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原理A学习.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能量原理A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量原理A学习.pptx(1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能量原理Chapter 10 泛函的极值与变分 能量方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可能功原理和功的互等定理 虚功原理和余虚功原理 最小势能原理和最小余能原理 弹性力学变分问题的欧拉方程 弹性力学变分问题的直接解法第1页/共113页变分与变分法Appendix Bp 泛函极值问题p 函数的微分与变分p 复合函数的变分p 泛函的变分p 变分法 泛函的极值与变分泛函的极值与变分第2页/共113页Appendix B.1泛函极值问题 求条件极值的拉格朗日乘子法求条件极值的拉格朗日乘子法条件极值问题:求函数 在满足条件 下的极值。引入函数:引入函数:驻值条件:驻值条件:第3页/共113页Appendix B.1泛
2、函极值问题如果变量如果变量 J 依赖于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函数关系可以任依赖于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函数关系可以任意变化的函数意变化的函数 y(x),此,此y(x)称为称为自变函数自变函数,而依赖于,而依赖于自变函数的变量称为自变函数的变量称为泛函泛函。泛函泛函泛函:泛函:函数:函数:第4页/共113页Appendix B.1泛函极值问题例例1 1 最短连线问题 连接连接 A,B 两点的曲线两点的曲线长度长度 L 是随曲线形状,是随曲线形状,即曲线方程即曲线方程 y=y(x)而而变的,它是自变函数变的,它是自变函数 y(x)的泛函:的泛函:第5页/共113页Appendix B.1泛函极值问题例例2 悬
3、臂梁问题悬臂梁问题 悬臂梁悬臂梁-砝码系统的总势能砝码系统的总势能是悬臂梁挠度曲线是悬臂梁挠度曲线 y(x)的泛函。的泛函。可以证明,使总势能可以证明,使总势能 取极小值的挠度曲线就是取极小值的挠度曲线就是悬臂梁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实际挠度曲线。悬臂梁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实际挠度曲线。第7页/共113页Appendix B.1泛函极值问题左端受到左端受到约束边界条件约束边界条件:右端是右端是自由边界条件。自由边界条件。在泛函在泛函 中容许出现与自变函数在无约中容许出现与自变函数在无约 束端处的束端处的边界值边界值y(l)有关的项,称为有关的项,称为边界项边界项。第8页/共113页Appendix B.
4、1泛函极值问题当自变函数当自变函数 y(x)改变时,泛函的值也将随之改变。改变时,泛函的值也将随之改变。定义定义:若泛函:若泛函 在在 状态下的值,比在状态下的值,比在 的邻域的邻域 内任意状态内任意状态 y(x)下的值都小(或都下的值都小(或都大),大),即即 则称泛函则称泛函 在状态在状态 下取下取极小值极小值(或(或极大值极大值),),统称取统称取极值极值。或第9页/共113页Appendix B.2函数的微分和变分 微分:微分:函数的微分和变分函数的微分和变分 变分:变分:第10页/共113页Appendix B.2函数的微分和变分函数函数 y(x)的一阶导数的一阶导数 仍是自变量仍是
