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的规律性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的规律性精选PPT.ppt(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的规律性中西医结合的规律性第1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一节规律第一节规律l定义: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定义: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辞海辞海 中西医结合规律的认识中西医结合规律的认识中中医医与与西西医医的的本本质质联联系系和和关关系系,还还要要研研究究和和认认识识中中西西医医结结合合与人类社会发展(中西医结合是一种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发展(中西医结合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发展(中西医结合也属于文化现象)、文化发展(中西医结合也属于文化现象)、科科学学发发展展(医医学学属属于于生生命命科科学学范范畴畴或或科科学学范范畴畴)的的本本质质联联系和
2、关系,从而认识中西医结合的发生、发展规律。系和关系,从而认识中西医结合的发生、发展规律。第2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一、历史背景一、历史背景(一)西方医学(一)西方医学现代西医经历过很长远的传统:草药、冶金术等,基现代西医经历过很长远的传统:草药、冶金术等,基本上与中国的远古传统非常相似。解剖学,随着生理和病本上与中国的远古传统非常相似。解剖学,随着生理和病理学的发展,把西医学完全改观。理学的发展,把西医学完全改观。今天,除了医史学家,再没有人记得远古的西医传统,今天,除了医史学家,再没有人记得远古的西医传统,其实完全与中医,或者其他古医学没有两
3、样。其实完全与中医,或者其他古医学没有两样。第3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l现代西方医学源头,可追溯到世纪,文艺复兴现代西方医学源头,可追溯到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比利时人德列亚斯时期比利时人德列亚斯.维萨留斯的人体解剖学、世纪维萨留斯的人体解剖学、世纪英人威廉英人威廉.哈维的人体血液循环生理学。哈维的人体血液循环生理学。l世纪罗马时期的盖伦世纪罗马时期的盖伦在中世纪以至文艺复兴时期,盖伦医学有近乎定于一在中世纪以至文艺复兴时期,盖伦医学有近乎定于一尊的权威。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这些现代医学学科的清尊的权威。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这些现代医学学科的清
4、晰划分,大都由他确立。主导了往下多年的医家思晰划分,大都由他确立。主导了往下多年的医家思维。维。第4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l前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前年)前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前年)-“-“西方医学之父西方医学之父”l希波克拉底的生卒年代约相当于中国战国时期,稍先于中医学的奠基经典希波克拉底的生卒年代约相当于中国战国时期,稍先于中医学的奠基经典黄帝内经黄帝内经l希氏体液学说:认为健康平衡状态是基于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的内在调和希氏体液学说:认为健康平衡状态是基于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的内在调和平衡而取得的,失衡则得病。他
5、认为生命之气(灵气)是由左心室与动脉装载及输平衡而取得的,失衡则得病。他认为生命之气(灵气)是由左心室与动脉装载及输送,血液则送,血液则“生于肝生于肝”,进入右心室后得到温煦,再右静脉分布全身。气、,进入右心室后得到温煦,再右静脉分布全身。气、血的概念(希氏气血理论)血的概念(希氏气血理论)l他把四种体液与他把四种体液与“火、水、空气、土火、水、空气、土”万物四元素的哲学思想相结合,万物四元素的哲学思想相结合,在治疗上追求在治疗上追求“燥、湿、寒、热燥、湿、寒、热”的平衡。希氏思辨学的平衡。希氏思辨学l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誓言,为每一个医学生步入医师所宣的誓言。誓言,为每一个医学生步入医师所宣
6、的誓言。第5页,此课件共57页哦希波克拉底誓言l中文白话译文:中文白话译文:我要遵守誓约,矢忠不渝。对传授我医术的老师,我要像父母一我要遵守誓约,矢忠不渝。对传授我医术的老师,我要像父母一样敬重,并作为终身的职业。对我的儿子、老师的儿子以及我的门样敬重,并作为终身的职业。对我的儿子、老师的儿子以及我的门徒,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徒,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无论进入谁也
7、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无论进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不勾引异性。对看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不勾引异性。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露。如果我能严格遵守上面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露。如果我能严格遵守上面誓言时,请求神祗让我的生命与医术得到无上光荣;如果我违背誓誓言时,请求神祗让我的生命与医术得到无上光荣;如果我违背誓言,天地鬼神一起将我雷击致死。言,天地鬼神一起将我雷击致死。第6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l科学迸发的纪元科学迸发的纪元十六七世纪是自然科学迸发的纪元
