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与供给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需求与供给2.pptx(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一)含义货币供给:指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向流通中投入、扩张或收缩货币量的行为和过程。货币供给量: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持有的,由银行体系所供应的债务总量。第1页/共69页(二)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名义货币供应量 是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也就是以货币单位表示的货币量;实际货币供应量 剔除了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也就是剔除物价因素后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总额。若将名义货币供应量记为Ms,则实际货币供应量为Ms/P。第2页/共69页实际货币供给实际货币供给应该与用实物形态表示的国民收入Y成一定比例关系,即 Ms/P=kY Ms/P
2、kY,货币供给大于实际货币需求,引起通货膨胀;Ms/PkY,货币供给小于实际货币需求,引起通货紧缩;第3页/共69页第三节 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一)含义(二)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二、货币总量及其构成三、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一)货币供给机制的含义(二)商业银行与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三)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第4页/共69页二、货币总量及其构成货币存量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存在于整个经济中的货币量。货币流量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中货币流通的总量,它是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第5页/共69页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货币供给包括按口径依次加大的M1、M
3、2、M3进行划分的若干层次。各国的货币口径大多不同,只有“通货”和M1这两项大体一致。第6页/共69页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1.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统计口径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2.流动性较高,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强;流动性较低,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弱。这个标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控有重要意义。3.便于进行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也是一项重要要求。第7页/共69页外国和IMF的M系列1.美国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M3和Debt。2.日本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CD、M3+C
4、D和“广义流动性”。3.英国英格兰银行公布的1991货币供给各层次:M0、M2、M4、M4c和M5,没有M1。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三个层次:通货、货币和准货币。第8页/共69页中国的M系列1.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M0流通中现金,即我们习称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2.其中,M1,我们称为狭义货币量;M2,称广义货币量;M2M1,相当 IMF 的准货币。第9页/共69页2009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部分)2009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9.46万亿元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1.25万亿元 市场
5、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63万亿元 1-11月净投放现金2125亿元 第10页/共69页货币供给的流动性1.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2.M1/M2值是趋大还是趋于减小,可间接表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减,可作为判断经济发展态势的指标之一。?第11页/共69页第三节 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一)含义(二)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二、货币总量及其构成三、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一)货币供给机制的含义(二)商业银行与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三)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第12页/共69页三、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一)货币供给机制的含
6、义(二)商业银行与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三)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第13页/共69页(一)货币供给机制的含义 所谓货币供给机制是指在经济运行中,货币通过什么传递途径,采用什么方式向社会供给。在金属铸币流通情况下已经存在。在信用货币条件下,银行体系是货币供给的主体。在二级银行体系下,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是货币供应的主体。第14页/共69页(二)商业银行与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1)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 (2)存款派生倍数的制约因素 第15页/共69页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10 000元铸币;根据经验,保存相当于存款额20%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提取铸币需要。那么,A银行即可把8 00
7、0元铸币贷给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第16页/共69页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乙将8 000元铸币支付给丙,丙把铸币存入自己的往来银行B,按照同样的考虑,B银行留下20%的铸币即1 600元,其余6 400元铸币贷给客户丁。这时,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第17页/共69页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如此类推,从银行A开始至银行B,银行C,银行N,持续地存款贷款,贷款存款,则产生这样的结果:第18页/共69页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从表可知,当银行根据经验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假设是20%保存铸币库存时,10 000元铸币的存款,可使有关银行共贷出40 000元贷款和吸收包括最初10 000元存款在内的50
8、000元存款。从先后顺序来说,10 000元是最初的存款,40 000元是由于有了最初的存款才产生的存款。因此,把最初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把在此基础上扩大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第19页/共69页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这里有:原始存款R、贷款总额L、经过派生后的存款总额(包括原始存款)D、必要的铸币库存对存款的比率 r,这四者的关系可表示为: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出现了派生存款,其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出现了派生存款,其核心意义即在于存核心意义即在于存款货币的创造。款货币的创造。就上面的例子来说,原来流通中有就上面的例子来说,原来流通中有10 00010 000元铸币为各种支付元铸币为各种支付服务。现