5、自变量 x 的函数。于是的函数。于是 的变分为的变分为第13页/共113页Appendix B.2函数的微分和变分 复合函数复合函数 复合函数的变分复合函数的变分 微分:微分:第14页/共113页Appendix B.2函数的微分和变分 复合函数的变分复合函数的变分 微分:微分:变分:变分:第16页/共113页Appendix B.3复合函数的变分又 高阶变分:高阶变分:第17页/共113页Appendix B.3复合函数的变分由于变分由于变分y可以独立选择,与自变量可以独立选择,与自变量y及其各阶导数无及其各阶导数无关,所以变分关,所以变分y(及其各阶导数)对自变量(及其各阶导数)对自变量y
6、(及其各(及其各阶导数阶导数 的偏导数均为零,即的偏导数均为零,即作为自变函数的增量,作为自变函数的增量,y(及其各阶导数)的高阶变(及其各阶导数)的高阶变分均为零,即分均为零,即第18页/共113页Appendix B.4泛函的变分泛函和复合函数的泛函和复合函数的区别区别是:复合函数依赖于自变量是:复合函数依赖于自变量x,而泛函则依赖于自变函数,而泛函则依赖于自变函数 y(x)。当。当x 给定后,立即给定后,立即能算出复合函数能算出复合函数F的一个相应值,但算不出泛函的一个相应值,但算不出泛函 J 的的值来,因为值来,因为J 和定义域内的所有(而不是一个)和定义域内的所有(而不是一个)x处处
7、的函数值的函数值 F 有关。有关。泛函的变分泛函的变分第19页/共113页Appendix B.4泛函的变分泛函泛函J的各阶变分:的各阶变分:由变分由变分y引起的泛函引起的泛函 J 的增量为:的增量为:第20页/共113页Appendix B.5变分法变分法的基本问题变分法的基本问题: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容许函数中,: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容许函数中,求能使泛函求能使泛函 J(y(x)取极值的自变函数取极值的自变函数 ,若,若 其中其中 ;y(x)为为 邻域内的任意邻域内的任意容许函数容许函数。第21页/共113页Appendix B.5变分法泛函极值的必要条件(泛函极值的必要条件(驻值条件驻值条件)为
8、泛函的一阶变分)为泛函的一阶变分为零,即为零,即泛函的极值的充分条件还需考虑二阶变分,即泛函的极值的充分条件还需考虑二阶变分,即若若 ,则还需看高阶变分的性质。,则还需看高阶变分的性质。第22页/共113页Appendix B.5变分法p 变分法的基本预备定理变分法的基本预备定理 设设(x)是闭区间是闭区间 上的连续函数,上的连续函数,y 是该区间是该区间上自变函数上自变函数 y(x)的变分,如果的变分,如果 y 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任意变化时,下式始终成立前提下任意变化时,下式始终成立 则被积函数则被积函数(x)在区间在区间 上处处为零,即上处处为零,即第23页/共113页
9、 一元自变函数的泛函驻值问题在域内在域内y(x)应具有直到应具有直到四阶四阶的的连续导数连续导数。在在 x=a 处为约束边界,指定:处为约束边界,指定:在在 x=b 处为自由边界。处为自由边界。Appendix B.6欧拉方程和自然边界条件第24页/共113页Appendix B.6欧拉方程和自然边界条件根据两端的边界条件,变分根据两端的边界条件,变分y的边界值应满足:的边界值应满足:泛函泛函的驻值条件为:的驻值条件为:第25页/共113页Appendix B.6欧拉方程和自然边界条件自然边界条件自然边界条件欧拉微分方程欧拉微分方程第26页/共113页Appendix B.6欧拉方程和自然边界
10、条件若令若令则化为悬臂梁问题的泛函问题。相应的欧拉方程为则化为悬臂梁问题的泛函问题。相应的欧拉方程为即为材料力学中梁的即为材料力学中梁的挠度微分方程挠度微分方程。即第27页/共113页Appendix B.6欧拉方程和自然边界条件自然边界条件成:自然边界条件成:这就是自由端处这就是自由端处剪力和弯矩的力边界条件剪力和弯矩的力边界条件。此外,基本边界条。此外,基本边界条件就是固支端的位移边界条件:件就是固支端的位移边界条件:这时欧拉方程的解就是图中所示的悬臂梁的实际挠度曲线。这时欧拉方程的解就是图中所示的悬臂梁的实际挠度曲线。第28页/共113页能量原理Chapter 10 泛函的极值与变分 变
