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pptx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pptx(9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3/301 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第一节 概述一、纵断面线形二、地面线三、纵断面设计线 纵断面设计线 纵断面设计线的主要任务 纵断面设计线的组成 直线 竖曲线四、纵断面上的设计标高 公路(路基设计标高):新建公路、改建 城市道路(道路中心线):某高速公路的收费口,冲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第1页/共99页2023/3/302第2页/共99页2023/3/303 注:注: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第一节 概述四、纵断面上的设计标高 公路(路基设计标高):新建公路、改建 城市道路(道路中心线):第3页/共99页2023/3/304五、路线纵断面示意图第4页/
2、共99页2023/3/305第5页/共99页2023/3/306第6页/共99页2023/3/307第7页/共99页2023/3/308第二节 纵坡一、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标准的各项规定。2.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1)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缓坡。2)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段。3)越岭线垭口附近的纵坡应尽量缓一些。第8页/共99页2023/3/3093.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
3、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通畅。4.一般情况下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5.平原微丘区地下水埋深较浅,或池塘、湖泊分布较广,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保证路基稳定。第9页/共99页2023/3/30106.对连接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及隧道两端接线等,纵坡应和缓、避 免产生突变,以免影响行车平顺性和视距。交叉处前后的纵坡应平缓一些,一是安全,二是要考 虑交叉口竖向设计。7.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城市道路应充分考虑管线综合的要求。第10页/共99页2023/3/3011二、最大纵坡
4、imax 最大纵坡 第11页/共99页2023/3/3012规范最大纵坡的规定:高速公路受地形限制时,可合理增加1%;海拔2000m以上及严寒地区的四级公路山岭、重丘区不应大于8%;对于桥头、桥上:小桥、涵洞处:按路线规定取用;大、中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其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桥头紧接引道:与桥上相同。隧道部分路线:纵坡不应大于3%;非机动车交通比例大的路段:平原微丘区不大于23%;山岭重丘区不大于45%。骑车人通过调整其爬坡功率来适应陡坡。要考虑坡度和坡长。第12页/共99页2023/3/3013三、高原纵坡折减 1、公路规范规定:2、城市道路:第13页/共99页2023/3/30
5、14 四、理想最大纵坡和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1、理想最大纵坡 设计车型(即载重车满载时),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希望的速度 v1所能克服的坡度i1:希望的速度 v1:低速路为设计速度,高速路为载重车的最高速度。各种车速差最小,通行能力将较大。2、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容许速度v2所能克服的坡度i2:容许速度 v2:不小于设计速度的1/21/3(高速路取低值,低速路取高值)。以v2 的速度在i2 的坡道上等速行驶。第14页/共99页2023/3/3015五、坡长限制 1、最小坡长限制,任何等级公路皆有限制 行驶的平顺性(变坡点多)加减速功能 美观、相邻竖曲线的设置、纵断面视距规范的规定:2、最
6、大坡长的限制 速度下降 爬坡无力 下坡制动频繁 规范的规定:第15页/共99页2023/3/3016六、最小纵坡imin 在长路堑、低填方等横向排水不畅的地方 不小于0.3%,一般为0.5%七、缓和坡段 作用:增加或缓减行车速度 坡度和坡长:不大于3%,不小于最小坡长 设置位置:直线或大半径的平曲线上;地形困难地段,可设在小半径曲线上,但要增加缓和段长度。八、平均纵坡 平均纵坡 “合法不合理”的设计 规范规定:公路方面5.0%(200m500m)5.5%(500m)城市道路方面按上述折减1%第16页/共99页2023/3/3017 小半径弯道纵坡折减示意图 第17页/共99页2023/3/30
7、18第三节 竖曲线第18页/共99页2023/3/3019第19页/共99页2023/3/3020第20页/共99页2023/3/3021第21页/共99页2023/3/3022第22页/共99页2023/3/3023第23页/共99页2023/3/3024ESQDSQZSJDSZDvTTLi1i2P以直代曲竖曲线是“二次抛物线”第24页/共99页2023/3/3025二、竖曲线的最小半径1、竖曲线设计限制因素 1)缓和冲击 2)时间行程不过短 3)满足视距的要求第25页/共99页2023/3/30262、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1)竖曲线长度L和停车视距ST的关系 (1)当LST:(2
8、)当LST:2)考虑超车视距第26页/共99页2023/3/30273、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1)夜间行车前灯照射距离要求 (1)当LST:(2)当LST:P78Lmin=第27页/共99页2023/3/30282)跨线桥下行车视距要求第28页/共99页2023/3/3029第四节 爬坡车道一、设置爬坡车道的条件1.沿上坡方向载重汽车的行驶速度降低到允许最低速度以下时,设置爬坡车道。2.上坡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小于设计小时交通量时,应设置爬坡车道。第29页/共99页2023/3/3030二、爬坡车道的设计1.横断面组成第30页/共99页2023/3/30312.横坡度3.平面布置与长度第
