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案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绝句教案8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绝句教案锦集8篇一、教材内容简析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佳作。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第一句是草堂前成对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其次句一行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颜色明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洁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颜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动听悦耳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气勃勃的明媚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的喜悦心情。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非常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
2、的长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靠着,但这停靠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宽阔。这两句从时间上、空间上给人宽敞的现象余地。 全诗随着视线转移,一句一景,由低到高,由远及近,景物不断变化,诗人愉悦的情感贯穿其中,四种景构成一个和谐统一、鲜亮美丽的意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佳作。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绽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绚丽的画面,感受诗人的心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问技能目标: 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根底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
3、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绽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悟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积存杜甫名诗的兴趣,培育学生喜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 绝句教案 篇2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愿过江东。 【解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赞扬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
4、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毁灭秦军主力,独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战胜,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愿偷生回江东。 【讲解】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亮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
5、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由于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大方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绝句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 培育幼儿听古诗的兴趣,并记住题目和古诗大意 2 加深幼儿对春天季节特征的熟悉 3 引导幼儿有挨次地观看图画 二活动预备 1、 幼儿教材、大书、电脑 2、 预备字卡:融 鸳鸯 3、 复习字卡:山 春 花 草 燕子 三活动过程 1 谈话:春天 (1) 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幼儿答复,教师适时出示字卡:“春”。 (2) 提问:“她
6、是一个小姑娘,着一件绿褒赏,青山绿水是花裙,桃花为她画粉妆,姑娘咯咯笑一笑,小河解冻水长流。谜底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谜底是“春姑娘”, (3) 提问:“请你说一说,你最喜爱春天的什么风光?春天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它的美表达在哪里?”鼓舞幼儿大担发言。 2 教师出示字卡“燕子”,请幼儿学燕子飞到指定位置拿书。 3 请幼儿将书翻到第12页,和乖乖熊一起看图画。 (1) 提示:请小朋友由远到近观看画面 (2) 提问:“近处有什么?幼儿答复,教师适时出示字卡“花 草 燕子 鸳鸯 (3) 提问:“远处有什么? “山”幼儿答复 (4) 提问:你能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这幅图以后的感觉吗? 4 。放电脑。请幼儿
7、来听古诗,并回答下列问题 (1)教师:“春天万物清醒,繁花似锦,处处都布满了生气,今日我们就来学一学唐朝诗人杜甫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2)请一名幼儿在大书上示范观赏古诗 (3)幼儿独立观赏古诗,教师来回指导,留意订正幼儿的不良坐姿势 (4)提问:诗名是什么?幼儿在自己的书上指出题目,并读出 (5)提问:“这古诗中都有谁?请幼儿依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回答下列问题,教师适时出示字卡 (6)请幼儿再次观赏古诗 (7)教师分析古诗大意“这诗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风光,漂亮如画。前两句对大好春光进展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包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香味,吸引我们去体会、感受、联想春天的美妙。后两句写的是燕子和鸳鸯。燕子
