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新人教版必修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新人教版必修2.pptx(9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章第1页/共96页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章第2页/共96页学习目标定位2课前自主探究3教材问题释疑4课堂合作探究5思维创新升华6方法技巧探究7课堂知识构建8课 时 作 业9本节主攻要点1第3页/共96页本节主攻要点第4页/共96页1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的同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1)正确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是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2)在对生物的性状进行分析时,首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
2、针对多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第5页/共96页学习目标定位第6页/共96页目标导航:1概述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重点)2阐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自由组合定律。(重、难点)3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4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第7页/共96页第8页/共96页现有普通小麦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的两个品种,某生物研究小组要通过混种杂交获得矮秆抗病的优良品种。问题探究:请问除了矮秆抗病的品种之外,后代中还会出现哪些表现型的小麦。提示:还有高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易感病。第9页/共96页课前自主探究第10页/共9
3、6页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析1亲本为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两对相对性状分别为种子的颜色,即_和种子的形状,即_。2F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_对_为显性,_对_为显性。3F2中粒色的分离比为:_,粒形的分离比为:_。表明豌豆的粒色和粒形的遗传都遵循_。4F2有四种性状,其中_、_是不同于两亲本的性状重新组合类型,表明_是自由的、随机的。预 习 导 学黄色、绿色圆粒、皱粒黄色绿色圆粒皱粒3:13:1分离定律绿色圆粒黄色皱粒不同相对性状的组合第11页/共96页Y、yR、rYYRRyyrrYyRr第12页/共96页2孟德尔作出的解释:(1)遗传因子的行为: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_。决定
4、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2)F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_。(3)F1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_种,请完善下表:彼此分离自由组合YR:Yr:yR:yr1:1:1:1 16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第13页/共96页(4)F2的组成: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_种。写出性状表现及其比例:_ _。9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第14页/共96页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_,即让F1与_杂交。2作用:(1)测定F1产生的_及比例;(2)测定F1_的组成;(3)判定F1在形成配子时_的行为。测交法隐性纯合子(yyrr)配子种类遗传因子遗传因
5、子第15页/共96页3结果及结论:孟德尔测交实验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符,从而证实了:(1)F1产生_的配子。(2)F1是_。(3)F1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表现为_。四种类型且比例相等双杂合子分离自由组合第16页/共96页四、自由组合定律1发生时间:_。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_和_是互不干扰的。3实质:(1)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_。(2)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形成配子时分离组合彼此分离自由组合第17页/共96页五、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以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下列哪些属于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_。(1)
6、正确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2)性状分析时,首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3)把一种生物的多种性状作为研究对象。(4)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1)(2)(4)第18页/共96页2相关概念(连线):(1)表现型a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2)基因型b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3)等位基因 c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第19页/共96页1.具有控制高茎性状基因(D)的豌豆是否一定表现高茎性状?2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中采用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手段与研究一对相对性状时相同吗?3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多少?思 维 激 活第20页/共96页提示:1.不一
