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类型幻灯片.ppt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类型幻灯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类型幻灯片.ppt(1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1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一、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一)自我反思(二)同伴互助(三)专业引领二、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一)教学型教研(二)研究型教研(三)学习型教研2第2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一、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一、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3第3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功能:校本教研
2、的三种基本功能: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途径;途径;校本教研是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内校本教研是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动力;校本教研是学校文化和能力建设的校本教研是学校文化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渠道。重要渠道。4第4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5第5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1、“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教学研究制度从认识论的角度来
3、看,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其中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在学校中”和和“基于学校基于学校”。为了学校:为了学校:校本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6第6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在学校中在学校中”:校本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的过程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对自身的课堂实践不断地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学校基于学校”:校本教研的基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解决现存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认识论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就是指由单
4、个的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7第7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2、“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一种研究方是一种研究方式式“校本教研”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研究方式,它的内涵是行动研究,它区别于一般的科学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行动研究更强调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相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研究具有情境性、非线性、多元生存性,是在行动中不断改善行为的过程。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8第8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3、“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的实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
5、专业成长的过程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从实践论的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从事的实践教学就是研究教学就是研究。因为一方面一方面教师面对着复杂的充满情感和想像力的不同个体 学生,要使教学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学必须是研究;9第9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另一方面另一方面,教师面临着复杂的教学情境,如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法,而这些理念、内容和方法的落实,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研究。因此,研究和实践合一,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把自己的实践行为看作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是教师从
6、事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10第10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而在实践中展开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为改善自身的行为而不断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的技艺。11第11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4、“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基本方式和特征(1)“校本教研”是一种“唤醒”(2)“校本教研”是一种“体验”(3)“校本教研”是一种“视界融合”(4)“校本教研”是一种“对话文化”12第12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5、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校本教研
7、的基本特征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应用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并探索规律。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表现为:13第13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1)基于学校)基于学校学校是教育的主体,是教学行为研究的基地,其含义为:校长是校本研究的第一责任人,校本教研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抓手。学校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参与教学研究是所有教师(而不只是少数人员)的权力和责任,学校就是研究中心,课堂就是研究学校就是研究中心,课堂就是研究室,教师就是研究员室,教师就是研究员。14第14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2)在学校中)在学校中学校发展
8、只能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它不能靠简单移植,靠“取经”,而是要靠学校的自我觉醒、自我努力、自我提升。所以,校本教研植根于学校的教学活动,贯穿于学校教学活动的过程,并为所有的教师所体验、所认同,其研究的成果将逐步沉淀为学校的传统和文化。15第15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3)为了学校)为了学校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无论作为一种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机制,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16第16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6 6、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行为方式、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行为方式 教师个人、教师集
9、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同伴互助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和行为方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17第17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 自我反思自我反思 (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同伴互助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专业引领(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教师与同行的对话)(实践与理论的对话实践与理论的对话)(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与“书书”的关系)的关系)教师专
10、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条通道的三条通道18第18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1 1、自我反思。、自我反思。2 2、同伴互助。、同伴互助。3 3、专业引领。、专业引领。19第19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一)自我反思(一)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20第20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1.建立自我反思的制度,建立自我反思的制度,养成独立思考和反思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和反思的习惯反思是“我思”,通过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自我激发,使教师不断回归自
11、我,寻找自我,构建自我;反思是“后思”,是事后重新体验原初的经历,一个不同于原本的再造,以“换个角度,换个思路”寻找新的可能性;反思是“否思”,重在对自己观念和行为的检讨、批判与更新,通过自我解构,重建自我,超越自我。21第21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经验反思成长经验反思成长经验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来源;(量的积累)(量的积累)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最根本的机制。(质的飞跃)(质的飞跃)反思的实质:反思的实质:自我对话(本我、自我、超我),是教师内在的觉悟、自我的敞亮与澄明,深层的体验,“教学自我”的建构。22第22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