8、围着暖融融的春泥凹凸飞行,衔泥筑,鸳鸯睡莲在暖暖的沙子中,给人一种轻松开心的感觉到 (8)提问:“通过对这诗的了解,你认为诗人在春天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感受春天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愉悦和欢乐 5、教师出示字卡:燕子 请幼儿学燕子飞, 6嬉戏 1预备:需认读的大小字卡,2美丽的小筐一个,将大小字卡放入筐中 2激发兴趣:“春姑娘来啦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3玩法: 步骤1:春姑娘的礼物。教师扮演春姑娘,说“我给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份礼物 。教师手提小筐,请幼儿从董中每人取一个字卡 步骤2、介绍自己得到的礼物,请拿到大字卡的幼儿到前面,依次介绍自己得到的礼物 是什么。一个幼儿介绍完自己的大字卡,就
9、请得到一样小字卡的幼儿到前面,举世无起手中的小字卡,集体认读 步骤3:说儿歌,做嬉戏,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春姑娘来啦!春姑娘来啦她给我们带来礼物,她的礼物是什么?教师出示大字卡“融”,说:“我的礼物是融。手拿”“融字宝宝的幼儿围到教师。集体认读,教师出示其他大字卡,嬉戏进展。 绝句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使学生对古诗词的根本特点有所了解。. 2.明确赏析古诗词的几个根本点。 二、教学思想设计 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不仅学习课文之文本,而且学习分析一首诗的方法。 因而从课文文本分析入手,首先进展现代文文艺评论的阅读训练;在此根底上,进而学习课文所展现的分析一首诗的方法。 三、教学
10、过程 (一)导入 1 请学生简介杜牧其人;背诵清明一诗。 清明季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是, 牧童遥指杏化村。 2教师简介(见课本注解)周汝昌先生,激发学生兴趣。 (二)周汝昌先生首先抓住了清明绝句中的哪个词对该诗进展赏析的?赏析过程中采纳了什么方法? 明确:“纷纷”;比拟法 (三)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明确:“诗眼”即诗句关键处,乃全篇“神光所聚”,能使全诗境地全出,开阖变化而一动而万随者。 (四)请学生例举含“诗眼”古诗词名句。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
1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 (五)周汝昌先生对“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进展赏析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明确:比拟法及通过想象再现图景之法。 (六)复习:想象的种类。 明确:再现的想象和制造的想象。 (七)在分析清明绝句第三、第四句时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联想法。 (八)复习:联想与想象的主要区分何在?联想一般而言有哪些种类? 明确:想象无须触媒;联想则必需有触媒。接近联想、比照联想、相像联想、因果联想。 (九)想象与联想在古诗词赏析中的作用何在? 明确: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将想象与联想称之为“神思”,作家凭借想象和联想,可以“思接千载”(超越时间),“视通万里”(超越空间),形象是诗歌的生命
12、,诗歌往往要把思想感情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使人通过画面的形象来感受的思想感情。阅读古诗词作品,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对画面形象进展复原,如能理解是怎样凭借想象与联想来描绘生活画面,塑造人物形象,抒发思想感情,说明人生哲理,那么就能更清楚地把握作品脉络,更深刻理解作品意蕴。 (十)对清明一诗的总体评价是什么? 明确:音节非常和谐、圆满;形象特别清爽、生动、而又境地美丽、兴味隐跃。 (十一)我们能否总结一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总体特点? 明确:(1)语言简练;(2)生动形象;(3)音韵和谐;(4)想象独特;(5)情感丰富;(6)境地美丽。 (十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对我们今后赏析古诗词有什么启发
13、?我们能否总结出几个“抓手”? 明确:(1)品尝涵咏语言,抓住诗眼。 (2)分析把握修辞,明辨手法 (3)探究思路,分析构造 (4)分析情景关系,体会意境 四、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训练中的有关练习 绝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与比拟,了解三首诗的不同风格与表现手法。 2、从品尝语言入手,初步把握鉴赏诗歌的根本方法。 说明: 本课所选的三首绝句,内容浅显易懂,其中参军行和过华清宫绝句学生在高中以前已经有过接触,大局部同学都可以背诵。因此,教学本课的三首诗,不能只停留在一般层次的记诵和理解上,还应当引导学生向诗歌鉴赏的更高层次进展, 在诵读和比拟中品尝语言,领悟这三首诗的不同风格和表现技
14、巧,感悟诗歌语言含蓄蕴藉的特点,进而把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根本方法。基于这样的考虑,可以比拟阅读作为教学的切入口,从以下三个方面逐层推动: 一是作家不同风格作品的比拟(以孟诗为例)。 二是不同题材诗歌风格的比拟(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 三是三首诗不同表现技巧的比拟(细节刻划、融情于景、以小见大)。以比拟显差异,以差异促感悟,在比拟中加深和增加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品尝词句,感受诗歌意象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内容。 2、难点:归纳鉴赏诗歌的根本方法。 说明: 文本的解读首先必需立足于语言的感悟和品尝,诗歌的阅读尤其如此。引导学生通过对三首诗的语言的品尝,从而使他们获得对鉴