8、。十六七世纪是自然科学迸发的纪元。牛顿、伽利略等都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牛顿、伽利略等都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l伽利略不是医学家,但他的精准发明为西方医学开辟了全新伽利略不是医学家,但他的精准发明为西方医学开辟了全新的研究视野。的研究视野。年设计出第一部可应用于研究的显微镜。年设计出第一部可应用于研究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应用把医学的基础从人体解剖移往细胞微观生理显微镜的应用把医学的基础从人体解剖移往细胞微观生理与病理的层次。与病理的层次。l世纪: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基因研究的世界。世纪: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基因研究的世界。西方医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的新知识结合迸发出巨大能量,西方医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的新知识结
9、合迸发出巨大能量,快速发展。快速发展。第7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l西方医学发展的主流,是逐步剥落古典医学的哲学思辨部分,转而以“实证精神”“实验精神”为本的科学方法,建立现代医学,它追求的是客观证据严谨的逻辑,信服的是精密的方法。第8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l西医:远古:解剖+哲学思辨解剖、生理病理更加微观层次上的分析。证据第9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一、历史背景一、历史背景(二)中医学(二)中医学l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
10、,按照中医学逻辑演绎程序组织而成的;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以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第10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l脏象学说古作藏象。藏,指隐藏于体内的脏腑器官。象:是外来的表现。两层意思:一是脏腑的解剖形态。二是指脏腑的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第11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l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形成时期标志:四大经典(先秦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
11、论神农本草经第12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l.发展时期魏晋隋唐时期魏晋隋唐时期病理专著诸病源候论(巢元方)脉学专著脉经(王叔和)综合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第13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l宋金元时期宋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刘完素疾病的火热理论(寒凉派)疾病的火热理论(寒凉派)张从正张从正疾病是邪气盛,治以攻邪疾病是邪气盛,治以攻邪(攻下派)汗、吐、下三法(攻下派)汗、吐、下三法李东垣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论脾胃论补土派)补土派)朱丹溪朱丹溪滋阴降火为主(
12、滋阴派)滋阴降火为主(滋阴派)第14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l明清时期温病四大家吴又可瘟疫论叶天士外感温热论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吴鞠通温病条辩三焦辨证王孟英温热经纬第15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由中医学的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所决定的。以整体的、运动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科学问题,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点。第16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中医学的整体医学模式l.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健
13、康观l.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疾病观l.治病求本,防重于治的防治观中医学的医学模式是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医学模式。第17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l中医学从黄帝内经至今,一直不曾放弃思辨中医学从黄帝内经至今,一直不曾放弃思辨哲学与临床医学的双线并行。哲学与临床医学的双线并行。思辨:糅合医学推理与哲学思维。如天人合思辨:糅合医学推理与哲学思维。如天人合一、五行相应、相火论等等。一、五行相应、相火论等等。临床:着重大量实践经验与诊治心得的总结,临床:着重大量实践经验与诊治心得的总结,包括病症的分类描述、对病情证候的观察,药物包括病症的分类描述、对病情
14、证候的观察,药物应用和组方治则的搜集与研究等等。应用和组方治则的搜集与研究等等。第18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l中医学发展受到限制解剖学。在医学史上,中医脏腑本来也是基于实物解剖的。灵枢经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内,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后来,脏腑的概念不断扩充发展,逐渐脱离了实质的内脏器官的本义。第19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解剖学发展限制清朝康熙时,文艺复兴时期的解剖学著作早已传入,并且译成满文,但康熙批示“此书乃特