9、在,银行则为经济创造了服务。现在,银行则为经济创造了40 00040 000元的存款货币,即元的存款货币,即为流通服务的货币已增至为流通服务的货币已增至50 00050 000元。元。第20页/共69页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现代生活中相当于铸币的现金是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银行券。银行对于吸收的存款要准备一部分银行券,以保持存款的客户提取现金。这与铸币流通时要保有一部分铸币以备提取铸币的意义一样。但支票结算中银行之间的应收应付差额则已完全不需要用银行券结清。由于各个存款货币银行均在中央银行开有存款账户,所以应收应付差额的结算只需通过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划转。第21页/共69页现代金
10、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一个无现金的支付流转模型(暂不考虑顾客从存款提取银行券)“原始存款”的来源(1)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2)客户收到中央银行的支票比如由国库开出的拨款支票并委托自己的往来银行收款;(3)客户向存款货币银行出售外汇并形成存款,而银行把外汇售与中央银行并形成准备存款,等等。第22页/共69页举例 假设A银行的客户甲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金额为10 000元;客户甲委托A银行收款。从而A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10 000元,而甲在A银行账户上的存款等额增加10 000元。第23页/共69页 A银行吸收了存款,从而有条件贷款。设法定准备率仍为20%,则A银行针对吸收
11、的这笔存款的法定准备金不得低于2 000元。如果A银行向客户乙提供贷款,按最高可贷数额是8 000元,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第24页/共69页 当乙向B银行的客户丙用支票支付8 000元,而丙委托B银行收款后,A银行、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第25页/共69页 B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8 0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20%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为 6 400元。向客户丁贷出6 400元后,则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第26页/共69页 当B银行的客户丁向C银行的客户戊用支票支付6 400元的应付款,而客户戊委托C银行收款后,B银行、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第27页/共69页 C银行
12、在中央银行有了6 4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20%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不得超过5 120元。如向客户贷出,则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第28页/共69页 当C银行的客户己向D银行的客户庚用支票支付6 400元的应付款,而客户庚委托D银行收款后,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第29页/共69页 如此类推,存款的派生过程如下表:第30页/共69页 存款货币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第31页/共69页 如以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以R 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初始增加额,rd 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则三者关系式如下:第32页/共69页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1.
13、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2.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第33页/共69页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1.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为派生乘数。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若以K代表;则如下式:2.2.这里的这里的 K K 值只是原始存款能够扩大的最大倍数,值只是原始存款能够扩大的最大倍数,实际过程的扩张倍数往往达不到这个值。实际过程的扩张倍数往往达不到这个值。第34页/共69页存款之区分为活期、定期与创造乘数 仍设D为活期存款量的增额,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再假定T为定期存款量的增额,r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R为总准备存款的增额,且
1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为t(T/D)。则有:第35页/共69页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1、现金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2.如用C代表现金漏损额,用 c 代表现金漏损率,则 cC/D;Cc D 3.当设定包括现金的情况下,存款货币的创造乘 数为:第36页/共69页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常常高于法定准备金。超过法定要求的准备金,称超额准备金,以 E 代表。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以 e 代表。这时,银行的初始准备为:第37页/共69页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这时的存款货币创造乘数考虑到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之分
15、,考虑到现金漏损,考虑到超额准备则是:以上模型,只是就基本可测因素对存款派生倍数影响以上模型,只是就基本可测因素对存款派生倍数影响所推导出的银行扩大贷款的最大限度。所推导出的银行扩大贷款的最大限度。贷款不仅取决于银行行为,还要看企业是否有要求。贷款不仅取决于银行行为,还要看企业是否有要求。第38页/共69页(2)存款派生倍数的制约因素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现金漏损率(C)3、超额准备金率(e)4、定期存款准备金率5、贷款的需要和贷款意愿第39页/共69页三、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一)货币供给机制的含义(二)商业银行与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三)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第40页/共69页(三)中央银行与货
16、币供给 在二级银行体制下,商业银行通过存款派生过程向社会供应货币,它派生的基础是公众持有的现金和其所保有的存款准备金;而现金是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存款准备制度也是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管理机构而规定的,所以可以说,中央银行掌握着货币供应的源头。第41页/共69页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 现金进入经济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从自己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存款货币银行补充的基本途径就是从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提取;如果银行库存的现金过多,则会及时存入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为了保证存款货币银行可以及时地从准备存款账户提取现金,中央银行则必须印制足够的钞票、铸造足够的硬币。这种准备给存款货
17、币银行提取的钞票和硬币由专库保管,不属于流通中的货币。第42页/共69页现金增发与准备存款的补充1.当存款货币银行作为一个总体向中央银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增长,简称现金发行;当存款货币银行作为一个总体向中央银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减少,则称现金回笼。总的来看,年复一年,现金的发行都是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增长。2.当现金的增发是必然趋势时,那就意味着存款货币银行从准备存款账户不断地提取现金,准备存款相应下降;但经济增长,必然也同时要求存款准备增大以支持存款货币有足够的增长。所以,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第43页/共69页准备存