15、赏诗歌的某些理性的熟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如何才能凸显重点、突破难点?首先要求学生在初步诵读的根底上把三首诗所使用的表情达意的详细意象从诗句中剥离出来(“意象”这一概念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期的诗歌教学中已有接触,在此直接引入教学的环节中应当是可以的),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品尝这些详细的意象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情感,进而明确:诗歌的不同风格,不仅与的生活经受、人生价值取向亲密相关,而且与其在诗中所选取的意严密象严密相关。 对于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可以采纳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层层剥笋的方法。比方,可先由孟浩然的.诗入手,通过对诗中意象的分析明确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联系以前学过的春晓、
16、过人故人庄等诗,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受,让学生体会诗人的不同风格,最终总结下鉴赏诗歌的一些根本方法。 对于三首诗的表现技巧的分析,可以穿插在意象分析的过程中,最终略作总结,以期通过对表现手法的分析来加深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联系旧知。 (三)设疑激趣。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连绵起伏、群峰屹立的诗歌天地中,唐诗无疑是最为宏伟壮丽的一座山峰。今日,我们要学习的绝句三首就是从这座山峰上采撷来的精致的花朵。这三位诗人分属于盛唐和晚唐两个不同的时代,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比方,你能说出孟浩然和王昌龄分别属于哪个诗歌流派吗? 2、请把三首诗快速阅读一遍,从
17、题材上看,它们分别属于什么诗? (1)学生答复,明确: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 王昌龄:边塞诗派 (2)学生争论、答复,明确: 孟诗:送别诗 王诗:边塞诗 杜诗:咏史诗 (3)唤起激情: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绚烂的一个篇章,读此篇章,教师应当感染激发学生内心的骄傲之情、憧憬之情。 (4)关于诗歌流派和诗体的提问,既是考察学生对旧知的把握状况,也是本课教学的必要环节。为下面环节中的不同诗体风格的比拟留下铺垫。 以送朱大入秦为例,探究解读诗歌的一般方法。 怎样来鉴赏一首诗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这三首诗的学习来作一次探讨。 指导学生阅读第一首诗,疏通诗意。思索:“脱”应怎样理解?(解下,拿出) 意象
18、分析: 抓住一个细节。启发思索:联系“宝剑直千金”一句看,“脱”字一词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可联系课文解释并补充“季札挂剑”的典故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细节的理解和感受。)在学生争论的根底上,教师还可补充前人对孟的评价: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称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敏无匿”,新唐书文艺传谓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 。”那么,这首小诗所表现的大方激扬,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与过故人庄(或春晓)一诗的风格比拟。思索:两首所流露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吗?(一显恬淡潇洒之风,一具大方激扬之气,颇有几分盛唐豪气。) 3、引导学生归纳诗歌鉴赏的根本方法。主要是帮忙梳理一下鉴赏的思路流程,让
19、学生在下一个环节乃至以后的学习中能不断加运用,以提高独立分析鉴赏的力量。 (1)学生齐读送朱大入秦,对比解释疏通大意。质疑。 学生思索争论“脱”字一词的含义。 (2)沟通、争论“解剑相赠”这一细节对表现诗人情感的作用。 (3)争论、比拟:此诗与过故人庄一诗在风格上的差异。 (4)学生自读后,齐背这首诗,简要归纳一下诗歌鉴赏的根本方法:品尝语言、分析意象、体会情感、联系旧知、纵向比拟。 诗意的解读必需落实到详细的词句上。这一教学环节关键就在于引导学生学会从一些微小之处着眼,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尝诗的内蕴。 学生争论和辨析的关键词是一个“脱”字,抓住了它就翻开了解读这首诗的大门。 在学生争论的过程中教
20、师应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学问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他们理解。由内及外,由点到面,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更宽阔的书外的世界,这是教师在高年级学生的教学中始终不能无视的一个问题。 假如对诗人自身不同风格的争论进展顺当,教师还可引入唐诗中一送别名句以供学生鉴赏比拟。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方法的归纳不必拘泥于语言的表达形式,关键是让学生能有所领悟。 4、稳固与实践:指导学生鉴赏参军行。 关于参军行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加以研讨。 (1)抓住诗中最能表达边塞风光的景物:雪山、玉门关、黄沙、楼兰,概括这些景物所组成的画面的特点。
21、(2)分析景情关系,体会此融情于景的写法特点。 (3)联系初中学过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合本诗的学习,请学生简要说说边塞诗有哪些特点。 比方:内容多写军旅边塞生活,风格或雄浑悲壮,或大方激扬等,学生能说出一二即可,不必求全求精。 5、学生朗读参军行,围绕以下问题进展思索和争论: (1)找出诗中表达边塞风光的景物,思索:这些景物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争论,使明确:秀丽壮阔,苍凉雄浑。 (2)抓住“暗”“孤城”体会诗的前两句表现的戌边将士的思想情感。争论:这样的场面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通过争论,体会战斗的惨烈,对家乡的思念。 (3)面对如此残酷的战斗,将士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抓住“百战”“穿”“