7、定,豌豆是否表现高茎,不仅仅由基因型决定,还会受环境的影响。2相同。都是采用了假说演绎法,都是亲本杂交获取F1,F1自交获取F2,统计观察后代性状表现,验证假说时都使用了测交实验的方法。3F2中纯合子包括1/16YYRR、1/16YYrr、1/16yyRR、1/16yyrr,所以纯合子的比例为1/4。第21页/共96页教材问题释疑第22页/共96页(一)问题探讨提示:问题探讨的目的是活跃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可以通过水稻杂交育种等实例,使学生自然地认识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特征可以是两个亲本性状组合的结果。进一步地思考讨论,双亲的性状是遵循什么规律进行组合,传
8、递给后代的?在育种实践中人类如何获得所需的性状组合?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第23页/共96页(二)思考与讨论1提示:豌豆适于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有:(1)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高茎和矮茎,高茎高度在1.52.0 m,矮茎高度仅为0.3 m左右,易于观察和区分;(2)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可以获得纯种,纯种杂交获得杂合子;(3)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孟德尔正是因为选用了豌豆做杂交实验,才能有效地从单一性状到多对性状研究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才能对遗传实验结果进行量化统计,所以科学地选择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第24页/共96页2提示:如果孟德尔只是研究多对
9、相对性状的遗传,很难从数学统计中发现遗传规律,因为如果研究n对相对性状,将会有2n个性状组合,这是很难统计的,也很难从数学统计中发现问题,揭示生物的遗传规律。这也是前人在遗传杂交实验中留下的经验与教训,孟德尔恰恰借鉴了前人的遗传研究经验,改变实验方法,从简单到复杂地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第25页/共96页3提示:如果孟德尔没有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他很难做出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因为通过统计,孟德尔发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在数量上呈现一定数学比例,这引发他揭示其实质的兴趣。同时这也使孟德尔意识到数学概率也适用于生物遗传的研究,从而将数学的方法引入
10、对遗传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4提示: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不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第26页/共96页5提示:(1)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2)严谨的科学态度。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是从观察遗传现象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研究方法。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光是豌豆的杂交实验,他就没有局限于对实验结果的简单描述和归纳。(3)勤于实践。孟德尔在豌豆的遗传杂交实验研究中,连续进行了8年的研究,并且对每次实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了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和规律。(4)敢于向传统挑战。孟德尔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颗粒性遗传”的思想,这是对
11、传统的遗传观念的挑战。第27页/共96页课堂合作探究第28页/共96页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要 点 归 纳第29页/共96页2实验结果分析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1)F1表现双显性性状。(2)F2有四种不同的性状类型,数量比接近于9:3:3:1。第30页/共96页第31页/共96页3实验结论推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不同对的性状之间是自由组合的。第32页/共96页F2中的重组型是相对于亲本的性状表现而言的。若亲本为黄圆和绿皱,则F2中的绿圆(占3/16)和黄皱(占3/16)为重组型;若亲本为绿圆和黄皱,则F2中的黄圆(占9/16)和绿皱(
12、占1/16)为重组型。第33页/共96页 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2出现的重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A1/8B1/5C1/5和1/3 D1/16 典 例 导 析导学号 12200026第34页/共96页第35页/共96页答案C第36页/共96页豌豆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长花粉对圆花粉是显性。现有红花长花粉与白花圆花粉植株杂交,F1都是红花长花粉。若F1自交获得F2植株,其中白花圆花粉个体为32株,则F2中杂合的红花圆花粉植株数是()A96 B128C32 D64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F2中白花圆花粉(可设基因型为aabb)个体为32株,占F2中的1/16,而重组类型红花圆花
13、粉植株应占3/16,其中杂合的红花圆花粉植株应占2/16,即32264株。导学号 12200027第37页/共96页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豌豆的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纯种黄色圆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纯种绿色皱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F1黄色圆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要 点 归 纳第38页/共96页2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1)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它们是:YR、Yr、yR、yr,数量比接近1:1:1:1。(2)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结合方式
14、有16种。F2有9种遗传因子组成,4种性状表现,数量比接近9:3:3:1。第39页/共96页3遗传图解第40页/共96页YR(1/4)yR(1/4)Yr(1/4)yr(1/4)YR(1/4)YYRR黄色、圆粒黄色、圆粒YyRR黄色、圆粒黄色、圆粒YYRr黄色、圆粒黄色、圆粒YyRr黄色、圆粒黄色、圆粒yR(1/4)YyRR黄色、圆粒黄色、圆粒yyRR绿色、圆粒绿色、圆粒YyRr黄色、圆粒黄色、圆粒yyRr绿色、圆粒绿色、圆粒Yr(1/4)YYRr黄色、圆粒黄色、圆粒YyRr黄色、圆粒黄色、圆粒YYrr黄色、皱粒黄色、皱粒Yyrr黄色、皱粒黄色、皱粒yr(1/4)YyRr黄色、圆粒黄色、圆粒yy
