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道路及对我国的启示7162.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主要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道路及对我国的启示716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道路及对我国的启示7162.pptx(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主要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及对我国的启示海南大学 邹文涛n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n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n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就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n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一、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概念n(一)现代化的基本涵义和标准n现代化概念是西方
2、学者提出来的,基本涵义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n现代化是一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内容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n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提出的现代化标准n(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3000美元以上;n(2)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2-15%以下;n(3)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45%以上;n(4)非农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70%以上;n(5)识字人口的比重80%以上;n(6)适龄青年中大学生的比重10-15%以上;n(7)每名医生服务的人数1000人以下;n(8)平均预期寿命70岁以上;n(9)婴儿自然死亡率3%以下;n(10)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50%以上;n(1
3、1)人口自然增长率1%以下。(二)农业发展的阶段n人类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n从总体上说,这种划分是以生产力水平,主要包括生产工具、劳动者的技能和生产力的组合方式等为标志的。n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大体上是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到20世纪6070年代基本完成。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n科学化(以现代自然科学为基础)n机械化(现代农业机械体系)n专业化(高度分工:生产环节分工;区域分工;作业工序分工)n社会化(农业产业组织创新)n市场化(农产品、农业生产要素成为商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n
4、高农业劳动生产率n城乡差别缩小(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农业现代化n农业现代化就是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程。即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和科技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为既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的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n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n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农业现代化的内容(1)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用现代工业的技术装备武装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园林化。(2)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指导和装备农业,主要包括良种化、化学化和改革耕作技术。(3)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5、。主要包括农业劳动者思想观念转变、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增加。(4)农业织管理现代化。包括农业产业组织方式现代化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二、主要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美国道路n1、美国的现代农业n2009年美国农业人口520万人,农场310万个,全国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7亿hm,人均073hm。美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高、劳动生产效率最高、农产品出口量最大、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n美国生产量名列世界前列的主要产品有大豆、谷物、家禽、猪牛肉、奶类等。2007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
6、额达770亿美元,出口收入占所有农产品现金收入的四分之一。n亚洲是美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出口量几乎占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量的一半。美国主要进口的食品有粮食、鱼、饮料、酒、畜产品和食油。n2、现代美国农业的特点n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石。n目前全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193.4公顷193.4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00多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左右。小型农场的数量超过90%,占整个农业资产的70%。目前“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多个,虽然数量不大,但其面积和销售额在美国农场中所占的比例却较大。美国的家庭农场1美国美国马里兰州的一个农场农场 n区域化发展优