22、终不还”体会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气概。 (4)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与后面有什么关系呢?体会悲凉的情景的描写更衬托出了战士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气概。 (5)联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归纳边塞诗的根本特点。1、这两首诗的学习应当充分利用在第一首诗的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的品尝语言的方法,在语言的品尝和诗意的解读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沟通争论,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加以点拨。 因此,关于预设中学生争论的问题亦可适当简化,参军行重点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景情关系,进而归纳一下边塞诗的根本特点;过华清宫绝句则重点让学生把握此诗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体会其含蓄蕴藉的语言风格。参军行的学习可以师生共同争论解决,过华清宫绝句一诗则主要
23、交给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争论,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和拓展。 6、练习与迁移:师生共同鉴赏过华清宫绝句。关于过华清宫绝句着重引导学生争论: (1)作为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所咏的是什么时代的什么事? (2)对历史的评价态度主要表达在诗中的哪一句? (3)这一句在表现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4)这首咏史诗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可引入: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谈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亮的比照,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剧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何谓“蒙太奇”手法?此
24、即为一例。自读过华清宫绝句,参照“教师活动预设”中的四个问题绽开争论。重点放在对“一骑红尘妃子笑”一句品尝和分析上。 学生自读,结合解释疏通诗意。 师生共同探讨“教师活动预设”中的问题(1)(2)。 学生小组争论、沟通问题(3)(4)。 师生共同评价,归纳本诗在表现技巧方面的特点。对于本课来说,这一环节既是对上一环节的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教学内容进一步推动,关键的地方,教师必需加以有效的点拨,适当的调控。比方,关于过华清宫绝句一诗亦可作适当的资料补充,引入前人的评价,关于“蒙太奇”手法的介绍等,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含蓄蕴藉的语言风格的理解和感悟。 7、归纳总结。 (1)三首诗在表现表现的运用上有何
25、不同? 送:注意细节刻划。 从:融情于景。 过:以小见大。 (2)诗歌鉴赏的根本方法。 指定学生发言,总结诗歌鉴赏中应当遵循的一些根本要求。 教师总结: a.从语言入手。 b.抓住意象。 c.剖析手法。 d.联系比拟 (3)提问:从表现手法上看,三首诗有何不同? 学生答复,明确答案。 (4)学生依据本课学习,总结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学生总结后,教师作适当点评,可以参照“教师活动预设”中的相关内容进展归纳。诗歌鉴赏对于刚刚跨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肯定难度的,力量的形成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本课的学习旨在告知学生鉴赏诗歌应当遵循的一些最根本的规律,让学生知道从品尝语言入手,抓
26、住诗歌的核心愿象来解读诗意就可以了,至于更高层次的一些要求,比方知人论世、意境和手法赏析等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落实。 8、布置作业。 (1)搜集或上网查阅有关孟浩然、王昌龄、杜牧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评价材料,整理成三百字左右的小资料,写在语文课堂笔记本上。 (2)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学生完成作业作业1是为了弥补本课教学中的一个缺乏,由于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流畅与连贯,教学中省去了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作业的形式来作一次归纳。 9、思路点拨: 假如班级学生程度较好,还可以这样的方式绽开教学:把三首绝句作为一个整体让学生自读,质疑,争论,在教师的参加下疏通三首诗的大意,明确各自不同的题材。然后提出以
27、下两个问题供学生争论: (1)这三首绝句中你认为哪些词语最具有表现力?请举例并作简要的分析。(亦可把全班分为三组,分别针对一首诗加以争论,或以自己最喜爱的一首为例,较的难的诗,由师生共同争论完成。) (2)这三首绝句的题材不同,在表现手法也各不一样。你能说说它们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不同吗?学生在争论以上问题后,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补充和拓展,与学生一起总结鉴赏诗歌的一些根本方法。课外布置学生从三首绝句中选自己最喜爱的一首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课上沟通。 10、练习举隅: (1)参军行一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具有极强的概括力,请问:从这一句诗反映了当时的戍边将士怎样的生活情形? (2)
28、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共有三首,下面是其中的其次首,请结合本课学习的有关内容,答复后面的问题。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 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 渔阳: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方。 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这首诗共写了几个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简要分析。 绝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诗句意思,并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其中