15、异之书不可任一般不学无术之辈滥读”因而束之高阁,至为可惜。(李经纬中外医学交流史)第20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中西医学纷争脏象的真实性脏象的真实性张其成认为,不必勉强把中西医学的概念直接对张其成认为,不必勉强把中西医学的概念直接对等。中医界应该敢于承认等。中医界应该敢于承认“中医并不是严格意义中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即不是现代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上的科学,即不是现代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因为它不能用数学描述,不能通过实验室检验,因为它不能用数学描述,不能通过实验室检验,这是客观事实,没必要遮遮掩掩。但是,我们也这是客观事实,没必要遮遮掩掩
16、。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医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科学,是一种应该看到中医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科学,是一种模型科学。模型科学。”第21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二二.中华文化是孕育中西医结合的土壤中华文化是孕育中西医结合的土壤(一)中华文化是和合文化(一)中华文化是和合文化l中华文化之所以被称为和合文化,集中体现于中华文化中的和、合、和合概念与思想,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第22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华文化是和合文化中华文化是和合文化l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老聃,李耳,伯阳,约公元前571公元前471)l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
17、以为和。认为万物都包含阴阳两个矛盾方面,而阴阳又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一个和合的整体。这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天地万物生存发展的基础。第23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华文化是和合文化中华文化是和合文化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孔丘(字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孔丘(字仲尼,公元前仲尼,公元前551公元前公元前479)中庸中庸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认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认为和是最高准则,和谐统一是规律。为和是最高准则,和谐统一是规律。第24页,此课件共57页哦二.中华文化是孕育中西医结合的土中华文化是孕育中西医结合的土壤壤(二)中医药学是中华和合文化的组成部分(二)中医药学是中华和合
18、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医药学的奠基巨著黄帝内经充分体现了中华和合文化精神,是一部融合、统一古代医学与哲学、医学与自然科学、医学与社会科学、医学与人类科学等的和合典范,是中华和合文化孕育产生的医学知识结晶。第25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华文化是孕育中西医结合的土壤中华文化是孕育中西医结合的土壤l周易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大天地,而把人看作一个小天地。两者有着共同的本质与属性,即“天人合一”的状态。第26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华文化是孕育中西医结合的土壤中华文化是孕育中西医结合的土壤第27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华文化是孕育中西医结合的土壤中华文化是孕育中西医结合的土壤l2001年,在第年,在第12届国际中国哲
19、学大会上,当代哲学家胡孚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上,当代哲学家胡孚琛(琛(1945)发表了)发表了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综合中西,综合中西各种异质文化的精华对古老的道家文化进行了综合创新与各种异质文化的精华对古老的道家文化进行了综合创新与现代化诠释,以解决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称之为人类现代化诠释,以解决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称之为人类21世纪唯一可行的文化战略。世纪唯一可行的文化战略。l这种全新的文化视角不仅同西方社会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相这种全新的文化视角不仅同西方社会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相呼应,而且要从悟道的广阔视野和最高境界去体认。呼应,而且要从悟道的广阔视野和最高境
20、界去体认。l人们终究会认识到,全人类的各种异质文化本来是从同一个原点起人们终究会认识到,全人类的各种异质文化本来是从同一个原点起跑的,道学的生态文化是人类最初的文明,也必将是人类最后的文跑的,道学的生态文化是人类最初的文明,也必将是人类最后的文明。明。第28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华文化是孕育中西医结合的土壤中华文化是孕育中西医结合的土壤l人类文明起源于母系氏族公社的原始共产制社会,这种民主的大同社会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的末期。l母系氏族公社的原始道学文化是人类所有文明的原点,它的原始共产的民主制度作为文化基因成为人类潜意识中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它的天人合德、人神交通的思想成为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