7、势明显,主要农业产业带分布明显。n美国西部经过大开发后,其区域优势也十分明显,加利福尼亚州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水果、蔬菜生产基地。n美国中部地区大部分为开阔平原,土壤肥沃,一年四季气候分明作物生产期长,玉米生产位于全美第三位,牛肉生产位于第二位,生猪生产位于第六位,畜牧屠宰加工位于第一位,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出口世界各地。n农业机械化水平高。n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大,又主要依靠机械化作业。在美国农民就是一个机械手和卡车司机,驾驶卡车在田地巡视,操作农机在地里耕作,美国农业生产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整地、深施肥、收获等各种农业作业项目全部实行机械化,有的项目还
8、实行复合作业。家庭农场实行公司核算,科学种植,机械标准化作业,生产效率高。2010年美国奥兰多国际农业机械展年美国奥兰多国际农业机械展 n美国农业高度的机械化作业n农业生产高度组织化n美国农业协会是一个农民自发组织,成立于1919年,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现有600万名会员,主要是农民(全国有80%的个体农民参加协会)和与农业有关或对农业感兴趣的小型生产商或个人。美国农业协会是一个在美国有强大政治影响力的团体。n还有各种各样的例如大豆协会、玉米协会、畜产品加工协会等等。n美国农协的特点:n(1)协会有强有力的联络纽带和网络。但是各地的协会各自为战,利益一致时就会连成一体,共同对社会和政府提
9、出意见和施加压力,向政府争取政策和减免税。农民同协会的联系也比较松散。n(2)协会同政府的关系是独立的关系,协会的组建、人员安排和经费的资助由协会自行自决。政府对行业的管理只是负责产业政策导向,协会工作完全是自主的和灵活的。由于选举政治的需要,政府往往会屈从协会的压力;n(3)协会是自我服务的,为会员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行业研究报告;n(4)协会成员是平等的组织关系,不会因成员差别而地位不同,全国性的机构和地方性的机构没有垂直型的领导被领导的关系。n高度专业化和一体化。n1914年,美国农业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农业产销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美国的农业体系被称作“农工综合企业
10、”,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17%,大大高于农业本身所能吸收的劳动力。n美国农业生产阶段、农业产业化阶段、市场销售阶段紧密相联,农业产业化程度高,实现了产销”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n一体化的跨国综合农业企业巨头成就了美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力,也成为了美国农业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的代表。n视频:美国现代农业大观(01):农眼看加州n2、美国农业发展历史的回顾三个阶段:n第一个阶段(从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世纪60年代到年代到20世纪初世纪初期,约期,约60年)年),实现了从原始农业到半机械化农业的转变。畜力代替了人力;大量使用马拉的农业机具,如多铧犁、收割机、脱粒机等。n耕地面积的迅速增加、劳动力的减
11、少、市场需求的扩大、交通条件的改善、工业化的推进为机械化的推进提供了动力和条件。n背景:n一是美国独立后,由于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土地法令,特别是1862年的“宅地法”,大量处理国有土地,使农民获得了大量土地,促进了美国西部大量规模较大的农场的建立。但这种变化也使农业遇到了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劳动力不足,因此非用畜力来替代人力不可;n宅地法宅地法是1862年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由第16届总统林肯颁布的一项旨在无偿分配美国西部国有土地给广大移民的法令。它规定,凡一家之长或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之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宅地,登
12、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n二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扩大了农产品市场,同时战争又减少了人力;n战争从1861年1865年,持续4年,伤亡人数超过100万。南北市场统一,扩大了农产品市场。n三是南北战争以后,美国的资本主义工业、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也增加了对粮食、原料和劳动力的需求。n因此,单凭人力和手工工具的农业生产,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农业革命势在必行。而当时美国工业的发展也为农业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n美国的政策选择:n立法保障。1862年农业组织部法,确定了农民的地权;1862年宅地法 在美国农业历史和西部开发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3、;1862年莫里尔赠地学院法,对鼓励和发展农业教育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n1887年,哈奇法规定,每个州或属地都要在农学院、综合大学或综合大学农学系领导下成立一个农业试验站。“哈奇法”开创了合作的试验站制度。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n1905年政府颁布了阻止各州之间作物病虫害传播的法令,对于保护和推动农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1914年,国会通过史密斯利弗合作推广法n1916年,联邦农业贷款法规定降低农业贷款的利息率和使利息率均等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n1917年,史密斯休斯职业教育法。n以上立法及其确立的农业体制对美国农业的发展有基础性影响。n组织保障n1862年,美国建
