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公开课优质课.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定风波公开课优质课.ppt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导入新课导入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第1页/共16页 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处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处如天堂,他说如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此心安处是吾家”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世间万见识了人世间万千丑态却说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好人”。他这
2、样描述自己的一生:。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可见苏,可见苏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开朗的,旷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开朗的,旷达的。达的。第2页/共16页定风波定风波 苏轼第3页/共16页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3.学习本词的表现手法。第4页/共16页赏析诗词解读小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时间:1082年3月7号地点:沙湖道中人物:同行、余事件:遇雨 已而遂晴感觉:狼狈 不觉第5页/共16页6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置之不
3、理置之不理 无所畏惧无所畏惧气定神闲气定神闲 雨大雨大 挑挑战战 轻松轻松欢快欢快神态神态自若自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苏轼是如何做的呢?第6页/共16页竹杖芒鞋轻胜马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呢?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轻心情的轻松无官一身轻竹杖芒鞋闲散马奔波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劳碌。第7页/共16页一蓑烟雨任平生思考:“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烟雨?“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烟雨:自然界的风雨政治的风云变幻任:镇定洒脱从容旷达序言“雨具先去”又何来“蓑”?“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不是写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因为“雨具先去”,
4、当时并无蓑衣.第8页/共16页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春风:人生的逆境政治的风雨山头斜照:人生的希望作者在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第9页/共16页“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A阳光总在风雨后。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第10页/共16页讨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三句表面上似乎是说,回到住处,再看路经之地,既不是风雨交加,也不是朗朗晴空;实际上,“萧瑟处”隐喻宦途风雨,而“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说,归去后,也就无所谓什么宦海的风雨或晴天了。显然,这里的主要心态是旷达,主要意向是归去。第11页/共16页赏析探究赏析探究三、深入研讨三、深入研讨 风雨之后,词人最终想干什风雨之后,词人最终想干什么?用词中的一个么?用词中的一个 字回答。字回答。归田园?归田园?归官场?归官场?归心灵!归心灵!第12页/共16页归纳小结余秋雨说:“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坦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一复杂而深邃的情致及旷达的情怀。第13页/共16页作者在词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他的人生态度?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雨和人生的风雨相类比。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第14页/共16页总结定风波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生发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一语双关,以小见大的手法体现了作者藐视祸难、达观自信的智者襟怀。第15页/共16页感谢您的观看!第16页/共16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