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pv的诊断和治疗.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bppv的诊断和治疗.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ppv的诊断和治疗.ppt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定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在某一特定头位时,激发伴有眼震的短暂阵发性眩晕。本病属于一种综合征,是数种内耳疾病之临床表现。为周围性眩晕的最常见疾患。第1页/共40页流行病学BPPV是最常见的眩晕疾病人群中发病率:10.764/10万BPPV占眩晕患者的2050不等好发人群:中老年人,美国七十岁以上老人有50至少发生过一次bppvOghalai在其诊所中,随机选择一些以非眩晕主诉就诊的老年患者做体位诱发实验,发现9的患者存在BPPV第2页/共40页发病原因 病因仍不明确大多数为原发性或称特发性BPPV,约占507
2、0%继发BPPV中以头部外伤最多见占717%梅尼埃病常合并BPPV,发病率报道不一,约0.5%31%病毒迷路炎、前庭神经炎、中耳及乳突感染突聋、偏头痛、内耳手术等耳石脱落耳石脱落第3页/共40页解 剖第4页/共40页解 剖听觉听觉耳蜗耳蜗位觉位觉前庭前庭 半规管半规管角加速度(三维)角加速度(三维)球囊、椭圆囊球囊、椭圆囊直线加速度直线加速度第5页/共40页耳 石第6页/共40页发病机制特发性BPPV发病有多种学说,多数倾向嵴顶结石症(Cupulolithiasis)和管结石症(Cana-lithiasis)学说。第7页/共40页发病机制嵴顶结石症学说黏附于后半规管壶腹嵴颗粒是移位的耳石,这些
3、颗粒增加了嵴顶的比重,使嵴顶与内淋巴液间的比重差发生了变化,对重力及直线加速度的敏感性升高,直立位时后半规管嵴顶呈垂直位,如侧卧于患耳,则后半规管嵴顶成为水平位,因重力作用而偏离壶腹,产生刺激而发生眩晕和眼震。第8页/共40页发病机制第9页/共40页发病机制管结石症学说当头位移动至激发位(悬头位)时,后半规管成为垂直方向,壶腹嵴位于上方,耳石受重力作用,向离壶腹的方向牵引内淋巴,引起眩晕及眼震。为了克服嵴顶的弹性及半规管内淋巴的惯性,需经数秒后嵴顶及内淋巴才发生移位,此时间为眼震的潜伏期,眼震的快相向位置在下方之耳。当微粒移动至半规管较水平的位置时,运动停止,对内淋巴的牵引力也终止,弹性使嵴顶
4、回至中间位,眼震消失,这段时间为眼震的持续期。反复处于激发位可引起微粒的分散,内淋巴压降到低于嵴顶的弹性回缩力,嵴顶不再产生偏移,眼震消失。恢复直立位时,微粒的重力作用与悬头位相反,诱发出反向旋转性眼震。第10页/共40页发病机制第11页/共40页发病机制嵴顶结石症学说和半规管结石症学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耳石沉积是黏附于嵴顶处还是浮游于半规管内。三个半规管的BPPV均可发生。在人体直立和平卧时,后半规管处于最容易受重力作用的位置,故发病率最高,占91%,上半规管BPPV极为罕见。第12页/共40页诊 断 典型眩晕发作史因卧床突然翻身,颈伸或前屈(患耳向下)而突发旋转性眩晕,眩晕时间一般小于1分钟
5、,可自行缓解可伴有恶心呕吐,一般无耳鸣及听力改变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休息后即可消失,重者无法起床 病程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至数年第13页/共40页临床检查体位试验体位试验是诊断BPPV的金标准后半规管(最常见)DixDixHallpikeHallpike手法手法水平半规管Roll testRoll test(转动试验)(转动试验)上半规管(极为罕见)。第14页/共40页后半规管BPPV第15页/共40页DixHallpike检查法第16页/共40页DixHallpike检查法第17页/共40页DixHallpike检查法第18页/共40页Sidelying test第19页/共40页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bppv 诊断 治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