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组成与结构矿物质.ppt
《土壤组成与结构矿物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组成与结构矿物质.ppt(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讲第四讲 土壤的组成与结构土壤的组成与结构 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学层次,以及母质层次,即A、B、C层。单个个体:土壤这个空间连续体在地球表层分布的最小体积,一般统计的平面面积为1-10 m2不等,即在这个范围内,其土壤剖面的发生层次是连续的,均一的,当然这是一种人为的统计划分。(20世纪50年代)土壤个体:是在一定面积内,一群在统计意义上相似性的单个土体,也称为聚合土体,是进行土壤分类的基层单位,如土种或土系土壤景观:即景观中的土壤部分,因在土壤的地理分布中,从土壤个体到土类都与一定的自然景观相联系。主要以土壤为主体,特别是以土
2、壤剖面及其发生层次为主体,反映该土壤所分布的气候、地貌、植被、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的总体自然特征。一、土壤剖面l 土壤形态特征是土壤的外部特征,这种外部特征通过人们的感官(视觉,触觉,嗅觉)来实现。l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裸露出来的垂直断面。它是土壤外界条件影响内部性质变化的外在表现,常包括土壤形成中发生层和母质层。土壤剖面挖掘示意图土壤剖面挖掘示意图二、土壤发生层l 土壤发生层土壤发生层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和组成的、大致与地面相平行的,并且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层次。l 识别土壤发生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包括: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和紧实度等。三、土体构型l1、概念:土
3、体构型土体构型是指各土壤发生层在垂直方向有规律的组合和有序的排列状况。不同土壤类型有不同土体构型,它是识别土壤最重要特征,也称剖面构型。l2、自然土壤的剖面构型:一个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一般有以下几个层次:自自 然然 土土 壤壤 的的 剖剖 面面 构型构型 l(1)覆盖层(A0):又称枯枝落叶层,在木本科植物群落下的森林土壤最明显,这个层次不属于土体。l(2)淋溶层(A):它包括腐殖质层A1和物质的淋溶层A2。其中其中A1是腐殖质累积;A2层中物质(易溶盐类、铁、锰、铝的水化物、腐殖质溶胶)向下移动,色浅灰白,称为淋溶层。它是发生层次最重要层次,任何土壤都具有这一土层。l(3)淀积层(B):由A
4、层下淋溶物质淀积而成。高度发育时,此层较紧实,水分难以渗透,矿物质养分较丰富,若在积水或空气闭塞的情况下,B层下部常产生还原性很强的灰兰色土层,称为潜育层或灰粘层。l(4)母质层(C):位于淀积层之下,是未受淋溶和淀积作用,发育程度很低或未发育的岩石风化层。母质 幼年土 成熟土CACABCAEBCRedsoil红红壤壤3、农业旱耕地剖面构型l(1)耕作层(A):是土壤最上部经常受耕作、施肥、灌溉影响变化最大的层次,有机质常被强烈分解,又经施肥大量补充,养分含量较多,颜色较暗。这层疏松易耕,结构良好。耕作层的厚薄和肥力性状反映人类生产活动熟化土壤的程度。l(2)犁底层(P):位于耕作层之下,因经
5、常受耕犁压实以及土壤粘粒向下淋溶,在此层淀积而成。此层较紧实,有保水保肥的作用,常年浅耕会限制根系伸展。l(3)心土层(W):在犁底层之下,此层受耕作、施肥影响小,土色一般较浅,土层较较紧实,根系较少。由于受灌溉水或地下水的运动以及其它环境条件的影响,常发育成各种不同层次,如青泥层、白土层、斑纹层、砂石层等。l(4)底土层(C):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对此层几乎无影响,根系极少,也称生土层或母质层。土壤主要发生层次的表示符号:H层:在长期水分饱和的情况下,湿生性植物残体在表面累积形成的一种有机物质层,它是在泥炭形成过程的作用下形成的O层:在通气干燥的条件下,植物残体不能分解而大量在地表累积形
