第23页/共169页第24页/共169页第25页/共169页第26页/共169
9、页2 2型糖尿病合理治疗方法Matthaei S,et al.Endocr Rev 21:585,2000病人教育饮食控制锻炼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磺脲类胰岛素80 120 160 200空腹血糖(mg/dl)100806040200OGTT时平均胰岛素水平(mU/l)第27页/共169页第28页/共169页胰岛素与糖尿病胰岛素与糖尿病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1 1型糖尿病:绝对缺乏,需替代。2 2型糖尿病:相对缺乏机体敏感性下降,需补充。是治疗糖尿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第29页/共169页 胰岛素的生物化学胰岛素的生物化学B B细胞分泌的蛋白激素。5151个氨基酸,约 600
10、06000。A(21A(21肽)、B(30B(30肽)双链,3 3个二硫键。酸性蛋白,酸、中性条件下稳定。第30页/共169页 胰岛素的代谢与清除胰岛素的代谢与清除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同胰岛素抗体结合而作用时间延长。主要在肝脏及肾脏清除:流经肝脏的胰岛素约有40-6040-60被提取并被代谢分解(首过效应),其余的胰岛素经过肝脏进入体循环。周围动脉中胰岛素的浓度约为门静脉血中浓度的1/2-1/31/2-1/3。第31页/共169页合成量与清除率合成量与清除率成人合成量约48U/48U/日。主要在肝、肾清除。清除率:肝:肾:周围组织 =6:3:26:3:2 。第32页/共169页 胰岛素治疗目的胰
11、岛素治疗目的基本正常的代谢水平:空腹血糖:)126mg/dl126mg/dl(7.0 7.0。餐后两小时血糖:PBS PBS 180mg/dl180mg/dl。HbA1cHbA1c7.5%7.5%。四次尿糖为(-)-(+)。2424小时尿糖5g5g。血脂正常,无酮症。第33页/共169页 无糖尿病症状和体征。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良好的体力及精神状态,正常的生长、生活、工作与寿命。第34页/共169页适应症适应症1 1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 2型糖尿病,尤其是消瘦者(20012001年使用率为36%)36%)有较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或各科急症有较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2、者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第35页/共169页第36页/共169页 胰岛素品种胰岛素品种按速度:短、中、预混、长效。按分子结构:猪、人、胰岛素类似物。按纯度:普通、单峰、单组分。按酸碱度:酸性、中性。第37页/共169页按速度分类按速度分类中等剂量的起效、高峰及效力持续时间。有效时间(小时)作用最强时间(小时)剂量(U)10 (U)10 20 20 40 10 40 10 2020 40 40 短效 5-6 5-6 6-86-8 9-12 2-3 9-12 2-3 3-63-6 6-6-9 9中效 6-8 10-6-8 10-1212 18-20 3-5 5-18-20 3-5 5-8 8
13、8-8-1212长效 6-10 12-18 24 5-6 8-12 6-10 12-18 24 5-6 8-12 16-2416-24第38页/共169页短效类短效类 不含鱼精蛋白,皮下、肌肉、静脉用,高峰 1-3 1-3 小时,持续 5-7 5-7 小时。普通胰岛素(RIRI):猪胰岛素,酸性。徐州中性:单峰猪胰岛素,万苏林。单组分人:诺和灵R R(Novolin RNovolin R)优泌林R R(Humulin RHumulin R)甘舒霖R R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门冬)、优泌乐,作用快,注射后即可进餐(超短)。第39页/共169页中效类中效类 含鱼精蛋白,二者比例为1:1,1:1,不
14、含过剩的鱼精蛋白,皮下、肌肉用,可单独或与短效类合用,各自发挥作用高峰 6-12 6-12 小时,持续 18-24 18-24 小时。第40页/共169页第41页/共169页长效类长效类 含过量鱼精蛋白,能结合短效胰岛素:鱼精蛋白=1:2=1:2。皮下、肌肉用,必须与短效合用,高峰 10-16 10-16 小时,持续 28-36 28-36 小时,产品名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PZI)。第42页/共169页影响用量因素影响用量因素年龄:随年龄而增加,年龄:随年龄而增加,青春期青春期用量大。用量大。年龄年龄(岁岁)U/kg/)U/kg/日日 U/U/日日 2 2 0.5 20.5 210103
15、312 0.712 0.71.0 81.0 83030131318 0.918 0.92.0 2.0 28286060 18 1.0 18 1.0 4040第43页/共169页 饮食及活动量:热量高、运动量小则用量大。病程长短:1 1型糖尿病病程很长者用量减少,(低体重肾病)。糖尿病肾病:胰岛素代谢及糖异生重要场所。晚期肾病患者则血糖波动很大,易发生胰岛素低血糖和/或胰岛素抵抗。第44页/共169页 应激:感染发热时,胰岛素需要量增加 体温 37.537.5时,增加25%/125%/1。月经期:血糖波动大,用量常增。妊娠中晚期用量渐增,常增加 50-10050-100。分娩后用量常剧减,胎盘娩