21、它的人类与自然界和谐互动的价值观成为人类最伟大的自然生态智慧。l几千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终于走上了易经所说的“天下殊途而同归。”。第29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华文化是孕育中西医结合的土壤中华文化是孕育中西医结合的土壤中西医结合医学伴随着东西方文化交融而产生和发展,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和谐音符,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第30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三、中西医结合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三、中西医结合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中中西西医医结结合合研研究究产产生生于于20世世纪纪中中叶叶,适适逢逢现现代代科科学学技技术术呈呈现现出出整整体体综综
22、合合化化和和全全面面社社会会化化发发展展的历史时期。科学的融合正在兴起。的历史时期。科学的融合正在兴起。第31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西医结合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l(一)科学发展的(一)科学发展的“综合综合-分析分析-新综合新综合”规律规律l人类科学发展史,从古代的综合,到近代的不断分化,又从分化到现在的新的高度综合的“综合-分析-新综合”,呈现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时间过程(历史)性规律。l在古代,东方(中国)和西方(希腊)均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区分和界线,都是把探索世界物质本质(本原)的科学思想包罗在统一的自然哲学知识中,形成宏观综合(统一)的知识。其综合是以宏观整体观为特征。第32页,此课
23、件共57页哦中西医结合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l科科学学进进入入近近代代时时期期,是是以以1543年年波波兰兰天天文文学学家家哥哥白白尼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的的天天体体运运行行论论出出版版,推推翻翻地地心心说说,建建立立日日心心说说为为标标志志,被被称称为为自自然然科科学学的的独独立立宣宣言言,即即真真正正的科学到近代才诞生。的科学到近代才诞生。l近近代代科科学学分分化化,突突出出的的一一点点是是把把自自然然科科学学从从哲哲学学(或或自自然然哲哲学学)中中分分化化出出来来,并并对对自自然然界界各各个个方方面面做做分分门门别别类类的的研研究究,产产生生
24、了了数数学学、物物理理学学、化化学、生物学、文学等。学、生物学、文学等。第33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西医结合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l从从19世世纪纪末末和和20世世纪纪初初,人人类类科科学学技技术术进进入入现现代代发发展展时时期期。自自20世世纪纪中中叶叶以以来来,科科学学技技术术出出现现整整体体化化、综综合合化化发发展展,突突出出表表现现在在学学科科的的交交叉叉、综合、融合。综合、融合。l交交叉叉学学科科(包包括括边边缘缘学学科科、综综合合学学科科、横横断断学学科科等)不断兴起与发展。等)不断兴起与发展。第34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西医结合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1边缘学科边缘学科 同
25、同一一科科学学部部类类(如如自自然然科科学学或或社社会会科科学学等等)内内部部相相关关学学科科之之间间的的相相互互交交叉叉、渗渗透透、融融合合而而产产生生的的学学科科,如如物物理理化化学学、生生物物化化学学、量量子子生生物物学学、分分子子生生物物学学、射射电电天天文文学学等等。或或不不同同科科学学部部类类(如如自自然然科科学学与与社社会会科科学学)有有关关学学科科之之间间的的相相互互交交叉叉、渗渗透透、融融合合而而产产生生的的学学科科,如如数数理理经经济济学学、社会生物学、计量历史学等。社会生物学、计量历史学等。第35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西医结合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2综合学科综合学科
26、运用多门学科的原理、方法研究一个共同的运用多门学科的原理、方法研究一个共同的客体(对象)而产生的学科。如生命科学(包括客体(对象)而产生的学科。如生命科学(包括现代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等)、环境现代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等)、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等。科学、生态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等。第36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西医结合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3横断学科横断学科 如如系系统统论论(系系统统科科学学)、信信息息论论(信信息息科科学学)、控控制制论论(控控制制科科学)、协同论、突变论、耗散结构论等。学)、协同论、突变论、耗散结构论等。l其其特特点点不不是是以以客