11、分提法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可能功原理,功的互等定理 虚功原理和余虚功原理 最小势能原理和最小余能原理 弹性力学变分问题的欧拉方程 弹性力学变分问题的直接解法第29页/共113页基本概念和术语Chapter 10.1变分方法(能量法)变分方法(能量法):u考虑整个系统的能量关系,建立考虑整个系统的能量关系,建立泛函变分方程泛函变分方程u在给定约束条件下,求在给定约束条件下,求泛函极值泛函极值的变分问题的变分问题 弹性力学的微分提法和变分提法弹性力学的微分提法和变分提法微分方法微分方法:u从微元入手,建立基本微分方程从微元入手,建立基本微分方程u在给定边界条件下求解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在给定边界条件下
12、求解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第30页/共113页基本概念和术语Chapter 10.1p 变分问题的两种解法 欧拉法欧拉法:将变分方程转化为微分方程:将变分方程转化为微分方程(称为欧拉方程)进行求解。(称为欧拉方程)进行求解。直接法直接法:直接求解变分方程。:直接求解变分方程。第31页/共113页基本概念和术语Chapter 10.1 真实状态与可能状态 弹性力学的三类基本关系弹性力学的三类基本关系a)变形关系变形关系:几何方程和位移边界条件:几何方程和位移边界条件b)静力关系静力关系:包括平衡方程和力边界条件。在静:包括平衡方程和力边界条件。在静力关系中只出现力学量,而与几何量无关。力关系中只出现
13、力学量,而与几何量无关。c)本构关系本构关系:把力学量和几何量联系起来。:把力学量和几何量联系起来。第32页/共113页基本概念和术语Chapter 10.1以前各章都致力于直接寻找同时满足弹性力学全部基以前各章都致力于直接寻找同时满足弹性力学全部基本关系的本关系的真实状态真实状态。本章则分两步来处理:首先寻找满足部分基本关系的本章则分两步来处理:首先寻找满足部分基本关系的可能状态可能状态,然后再从可能状态中寻找满足全部基本,然后再从可能状态中寻找满足全部基本关系的真实状态。关系的真实状态。第33页/共113页基本概念和术语Chapter 10.1能量原理中的可能状态:能量原理中的可能状态:变
14、形可能状态或运动可能状态变形可能状态或运动可能状态:满足变形关系,而:满足变形关系,而不管它是否满足静力关系和本构关系的任何变形状不管它是否满足静力关系和本构关系的任何变形状态。用右上角加态。用右上角加(k)来表示。来表示。描述变形可能状态的基本量是变形可能位移描述变形可能状态的基本量是变形可能位移 和变形可能应变和变形可能应变 。第34页/共113页基本概念和术语Chapter 10.1经典能量原理中的可能状态有两类:经典能量原理中的可能状态有两类:n可能位移:应连续,且满足给定的可能位移:应连续,且满足给定的位移边界条件位移边界条件;n可能应变:和可能位移应满足可能应变:和可能位移应满足几
15、何方程几何方程。n变形可能状态有无穷多个,其中只有一个能同时满变形可能状态有无穷多个,其中只有一个能同时满足弹性力学全部基本关系,它就是足弹性力学全部基本关系,它就是真实变形状态真实变形状态。n真实变形状态是由物体所受载荷引起的,变形可能真实变形状态是由物体所受载荷引起的,变形可能状态则与给定载荷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状态则与给定载荷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第35页/共113页基本概念和术语Chapter 10.1虚位移:虚位移:从某一可能位移到相邻的另一可能位移的从某一可能位移到相邻的另一可能位移的微小位移变化微小位移变化 ,记作,记作第36页/共113页基本概念和术语Chapter 10.1静力
