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问题.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青少年犯罪问题.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犯罪问题.ppt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页/共48页第2页/共48页第3页/共48页第4页/共48页2011年,三亚警方摧毁一青少年犯罪团伙第5页/共48页第6页/共48页第八章第八章 青少年犯罪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问题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第7页/共48页第一节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在中国的犯罪学中,青少年犯罪是指14岁以上至25岁以下的青少年触犯刑律,必须承担法律犯罪的行为。从实证的角度,青少年犯罪人口中一般从1012岁开始有劣迹,13、14岁开始走向社会进行违法犯罪,1417岁进入犯罪的第一个高峰期。第8页/共48页清华大学学生硫酸烧伤黑熊事件清华大学学生硫酸烧伤黑熊事件 北京动物园,岁
2、的清华大学电机系学生刘海洋残忍地将硫酸泼到两只大黑熊身上,顿时黑熊痛得“嗷嗷”惨叫。刘海洋想趁乱溜走,但被民警、动物园工作人员和熊山管理人员以及在场的群众围追堵截,将他抓住,带回了动物园派出所。第9页/共48页对于为什么要残害动物,刘海洋说:“我曾经从书中看到过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特别强。但人们又总说笨狗熊,所以我就想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第10页/共48页复旦投毒案复旦投毒案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受害人黄洋的室友,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第11页/共48页2011年,在北方某城市公园发生了一桩血案,一年
3、仅14岁的少年被捆绑双手,身上被打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此案告破后,挖出了一个犯罪团伙。这个团伙共有32人,最大的16岁,最小的才12岁,他们成立了“好汉帮”、“神龙教”,还有敢死队,其中有“老大”、“军师”、“打手”等。第12页/共48页 2013年12月,扬州市区接连发生多起中小学校被盗案件。很快,两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归案。经查明,系列校园失窃案系团伙所为,他们成员一共6人,其中一名22岁男青年是组织者,另外5人均是未成年人。据交代,这伙人一周时间共偷了8所学校。第13页/共48页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讨论:根据给出的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总结分析当前青少年犯
4、罪的主要特点第14页/共48页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一)犯罪类型的多样性、涉毒犯罪日趋日趋增多偷窃行凶杀人、严重伤害 暴力抢劫、强奸第15页/共48页-18岁的在校学生唐丛伟写信给昆明市市长声称拥有“沙林”毒剂,向市政府敲诈500万,如不能满足其要求,他将在昆明“世博园”内制造血腥爆炸案。唐丛伟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第16页/共48页(二)暴力犯罪的严重性、以侵犯财产犯罪为主暴力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的各种犯罪。第17页/共48页(三)团伙犯罪是主要形式据统计,60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属于团伙作案。他们纠结多人
5、,相互利用,结伙犯罪。以闵某、王某为主的“纱厂十二少”犯罪团伙,以在校中学生为主要侵害对象,实施抢劫、敲诈、强奸,累计作案100余起。团伙成员中年龄最大的17岁,最小的12岁,大多为辍学学生。该团伙已受惩处。第18页/共48页(四)女青少年犯罪人数激增20世纪50-60年代,女性犯罪占刑事犯罪成员的比例大约为1-3%;70年代占5%左右,80年代上升到8%左右;90年代初达到10%左右,现在上升到12%左右。犯罪形式由“依附型”发展成“独立型”,出现所谓“大姐大”。第19页/共48页女青少年犯罪人数激增女青少年犯罪人数激增传统上,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主要是财产和感情问题,而如今却成了性乱问
6、题,暴力倾向及团伙犯罪。一些女青少年为了解脱身心压力或寻求精神刺激,吸食毒品并因吸毒引发抢劫、贩毒、卖淫等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第20页/共48页(五)突发性犯罪多 由于青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一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第21页/共48页(六)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突出青少年犯罪主体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城市闲散青少年、进城务工者和学生群体。据团中央对2361名青少年犯罪调查后发现,属于闲散青少年的占61.2%,就全国范围来看,闲散青
7、少年群体犯罪占犯罪总数的60%。第22页/共48页(七)智能化犯罪开始增多(七)智能化犯罪开始增多主要指利用新的科学技术进行的犯罪,如利用生物学、医药学、化学知识及电脑技术、窃听技术进行的犯罪。第23页/共48页二、犯罪的理论分析二、犯罪的理论分析(一)社会学理论(二)生理和精神特质理论(三)心理学理论第24页/共48页(一)社会学理论(一)社会学理论1 1、失范理论、失范理论2 2、越轨行为亚文化理论、越轨行为亚文化理论3 3、社会控制理论、社会控制理论4 4、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5 5、差异交往理论、差异交往理论6 6、标签理论、标签理论第25页/共48页1 1、失范理论、失范理论罗
8、伯特 默顿认为当个体在社会中无法实现更高目标时,就会实施犯罪行为。每个社会都有一些被认可的目标(如物质财富)和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须的合法手段。当社会成员不能通过合法途径去实现时,到导致了道德沦丧的结果。第26页/共48页2 2、越轨行为亚文化理论、越轨行为亚文化理论一些群体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价值和看法,这些亚文化导致犯罪行为。第27页/共48页3 3、社会控制理论、社会控制理论为什么人们不犯罪?人们为什么会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有四种纽带把人们和社会守法行为联系起来:依附、责任、参与与信仰,这些控制和约束我们的行为,使得个人无法违反社会规范。预防犯罪的三个因素: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内部控制机制、对小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少年犯罪 问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