27、客观观世世界界的的某某种种物物质质结结构构及及其其运运动动形形式式作作为为对对象象,而而是是以以系系统统动动态态相相互互作作用用的的元元素素、集集合合作作为为研研究究对对象象,在在全全部部科科学学体体系系中中具具有有一一般般方方法法论论的的意意义义,即即它它们们创创立立的的科科学学原原理理、方方法法,可可作用于各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并应用于各门学科。作用于各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并应用于各门学科。l横横断断学学科科的的产产生生揭揭示示了了各各门门学学科科领领域域的的新新关关系系,促促进进了了科科学的整体化、一体化发展。学的整体化、一体化发展。第37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西医结合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
28、l古代中国和希腊时期的系统观或系统思想,属于哲学思想或自然哲学范畴。l现代科学技术为系统思想提供了量化方法和计算工具(如电子计算机),从而使系统思想成为从哲学思想范畴发展的一种科学方法论,乃至系统科学。第38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西医结合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二)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二)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1科学的统一发展科学的统一发展 各各科科学学相相互互交交叉叉、渗渗透透、融融合合发发展展,反反映映了了传传统统科科学学技技术术之之间间的的内内在在联联系系性性和和统统一一性性,也也反反映映了了现现代代科科学学正正朝朝着着形形成成统统一一的的科科学学体体系系,向向实实现科学的
29、统一或统一的科学目标发展。现科学的统一或统一的科学目标发展。l实实践践证证明明,系系统统论论促促进进了了现现代代科科学学的的整整体体化化、统统一化发展。一化发展。第39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西医结合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2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性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性科学技术的生长点,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重大技术的发明等,越来越多科学技术的生长点,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重大技术的发明等,越来越多地产生于学科之间的交汇领域或渗透领域。地产生于学科之间的交汇领域或渗透领域。l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互相渗透并有机结合,产生了分子生物学。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互相渗透并有机结合,产生了分子生物学。l中西医
30、结合医学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互渗透的结果。特别是疾病诊断,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互渗透的结果。特别是疾病诊断,建立在现代医学理论(病因学、病理学、生化学等)基础上的辨病诊断,建立在现代医学理论(病因学、病理学、生化学等)基础上的辨病诊断,对于中医学来说是一个空白;建立在中医理论(病因病机等)基础上的辨对于中医学来说是一个空白;建立在中医理论(病因病机等)基础上的辨证诊断,对现代医学而言是一个空白。在这两个空白带上,产生了病证结证诊断,对现代医学而言是一个空白。在这两个空白带上,产生了病证结合诊断等,就是学科交叉发展的的典型实例。合诊断等,就是学科交叉发展的的典型实例。第40页,此课
31、件共57页哦中西医结合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l“西医辨病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中医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的常规提法,有利于中西医互补是中西医结合的常规提法,有利于中西医互补的形式。的形式。第41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西医结合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l伤寒学家李克绍(19101996)在谈谈辨证与辨病的体会指出:时至今日,辨病还有新的内容,仅靠张仲景时代的技术水平辨病是不够的。古人受到时代的限制,所谓病,只能是以直觉的、宏观的体态反应为基础,有不少称之为病的实质上仍然是证的概念。如疟疾并非都是疟原虫病,胸痹并非都是心血管病。它不能像现代医学那样,以微观的细胞结构变
32、化、代谢变化为基础。因此,辨病最好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而且这种结合有时还是必要的。第42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西医结合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l中医辨病中医辨证l把把“辨病辨病”的知识完全让给西医,中医停留在辨的知识完全让给西医,中医停留在辨证上。只能有助于双方初步地互相理解,并不能证上。只能有助于双方初步地互相理解,并不能督促中医学更上一层楼。督促中医学更上一层楼。第43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西医结合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 l3科学研究活动的群体化及社会化科学研究活动的群体化及社会化 当当代代重重大大科科学学技技术术问问题题、工工程程技技术术问问题题或或社社会会问问题题等等,都都具具有
33、有高高度度的的综综合合性性和和复复杂杂的的系系统统性性。因因此此,科科学学研研究究越越来来越越复复杂杂,规规模模越越来来越越大大,必必须须运运用用多多学学科科知知识识、多多种种技技术术手手段段解解决决。一一个个研研究究群群体体必必须须汇汇集集不不同同学学科科的的科科学学家家互互相相合合作作,这这是是现现代代科科学学研研究究活活动动的的一一个个重重要要特特征征。对对于于中中西西医医结结合合研研究究,同同样样需需要要多多学学科科专专家家的的群群体体智智慧慧,才才能能推推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第44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西医结合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三三)中中西西医医