6、成的一种有机物质层,它的成土是枯枝落叶堆积过程。A层:是一种矿质土层。在表土中,有机质腐殖质化,以细颗粒的形式分散于矿质颗粒中,或者与矿质颗粒包被在一起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E层:由于硅酸盐粘粒、铁或铝的损失,或它们某些共同的损失,使抗风化矿物中的砂和粉砂占有较高的含量。它有较低含量的有机质和较淡的颜色(淋溶层)B层:这个土层中,母质的特征已经消失或仅微弱可见(淀积层)C层:母质层,假定土体是从它产生的R层:位于其他土壤发生层次之下的坚硬的岩石层。过渡土层:凡兼有两种主要发生土层特性的土层,AB,BA主要土壤发生层的修饰字母:b:埋藏或重迭土层,Btb,往往由于表面堆积作用造成原来的土层被埋藏
7、起来,被埋藏土层用b表示c:指物质以结核状累积,Bck表示有碳酸钙结核的沉积层g:反映氧化还原过程所形成的具有锈纹、锈斑或铁锰结核的土层,如Bgh:指矿质土层积累有机质,Ahk:指碳酸盐聚积,Bk表示钙积层n:钠的累积 Btn表示碱化层p:经耕翻或其他耕作措施引起的扰动,Ap:耕层s:指铁、铝氧化物的累积,如Bs表示富铁、铝化产生砖红壤土层,Bsh灰化淀积层t:粘粒聚积的土层,如Bty:石膏聚积,By表明有石膏淀积z:比石膏更易溶解的盐分的累积,Az表示一个盐化表土层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l1、举例说明什么是土壤的发生层?l2、什么是土体构型?土壤是由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或的生物有机体)、
8、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所组成。四、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占固相重量的90%以上),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它对土壤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影响很大,同时土壤矿物质组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的重要标志。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土壤矿物质的组成氧化物硅酸盐微溶性盐易溶性盐铁氧化物层状硅酸盐碳酸盐氯化钠铝氧化物架状硅酸盐硫酸盐氯化钾锰氧化物环状硅酸盐硫化物硝酸盐硅氧化物磷酸盐重碳酸盐钛氧化物1l土粒成分既继承了岩石和母质的特点,又有土粒成分既继承了岩石和母质的特点,又有别于母质。别于母质。l包含了生物活动的产物包含了生物活动的产物;l反映了地区水、热条件带来的物质迁移、转反
9、映了地区水、热条件带来的物质迁移、转化和富集特点。化和富集特点。一)、土壤颗粒分级1、土粒:即是土壤颗粒,是指构成土壤固相骨架的基本颗粒。(通常将土粒假定为球形)2、粒级:按照矿质、土壤颗粒的大小,把性质和组成相近的划为一群(或组),从而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或粒组)。l土粒分级依据土粒分级依据土粒分级依据土粒分级依据土粒大小不同,矿物成分和元素组成不同:土粒大小不同,矿物成分和元素组成不同:土粒大小不同,矿物成分和元素组成不同:土粒大小不同,矿物成分和元素组成不同:l l矿粒粒径大小包含了矿物成分的差异矿粒粒径大小包含了矿物成分的差异矿粒粒径大小包含了矿物成分的差异矿粒粒径大小包含了矿
10、物成分的差异矿物风化过程中,以其抗风化能力的强弱而残留下相应大小的矿矿物风化过程中,以其抗风化能力的强弱而残留下相应大小的矿矿物风化过程中,以其抗风化能力的强弱而残留下相应大小的矿矿物风化过程中,以其抗风化能力的强弱而残留下相应大小的矿粒,抗风化能力强者,残留的粒度较粗大,抗性弱的粒度细小。粒,抗风化能力强者,残留的粒度较粗大,抗性弱的粒度细小。粒,抗风化能力强者,残留的粒度较粗大,抗性弱的粒度细小。粒,抗风化能力强者,残留的粒度较粗大,抗性弱的粒度细小。石英石英石英石英抗风化能力最强,粒径越大者含石英越多;抗风化能力最强,粒径越大者含石英越多;抗风化能力最强,粒径越大者含石英越多;抗风化能力