9、31页/共99页2023/3/3032第五节 合成坡度第32页/共99页2023/3/3033第六节 视觉分析及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一、视觉分析1.视觉分析的意义 将道路的线形、周边环境质量与驾驶员在行车中的动态视觉及其心理反应联系起来。第33页/共99页2023/3/30342.视觉与车速的动态规律 驾驶员的视觉判断能力与车速密切相关,车速越高,其注视前方越远,而视角逐渐变小。1)驾驶人员注意力集中和心理紧张的程度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2)驾驶人员注意力集中点随着车速增加而向远处移动。V=97km/h 610m以外3)随着车速增加,驾驶人员对前景细节的视觉开始变得模糊不清。V97km/h 反
10、应为零4)驾驶人员的周界感随车速增加而减少。V=97km/h 两侧视角减至20以下5)眼睛和目标必须相对固定,注视点转移之间看不到东西;即使在中等车速情况下,驾驶人员也需要1/16s才能把眼睛注视在能够看得见的目标上。第34页/共99页2023/3/3035 对于快速道路,驾驶人员的注意力是观察视点较远路幅的线形与环境状况。道路设计和视觉分析时,必须使驾驶人员明白无误地了解线形和环境,尽量避免由于判断失误而导致驾驶失误。3.视觉评价方法 1)线形状况 是指道路平面和纵面线形所组成的立体形状,在汽车快速行驶中给驾驶员提供的连续不断的视觉印象。2)评价方法 设计者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判断 道路透视图:
11、按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位置,根据线形的几何状况确定的视轴方向以及由车速确定的视轴长度,利用坐标透视的原理绘制的。第35页/共99页2023/3/3036二、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一)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贺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茫然、迷惑或判断失误的线形,必须尽力避免。在视觉上能否自然地诱导视线,是衡量平、纵线形组合的最基本问题。第36页/共99页2023/3/30372.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它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而且与工程费用相关。对纵面线形反复起伏,在平面上却采用高标准的线形是无意义的。反之亦然。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
12、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4.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它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可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第37页/共99页2023/3/3038(二)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1、平面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平包纵”。第38页/共99页2023/3/3039大小不均衡第39页/共99页2023/3/3040中点与顶(底)错位第40页/共99页2023/3/3041长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平曲线第41页/共99页2023/3/3042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平曲线和竖曲线一方大而平缓,另一方就不要形
13、成多而小。平曲线半径小于1000m,竖曲线半径大约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时,便可达到均衡的目的。第42页/共99页2023/3/30433.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 暗弯与凸型竖曲线及明弯与凹型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悦目的。对暗与凹、明与凸的组合,当坡差大时,感觉是舍坦坡、近路不步,而故意爬坡、绕道的感觉。在山区多见,只要坡差不大,矛盾也不突出。第43页/共99页2023/3/3044第44页/共99页2023/3/30454.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1)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两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外观;前者会使驾驶员操作失误,引起交通事故;后者虽无
14、视线诱导问题,但路面排水困难,易产生积水。第45页/共99页2023/3/30462)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对凸形竖曲线诱导性差,事故率较高;对凹形竖曲线路面排水不良。3)计算行车速度40km/h的道路,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前者失去引导视线的作用,驾驶员须接近坡顶才发现平曲线,导致不必要的减速或交通事故;后者会出现汽车高速行驶时急转弯,行车不安全。(下图b)第46页/共99页2023/3/3047(图b)第47页/共99页2023/3/30485、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1)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 勘测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