16、可能状态:静力可能状态:满足静力关系(满足静力关系(平衡方程和给定的平衡方程和给定的力边界条件力边界条件),而不管它是否满足变形关系和本构),而不管它是否满足变形关系和本构关系的任何平衡状态。关系的任何平衡状态。n用右上角加用右上角加(s)的符号表示,如的符号表示,如n静力可能状态也有无穷多个,其中只有一个能同时静力可能状态也有无穷多个,其中只有一个能同时满足弹性力学全部基本关系,它就是满足弹性力学全部基本关系,它就是真实状态真实状态。n虚应力虚应力:可能应力场的变分:可能应力场的变分第37页/共113页基本概念和术语Chapter 10.1 变形功、可能功与虚功广广广广义义义义力力力力:某某
17、某某个个个个按按按按同同同同一一一一比比比比例例例例加加加加载载载载的的的的力力力力系系系系(如如如如:弯弯弯弯矩矩矩矩、扭矩)扭矩)扭矩)扭矩)广广广广义义义义位位位位移移移移:与与与与所所所所作作作作用用用用的的的的广广广广义义义义力力力力求求求求内内内内积积积积等等等等于于于于功功功功的的的的几几几几何何何何量(如:转角、扭角)量(如:转角、扭角)量(如:转角、扭角)量(如:转角、扭角)第40页/共113页基本概念和术语Chapter 10.1 变变变变形形形形功功功功:载载载载荷荷荷荷在在在在其其其其本本本本身身身身所所所所引引引引起起起起的的的的物物物物体体体体准准准准静静静静态态态
18、态弹弹弹弹性性性性变变变变形上所做的功。形上所做的功。形上所做的功。形上所做的功。线弹性情况:线弹性情况:线弹性情况:线弹性情况:可可可可能能能能功功功功和和和和虚虚虚虚功功功功:载载载载荷荷荷荷在在在在任任任任何何何何运运运运动动动动可可可可能能能能位位位位移移移移(或或或或虚虚虚虚位位位位移)上所做的功。移)上所做的功。移)上所做的功。移)上所做的功。第41页/共113页载荷载荷载荷载荷 P P 在其本身所引起的在其本身所引起的在其本身所引起的在其本身所引起的 挠度挠度挠度挠度 w w 上所做的变形功为:上所做的变形功为:上所做的变形功为:上所做的变形功为:假设梁产生一个变形可能位移,在假
19、设梁产生一个变形可能位移,在假设梁产生一个变形可能位移,在假设梁产生一个变形可能位移,在A A点出的挠度值为点出的挠度值为点出的挠度值为点出的挠度值为 ,则载荷,则载荷,则载荷,则载荷 P P 在可能挠度在可能挠度在可能挠度在可能挠度 上所做的可能功为:上所做的可能功为:上所做的可能功为:上所做的可能功为:基本概念和术语Chapter 10.1wA第42页/共113页基本概念和术语Chapter 10.1 弹性应变能和弹性应变余能U 和和 Uc 分别是物体应变场和应力场的分别是物体应变场和应力场的单值泛函单值泛函,与,与变形历史无关。变形历史无关。第43页/共113页基本概念和术语Chapte
20、r 10.1 真实状态的真实状态的 W 和和 Wc 满足如下互余关系满足如下互余关系 应力应变关系:应力应变关系:线弹性体:线弹性体:第44页/共113页总势能定义为:弹性体的总势能定义为:弹性体的应变能和载荷系统的外力应变能和载荷系统的外力势之和势之和,即,即 基本概念和术语Chapter 10.1 弹性系统的势能弹性系统的势能第45页/共113页基本概念和术语Chapter 10.1应变能 体力势 面力势 外力势第49页/共113页总余势能定义为:弹性体总余势能定义为:弹性体的应变余能和支承系统的的应变余能和支承系统的余能之和余能之和,即,即 基本概念和术语Chapter 10.1 弹性系
21、统的余能弹性系统的余能第50页/共113页能量原理Chapter 10 泛函的极值和变分 基本概念和术语 可能功原理,功的互等定理 虚功原理和余虚功原理 最小势能原理和最小余能原理 弹性力学变分问题的欧拉方程 弹性力学变分问题的直接解法第53页/共113页 可能功原理可能功原理&功的互等定理Chapter 10.2第一状态(s)第二状态(k)第54页/共113页可能功原理&功的互等定理Chapter 10.2考虑状态考虑状态(s)中的体力、面力和可能应力在状态中的体力、面力和可能应力在状态(k)的的相应可能位移和可能应变上所做的功,分别为:相应可能位移和可能应变上所做的功,分别为:利用边界条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能量 原理 学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