11、最强,粒径越大者含石英越多;云母云母云母云母抗风化能力较弱,越细的粒级中分布越多;抗风化能力较弱,越细的粒级中分布越多;抗风化能力较弱,越细的粒级中分布越多;抗风化能力较弱,越细的粒级中分布越多;角闪石角闪石角闪石角闪石极易风化,分解彻底而消失,只在较细粒级中有所残留;极易风化,分解彻底而消失,只在较细粒级中有所残留;极易风化,分解彻底而消失,只在较细粒级中有所残留;极易风化,分解彻底而消失,只在较细粒级中有所残留;l l土壤各粒级矿物成分的差异,使得其化学成分和元土壤各粒级矿物成分的差异,使得其化学成分和元土壤各粒级矿物成分的差异,使得其化学成分和元土壤各粒级矿物成分的差异,使得其化学成分和
12、元素组成差异十分明显,并与矿物组成相对应素组成差异十分明显,并与矿物组成相对应素组成差异十分明显,并与矿物组成相对应素组成差异十分明显,并与矿物组成相对应SiOSiO2 2在大粒级含量高;在大粒级含量高;在大粒级含量高;在大粒级含量高;金属氧化物易于分解,在细土粒中含量较高;其中金属氧化物易于分解,在细土粒中含量较高;其中金属氧化物易于分解,在细土粒中含量较高;其中金属氧化物易于分解,在细土粒中含量较高;其中AlAl2 2OO3 3和和和和FeFe2 2OO3 3多半成为粘土矿物的骨架成分,与氧化硅相结合形多半成为粘土矿物的骨架成分,与氧化硅相结合形多半成为粘土矿物的骨架成分,与氧化硅相结合形
13、多半成为粘土矿物的骨架成分,与氧化硅相结合形成不同类型的矿物胶体;成不同类型的矿物胶体;成不同类型的矿物胶体;成不同类型的矿物胶体;P P2 2OO5 5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成分,化学性质稳定,生物吸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成分,化学性质稳定,生物吸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成分,化学性质稳定,生物吸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成分,化学性质稳定,生物吸收富集后主要存在于粘粒中收富集后主要存在于粘粒中收富集后主要存在于粘粒中收富集后主要存在于粘粒中。因此,土粒的作用按粒径大小划分是有道理的。因此,土粒的作用按粒径大小划分是有道理的。因此,土粒的作用按粒径大小划分是有道理的。因此,土粒的作用按粒径大小划分是有道理
14、的。l土粒分级依据:土粒分级依据:土粒分级依据:土粒分级依据:土粒大小不同,性质不同:土粒大小不同,性质不同:土粒大小不同,性质不同:土粒大小不同,性质不同:土粒粗细对土壤性质有明显影响。粒径相同的土粒粗细对土壤性质有明显影响。粒径相同的土粒粗细对土壤性质有明显影响。粒径相同的土粒粗细对土壤性质有明显影响。粒径相同的土粒,其性质有很大相似性,而不同粒径土粒在一土粒,其性质有很大相似性,而不同粒径土粒在一土粒,其性质有很大相似性,而不同粒径土粒在一土粒,其性质有很大相似性,而不同粒径土粒在一系列性质方面表现出随粒径变小而增大的规律性,系列性质方面表现出随粒径变小而增大的规律性,系列性质方面表现出
15、随粒径变小而增大的规律性,系列性质方面表现出随粒径变小而增大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变化有明显的强度增大的转折点,土壤这种规律性变化有明显的强度增大的转折点,土壤这种规律性变化有明显的强度增大的转折点,土壤这种规律性变化有明显的强度增大的转折点,土壤学家以此来划分粒级。学家以此来划分粒级。学家以此来划分粒级。学家以此来划分粒级。细土粒通常很细腻,以复粒形式存在,湿时粘细土粒通常很细腻,以复粒形式存在,湿时粘细土粒通常很细腻,以复粒形式存在,湿时粘细土粒通常很细腻,以复粒形式存在,湿时粘滑,干时结块坚硬;滑,干时结块坚硬;滑,干时结块坚硬;滑,干时结块坚硬;粗颗粒是粗糙的,常松散成单粒,几乎没有粘粗
16、颗粒是粗糙的,常松散成单粒,几乎没有粘粗颗粒是粗糙的,常松散成单粒,几乎没有粘粗颗粒是粗糙的,常松散成单粒,几乎没有粘结力和可塑性。结力和可塑性。结力和可塑性。结力和可塑性。因此,要具体了解粗细土粒间的关系,就必须订出按土粒因此,要具体了解粗细土粒间的关系,就必须订出按土粒因此,要具体了解粗细土粒间的关系,就必须订出按土粒因此,要具体了解粗细土粒间的关系,就必须订出按土粒大小进行分级的标准。大小进行分级的标准。大小进行分级的标准。大小进行分级的标准。3、粒级制土粒的大小分级 目前主要有:国际制、美国制、前苏联制 (卡庆斯基制)、中国制等共同点:(1)分为四组: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2)石砾
