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蚀涂料与涂装.pptx
《防腐蚀涂料与涂装.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腐蚀涂料与涂装.pptx(1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发展总趋势高性能:满足苛刻的环境,甚至解决衬里无法解决的问题。(例:玻璃鳞片涂料、有机无机杂化涂料)多功能:如:防垢、抗静电、抗污、等低污染:大力发展粉末、无溶剂、水性涂料与衬里技术的模糊:即用涂装(涂料)的方式达到衬里的保护效果(例:聚脲弹性体等)第1页/共132页第2页/共132页上图是北美的涂料厂家从1980年到2001年的变化情况,已经从1980年的2000家,变化成为现在的400家。选择安全无污染绿色涂料是第一要素!第3页/共132页1.1 涂料、涂膜的基本概念 涂料:习惯称为油漆,涂于物体表面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殊性能(如绝缘、防腐、标志等)的固态薄膜的一 类液体或固体材料的总
2、称。以防腐蚀为主要功能的涂料称为防腐蚀涂料。涂膜(漆膜、涂层):涂料经施涂所形成的连续固态薄膜。涂装:指将涂料涂布到被涂物表面,经固化成膜的工艺。涂装工艺一般由涂前表面处理、涂布、干燥固化三个基本工序组成。涂料 涂膜(发挥 )表面处理、涂布、干燥 功效功效 第4页/共132页 涂料的基本组成及各组分的作用第5页/共132页 涂料的基本组成及各组分的作用1、防腐蚀涂料对成膜物的基本要求:粘合性强(与基材及填料),这是涂料能发挥基本保护性能的前提;成膜固化性能要与涂装工艺相配套;对腐蚀介质稳定,结构致密,抗渗性抗渗性强;具有一定的溶解、分散性能,满足涂装工艺对流变性能的要求;成膜物的种类、性能决定
3、了其他组分的选择;决定了施工工艺;成膜物的种类、性能决定了其他组分的选择;决定了施工工艺;决定了涂膜的性能决定了涂膜的性能 例:第6页/共132页 涂料的基本组成及各组分的作用挥发速度、及挥发速度与高分子树脂特性(固化、链段运动能力等)的匹配性挥 发涂膜性能*污染、浪费资源绿色涂料:固体粉末涂料;液态无溶剂涂料;*-重防腐涂料 低污染的水分散性(或水溶性)涂料。2、溶剂、分散剂:第7页/共132页 涂料的基本组成及各组分的作用2、溶剂、分散剂:第8页/共132页 涂料的基本组成及各组分的作用3、助剂:在涂料中用量很少,但起到显著的作用。对涂料的生产过程发生作用,如消泡剂、润滑剂、分散剂、乳化剂
4、;对涂料施工成膜过程发生作用,如催干剂、固化剂、流平剂;对涂料贮存过程发生作用,如防结皮剂、防沉淀剂;对涂膜性能发生作用,如增塑剂、防霉剂、阻燃剂、防静电剂、紫外光吸收剂。第9页/共132页 涂料的基本组成及各组分的作用4、颜填料:不含有固体颜料、填料的涂层呈透明状,称为清漆清漆 颜料体积浓度(PVC):颜填料体积占干膜总体积的百分比。临界颜料体积浓度(CPVC):当刚好有足够的成膜物提供颜填料表面一个完整 的吸附层,并填满紧密堆积的固体颗粒间隙的PVCPVC CPVC第10页/共132页第11页/共132页 着色颜料着色颜料:钛白、锶黄、酞青蓝、甲苯胺红、石墨、炭黑、华蓝等;体质颜料体质颜料
5、(也称填料也称填料):碳酸钙、磷酸钙、云母、硫酸钡、滑石粉、硅藻土等,体积颜料常用来调节涂料的PVC,以增强漆膜的机械强 度、附着力;调节抗水、气、腐蚀介质的渗透性和光泽等;功能颜料:功能颜料:是具有特征功能的颜料,如防锈蚀颜料、防污颜料、阻 燃颜料、导电颜料等。功能颜料价格高昂,故其用量以满足功能要 求为度。种类:种类:纳米填料:纳米填料:纳米碳酸钙纳米碳酸钙、纳米纳米TiO2 TiO2、纳米、纳米SiO2 SiO2、纳米、纳米ZnOZnO、纳米纳米FeFe2 2OO3 3等等 表面效应、体积效应、小尺寸效应涂膜抗老化、抗霉菌、抗污、抗水等功能 涂料的基本组成及各组分的作用第12页/共132