29、一首诗描述的景象。 3、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培育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意境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教师语言:同学们,俺们知道唐代有两位闻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李白、杜甫的诗歌艺术到达了唐代诗歌的顶峰,后人赞美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今日,教师带来了他俩的写景诗各一首,想学吗?有信念学好吗? 二、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1、一读,读通读顺 要求: 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四个生字及一个多音字“行”,认清“疑”的字形;后两遍读对停顿。 检查自读状
30、况。 指名读诗,正音 指名读诗,指导正确停顿 2、再读,读懂词意 自由读诗,依据解释用自身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出示解释: 望庐山瀑布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俺国名山之一。 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照耀的云雾水气消失出紫色。 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 绝句 .黄鹂:黄莺。 .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终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 .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所以说长江万里船。 沟通诗意,朗读古诗 教师范读,指导方法 教师语言:读诗词文章,要理解,要理解作品,要走进的内心世
31、界。俺在读书时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把自身当成,欢乐着的欢乐,哀痛着的哀痛,然后通过诵读的声调、节奏等表达自身的情感。 三、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品尝语言 (一)三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是杜甫,轻声读诗,发挥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沟通 3、再读古诗,留意重音,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壮丽/秀美) (二)四读,品尝语言 1、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宏大的诗人都很留意遣词造句,默读古诗,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 品尝“生”、“挂”、“飞”、“落” 品尝“含”。 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 含就着衔
32、着、镶嵌的意思。 同学们觉得这句诗中的“含”字用得好吗?这样俺们无妨用其他的字来换换,可以用哪些字来换?(有、里、内、前) 俺们选两个字换上读读看,比拟比拟,体会体会。“窗有西岭千秋雪”,你们觉得怎么样?(太一般了)“窗嵌西岭千秋雪”,(嵌字写出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静态的画。)可是,俺们一般说人才含着什么,这儿用了“含”字还似乎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溢生气。这个“含”字用得真妙。 让俺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四、再读课文,背诵默写 指名背诵,当堂默写 五、安排作业,稳固延长 板书设计: 作业指导 1、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答案)
33、2、同学作业状况摘记 3、作业评讲与矫正性练习 绝句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这首诗颜色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近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行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靠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善。这明快开朗风光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通过激趣引题、整体感知、想象作画、感情朗读、课外延长等五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绽开,引导学生领悟诗意、体会诗境,受到
34、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注意表达以学生的进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鼓舞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自由地画,尽情地读,轻松地评,任意地写,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弄清诗句含义,绽开想象,作画配诗,感受诗人的心境。 3、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三、学习重、难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验诗人作诗时欢快的心情。 四、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感受画面,激发兴趣。 1、课件展现。 2、看到画面,想起哪些相关诗句。 3、小结,提醒课题。 (二)流利朗读,整体感知 1、自
35、由读。 2、沟通读。 3、齐读。 (三)领悟诗意,想象作画 1、师激趣: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生动、形象的好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假如给这首诗配上画,大家想画些什么? 2、出示学习目标。 逐句朗读诗句,参照课后解释和插图,理解诗意。 依据诗意,给诗配画,喜爱哪一句就画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为标题。 小组沟通展现画作。 3、生自主、合作学习。 4、展现评议学生的画。 重点理解翠鸣上含千秋雪泊等关键词语。 5、展现课件。 比拟课件与学生画作的不同之处。(颜色、声音、动态美) 绽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画面。 (四)体会意境,感情朗读 1、假如你是诗人,此时此际会想些什么?心情又是如何? 2、
