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期的理论与实践.pptx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期的理论与实践.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期的理论与实践.pptx(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方邦江,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科急救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主任、急救研究室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工作三十年,在治疗危急重症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现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卫生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急诊专科委员会秘书,华东地区危急重病急救医学协作委员会常委和中西医结合协作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卫生局急诊、ICU 质控中心委员兼全市中医系统质控主任;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参与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医学论文90余篇,主编和合作编写医学著作
2、12部,编写全国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共5 部,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 奖励8项,发明专利6项。第1页/共66页一、流行病学概况一、流行病学概况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及诊断三、临床表现及诊断四、肺心病的治疗四、肺心病的治疗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2页/共66页一、流行病学概况第3页/共66页概述:概述:u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指由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心病或左心病变引起者。第4页/共66页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肺
3、心病发病率约为4,大于15岁人群约为7;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肺心病占住院心脏病的38.5-46%,治疗效果差;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第5页/共66页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人群中发病率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多数40岁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呼吸道感染为急性发作的诱因第6页/共66页二、病因及发病机制第7页/共66页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占84%;余依次为重症肺结核(5.91%),支气管哮喘(4.44%),支气管扩张(2.81%)及其它;急性发作的诱因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主,约占85%,病死率很高(10%左右);死亡原因依次为肺性脑病(42%)、心力衰竭(1
4、4%)、休克(12.9%)及上消化道出血(8.4%);此外还有心律失常、严重的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感染、肾衰、DIC等病因病因第8页/共66页发病机制(Pathogenesis)1.肺动脉高压的形成(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功能性因素(functional factors)解剖性因素(anatomy factors)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滞度增加第9页/共66页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功能性因素缺 氧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白三烯、5-HT、PAF、血管紧张素等肺血管收缩、阻力增加血清H+增高肺动脉高
5、压第10页/共66页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性因素解剖性因素慢性炎症肺泡内压呼吸性酸中毒肺血管收缩、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致反复肺血管栓塞肺小动脉血管炎肺泡毛细血管受压肺泡毛细血管床减损血管管腔狭窄、闭塞肺动脉高压第11页/共66页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滞度增加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滞度增加 慢性缺氧继发性RBC醛固酮肾小动脉收缩血液粘滞度血容量肺动脉压 水钠潴留第12页/共66页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正常肺动脉压力:正常肺动脉压力:收缩压:收缩压:151530mmHg 30mmHg 舒张压:舒张压:5 510mmHg10mmHg 平均压:
6、平均压:101020mmHg20mmHg显性肺动脉高压:显性肺动脉高压:静息肺动脉平均压20mmHg隐性肺动脉高压:隐性肺动脉高压:静息肺动脉平均压30 mmHg第13页/共66页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右心导管是诊断和评价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导管是诊断和评价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金标准功能性因素是可逆性的是临床治疗肺心病的依据功能性因素是可逆性的是临床治疗肺心病的依据第14页/共66页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2.心脏病变(heart diseases)和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肺动脉高压心肌缺氧酸碱平衡失调第15页/共66页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3.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主要是由于缺氧和