6、页 涂料的基本组成及各组分的作用第13页/共132页 涂料的干燥成膜机理 1、物理成膜:包括两种成膜形式*1)溶剂或分散介质的挥发成膜方式:涂膜干燥速度涂膜干燥速度与溶剂或 分散介质的挥发能力相关联,同时也与成膜物质的化学结构、分子量、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溶剂在涂膜中的扩散速度、成膜条件、厚度有关;以挥发方式成膜的涂料种类有过氯乙烯漆、沥青漆、橡胶膝、热塑性烯烃树脂漆等。阶段阶段I I:溶剂表面快速挥发,导致表面层聚合物浓度增加:溶剂表面快速挥发,导致表面层聚合物浓度增加阶段阶段:溶剂通过聚合物浓度层扩散至表面进一步挥发;:溶剂通过聚合物浓度层扩散至表面进一步挥发;阶段阶段:残留的溶剂进一步扩
7、散挥发:残留的溶剂进一步扩散挥发第14页/共132页 涂料的干燥成膜机理 2)聚合物粒子凝聚方式:依靠高聚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接触、挤压、变形,最后由粒子状态的聚集转变为分子状态的聚集而形成连续的涂膜,这是分散型涂料(如水乳胶、塑性溶胶)、粉末涂料的主要成膜方式,固体的粉末涂料在受热的条件下通过高聚物粒子热熔、凝聚而成膜。乳胶粒子中聚合物分子自由扩散进入邻近粒子中并最终导致单个乳胶粒子中聚合物分子自由扩散进入邻近粒子中并最终导致单个粒子消失。粒子消失。第15页/共132页 涂料的干燥成膜机理 当T高于聚合物的Tg时,成膜较快。受T一T g影响很大,但T 一 Tg影响凝聚的膜是否为固态膜。为通过中
8、 等抗粘着性试验,T 一 Tg必须为 21,假如涂膜 的抗粘着性试验温度为50,T g应该为 29或更 高。而成膜环境温度一般525将乳胶能够成膜的最低温度称为将乳胶能够成膜的最低温度称为最低成膜温度最低成膜温度要求:要求:乳胶粒子的 Tg必须低于成膜时的温度T第16页/共132页 涂料的干燥成膜机理 u 加人成膜助剂成膜助剂,成膜助剂溶人乳胶粒子起增塑剂的作用,以降 低 Tg,成膜之后,成膜助剂可慢慢扩散到膜的表面后挥发。虽然膜的自由体积相对小,但成膜助剂的挥发速度较慢,并且随 Tg 的逐步升高,挥发速度进一步放慢。解决途径:解决途径:u 设计乳胶粒子,以相对较高 Tg的聚合物为核,以相对较
9、Tg 的聚合物为壳,低 Tg的壳有利于乳胶在低温成膜,随着水的 挥发,凝聚膜的 Tg接近整个聚合物的平均 Tg,这种较高的 Tg减小了粘着的可能性。所以,必须有保养期。所以,必须有保养期。第17页/共132页两种形式2、化学成膜:发生交联、扩联反应1)1)链锁加聚反应成膜:链锁加聚反应成膜:氧化聚合形式: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双键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聚合反应而形成涂膜 油脂的氧化聚合速度与其所含的亚甲基基团数量、位置和氧的传递速度有关,钴、锰、锆等金属(催干剂)可促进氧的传递,加速成膜。但漆膜表面快干可能导致漆膜起皱,这可以加入锌盐抑制钴盐的活性。如:醇酸、环氧酯。反应活性点双键双键官能团官
10、能团自由基连锁加聚反应机理第18页/共132页引发剂引发聚合形式:含有不饱和基团(双键),引发剂引发双键发生自由基连锁加聚反应,如不饱和聚酯、乙烯基酯类涂料。能量引发聚合形式:紫外光或辐射能的作用,涂料产生活性自由基引发聚合。如:光固化涂料、电子束固化涂料 1 1)链锁加聚反应成膜)链锁加聚反应成膜:在光敏剂的存在下,成膜物的自由基加聚反应进行的非常迅速,涂料在几分钟内固化成膜。利用电子辐射成膜的涂料通常称为电子束固化涂料,电子束具有更大的能量,直接激发单体或聚合物产生自由基,在数秒内完成加聚反应,固化成膜。电子束固化目前是涂料最快的成膜方式 涂料的干燥成膜机理 第19页/共132页 涂料的干