15、Rr绿色、圆粒绿色、圆粒Yyrr黄色、皱粒黄色、皱粒yyrr绿色、皱粒绿色、皱粒第41页/共96页领悟整合:F2分析统计第42页/共96页1表现类型共有4种,其中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3:3:1。2遗传因子组成共有9种,其中纯合子4种,各占总数的1/16;一对遗传因子杂合的杂合子4种,各占总数的2/16;两对遗传因子都杂合的杂合子1种,占总数的4/16。3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不成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第43页/共96页F2四种性状类型中,与双亲类型相同的占9/161/1610/16,重组型(单显性性状)占6/16;F2四种性状类型中各有1种纯合子(各占1/
16、16),因此,纯合子占4/16,而杂合子占14/1612/16。第44页/共96页第45页/共96页 解析该题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可参照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知识解答试题。亲本纯种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类型是显性性状,故在叶形中普通叶是显性性状,种子颜色中黑色是显性性状,白色是隐性性状,F1为双杂合子,自交得F2,F2中有9种遗传因子组成,4种表现型,A项正确;单独看叶形,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B项正确;亲本是一显一隐的纯合子,所以F2中与亲本表现类型相同的占6/16,即3/8,C项正确;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只有2种遗传因子组成,D项错误。答案D第46页/共96页答
17、案C选项选项ABCD基因型基因型YyRRyyrrYyRryyRr个体数个体数140粒粒70粒粒140粒粒35粒粒第47页/共96页 解析根据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可知,A项YyRR占F2总数的比例为2/16,即5602/1670粒;B项yyrr占F2总数的比例为1/16,即5601/1635粒;C项YyRr占F2总数的比例4/16,即5604/16140粒;D项占F2总数的比例为2/16,即5602/1670粒。第48页/共96页1.验证方法测交:让F1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2作用:测定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测定F1遗传因子组成;测定F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
18、的验证要 点 归 纳第49页/共96页3测交遗传图解:第50页/共96页4结果:孟德尔测交实验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符,从而证实了:(1)F1是杂合子(YyRr)。(2)F1产生四种类型(YR、Yr、yR、yr)和比例相等的配子。(3)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第51页/共96页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的种类与比例1F1(YyRr)的配子种类和比例:4种,YR:Yr:yR:yr1:1:1:1。2F2的遗传因子组成:9种。3F2的性状表现和比例:4种,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3:3:1。4F1的测交后代遗传因子组成种类和比例:4种,1:1:1:1
19、。5F1的测交后代性状表现种类和比例:4种,1:1:1:1。第52页/共96页典 例 导 析第53页/共96页解析假设控制玉米籽粒颜色的相关遗传因子为A和a,非甜和甜的遗传因子为B和b,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如果F1自交,则后代表现型为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比例为9:3:3:1,其中与亲本表现类型相同的占子代的比例为6/16。只看一对相对性状,则自交后代黄色和红色比例为3:1,非甜和甜的比例为3:1。如果F1测交,则后代表现类型为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比例为1:1:1:1,即红色非甜占1/4。答案B第54页/共96页答案C第55页/共96页 解析隐性性状一
20、旦出现,说明其双亲中至少含有一个隐性基因,据此可知“x”至少含有一个隐性基因,即“x”至少含有一个b和一个c;根据分离定律,交配后代的性状中直毛:卷毛1:1,相当于测交,推出个体“x”的毛形的基因型为bb;交配后代的性状中黑色:白色3:1,相当于杂合子自交,推出个体“x”的毛色的基因型为Cc。另根据后代性状比例之和等于亲本配子间的组合也可推出:交配后代的性状比之和等于8,配子间也有8种组合,BbCc的个体能产生4种配子,个体“x”只能产生2种配子,说明一对基因是隐性纯合的,另一对基因是杂合的;因为后代中黑色的比例为3/4,所以控制毛色的基因是杂合的。第56页/共96页1.适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
21、的真核生物中,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2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3内容:(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2)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4实质: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要 点 归 纳第57页/共96页5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比较项目比较项目遗传规律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亲本性状亲本性状一对相对性状一对相对性状两对两对(或两对以上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相对性状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一对等位基因一对等位基因两对两对(或两对以上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等位基因F
22、1基因对数基因对数12或或n形成配子时基形成配子时基因的遗传行为因的遗传行为等位基因分离等位基因分离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配子种类配子种类24或或2n配子比例配子比例1:1(1:1)2或或(1:1)n(数量相等数量相等)配子组合数配子组合数442或或4n第58页/共96页比较项目遗传规律比较项目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F2基因型种类基因型种类332或或3n基因型比例基因型比例1:2:1(1:2:1)2或或(1:2:1)n表现型种类表现型种类222或或2n表现型比例表现型比例3:1(3:1)2或或(3:1)