17、不作为土壤组成成分。不同点:各粒级使用的粒径区分标准不同 土粒分级的分级标准各国不一致,目前常用的分级标准主要有:粒级粒级 粒级名称粒级名称 0.002 0.002 粘粘 粒粒 0.020.020.002 0.002 粉砂粒粉砂粒 0.20.20.02 0.02 砂粒砂粒 2 22.0 2.0 2 2 石石 砾砾 粗砂粗砂 细砂细砂 (一)国际制土粒分级标准(一)国际制土粒分级标准(一)国际制土粒分级标准(一)国际制土粒分级标准(二)(二)卡庆斯基土粒分级标准卡庆斯基土粒分级标准 0.001 0.001 粘粘 粒粒 0.0050.0050.001 0.001 细粉砂细粉砂 物理性粘粒物理性粘粒
18、 0.010.010.005 0.005 中粉砂中粉砂 0.050.050.01 0.01 粗粉砂粗粉砂 0.250.250.05 0.05 细细 砂砂 物理性砂粒物理性砂粒 1 10.25 0.25 中中 砂砂 3 31 1 粗粗 砂砂 3 3 石石 砾砾 粒径(粒径(mmmm)粒级名称粒级名称 (三)(三)我国土粒分级标准我国土粒分级标准 0.001 0.001 粘粘 粒粒 0.0050.0050.001 0.001 粗粘粒粗粘粒 粘粘 粒粒 0.010.010.005 0.005 细粉粒细粉粒 0.050.050.01 0.01 粗粉粒粗粉粒 粉粉 粒粒 0.250.250.05 0.0
19、5 细砂粒细砂粒 1 10.25 0.25 粗砂粒粗砂粒 砂砂 砾砾 3 31 1 细细 砾砾 10103 3 粗粗 砾砾 石石 砾砾 10 10 石石 块块 粒粒 径径 (mmmm)粒级名称粒级名称 二)、不同粒级土壤的特点 土土粒粒的的大大小小不不同同,其其矿矿物物组组成成和和化化学学组组成成也也是是各不相同(见下表)。各不相同(见下表)。7 77 7666610 10 10 10 0.05 0.05 3 35 521218 8 63 63 0.010.010.005 0.005 3 33 37 715 15 72 72 0.050.050.01 0.01 3 34 412 12 81 8
20、1 0.250.250.05 0.05 14 14 86 86 1 10.25 0.25 其它其它 角闪石角闪石 云母云母 长石长石 石英石英 粒径(粒径(mmmm)表表1 1 各级土粒的矿物组成各级土粒的矿物组成土粒的矿物组成土粒的矿物组成 Mineral composition of soil particles以原生矿物以原生矿物(primary mineral)为主,为主,最多的是石英最多的是石英(quartz)Sand(砂粒砂粒)除原生矿物除原生矿物(primary mineral)外外,还还有一些风化后形成的次生矿物有一些风化后形成的次生矿物(secondary mineral)S
21、ilt (粉粒粉粒)以次生矿物以次生矿物(secondary mineral)为主为主 Clay(粘粒粘粒)0.4 0.4 4.9 4.9 1.0 1.0 1.6 1.6 13.2 13.2 21.5 21.5 53.2 53.2 0.002 0.002 粘粒粘粒 0.1 0.1 4.2 4.2 0.3 0.3 1.6 1.6 5.1 5.1 13.2 13.2 74.2 74.2 0.010.010.002 0.002 粉粒粉粒 0.2 0.2 2.3 2.3 0.2 0.2 0.3 0.3 0.8 0.8 5.1 5.1 89.4 89.4 0.040.040.01 0.01 0.1 0.
22、1 1.5 1.5 0.1 0.1 0.1 0.1 0.5 0.5 3.0 3.0 94.0 94.0 0.20.20.04 0.04 砂粒砂粒 0.05 0.05 0.8 0.8 0.05 0.05 0.6 0.6 1.2 1.2 1.6 1.6 93.6 93.6 1 10.2 0.2 P P2 2O O5 5 K K2 2O O MgO MgO CaO CaO FeFe2 2O O3 3 AlAl2 2O O3 3 SiOSiO2 2 粒径(粒径(mmmm)粒级粒级 表表2 2 不同粒级的化学组成不同粒级的化学组成土粒的化学组成土粒的化学组成 Chemical composition 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 组成 结构 矿物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