11、燥成膜机理 2 2)逐步缩聚成膜方式:)逐步缩聚成膜方式:成膜物质含有可反应官能团(如:羟基、羧基、氨基、环氧基、羟甲基、异氰酸基等)的低聚物或预聚物。单组分:含有两种不同官能团的成膜物组成“自交 联型”涂料(如:自交联丙烯酸涂料),双组分: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别含有不同官能 团的成膜物(或固化剂)组成的涂料(如:环 氧、聚氨酯、酚醛树脂涂料等)。官能团反应第20页/共132页 大多涂料成膜过程既有物理成膜作用,又有化学成膜作用,是由多种方式共同作用形成最终涂膜。例:环氧粉末涂料:溶剂型环氧涂料:双组分水性环氧涂料:化学成膜聚合物粒子凝聚成膜方式化学成膜聚合物粒子凝聚成膜方式化学成膜挥发成膜方
12、式,化学成膜挥发成膜方式,化学成膜挥发成膜聚合物粒子凝聚成膜方式化学成膜挥发成膜聚合物粒子凝聚成膜方式 涂料的干燥成膜机理 第21页/共132页 涂料的干燥成膜机理 自然干燥(俗称自干或气干)烘干 特种固化成膜特种固化成膜依据:涂料组成,成膜物(反应、固化条件)、Tg、溶剂挥发性能 涂料的干燥成膜工艺 工艺参数制订随着新的涂料的发展,特殊的成膜工艺也将不断出现。随着新的涂料的发展,特殊的成膜工艺也将不断出现。第22页/共132页 1.4 涂膜附着机理及附着力影响因素*前提:完全润湿基材表面 接触角90o第23页/共132页 涂膜附着机理及附着力影响因素*1机械嵌合作用:涂料渗透到基材表面小沟和
13、孔隙中,固化后就象许多小钩似地把涂料和被粘物连在一起.一、一、涂膜附着机理涂膜附着机理 第24页/共132页 涂膜附着机理及附着力影响因素*2吸附作用:物理吸附是涂料、胶粘剂和被粘物之间牢固结合的普遍性原因,分子间引力(氢键、范德华力)是附着力的主要来源.高分子链含有极性基团,特别是带有能形成H键的基团(如氨基、羟基等)时,会有较强的附着力;一、一、涂膜附着机理涂膜附着机理 第25页/共132页3.化学键作用:涂料中的活性基团与基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化学键.例:偶联剂偶联剂的应用。4.扩散作用:相互扩散的实质是在界面中互溶的过程;锈面涂料、修补涂料、塑料涂料、层间作用。(树脂、基材、Tg、助剂
14、、T)5.静电作用:当涂料与基材间的电子亲合力不同时,便可互为电子给体和受体,界面产生接触电势,形成双电层产生静电引力 涂膜附着机理及附着力影响因素一、一、涂膜附着机理涂膜附着机理 第26页/共132页 涂膜附着机理及附着力影响因素二、附着力影响因素附着力影响因素1基材表面的润湿情况:表面处理-提高基材表面的表面能,有利于涂料的浸润 2.表面粗糙度:1)增加机械嵌合作用,2)利于涂料在基材表面的润湿。但过于粗糙,易产生缺陷,带来附着力下降,或抗渗保护性能降低。3.成膜物:大分子极性基团的极性越强、个数越多、分子量越大,越有利于成膜物与基材表面形成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牢固。第27页/共132
15、页 涂膜附着机理及附着力影响因素二、附着力影响因素*5.内应力影响:内应力过大,大于涂层内聚力时,涂膜开裂;大于涂膜附着力时,涂膜产生脱壳,丧失保护作用。内应力来源:A 固化收缩应力:增加颜料、增加固含量、加入预聚物以减 少体系中官能团浓度是涂料减少固化收缩的常用方法 B 热应力:涂料和基材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温度变化时产生 4.涂料粘度:涂料粘度较低,利于润湿;利于流入基材的凹处 和孔隙中,得到较高的机械嵌合力.加入无机填料有助于减少内应力加入无机填料有助于减少内应力 涂膜越厚,内应力也越大涂膜越厚,内应力也越大第28页/共132页 涂膜附着机理及附着力影响因素三、三、湿附着力及影响因素湿附