23、n纯合子种类纯合子种类222或或2n第59页/共96页比较项目遗传规律比较项目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F1测测交交后后代代基因型种类基因型种类222或或2n基因型比例基因型比例1:1(1:1)2或或(1:1)n表现型种类表现型种类222或或2n表现型比例表现型比例1:1(1:1)2或或(1:1)n联系联系在生物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两个定在生物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两个定律同时进行,同时起作用。分离定律同时进行,同时起作用。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自由组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自由组合定律中的任何一对性状的遗传都合定律中的任何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是分
24、符合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是分离定律的延伸与发展离定律的延伸与发展第60页/共96页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所具有的特性1同时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同时进行。2独立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第61页/共96页典 例 导 析第62页/共96页解析三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其中每对基因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故AaAa杂交后代表现型有两种,其中aa出现的概率为1/4;Bbbb后代表现型有两种,其中Bb出现的概率为1/2;CcCc后代表现型有两种,其中Cc出现的概率为1/2,所以
25、AaBbCcAabbCc两个体后代表现型有222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1/21/21/16。答案D第63页/共96页人类多指(T)对正常指(t)为显性,白化(a)对正常(A)为隐性,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和患两种病的几率分别是()A1/2、1/8B3/4、1/4C1/4、1/4 D1/4、1/8答案A第64页/共96页第65页/共96页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第66页/共96页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1866年,孟德尔将遗传规律整理成论文发表。(2)1900年
26、,三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遗传规律。(3)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基因”,并且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即前文所讲的“性状表现”,如高茎和矮茎。基因型:指与表现型相关的基因组成,即前文所讲的“遗传因子组成”,如DD、Dd、dd。第67页/共96页表现型相同(如高茎),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DD或Dd);基因型相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型相同,即:基因型环境条件表现型。等位基因: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第68页/共96页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孟德尔取得
27、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A恰当地选择实验材料B巧妙地运用由简到繁的方法C合理地运用数理统计D严密地假说演绎解析孟德尔通过实验现象作出假说,然后又设计实验验证假说,这是孟德尔在遗传学上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答案D典 例 导 析第69页/共96页孟德尔对自由组合定律的探索经历了()A分析假设实验验证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C实验分析假设验证D实验假设验证讨论答案C解析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均采用了假说演绎法,即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第70页/共96页思维创新升华第71页/共96页1.棋盘法的内涵及应用已知双亲的
28、基因型,将双亲产生的雌雄配子写出,然后列表格写出两性配子结合后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即为遗传图解中的棋盘法。需注意的是,配子要写对,并按一定顺序书写、排列,这样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分布才有规律,如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关于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技巧第72页/共96页从表中可总结出以下规律:(1)F2中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并能确定其分布位置。第73页/共96页双显性(黄色圆粒)Y_R_:分布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各角和各边上,共9个,占F2的9/16。基因型为1YYRR、2YYRr、2YyRR、4YyRr。单显性(绿色圆粒)yyR_:分布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各角上,共3个,占F2的3/16
29、。基因型为1yyRR、2yyRr。单显性(黄色皱粒)Y_rr:分布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各角上,共3个,占F2的3/16。基因型为1YYrr、2Yyrr。双隐性(绿色皱粒)yyrr:分布在三角形内,1个,占F2的1/16,基因型为1yyrr。第74页/共96页(2)F2中的纯合子共4个,分布在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占4/16,也可连线分布在大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F2中的双杂合子共4个,分布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占4/16。也可认为分布在大正方形的另一条对角线上。其余的为单杂合子,占8/16。以4个纯合子组成的对角线为对称轴,两边对应的格子内基因型相同,各为2/16,共4个。(3)F