18、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1.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2.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3.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一方面积累了自己的资产;而另方面则形成两大负债项目: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额;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现金。第44页/共69页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表现:第45页/共69页货币供给主要影响因素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两者的乘积为货币供应量。第46页/共69页基础货币(base mon
19、ey,monetary base)基础货币来源 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发行出来,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它是中央银行直接能控制的那部分货币,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基础,但它只是货币供应量的一部分。B为基础货币(由于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所以也通常以符号H代表);R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外汇、黄金储备的变动;政府债券和借款;贴现与放款第47页/共69页货币乘数(1)概念(2)基本分析(3)决定因素(4)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第48页/共69页货币乘数(1)概念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之
20、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基础货币中的通货,即处于流通中的现金C,它本身的量,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是多少,不可能有倍数的增加;引起倍数增加的只是存款准备R。第49页/共69页基础货币CR与货币供给量CD的关系示意图第50页/共69页货币乘数相应的代数表达式又可整理为:又可整理为:第51页/共69页乘数公式的再说明 B 取决于中央银行根据货币供给的意向而对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的运用。同时,存款货币银行向央行的借款行为也对B 起作用。C/D或D/C,即C与D的比,称为通货-存款比。这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私人部门行为,即取决于居民、企业的持币行
21、为。R/D或D/R,即R与D的比,称为准备-存款比。R/D是由法定准备率 rd 和超额准备率 e 两者构成,特别是其中的 e,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企业行为既有力地作用于R/D,也间接影响 B的形成。第52页/共69页现金比率的影响因素公众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高低用现金购买或以支票等支付工具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相对价格的变化公众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社会的支付习惯银行业的发达程度、信用工具的多寡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性其他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变动第53页/共69页存款准备率的影响因素中央银行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行为(保有准备金的机会成本为市场利率,借入准备金的成本为中央银行再贴现率和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第54页/
22、共69页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公开市场操作1.公开市场操作是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2.具体来说:中央银行购入,增加流通中现金和银行的准备金;售出,减少流通中现金和银行的准备金。3.从中央银行来说,是较为机动的调控工具。第55页/共69页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公开市场操作第56页/共69页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公开市场操作第57页/共69页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公开市场操作第58页/共69页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贴现政策1.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行为,并从而调节基础货币量。其机制是:贴现率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贷款数量2.这是比较
23、温和的调控手段。这是比较温和的调控手段。第59页/共69页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法定准备金率1.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以调节货币乘数。2.通常认为,这是控制货币供给的一个作用强烈的工具。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 货币乘数货币乘数货币供应货币供应第60页/共69页居民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1.当居民普遍增加现金也即通货持有量时,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C/D 简称作通货比提高;反之,下降。它与货币供给量负相关。2.对居民持币行为,从而对通货存款比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财富效应、预期报酬率变动效应、金融市场稳定趋势及非法经济活动规模等几方面。第61页/共69页四、货币供给的内
24、生性与外生性内生变量 又叫非政策性变量它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 又叫政策变量,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由经济循环外部因素,即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第62页/共69页货币主义的外生变量论及反对意见1.弗里德曼认为中央银行能够直接决定H,而H对于D/R和D/C有决定性影响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2.反对的观点:货币供给与 H,与 D/C,与 D/R 之间的关系不应简单视之。特别是 D/C和 D/R,常常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动,不应当成货币供给方程中的固定参数。特别是在经济波动时期,D/R 同 H 之间往往具有反向变动关系。第63页/共69页货币供应量外生性 这是因为,
25、当代世界各国无不建立起独享货币发行权的中央银行体制,中央银行既是信用货币的发行者,又是货币供应数量的调节者。中央银行能够保证货币稳定并支持经济发展的意图,运用货币信用调节手段,通过对社会信用活动扩张和收缩的调节来伸缩货币数量,因此,流通中货币数量及其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第64页/共69页货币供应量又不是纯粹的外生变量 货币供应量不完全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还受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其他经济主体的货币收付行为的决定,政府不能随意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而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货币供应量又是一个内生变量。第65页/共69页 综上所述,货币供应不能简单的视为一外生变量或一内生变量,它具有外生性,这为货币政策有效的一个前提,同时它的内生性也表明它不是一个完全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变量,在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对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第66页/共69页第八章 货币需求与供给第一节 货币需求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第三节 货币供给第四节 货币供给理论第67页/共69页第四节 货币供给理论一、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信用创造学说二、萌芽时期三弗里德曼施瓦兹的分析四、菲利普卡甘的理论观点五、乔顿货币供给模型六、伯尔格的货币供给分析第68页/共6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69页/共69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