7、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多器官功能损害第16页/共66页三、临床表现及诊断第17页/共66页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 1)呼吸衰竭)呼吸衰竭 症状: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夜间明显;呼吸困难加重,夜间明显;肺性脑病: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白天肺性脑病: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白天嗜睡,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嗜睡,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第18页/共66页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体征:体征:球结膜充血、水肿、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发绀;视网膜血管扩张、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网膜血管扩张、视神经乳头水肿;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皮肤潮红、多汗(高碳酸血症导致周围血管扩皮肤潮
8、红、多汗(高碳酸血症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张)第19页/共66页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2 2)右心功能衰竭)右心功能衰竭 症状:症状:气促,心悸、食欲下降、腹胀、恶心气促,心悸、食欲下降、腹胀、恶心 体征:体征:颈静脉怒张、明显发绀颈静脉怒张、明显发绀心率增快,心律失常,剑突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或舒张心率增快,心律失常,剑突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或舒张期杂音期杂音肝肿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肝肿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腹水、下肢水肿腹水、下肢水肿出现肺水肿、全心衰竭出现肺水肿、全心衰竭第20页/共66页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一)(一)X X线检查线检查: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
9、部感染的特征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肺动脉高压征肺动脉高压征:具有下列中一项即可诊断:具有下列中一项即可诊断右下肺动脉干横径右下肺动脉干横径 15mm15mm;其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其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 1.071.07;动态观察右下肺动脉干增宽动态观察右下肺动脉干增宽2mm2mm以上;以上;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 3mm3mm;中央肺动脉扩张,外周血管纤细;中央肺动脉扩张,外周血管纤细;肺动脉圆锥突出(右前斜位)或其高度肺动脉圆锥突出(右前斜位)或其高度 7mm7mm;右心室增大;右心室增大;第21页/共66页肺动脉高压征肺动脉高压征 :第22页/共66页
10、(二)心电图检查:(二)心电图检查: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 9090;V V1 1 R/S 1R/S 1;V V1 1 QRSQRS呈呈qRqR;重度顺钟向转位:重度顺钟向转位:V V5 5 R/S1 R/S1;RVRV1 1+SV+SV5 51.05mV1.05mV;aVR R/SaVR R/S或或R/Q 1R/Q 1;V V1 1 V V3 3呈呈QSQS、QrQr、qrqr(需除外心梗);(需除外心梗);肺型肺型P P波;波;右束支传导阻滞及肢导联低电压;右束支传导阻滞及肢导联低电压;第23页/共66页(三)超声心动图检查(三)超声心动图检查(至少具备(至少具备1+
11、11+1条)条)主要条件:主要条件: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室流出道内径 30mm30mm;右室内径右室内径 20mm20mm;右室前壁厚度右室前壁厚度 5mm5mm或前壁搏动幅度增强;或前壁搏动幅度增强;左、右心室内径比值左、右心室内径比值21.41.4;肺动脉瓣曲线出现肺动脉高压征像:肺动脉瓣曲线出现肺动脉高压征像:a a波低平或波低平或2mm2mm,或有收缩中期关闭征或有收缩中期关闭征第24页/共66页 次要条件:次要条件:室间隔厚度室间隔厚度 12mm12mm,搏幅,搏幅5mm5mm或呈矛盾运动征像;或呈矛盾运动征像;右心房增大右心房增大 25mm25mm(剑突下区探查);(剑突下区探查);三
12、尖瓣前叶曲线三尖瓣前叶曲线DEDE、EFEF速度增快,速度增快,E E峰呈高尖型,或峰呈高尖型,或有有ACAC间期延长;间期延长;二尖瓣前叶曲线幅度低,二尖瓣前叶曲线幅度低,CE18mmCE18mm,CDCD段上升慢、段上升慢、延长,呈水平位或有延长,呈水平位或有EFEF下降速度减慢,下降速度减慢,90mm/s A2);(2)X线检查:a.右肺下动脉干扩张 i.横径15mm;ii.右肺下动脉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iii.经动态观察较原右肺下动脉干增宽2mm以上第29页/共66页诊断依据:b.肺动脉段中度凸出或其高度3mm;c.中心肺动脉扩张和外围分支纤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d.圆锥部显著凸
13、出(右前斜位45)或“椎高”7mm;e.右心室增大 第30页/共66页诊断依据:3.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 主要条件:a.右心室流出道增宽内径30毫米;b.右心室内径32毫米;c.右心室前壁的厚度5.0毫米.或有前壁搏动幅度增强者;d.左/右心室内径比值2;e.右肺动脉内径18毫米,或肺动脉干=20毫米;f.右心室流出道/左心房内径比值1.4;g.肺动脉瓣曲线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者(a波低平或2毫米,有收缩中期关闭征等第31页/共66页 参考条件:a.室间隔厚度12毫米,搏幅5毫米或矛盾运动征象者;b.右心房增大25毫米(剑突下区);c.三尖瓣前叶曲线DE、EF速度增快,E峰呈尖高型,或有AC间期延
14、长者;d.二尖瓣前叶曲线幅度低,CE 18 毫米,CD段上升缓慢,延长,呈水平或有EF下降速度减慢,90毫米/秒 第32页/共66页四、肺心病的治疗第33页/共66页1.一般治疗 (1)积极控制感染(慢性、反复、耐药、混合)抗生素应用注意:a.静脉用药;b.联合用药;c.经验用药;d.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科学使用抗菌药物,如:内酰胺类为时间依赖型,氨基糖苷类为浓度依赖型;e.综合治疗.第34页/共66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参考表(表1)组组 别别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抗生素抗生素 I级及级COPD急性加重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 青霉素、内酰胺酶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医结合 治疗 肺心病 理论 实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