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题西林壁》题西林壁宋苏轼教案(4篇).docx
《苏轼的诗《题西林壁》题西林壁宋苏轼教案(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的诗《题西林壁》题西林壁宋苏轼教案(4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苏轼的诗题西林壁题西林壁宋苏轼教案(4篇)苏轼的诗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苏轼教案篇一 本节课教学内容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其次组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本组教材围绕“观看与发觉”这一专题编排,教学内容都是关于观看大自然景物和发觉大自然神秘的。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丽、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熟悉,就必需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
2、古诗阐述的道理。 3、学会观看的方法,乐于把观看所得表达出来。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一、激情导入 1、大家都旅游过哪些地方? (板书:庐山)(生跟读两遍。) 2、请学生自己谈谈对庐山都知道些什么?(指名说) 3、庐山是历史文化名胜。九百多年前,宋朝闻名诗人苏轼花几天时间巡游庐山,对庐山的熟悉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多,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题西林壁 二、自主探究 1、看课题(结合解释理解题目意思)(板书:解诗题) 2、你们了解苏轼吗?(指名说)(板书:知)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
3、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请同学们大声读,等会教师要请一些同学来读。(指名分行读) 强调岭ling 峰feng 壁、缘,还有同学想读吗?那就全班一起读吧! 3、谁能说说诗句的意思?请同学结合解释或通过查字典,来理解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打上“?”。 三、合作沟通 1、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指名说)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相互解决问题,看看哪个小组解决的又快又好! 2、哪个小组可以说说诗的意思? 3、(解释第一句)知道岭和峰的区分吗?(学生画岭和峰图) 4、弄懂了吗?那同桌相互说一说这一句的意思。 5、
4、那从远处和近处看又有什么不同吗?谁能说说这句的意思? 6、学完前两句,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看庐山不一样呢?) 7、答案就在诗中,快读读吧!谁知道缘由了?快来说说! 8、“之所以。是由于。”句式练习说话,再倒过来说“由于。所以” 9、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下来?同桌先是着说说吧!(指名说)(板书:理诗句) 10、说的真不错,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吧! 四、拓展阅读。 1、“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结果就不同。”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状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指名说) 2、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当怎样看?(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要从不同解度看。 3、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画杨
5、桃,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吗? 4、那你认为怎样看才能看清晰庐山的真面目呢?(指名说) 5、是呀!就像下象棋,围观的人总比下棋的人看的清晰,这就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6、现在就让我们饱含感情,读读这首蕴涵深刻道理的诗吧!(齐读) 7、想试着背背吗?你可以选择单独背或同桌背,看谁背的既快又有感情。 8、我们全班来一遍吧!已经会背的同学可以合上书背,不会背的同学请你看书读。(齐背) 9、教师这里还有几首描写庐山的诗,请读一读吧! 初入庐山 苏轼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无
6、人识故侯。 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 10、古诗虽然学完了,但是教师盼望下课后,同学们能收集、了解更多关于庐山的诗。 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解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会“缘”字。 2、背诵题西林壁。 3、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教学重点难点则为:理解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句所蕴含的哲理,从中获得启发。针对我校学生特点和一些语文教师对古诗教学难以把握的状况,课前我设计的教案尽量简洁、步骤清楚,以期给出一个可以参考的操作模式:一、解诗题(结合解释)二、知(包括肯定程度的写诗背景);三、理诗句(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7、知大意,如利用字典、课后解释来理解这首诗歌);四、明诗理(结合说实际和上学期课文画杨桃理解,感悟道理:从不同角度观看,结果是不一样的)。 苏轼的诗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苏轼教案篇二 1、熟悉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沟通。 引导学生观赏古诗文,积存古诗名句。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解诗题,知;抓字眼,知大意;多诵读,悟诗情。 课前预备】教学过程/ 1、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 2、感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多媒体课件
8、我们以往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描述庐山的诗,望庐山瀑布谁情愿给大家背一背,师指名背诵。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学习另一首描述庐山的诗题西林壁师板书课题 谁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题:书写,壁:墙壁(石壁) 谁介绍一下庐山的资料,课件出示 诗简洁介绍苏轼 1、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诗订正读音 4、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横看:从正面看 不识:看不清 真面目:全貌 缘:由于 5、逐句理解诗意学生分组自学 6、师指名学生说诗意,(全班沟通) 启发争论 1、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2、怎样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呢? 3、从这首诗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全班争论沟通汇报 1、练习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读诗句说诗意悟
9、意境吟诵诗 背诵古诗和诗句的意思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岭侧岭 远近凹凸各不一样 不识真面目 只缘此山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苏轼的诗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苏轼教案篇五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3、学会观看的方法,乐于把观看所得表达出来。 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一、活力导入 1、大家都旅游过哪些地方 (板书:庐山)(生跟读两遍。) 2、请学生自我谈谈对庐山都明白些什么(指名说) 3、庐山是历史文化名胜。九百多年前,宋朝闻名诗人苏轼花几天时间巡游庐山,对庐山的熟悉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
10、多,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题西林壁 二、自主探究 1、看课题(结合解释理解题目意思)(板书:解诗题) 2、你们了解苏轼吗(指名说)(板书:知)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此刻就让我们一齐走进诗,请同学们大声读,等会教师要请一些同学来读。(指名分行读) 强调岭ling峰feng壁、缘,还有同学想读吗那就全班一齐读吧! 3、谁能说说诗句的意思请同学结合解释或经过查字典,来理解句子,不明白的地方能够打上“”。 三、合作沟通 1、谁有什
11、么不明白的地方(指名说)此刻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相互解决问题,看看哪个小组解决的又快又好! 2、哪个小组能够说说诗的意思 3、(解释第一句)明白岭和峰的区分吗(学生画岭和峰图) 4、弄懂了吗那同桌相互说一说这一句的意思。 5、那从远处和近处看又有什么不一样吗谁能说说这句的意思 6、学完前两句,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看庐山不一样呢) 7、答案就在诗中,快读读吧!谁明白缘由了快来说说! 8、“之所以。.。是由于。.。.。.”句式练习说话,再倒过来说“由于。.。.。.所以。.。.。.。” 9、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下来同桌先是着说说吧!(指名说)(板书:理诗句) 10、说的真不错,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吧!
12、 四、拓展阅读 1、“从不一样的角度观看,结果就不一样。”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吗举个例子说一说。(指名说) 2、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当怎样看(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要从不一样解度看。 3、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画杨桃,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吗。 4、那你认为怎样看才能看清晰庐山的真面目呢(指名说) 5、是呀!就像下象棋,围观的人总比下棋的人看的清晰,这就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6、此刻就让我们饱含感情,读读这首蕴涵深刻道理的诗吧!(齐读) 7、想试着背背吗你能够选择单独背或同桌背,看谁背的既快又有感情。 8、我们全班来一遍吧!已经会背的同学能够合上书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题西林壁 西林 壁宋苏轼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