36、指名生朗读,点评。 3、录音范读,生在课本上标出重音、停顿。 4、对比朗读示意图修改、练读。 5、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全班读) 6、了解对仗。 这首诗对仗工整,如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找找诗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地方。 7、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8、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读擂台赛。 9、让生配上动作诵读这首诗。 10、小结。 (五)体验生活,延长拓展 课后用几句话描写我们的漂亮家园,能写诗的更好! 板书设计: 绝 句 鸣 动态 上 含 静态 泊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敏捷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
37、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诱发热忱 上课伊始,教师用布满热忱的语言,创设自由和谐的教学情境,并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之中。迷人的自然景观伴着轻快流畅的乐曲,学生埋藏于心灵深处的情感被拨动,诗兴喷涌而出,大家跃跃欲试,争先说出与画面相关的诗句,学习古诗的热忱空前高涨。 (二)白描画面,引入诗境 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需具有鲜亮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实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谓诗画一家。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引导学生依据诗句,绽开想象,作画配诗,以画为媒介,为学生走向古诗搭一座漂亮的引桥。画仅仅是手段,目的是把学生领到诗人面前,完成一次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在白描画面后,让学
38、生图诗对比,对画进展点评,这样既培育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量,也促使其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力量。 三、反复吟诵,升华诗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诵。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现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了诗情。 绝句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利用解释,绽开想象,理解诗句,读懂古诗。 2、在详细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理
39、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风光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风光,并在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预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步入“与古人同行。”还是老样子,进展“背诵古诗擂台赛”。 教学内容: 一、提醒课题。 1、设境激趣 2、板书课题 3、背景简介 课前,刘教师布置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或有关杜甫大诗人的资料,谁找到了,情愿把他找到的告知大家吗? 师小结:他一生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开心的状况下写的,那时,一场战乱刚过,老百姓最终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师简介“安史之乱”)杜甫写的这首诗就
40、是反映当时太平环境下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点明学法。 1、点明学法 师:平常我们学一首古诗,大体分几步?(师生齐说五步骤。) 第一步、读准字音。其次步、感受意境。第三步、理解古诗。第四步、读出感情。第五步、背诵默写。今日,我们就按这五步骤来学习绝句。 2、读通古诗 (自由朗读这首诗-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评议。) 3、小组沟通合作 三、理解古诗,沟通汇报。 四、感受意境。 1、选择方式,感受诗意 师:刚刚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脑中,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请同学们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擅长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2、展
41、现学生作品、小结 诗人不是画家,但赛过画家,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漂亮多彩的春景图。 3、朗读古诗 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这首诗。 4、描述意境 学生用描述的方式来感受诗境。(学生说) 五、读出感情。 1、自由朗读 师:多美的一幅画面啊!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些美表现出来吗? (先自己读一读-读给小伙伴们听-指名读) 2、录音范读 3、感情朗读 师:是啊!船从万里之遥的东吴而来,动乱之后,这条江的交通畅通无阻了,诗人可以乘舟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这又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再读这首诗,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六、背诵、识字、默写。 1、指导背诵 师:这么美的诗,不背下来多惋惜啊!(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齐背) 2、识字 师:懂得背诵还不够,还要把它默写下来。在默写之前,我们先来识记诗中的三个生字,同学们先自己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生字的? 3、默写古诗 七、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