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混合瘤影像学表现.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腮腺混合瘤影像学表现.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腮腺混合瘤影像学表现.ppt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例患者潘珂,男,32岁,因“咳嗽两周,发现咽部肿物两天”入院。第1页/共29页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伴有白色粘痰,无痰中带血,曾自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后至我院就诊、胸片示:1.两下肺纹理增多;2.左锁骨中段致密影:骨岛可能。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基本正常。查体发现左侧腭弓隆起明显。动态喉镜检查示:左侧扁桃体突向中线,左侧咽侧壁隆起明显,向下至会厌平面,咽部黏膜稍充血,舌根淋巴组织增生,双侧声带窥不清。病程中无发热、无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不适。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第2页/共29页CT:两侧咽部软组织形态欠对称,左侧咽旁间隙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4.8*3.1*6.4cm
2、,增强可见轻中度强化,边界尚清,与颈外动脉联系密切,周围颈内、外动脉、翼内肌、翼外板受推压移位、变扁。左侧咽鼓管开口及咽隐窝结构受压。第3页/共29页MR:两侧咽部软组织形态欠对称,左侧咽旁间隙见团块状异常不均性强化混杂信号影,上部强化为著,大小约5.6*3.2*6.3cm,边界尚清,与周围血管联系密切,分界尚清,周围颈内、外动脉、翼内肌、翼外板及左侧咽鼓管开口及咽隐窝结构受推压移位、变扁。第4页/共29页手术:见神经血管完整;于下颌骨升支深面探查肿瘤,可及肿瘤质硬、包膜完整,表面光滑,予以钝性分离肿物表面筋膜,并将肿瘤完整于咽旁间隙中切除,见肿物表面包膜完整,予以探查术前见术腔上至颅底,周围
3、未见肿物残留。第5页/共29页病理:(左咽部肿瘤):唾腺多形性腺瘤,最大径7.5cm,局灶区肿瘤侵犯包膜,标本切缘未见肿瘤残留,建议临床随访。(淋巴结):查见淋巴结1枚示反应性增生。第6页/共29页 涎腺多形性腺瘤第7页/共29页涎腺的是产生和分泌唾液的外分泌腺,由三涎腺的是产生和分泌唾液的外分泌腺,由三对大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许多小对大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许多小涎腺组成。涎腺组成。小涎腺广泛分布于口腔及口咽部粘膜的固有小涎腺广泛分布于口腔及口咽部粘膜的固有层和粘膜下层,类似的腺体也见于消化道、上层和粘膜下层,类似的腺体也见于消化道、上呼吸道、鼻腔和副鼻窦等部位。呼吸道、鼻
4、腔和副鼻窦等部位。第8页/共29页多形性腺瘤是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涎腺肿瘤。其中80发生于腮腺,最常见于浅叶。第9页/共29页腮腺解剖腮腺呈不规则楔形,底向外,尖向内突向咽旁。通常以下颌支后缘/下颌后静脉或以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平面为界,将腮腺分为浅、深两部分。浅部和深部的连接处为峡部,位于下颌支后缘 第10页/共29页可见于任何年龄,可见于任何年龄,4040岁左右多见,平均发病岁左右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年龄为4646岁岁(880(880岁岁);女性多于男性,女:男为女性多于男性,女:男为1.41.4:1 1;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或不明显;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或不明显;大小不定(与病程有关);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腮腺 混合 影像 表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