34、结结合合与与现现代代科科学学融融合合发发展展的的一一致性致性1956年年,毛毛泽泽东东提提出出把把中中医医药药知知识识和和西西医医药药知知识识结结合合起起来来,创创造造中中国国统统一一的的新新医医药药学学的的理理论论,符符合合现现代代科科学学学学科科交交叉叉、渗渗透透、融融合合发发展展的的规规律律。因因此此,在在这这一一理理论论思思想想指指导导下下开开展展起起来来的的中中西西医医结合研究,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研究。结合研究,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研究。第45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西医结合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中西医结合医学顺应现代科学整体化、融合化、统一化发展趋势应运而生,而且属于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
35、学两个部类的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中的综合学科,其产生发展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化、统一化发展的规律。第46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中西医结合符合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l“人们都认为中医代替不了西医,西医也代替不了中医。不过,在长期并存中有疗效竞赛的问题,在各自的发展中,中医还有结合现代科学的问题。”l“任何学科都不能处于时代科学之外,学术是没有世外桃源的。”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姜春华第47页,此课件共57页哦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宏观规律性四、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四、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一)掌握中西医理论知识的必要性(一)掌握中西医理论知识
36、的必要性中中西西医医结结合合有有助助于于满满足足临临床床实实践践需需要要。中中西西医医学学是是运运用用不不同同方方法法,观观察察研研究究同同一一对对象象(人人与与与与自自然然、社社会会环环境境关关系系等等)的的不不同同层层次次而而获获得得的的两两种种不不同同的的知知识识体体系系(认认识识成成果果),实实践践证证明明:它它们们的的理理论论各各自自都都能能解解释释在在其其认认识识范范畴畴内内的的生生命命活活动动、健健康康与与疾疾病病现现象象;它它们们的的方方法法各各自自都都能能部部分分地地解解决决医医学学问问题题;它它们们对对医医学学实实践践都都具具有有相相应应的的指指导导作作用用,在在防防治治疾
37、疾病病、促促进进人人类类健健康康、提提高高生生活活质质量量、延延长长寿寿命命、提提高高劳劳动动能能力力等等方方面面,又又各各自自具具有有相相对对优优势势。因因此此,医医学学实实践践需需要要把把两两种种医医学学理理论论知知识识结结合合起起来来,人人类类健健康康需需要要传传统统医医学学与与现现代代医医学学共共同同承承担担和和保保障障。因因此此,中中西西医医结结合合医医生生必必须须掌掌握握中中西西医医两两种种理理论论知知识识,才才能能满满足足临临床床实践的需要。实践的需要。第48页,此课件共57页哦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l其三,其三,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水气病脉证并治提出提出“血血
38、水相关水相关”理论,谓理论,谓“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经水前断,后病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水,名曰血分,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l由于肾主水液的特殊功能,而使血水相关理论在由于肾主水液的特殊功能,而使血水相关理论在肾脏病中显得十分重要。肾脏病中显得十分重要。第49页,此课件共57页哦2 张仲景血瘀理论及其在肾脏病中张仲景血瘀理论及其在肾脏病中的应用的应用 l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等均为瘀水同治方剂,丸等均为瘀水同治方剂,现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现广泛应用于治疗慢
39、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囊肿性肾病、性肾衰竭、囊肿性肾病、泌尿系结石等肾脏疾病。泌尿系结石等肾脏疾病。第50页,此课件共57页哦3和肾络法(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对和肾络法(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对慢性肾衰竭干预效果评价研究慢性肾衰竭干预效果评价研究l运用络病理论辨治慢性肾衰竭已取得成效。肾脏运用络病理论辨治慢性肾衰竭已取得成效。肾脏络脉细小而密的特点,决定了其病理上易于淤滞络脉细小而密的特点,决定了其病理上易于淤滞成病。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迁延日久,或其它疾病成病。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迁延日久,或其它疾病失治误治,易致肾虚气化功能异常,日久导致气失治误治,易致肾虚气化功能异常,日
40、久导致气郁成滞、血聚成瘀、津凝为痰,痰瘀互结化为浊郁成滞、血聚成瘀、津凝为痰,痰瘀互结化为浊毒,痰、瘀、毒相互搏结,痹阻肾络,久致肾功毒,痰、瘀、毒相互搏结,痹阻肾络,久致肾功渐衰。渐衰。第51页,此课件共57页哦3和肾络法(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对和肾络法(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对慢性肾衰竭干预效果评价研究慢性肾衰竭干预效果评价研究l结合肾既藏精又排毒的特点,主张治肾病要通,结合肾既藏精又排毒的特点,主张治肾病要通,更要和。肾络不通,瘀、毒不去,则诸证难除;更要和。肾络不通,瘀、毒不去,则诸证难除;通之太过,往往会导致精微物质流失太多,使本通之太过,往往会导致精微物质流失太多,使本已亏虚之肾更虚。已