30、2中亲本类型(Y_R_和yyrr)占9/161/1610/16,重组类型(Y_rr和yyR_)占3/163/166/16。第75页/共96页2概率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在对遗传学问题进行分析时,常常遇到概率问题,这要依据两个基本原理分析,即: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1)加法原理:做成一件事(目的)有多种方式,且每一种都可直达目的,若问做成该事的方式种类,可用加法原理。如:肤色正常(A)对白化病(a)是显性,双亲基因型为Aa,则孩子的基因型为:1/4AA、1/2Aa、1/4aa。若求孩子正常(目的)的概率则用加法,即:1/4(AA)1/2(Aa)3/4第76页/共96页(2)乘法原理:同样还是做成一件
31、事(目的),但该事又可细分成几个必不可少的步骤,而每一步骤又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若问做成该事的方式种类,则用乘法原理。如:人生男生女概率各是1/2,现在欲求两胎全是女儿(目的)的概率。分析如下:欲两胎全是女儿,分成两步:第一胎为女儿(1/2),第二胎还是女儿(1/2),两步缺一不可,故两胎全是女儿的概率为1/21/21/4。第77页/共96页3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由于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因此不同对成对的基因对应的分离定律是同时起作用的,因而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看做(或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因此可用较为简单的分离定律知识解决自由组合问题,分类总结如下。第78页/共96页(
32、1)求配子种类及比例问题AaBbCcDD产生配子种类及ABCD配子的比例:Aa2种配子(1A:1a)Bb2种配子(1B:1b)Cc2种配子(1C:1c)DD1种配子(D)因而AaBbCcDD产生22218种配子,其中ABCD占1/21/21/211/8。第79页/共96页(2)求不同个体配子间结合方式AaBb与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因而AaBb、aaBb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结合方式为248种。第80页/共96页(3)求后代基因型、性状表现种类AaBbCc与AaBbcc杂交,后代中有几种基因型,几种性状表现,分析如下:AaAa2种性状表现(3:1)3种基因型(1:2:1)BbBb2种性
33、状表现(3:1)3种基因型(1:2:1)第81页/共96页Cccc2种性状表现(1:1)2种基因型(1:1)因此,AaBbCcAaBbcc后代为2228种性状表现33218种基因型第82页/共96页方法技巧探究第83页/共96页探究点遗传实验的方法步骤遗传类实验中基因型的确定案例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第84页/共96页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
34、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1)实验步骤:_;_;_。(2)结果预测: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第85页/共96页标准答案答案一:(1)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2)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15:1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27:5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3:1第86页/共96页答案二:(1)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
35、种子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2)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3:1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5:3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1:1第87页/共96页方法警示得分要点:(1)必须体现“3包荠菜种子和卵圆形果实种子种下”、“杂交”。(2)必须体现出“自交”或“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3)必须体现出“统计F2所有果实性状及比例”。第88页/共96页错因案例(1)答为“让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与卵圆形种子杂交”(错因:没有注意到在基因型与表现型中,我们能
36、观察到的只有表现型)”(2)答为“F1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错因:没有分清杂交与自交的不同)第89页/共96页技法提炼(1)解题中的两点疑惑:两对基因与一对性状的关系:由题干信息“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2对等位基因”。推出荠菜的这1对相对性状受2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是自由组合定律的特例。第90页/共96页301:20的关系分析:本题遗传图中F2的表现型比例301:2015:1,而常态下自由组合定律的F2典型数据为9:3:3:1,因此可推断15是自由组合定律中典型比例9:3:3:1中的9、3、3之和,即15:1是9:3:3:1的特例,进而判断卵圆形果实属于
37、隐性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三角形果实的基因型为A_B_、A_bb和aaB_,从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分析,只要有显性基因存在,其表现型就是三角形果实。第91页/共96页(2)选取与待测种子杂交的已知性状的荠菜种子:根据题干提供的3包种子的基因型(AABB、AaBB、aaBB)推知,这3种三角形的种子长成的植株与任何三角形的种子(A_ _ _或_ _B_)长成的植株杂交后产生的子代果实都是三角形果实,无法区分亲本的基因型,所以只能用卵圆形果实(aabb)的种子与待测基因型的种子杂交。第92页/共96页(3)确定一次实验还是多次实验:待测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因此,待测种子发育的成熟植株,无论是自交还是与其他任何个体杂交,其种子中至少都含一个显性基因B,都表现为三角形果实,因此不能用一次实验完成种子的鉴别。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的待测种子发育成的成熟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卵圆形果实)的种子发育成的成熟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aaBb,均表现为三角形果实,若让后代再自交则下一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可用两次实验区分三种基因型的种子。第93页/共96页课堂知识构建第94页/共96页第95页/共96页感谢您的观看!第96页/共96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