16、着力及影响因素 1.湿附着力湿附着力:是指漆膜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漆膜与基 材表面的结合力。由于水分子的介入和置换 取代,使附着力降低。湿附着力丧失 涂层起泡丧失保护功能丧失保护功能 涂膜湿态刚性越大,挠性越低,涂膜不易起泡;*厚的涂层也有利于抗起泡。但涂层过厚、不利于抗开裂。要综合考虑。第29页/共132页 涂膜附着机理及附着力影响因素三、湿附着力及影响因素 2.影响因素:1)涂膜具有较高的干附着力2)成膜树脂的耐水性好 3)漆膜含氨基可提高湿附着力 A)因腐蚀作用而使阴极部分受碱性侵蚀,高聚物皂化水解,破坏 涂层/金属界面附着力。含氨基,耐皂化好,利于保持附着力。B)漆膜中若含有碱性基团
17、(给电子基团)所具有的吸附力不易被水置换。4)在涂料中加入有机硅偶联剂、铝酸锆添加剂、钛酸酯类偶联剂以及锆酸酯类偶联剂 有利于提高湿附着力。第30页/共132页1.5 涂层的防腐蚀保护原理 及提高抗渗性能的措施一、原因:高聚物:是以共价键联结若干重复单元所形成的以长链结构为基础的高分子量化合物。电化学特性:介电常数高,惰性金属腐蚀: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普遍存在)因此:在金属材料发生电化学腐蚀环境下,高分子材料不发生腐蚀第31页/共132页 涂层的防腐蚀保护原理 及提高抗渗性能的措施 二、防腐蚀保护作用原理 屏蔽作用抗渗性是关键 钝化缓蚀作用活性防锈颜料 电化学保护作用富锌涂料 (标准电极电位
18、:锌:0.76V;铁;0.44V)阴极保护作用第32页/共132页 涂层的防腐蚀保护原理 及提高抗渗性能的措施 三、提高涂层抗渗性的措施:t=(L/(a C)2树脂的选择(Vf小):结构紧密、透气性小结构紧密、透气性小的高聚物(结晶、交联有利提高致密性)、表面改性(表面能)增大有效扩散距离:填料的作用(鳞片)控制施工成膜过程减少微孔微孔:增加涂敷遍数 固化后期的流平性:调节溶剂组成,使成膜物的溶解度在溶剂挥发过程中不致急骤降低 增强界面粘和性粘和性。(偶联剂)寿命寿命=t+T=t+T t:渗透时间;T:渗透到界面,使涂膜完全破坏(起泡)的时间(取决于附着力、反应)。第33页/共132页第34页
19、/共132页1.6 防腐蚀涂料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耐腐蚀性能要好,不被腐蚀介质溶胀、溶解;也不和腐蚀介质发生有害的化学反应(老化、降解等)。2.透气性和渗水性要小,抗渗性好。3.要有良好的附着力和一定的机械强度。4.还应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抗温变性。5.经济上也应合算,施工方便。第35页/共132页1.7 防腐蚀涂层系统 1.底漆:底漆直接与金属接触,是整个保护涂层系统的重要基础重要基础:特征:特征:附着力好附着力好,成膜物分子结构中往往含有极性基团(如 羟基、羧基等)。底涂粘度应该较低,对基材表面有良好的润湿性;能阻止锈蚀的生成和发展,含有防锈颜料、抗渗填料。因为金属腐蚀时在阴极呈碱性,所以
20、底涂的基料应具有耐碱性。一般填料含量较多,除防锈、抗渗功能外,还起到减少涂膜内应力 (固 化收缩力、热应力)的作用,以及使漆膜表面粗糙,增加与中间层或面漆 的结合力。PVCCPVCPVCCPVC 厚度不易过大,因太厚会引起收缩应力应力,使附着力下降。第36页/共132页 防腐蚀涂层系统2.2.中间层中间层:增加涂层厚度,以增加抗渗能力;吸收冲击能 中间层要与底、面漆结合良好,起承上启下作用 3.面涂:耐腐蚀、标志、美观、抗紫外线、耐候性等。往往面漆的成膜物含量较高,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或铝粉、云母氧 化铁等阻隔阳光的颜料,以延长涂膜的寿命。说明:配套性:咬漆等层间附着力:大分子扩散缠结、物理吸附