16、出,INSINS用1/21/2量,第二个24h24h用2/32/3量;以后渐增。第45页/共169页激素与药物激素与药物需增加INSINS:升糖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及甲状腺素 口服避孕药 噻嗪类利尿药减低用量:酒精、水杨酸制剂 口服降糖药等第46页/共169页 初剂量初剂量的选择的选择量宜小,以后根据临床调整,直至满意。1 1型:每日 3-43-4次短效为宜,可迅速见效,便于调整,不易发生低血糖症,血糖稳定后再减少注射次数或加用中、长效。剂量常早餐前最大,晚餐前次之,午餐前再次。如需每日4 4次则睡前量最小,可用中效。第47页/共169页 2 2型:根据血糖并发症情况而定。可一次或两次注射,每次8
17、-12U8-12U短效、中效或预混,空腹血糖高晚间注射,餐后血糖高早餐前注射,亦可同1 1型。第48页/共169页 初剂量初剂量选择方法选择方法四次或四段尿糖:1 1 个(+)2-4U2-4U。2424小时尿糖:2g2g 尿糖 1U1U。血糖:通常每 2g2g升高的血糖用 1U1U。(血糖值-100-100)X10 X10 实体(Kg)X0.6(Kg)X0.6 1000 1000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5U/5U/片,总量不超过30U30U(6 6片量)。第49页/共169页 经验法:将日总剂量除以3 3,午餐前减2U2U加到早餐前,例如18U18U(8 8、4 4、6 6)或24U24U(101
18、0、6 6、8 8)。第50页/共169页胰岛素注射模式胰岛素注射模式 早 午 晚 睡前R R R R R R (R R)R R R R R R N NR RR R R RN NR RN N (R RN N)R RR R R RP PR RP P R RP P第51页/共169页在2 2型糖尿病治疗中使用睡前中效胰岛素的理论依据能减少夜间肝糖异生,降低空腹血糖中效胰岛素的最大活性是在睡前(10 10 pmpm)用药后的8 8小时,正好抵消在6:00-6:00-9:009:00之间逐渐增加的胰岛素抵抗(黎明现象)最低的血糖水平常出现在病人醒来时(7 7 amam),易于自我监测血糖,避免出现低血
19、糖依从性好,操作简单、快捷第52页/共169页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治疗2 2型糖尿病住院期间2424小时血糖情况血糖(mg/dl)胰岛素治疗前血糖的曲线下面积降低50%50%(P0.001)P0.001)睡前胰岛素治疗时间Cusi K,Cunningham G,Comstock J,D.Care 18,843,199540030020010008 am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 4 6 8 pm第53页/共169页替代治疗方案(2 2)三次注射 早餐前 午餐前 晚餐前 R R R+NPHR R R+NPH接近生理状态 注意点:量大时 12Am-3Am12Am-3Am低血糖
20、 NPHNPH晚餐前 量小时 FBGFBG控制不好第54页/共169页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改换口服降糖药改换口服降糖药指征指征应激消失,血糖满意。全日胰岛素总量已减少到30-20u30-20u以下。空腹血浆C C肽0.4nmol/L0.4nmol/L,餐后C C肽0.8-1.0nmol/L0.8-1.0nmol/L。第55页/共169页 剂量的调整剂量的调整先调整饮食及体力活动,血糖稳定后再调胰岛素。四次和四段尿糖半定量是调整胰岛素用量的最好指标,1 1个(+)加2U2U。第56页/共169页 每次的日加减总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 8U8U,1 1型患者在血糖接近满意时对胰岛素较敏感,应更加
21、谨慎。每次调整后,一般应观察 3-5 3-5 日。尿糖阴性、血糖偏低者应及时减量。第57页/共169页 注射方法的调整注射方法的调整利于控制血糖为主调整注射次数:开始时应先用短效胰岛素多次注射,控制满意后,再改用或加用中效或加用长效胰岛素。单独使用长效胰岛素则疗效不佳。第58页/共169页 改为短效+中效:可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常用比例为1 1:1 1左右,中效可略多。加用长效:将两次短效胰岛素之和,按长效:短效=1:2-4=1:2-4的比例改为混合胰岛素,长效不宜超过短效的1/21/2,晚睡前长效用量一般不超过8U8U。第59页/共169页 如早12U12U、午8U8U可改为:短效 +中效为
22、10U+10U10U+10U,早餐前一次用。或短效 +长效为16U+4U16U+4U、15U+5U15U+5U,或为14U+6U14U+6U早餐前一次用。使用混合胰岛素时应先抽取短效。第60页/共169页品种的调整品种的调整关键在于使用技巧。从普通胰岛素改为高纯品、从牛或猪胰岛素改为人胰岛素以及从国产胰岛素改为进口胰岛素时,可能需要适当减少剂量。第61页/共169页 调整注射部位调整注射部位轮流使用不同部位。前臂及腹壁比臀部及股前吸收快。有硬结或脂肪萎缩处不易吸取胰岛素。第62页/共169页注射时间的调整注射时间的调整短效者一般在餐前15-3015-30 分钟注射。中效如单独使用,应在餐前 3
23、0-6030-60 分注射。对有黎明现象的患者,早餐前胰岛素 注射应早,最好不晚于早6 6:3030。第63页/共169页注射器具的调整注射器具的调整注射前只用酒精消毒。器具包括篮芯玻璃注射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胰岛素笔和胰岛素泵。第64页/共169页第65页/共169页胰岛素治疗的副作用胰岛素治疗的副作用过敏胰岛素浮肿皮下脂肪萎缩低血糖症胰岛素抗药性肥胖等第66页/共169页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红热、刺痛、肿胀、发泡,使用PZIPZI时较常见。多在 3-4 3-4 周内自然脱敏,可用抗过敏药。全身反应:极少见,如荨麻疹、紫癜皮肤 粘膜水肿、胃肠道反应、支气管哮喘甚至急性肺水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 系列 讲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