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必修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必修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必修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ppt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66034赤道与公转轨道的夹角:赤道与公转轨道的夹角:23026二者之和是二者之和是900黄赤交角黄赤交角南北极圈的度数南北极圈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考点考点1 自转与公转的关系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第第1页页/共共51页页(1)明确黄赤交角的几个关系:明确黄赤交角的几个关系:明确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回归线的度数与明确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回归线的度数与极圈度数的关系:极圈度数的关系:黄赤交角度数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度数;回归线度数;回归线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的最南回归线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的最南 /最北界限的决定因素;最北界限的决定因素;
2、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与黄赤交角互余,与黄赤交角互余,它与极圈度数相等,它与极圈度数相等,是是发生极昼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第第2页页/共共51页页假如黄赤交角变为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023026230266603466034600600300300热带范围变大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黄赤交角变小回归线度回归线度数变小数变小极圈度数极圈度数变大变大南北回归线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之间的范围减小减小极
3、点与极圈极点与极圈内之间的范内之间的范围减小围减小寒带范围寒带范围变小变小热热带带范范围围变变小小太阳太阳直射直射点移点移动速动速度减度减慢慢黄赤交角变化及其影响黄赤交角变化及其影响温带范围温带范围变大变大第第3页页/共共51页页地球(地轴)倾斜地球(地轴)倾斜黄赤交角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正午太阳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高度变化昼夜长短昼夜长短变化变化四季的形成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 黄黄赤赤交交角角的的本本质质第第4页页/共共51页页(1)明确黄赤交角的几个关系:明确黄赤交角的几个关系:黄赤交角是地球上产生昼夜长短与太阳黄赤交角是地球上产生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季节变
4、化现象的根本原因。黄赤交角高度季节变化现象的根本原因。黄赤交角的变化,将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与太阳高的变化,将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小的变化。因此,度变化幅度大小的变化。因此,黄赤交角黄赤交角大,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大,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变化幅度大;黄大;黄赤交角小,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赤交角小,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小小(赤道上昼夜长短不变赤道上昼夜长短不变)。当黄赤交角为零,。当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就没有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季节地球上就没有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了。变化了。第第5页页/共共51页页(2009福建高考福建高考)读图,完成读图,完成(1)(3
5、)题。题。(1)若若EF为赤道,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信息提取信息提取】(1)EF为赤道,为赤道,P点出点出现极昼现象,依据图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现极昼现象,依据图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是是 ,即,即 出现极昼现象,出现极昼现象,P点点应在极昼范围内或恰好是极昼。应在极昼范围内或恰好是极昼。20 70N 第第6页页/共共51页页(2)若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
6、范围变小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悉尼(约约34S)夏季昼变长夏季昼变长(3)若若O为北极点,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点的时间可能为时间可能为()A5月月23日日8时时 B6月月22日日18时时C11月月23日日6时时 D12月月22日日18时时第第7页页/共共51页页【信息提取信息提取】(1)EF为赤道,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点出现极昼现象,依据图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是依据图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是 ,即,即 出现极出现极昼现象,昼现象,P点应在极昼范围内或恰好是极昼。点应在极昼范围内或恰好是极昼。(2)E
7、F为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地轴与晨昏线的夹角为地轴,地轴与晨昏线的夹角为为 ,即黄赤交角减小到,即黄赤交角减小到 。(3)O为北极点,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那么劣弧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那么劣弧PH可能可能是是 弧,也可能是弧,也可能是 弧,若弧,若PH为夜弧,为夜弧,P、H中中点的时刻为点的时刻为 时,时,E点为点为 时;若时;若PH为昼弧,为昼弧,P、H中点的时刻为中点的时刻为12时,时,E点的地方时为点的地方时为 时。时。20 70N 20 20 夜夜昼昼0618 第第8页页/共共51页页【解析解析】第第(1)题,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8、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题,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从图中可以看出,若点的纬度互余,从图中可以看出,若EF为赤道,则为赤道,则P点的纬度为点的纬度为70N,该地出现极昼,则表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该地出现极昼,则表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20N及其以北。及其以北。第第(2)题,若题,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则表明黄赤交角为地轴,则表明黄赤交角为为20,表明黄赤交角变小,福州冬季太阳高度变大,则冬季平均,表明黄赤交角变小,福州冬季太阳高度变大,则冬季平均温升高,温带范围扩大,极昼极夜范围缩小,各地昼夜变化的幅度温升高,温带范围扩大,极昼极夜范
9、围缩小,各地昼夜变化的幅度减小。第减小。第(3)题,若题,若O地为北极点,地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有两种可能,假如交点,则有两种可能,假如 (劣弧劣弧)为夜弧,即此时为北半球的为夜弧,即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则夏半年,则E点为点为6时;如果时;如果 (劣弧劣弧)为昼弧,即北半球的冬半年,为昼弧,即北半球的冬半年,则则E点为点为18点。点。【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C(2)A(3)D 第第9页页/共共51页页 考点考点2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12月月22日日9月月23日日3月月21日日6月月22日日365365日日5 5时时484