21、(H键、范德华力)、化学反应产生途径:表面微溶胀(溶解)、机械(粗糙)第37页/共132页按照国家标准(GB/T270592),并结合其用途来进行分类 命名(GB/T270592):型号:成膜分类代号+基本名称代号+品种序号 例:Q0117 硝基清漆;B042 丙烯酸磁漆;C043 白醇酸磁漆;A0431 黑氨基无光烘干磁漆;H5298 铁红环氧酚醛烘干防腐底漆。防腐蚀涂料的分类及命名第38页/共132页第39页/共132页第40页/共132页第41页/共132页二二 防锈底涂的主要种类与应用防锈底涂的主要种类与应用第42页/共132页 主要种类:普通防锈漆(物理、一般化学防锈涂料)、特种防锈
22、漆(磷化底涂、富锌涂料、锈面涂料)预涂底漆(车间底漆):以防止钢材在贮存(加工前的短 时间贮存)或加工期间的生锈为主要目的,金属经第一 次表面处理后立即进行涂装的底漆.也称 “卷涂涂料”。要求:快干、耐磨、无毒、可焊接、有36月的临时保 护作用。(以满足储存、运输、组装的要求)预涂底漆第43页/共132页2.1 普通防锈底涂1.铁红防锈漆:铁红(又称氧化铁红)Fe2O3,封闭作用 特点:无毒、耐候、价格低廉,施工方便 2.云母氧化铁防锈底漆:鳞片状云母氧化铁:防止水、汽的渗透,稳定性好,反射光能力强,减缓涂膜的老化。3.铝粉防锈底漆:抗渗、遮盖力强,稳定性好,能反射光和热。4.氧化锌防锈底漆:
23、涂膜干燥快,耐久性好,通常用于室内外金属构件的防蜡打底。5.石墨防锈底漆:具有良好的耐酸、碱、化学药品、溶剂腐蚀的性能,同时耐高温和耐光。6.红丹防锈底漆:防锈性能优异,涂膜坚韧,附着力好,耐水好。有毒,不能用于需经火焰处理(如焊接等)的钢铁结构上不耐晒,需在短期内涂刷面漆。不能在铝、镁及其合金等轻金属表面上应用。第44页/共132页 普通防锈底涂7.锌黄防锈底漆:铬酸锌钝化,锌黄的溶解性较好,在潮湿环境中易于起泡,适用于钢铁,也适用于轻金属 (可溶性铬酸盐中的六价铬是致癌物质)8.有机铬酸盐防锈底漆:用量低,防锈效果显著 9.磷酸盐防锈底漆:无毒,环境友好,具有磷化防锈作用,品种:磷酸锌、三
24、聚磷酸铝、磷酸铁铵、磷酸铁、磷酸铬、磷酸钙、磷酸钡等,在不宜使用红丹防锈底漆或表面处理不净时,常用这种防锈底漆,应用广泛。10.钼酸盐防锈漆:依靠钼酸根离子的钝化作用,水溶解度较高使用不当漆膜易起泡。11.11.偏硼酸钡防锈底漆:阳极钝化作用,无毒、抗粉化、防霉性很好,但其遮盖力和着色力较低。防锈底涂的应用既要考虑防锈漆的基本性能与环境的配套性,也要考虑到对基材的适应性。第45页/共132页第46页/共132页特点:一般,在涂完磷化底漆后24小时内涂其它底漆,具有无毒、对焊接无影响的特点。作用:增强防锈能力和提高金属与底漆涂层之间的附着力,磷化钝化成膜组成 (双组分):一组分由聚乙烯醇缩丁醛、
25、四盐锌黄、滑石粉、乙醇、正丁醇、醇溶性酚醛树脂等组成,另一组分由磷酸(常为85的磷酸)、水、乙醇等组成,临用时配制。2.2 2.2 磷化底漆磷化底漆是种预涂底漆,厚度20微米,它不能替代底漆。第47页/共132页2.2 2.2 磷化底漆磷化底漆第48页/共132页“长嚗型”磷化底漆:涂其它底漆,保护时间能达到 610个月;应用:广泛用于钢铁及有色金属的增强防锈,尤其适宜海洋,湿热地区及水下的设备和金属结构的保护。对于那些不能进行磷化处理的大型金属结构,采用磷化底漆会得到与磷化处理相同或更好的效果。但不适宜涂装铬锰钢、铬钨钢及含铜钢。注意:磷化底漆上不宜直接涂硝基、氨基、氯化橡胶磷化底漆上不宜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腐蚀 涂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