14、立了农业部。并逐渐成立了许多专门的局,各局配备了许多农业科学技术人员从事专门的研究工作。甚至美国驻各国的使馆也都设农业参赞,专门负责搜集和引进外国的先进农业技术和良种。美国各州的地方政府也建立起农业部,负责地方的农业研究和指导工作。n高度重视农业教育和科研:在19世纪50年代,就已经有几个州用政府拨款成立了一些农业院校。19世纪60年代,各州政府和夏威夷、波多黎各都逐步成立了许多农学院,还有一些州的州立大学或其他学院也设立了农业或机械工程学校。除了举办正规的农业院校以外,美国政府还拨款资助各州开办职业学校,对成年人普及职业教育。n为了把科研成果迅速运用到生产中去,由联邦政府资助各州,在州立学院
15、领导下设立农业推广站,为各县配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n农学院、实验站和推广站,三位一体共同协作,互相配合,组成了一个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的完整有效的体系。美国政府为此拨出的大量款项,收到了极大的效益。第二个阶段:(从(从1920年到年到1950年,约年,约30年)年)n标志是由农业的半机械化进入到农业机械化。n背景:美国在20世纪2030年代,先后爆发了两次严重的农业危机,极大地破坏了美国的农业生产力,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随着美国在一战后确立了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国内工业迅速发展,农业人口迅速减少,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工业的发展也为农业机械化奠定了基础。n美国的政策选择:n20世
16、纪30年代的限耕补贴、价格支持政策,对危机中的农业起到了保护作用。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并设立农业调整局,用政府给予奖励和补助的办法来缩减耕地面积,以减少农业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193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土壤保护和国内土地分配法”,其目的除了为保持水土之外,仍与农业调整法一样,继续鼓励提高农场的农产品价格。n这些限制生产的政策直到二战开始后,农国际市场的农产品需求增加才中断。n从美国政府在1930年代所实施的主要农业政策来看,它不仅干预了农产品的流通领域,更重要的是干预了农产品的生产领域。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缓和了危机,对于维持农业的再生产,起到
17、了积极作用。n采取一系列扩大农业信贷的措施,为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提供资金。n1920年农业危机爆发后,农场普遍感到资金周转困难。为适应这种需要,美国政府根据1923年的“农业信贷法”,建立了12家发放中期信贷的银行。这些银行并不直接向私人放款,或者办理土地抵押放款,而是办理6个月到3年期限的农业和牲畜票据贴现。由美国财政部为这些银行提供500万美元的资金。n在19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为了帮助农场主改善他们的财务处境,再度提供农业抵押借款,并规定农业抵押借款的年息不得超过4分半。与此同时,把政府的各个农业信贷机构合并为“农业信贷总署”,这项合并把信贷业务归纳成土地银行、生产信贷、中级信
18、贷和合作信贷等四类,大大地扩充了当时的信贷范围。n1934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三项有关信贷的法令:(1)“农业抵押再放款法令”,相应地成立了农业抵押放款公司,“进一步协助对农业的再放款”。(2)“农业抵押品取消赎回权法令”。扩大“土地银行委员会”的职权,放款给农民,让农民能在赎回权到期之前赎回他们的财产。(3)“佛雷齐尔陵木克破产法令”。规定农民万一破产时,可以要求进行合理的财产估价,并按年息1分的利息在6年之内把自己的财产重新赎回。n美国政府还为乡村实现电气化提供信贷。1935年国会通过法案设立“乡村电力管理局”。该局发放低利率贷款来补偿架设电线的全部费用。1934年美国全国有电的农场不到11
19、,到1940年增加到33,1950年增加到78,1954年增加到93,实现了农业电气化。n继续推广农业科技发展政策,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n美国国会在1925年通过“珀内尔法”,增加对州农业试验站的拨款,每年拨给各州6万美元的经费,并扩大试验站的研究范围 n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班克黑德琼斯法”,该法规定建立地区实验室,并规定提供研究经费,以促进州与州之间的研究协作。第三个时期(从第三个时期(从1950年起直到现在)年起直到现在)n这一时期是实现现代化的时期,也是美国农业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美国的畜牧业和种植业等逐渐实现了全面机械化,农业中运用的一整套现代科学技术(包括良种化、化学化、水
20、利化等方面的先进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n二战后,国际农产品市场萎缩,美国农业产能严重过剩,于是美国采取了刺激外销的政策:n在战后的一段时期内,除继续实行限耕和价格支持的政策外,还极力扩大农产品外销。为此美国通过“租借法案”、“马歇尔计划”等大力向西欧各国倾销“剩余”农产品。1954年又通过了“480公法”等所谓粮食外援计划,加紧对外倾销,靠大量输出农产品来缓和资本主义的农业危机。借此,美国农业得以在原有的基础上维持和发展。n1973年以后,美国政府取消了限制生产的政策,实行“目标价格”政策。1972年世界上许多地区因发生自然灾害而欠收,粮食产量下降了4200万吨。加之前苏联在国际市场上抢购粮食
21、,造成国际粮食市场供应不足,粮价飞涨。美国农产品出口又急剧增加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3年通过了“农业和消费者保护法”,取消了限耕,实行“保证价格”,以鼓励农场扩大生产、扩大出口。因此,1973年美国农场收入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达到近33l亿美元。这样,就鼓励了农场主们在机械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应用新技术来改进生产,造成目前美国农业生产高度发达的状况。3、美国农业现代化对我国的启示、美国农业现代化对我国的启示n从美国的农业发展来看,美国农业现代化的成功,政府的干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属于弱势产业的农业,需要国家的政策保障和引导,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对农业发展非常重要。n并且政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主要 发达国家 农业现代化 道路 我国 启示 716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