41、亏虚之肾更虚。l临证时常选用养血活血之品,使气血渐生,痰瘀临证时常选用养血活血之品,使气血渐生,痰瘀渐化,浊毒减少。渐化,浊毒减少。l以张仲景之当归芍药散加减组成和肾络方,以当以张仲景之当归芍药散加减组成和肾络方,以当归、川芎、赤芍养血和血通络,大黄、六月雪、归、川芎、赤芍养血和血通络,大黄、六月雪、土茯苓泄浊解毒,海藻、白术、葫芦巴化痰祛湿。土茯苓泄浊解毒,海藻、白术、葫芦巴化痰祛湿。第52页,此课件共57页哦3和肾络法(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对和肾络法(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对慢性肾衰竭干预效果评价研究慢性肾衰竭干预效果评价研究l实验研究分两个部分:建立肾纤维化的两个经典实验研究分两个部分:建立肾
42、纤维化的两个经典模型(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模型和模型(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模型和5/6肾切除大肾切除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和肾络方对肾间质纤维化鼠模型),通过观察和肾络方对肾间质纤维化ECM及对肾小球硬化调控作用的影响,从导致及对肾小球硬化调控作用的影响,从导致肾纤维化的各个不同阶段探讨和肾络法对肾纤维肾纤维化的各个不同阶段探讨和肾络法对肾纤维化进展的干预作用,进一步阐明抗肾纤维化的作化进展的干预作用,进一步阐明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用机制。第53页,此课件共57页哦3和肾络法(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对和肾络法(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对慢性肾衰竭干预效果评价研究慢性肾衰竭干预效果评价研究l结果表明,和肾络方
43、可明显改善肾间质纤维化时结果表明,和肾络方可明显改善肾间质纤维化时ECM主要成分的沉积,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主要成分的沉积,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通过抑制TGF-1的表达,减少的表达,减少ECM成分的合成,成分的合成,同时调节同时调节MMP-9/TIMP-1的基因表达,促进了的基因表达,促进了ECM的降解过程来影响纤维化的进程。和肾络的降解过程来影响纤维化的进程。和肾络颗粒通过抑制肾小球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间黏颗粒通过抑制肾小球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间黏附因子附因子-1、FN的表达,调节的表达,调节TGF-l/smads信号信号传导通路,改善肾小球硬化传导通路,改善肾小球硬化第54页,此课
44、件共57页哦3和肾络法(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对和肾络法(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对慢性肾衰竭干预效果评价研究慢性肾衰竭干预效果评价研究l临床研究通过检测和肾络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前后致纤维化因子、临床研究通过检测和肾络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前后致纤维化因子、肾功能指标、血脂、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等的表达变化,探讨和肾络肾功能指标、血脂、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等的表达变化,探讨和肾络的治疗机理。的治疗机理。和络泄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和络泄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 1 表达的影响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和络泄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和络泄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
45、大鼠肾组织-SMA、表达的影响表达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从六经之厥阴探讨慢性肾衰竭的辨治思路从六经之厥阴探讨慢性肾衰竭的辨治思路.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第55页,此课件共57页哦3和肾络法(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对和肾络法(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对慢性肾衰竭干预效果评价研究慢性肾衰竭干预效果评价研究l结果表明:和肾络抑制患者致纤维化因子的产生,结果表明:和肾络抑制患者致纤维化因子的产生,减轻微炎症状态,改善患者的肾功能、血脂及减轻微炎症状态,改善患者的肾功能、血脂及ALB、24hPro、HGB。和肾络在临床上治疗慢和肾络在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衰竭肾纤维化的作用机理可能通过抑制被炎性肾衰竭肾纤维化的作用机理可能通过抑制被炎症因子(症因子(CRP、IL-6、TNF-)激活的肾固有细激活的肾固有细胞分泌胞分泌TGF-1,进而减少进而减少ECM 成分(成分(LN、COL-)的沉积,从而阻止肾纤维化的发展进的沉积,从而阻止肾纤维化的发展进程,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程,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第56页,此课件共57页哦谢谢!谢谢!第57页,此课件共57页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