10、8分分4646秒秒(1 1回归年)回归年)1.太阳直射点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移动方向”规律规律2.太阳直射点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移动周期”第第10页页/共共51页页春分春分夏至夏至秋分秋分冬至冬至远日点远日点近日点近日点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春分春分夏至夏至春分春分秋分秋分冬至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段: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段:冬至春分春分夏至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段: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段:夏至秋分秋分冬至冬至北半球冬半年:秋分北半球冬半年:秋分冬至冬至次年春分次年春分北半球夏半年:春
11、分北半球夏半年:春分夏至夏至秋分秋分速度速度渐快渐快速度速度渐慢渐慢第第11页页/共共51页页 下面节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公转速度快慢?教师节 元旦 儿童节教师节教师节元旦元旦儿童节儿童节第第12页页/共共51页页 考点考点3 3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昼弧、夜弧与昼夜长短昼弧、夜弧与昼夜长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3月月21日日9月月23日日)的三种不同视角。的三种不同视角。第第13页页/共共51页页由以上三种视图,可以总结晨昏线与昼夜长短由以上三种视图,可以总结晨昏线与昼夜长短的关系的关系:由于晨昏线把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
12、分,由于晨昏线把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晨昏线的摆动导致昼弧和夜弧的增加或缩短,晨昏线的摆动导致昼弧和夜弧的增加或缩短,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当晨昏线离开极点时,当晨昏线离开极点时,极点周围出现极昼或极点周围出现极昼或极夜,其范围为与晨昏线相切的那条纬线到极极夜,其范围为与晨昏线相切的那条纬线到极点点。晨昏线把所有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有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昼弧弧度数越大,表示该地白昼越长;昼弧弧度数越大,表示该地白昼越长;南北半南北半球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北半球昼长等于南半球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北半球昼长等于南半球的夜长,北半球夜长等于南半球的昼长
13、球的夜长,北半球夜长等于南半球的昼长。第第14页页/共共51页页(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时期(北半球)北半球赤道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昼夜等长昼短夜长春秋分昼夜等长昼夜等长冬半年昼短夜长昼长夜短第第15页页/共共51页页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第第16页页/共共51页页昼夜长短变化与直射点之间的关系昼夜长短变化与直射点之间的关系: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哪个半球的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夜短,哪个半球的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的回归线上,哪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
14、球的回归线上,哪个半球的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长,出现极个半球的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长,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达到最大;另一半球各地的昼现象的范围达到最大;另一半球各地的黑夜时间达到最长,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黑夜时间达到最长,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达到最大。达到最大。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昼渐长、夜渐短。第第17页页/共共51页页 20W和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下图中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下图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回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回答答(1)(3)题。题。(1)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该时刻
15、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在在 (南北半球、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西半球)。(2)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C.各地夜长乙丙丁各地夜长乙丙丁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乙、丙北半球、西半球北半球、西半球C第第18页页/共共51页页(3)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信的是()A.郑州市郑州市(约约35N,114E)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B.巴西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巴西正处于一年中的
16、高温季节季节C.雅库茨克雅库茨克(约约62N,130E)已是白昼已是白昼D.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小值年中最小值C 130E处的地方时为4点,处于62N的雅库茨克,在远日点(7月初)这段时间已经是白昼了(因为62N在6月22日,即夏至日,2点多就已经日出)。第第19页页/共共51页页 第(1)题,本图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晨线、160E与赤道交于同一点,而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理论上永远是6点日出),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点(在6点以东90度的地方),所以直射点的经度是110W(160E以东90度处),由
17、此得出直射点在西半球。第第20页页/共共51页页 第(2)题涉及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日出先后顺序三方面的问题。从日照图上可以看出晨线以东是白昼,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黑夜越短。所以A与C选项是否正确,只需进一步判断甲、乙、丙、丁的南北关系即可。甲的纬度为25度,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可能达到90度。白天越长,日出越早,所以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先甲、丙同时日出,再乙日出。第第21页页/共共51页页 第(3)题涉及昼夜、季节、太阳光线倾斜程度的判断等三方面的问题。根据160E的地方时为6点,可以推理出114E的地方时为2点56分(相差46度,时差为3个小时4分钟),郑州市的中学生不可能正在上学路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地球 公转 及其 地理 意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