12、期六2.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精神成长)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精神成长)的新陈代谢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生物体经常不断地从外界取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并使这些物质变成生物体本身的物质,同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这种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叫做新陈代谢。23第23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把经历、体验中积极、有效的因素内化为自己的品质(精神财富);把经历、体验中消极、无效的因素消除,排出“心”外。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防止“职业倦怠”。24第24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成因:的成因:重复而又繁忙的教学生活节律容易滋生匠气和惰性,使教师形
13、成职业倦怠。它不仅可能销熔教学生活原本的别开生面和新鲜光彩,使之失去应有的新意和情趣;而且可能消磨教师的生命感受、生命活力。25第25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更为严重的是,在缺乏突破和改变的繁复的日常生活中生活过久,教师就会对这样的生活方式习以为常、自我满足,从而缺乏寻求新的更高的目的和意义的意愿和行动。“磨道效应磨道效应”:路走了很多,却是一直在围着原地打转,实际并没有走出多远,自身的素质并没有得到长足的提高。26第26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教学教学“日常化日常化”:在这种日常教学生活中,没有创造性教学思维和创造性教学实践的空间,教师的教学思维出现重复性、简
14、单化、线性化的倾向,教学行为以重复性实践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自发地运用教学常识、教学经验或教学习惯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在这里,教师既无必要也无可能产生“自我意识”,更谈不上对教学常识、教学经验和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批判。27第27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这种日常化或常规化教学为教师提供熟悉感和“在家”的感觉,教师只需知道“教什么”而不必思考“怎么做”,也不用考虑“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这种自在性、重复性教学实践被内化为固定的教学图式,成为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的思维定势。28第28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在这种状态下从事的工作也只能是为着生存和生计所不得
15、已的被动消耗。他感受不到身心的快乐和幸福,也体会不到自我的发展和提升。教师除了生存和生计的需要外,他还有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体验创造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离不开反思和研究了。29第29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3.反思是教师个人知识反思是教师个人知识(缄默知识缄默知识)的改的改造与升华造与升华知识观的重大突破:个人知识与公共知识。对教育教学活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的个人知识,书本里保存的只是“别人的教育理论”,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却保存着“个人的教育理念”。个人知识的实质:个体独特经历、体验、感悟、思考形成的知识;个人对公共知识的个性化解读产生的知识。3
16、0第30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个人知识的特性:个人知识的特性:主观性 实践性 情境性 无形性主观性(个体性)主观性(个体性)客观性客观性对个体的依附性,难于剥离于个体而存在。一旦离开了个体,或是从个体中剥离出来,这种知识就无法存活,就没有活性,没有力量。教师自己受教育和学习的经历是教师教学最重要的支撑。(对于大师来说,他写的和说的相对于他的思想永远都是有局限的。)31第31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实践性实践性符号性符号性教师所拥有的个人知识蕴含于教师的行为之中,深置于教师个人的行动和经验之中,而不是一系列与行为相分离的命题知识。个人知识通过教师个体行为表现出来
17、,个人知识通过教师个体实践形成(自然性、生成性)。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说的知识说的知识”个人知识:个人知识:“做的知识做的知识”32第32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情境性(境遇性)情境性(境遇性)普适性普适性个体知识往往是在情境中生成和显现,是一种情境知识。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作用,离开特定的情境就无效。情境性知识、案例性知识本土知识(本土气息、文化)33第33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无形性(隐型性)(整体性)无形性(隐型性)(整体性)这一特性是就其存在形式而言的。教师拥有的缄默知识体现出高度个体化、不易言传和模仿的特点,它深置于教师个人的行动和经验之中,包括融于
18、教育教学中非正式的、难以明确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这些是与教师个人经验、行为和工作内容紧密相关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积累和创造的结果。34第34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教师个体拥有的这种缄默知识体现为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直觉、灵感、洞察力、信念、价值观和心智模式等,它与教师的性格、个人经历、修养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个人知识的上述特性,使其得不到应有的澄清、质疑和批判,导致教师长期陷入“理所当然的狭隘的经验世界”而不能自拔。35第35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外在行为的真正改变主要是重构其内在知识基础与信念的结果。这就必然
19、触及到教师个体从自己长期的教育教学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所获得的缄默知识没有对这种缄默知识及其作用的认识和理解,就不能完整和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也就不可能真正重塑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可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36第36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日本的左藤学教授通过参与性课堂观察研究,借助于诸多实践记录和报告,他比较全面地揭示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特征: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特征:(1)它是依存于有限境脉的一种经验性知识,同研究者的“理论性知识”相比,尽管缺乏严密性与普遍性,却是极其具体生动的、充满弹性的功能性知识。(2)它是特定的教师在“特定的课堂境脉”(context
20、specific),以“特定的教材内容”(content specific)、“特定的儿童的认知”(cognition specific)为对象形成的知识,是作为“案例知识”(case knowledge)加以积累和传承的。37第37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3)它是不能还原为特定学术领域的综合性知识,是旨在问题解决而整合了多种学术领域的知识所获得的知识。(4)它不仅是意识化、显性化了的知识。而且 也 包 含 了 无 意 识 地 运 用“默 会 知 识”(tacit knowledge)在发挥作用。(5)它具有个人性质,是基于每个教师的个性经验与反思而形成的知识。(日左藤学著,
21、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P369-370)38第38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教师的个人知识(缄默知识)是教育教师的个人知识(缄默知识)是教育的一份极其宝贵的财产。的一份极其宝贵的财产。积极作用积极作用 在起作用(活性)在起作用(活性)缄默知识缄默知识 消极作用消极作用 不起作用(惰性)不起作用(惰性)惰性惰性 活性活性39第39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通过反思,让缄默知识通过反思,让缄默知识“说话和发声说话和发声”,这是一个将缄,这是一个将缄默知识转化为显在知识的过程。使教学默知识转化为显在知识的过程。使教学 由经验由经验 理
22、论理论 由自发由自发 自觉自觉 由由“随意随意”有意有意 特别推荐:特别推荐:教育随笔教育随笔 教学日记教学日记 课后备课课后备课 成长自传成长自传-反思的成果表现反思的成果表现感性感性个性个性叙事叙事40第40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4.4.自我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自我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条通道条通道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回头看),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41第41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自我反
23、思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的落实。42第42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1反思的进程和阶段反思的进程和阶段。按教学的进程,教师的自我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43第43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教学中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
24、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等等)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44第44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2自我反思的内容和作用。自我反思的内容和作用。教师的自我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45第45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25、,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提升教学水平。46第46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3反思过程反思过程1)分析教学现状,发现问题)分析教学现状,发现问题教师要自觉地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如通过写反思日记、自传等方法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理念等做出评价,界定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了解问题为何事(what)、为何(why)以及如何(how)。并通过集体的讨论,明确问题。这一过程,可以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帮助教师善于从无问题处发现问题。47第47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2)从各种角度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本 教研 基本要素 类型 幻灯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