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寄母亲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纸船——寄母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纸船——寄母亲教案.doc(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纸船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新奇的构思,托物寓情的方法。 (二)力量训练点 培育有感情朗读的力量及抒发生动、详细、含蓄、肤浅的感情的力量。 (三)德育渗透点 对母亲的爱。 (四)美育渗透点 领悟本诗挚爱母亲的亲情美。 二、学法引导 在简要了解写作背景和状况的根底上,进入对课文本身的观赏。重点观赏这首诗在表达母爱上的独特之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讲清母女之间的深深的情感。 2、难点:托物寓情的写法。 3、疑点:诗的第三节。 4、解决方法:讲解,辩论。 四、课时安排 23课时 五、教具学具预备 多媒体及相关的软件(大海行船画面及配音或朗读)、录音机及相关
2、的伴乐朗读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利用多媒体画面展现沧海、小船及相应音响,以此作背景,范读诗歌。 2、读诗歌,总结诗歌内容,找出感受最深或自己比拟喜爱的句子,并对其作用予以争论。 3、让学生折纸鹤,折纸船,写上对亲人祝福思念之言。或写一首小诗表达情感。 七、教学步骤 导语说起诗,同学们立刻就会想起李白、杜甫的很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却很少想到冰心的诗。冰心,这位我国闻名的女作家,写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她的“问题小说”,早在新文学初期,就引起文学界的注目;她那清爽、隽永、富有哲理的小诗,曾形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她文思潮涌,彩笔纵横,谱写出很多新的篇章。
3、 今日,我们学习冰心的一首诗纸船寄母亲。1923年8月,冰收由上海启程赴美留学,在漫长的旅程中,面对茫茫大海,她倍感孤独,日夜思念亲爱的母亲,于是写这首诗。 (一)明确目标 反复朗读感受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给予“纸船”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朗读诗文,要求学生划诞生字词。 生字 叠di抛po 生词 天风:大自然之风。 吹卷:吹动翻卷。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例:无端生事。 至爱:至,极;最。例:欢送之至。至爱:最爱。 2、朗读诗文,理解全诗内容,领悟文章思想内涵。 3、自由领读,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句子;有感情颂读,重点品尝其精神实质。 (三)总结、扩展 1、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
4、了什么心情? 这首诗抒发了思念母亲的心情。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八月十七日,她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 国留学,在向大洋此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了这首诗。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行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动身的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亲、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非常思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见到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2、提问:这首诗分三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布满童
5、真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愿废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 诗的其次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真诚的心愿。她“总盼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可见她这种剧烈真诚的愿望。至于盼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 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行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观察一只很小的纸船。假如说这一现象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异他无端入梦”,就显示了
6、诗人设想的奇怪。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异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纳“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伤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3、提问:这首诗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这首诗构思新奇,诗人采纳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详细,又含蓄、肤浅。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诗以雪白无瑕而轻快的纸船作为寄予物,有利于想像的绽开。诗是自由体,但感情的潮水自由翻腾,风格质朴、委婉。 八、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1) 2、折一纸船或纸鹤或写一首小诗交上来。 九
7、、板书设计 纸船寄母亲 冰心 十、随堂练习 繁星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最终缄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思索题 1、明明想“感谢春光”,却“最终缄默”。为什么不说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最终的一句话隐含着对母亲的特殊的感谢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补充上一句话提醒出这种感谢之情,发挥你的想象补充上。 3、这首诗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达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写出那句诗吗? 答案 1、由于他熟悉到几句感谢的话是缺乏以报答“春光的爱”的,缄默中包含着更深的感谢与敬意。 2、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纸船寄母亲教案2 一教学
8、目标 1了解新诗的特征 (认知目标) 2把握诗的内容(力量目标) 3体验诗的意境(美育目标) 4感悟的情感(德育目标) 二教法、学法 1情境衬托与熏陶,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 2读中求知的方式; 3教师“启发式”、“争论式”; 4学生“自主、探究式”;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具预备:多媒体、朗读带、歌曲带等。 五教学过程: 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中,纸船寄母亲的朗读响起(播放朗读带); 同学们轻声附和; 朗读完毕,教师饱含深情的:同学们,世上有一种感情最深厚这就是亲情;世上有一种爱最宏大这就是(学生答复“母爱”),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喜爱?(写信、唱歌、写诗)好!今日我们就来
9、学习世纪老人冰心的诗作纸船寄母亲 板书:纸船寄母亲 初读 学生自己初步划分节奏,标示重音; 学生自由读,圈点批画,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教师介绍背景(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离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家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思念母亲的诗。 纸船寄母亲教案3 教学目标: 1、培育对诗歌的感悟力量。 2、有表情的朗读诗歌,读出语气和节奏,读出感情。 3、斟酌诗中的字、词,体会诗情,仿写诗句。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在严厉的背景音乐中)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妙的,很多不惹眼的一景一物也往往由于融合了这种肤浅、
10、宏大的爱而让我们多了一份憧憬,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闻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共同感受那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思念之情的纸船。 2、介绍冰心及纸船的写作背景(可由学生搜集介绍)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和寄小记者。 纸船选自繁星,是1923年秋赴美留学途中所作,这是第一次远离祖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当她孤零零的随着航船在海上漂泊时,对亲人、对父母倍感思念,于是把自己复活的一颗童心寄予在小小的纸船上,写成了感人至深的不朽诗篇。 二、朗读课文,整体
11、感知 1、请用“轻声倾诉”的形式自由朗读课文,看谁最能传达出诗的情感。 2、个别学生朗读,其它同学点评 (教师进展适当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划分重音、节奏,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消沉) 3、全班同学分男女角色,用“深情演读”的形式朗读课文。 方案如下: (女领)我从来不愿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女合)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男领)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男合)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女领)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全班)总盼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女领)母亲,如果你梦中观察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异它无端的入梦。 (女合)这是
12、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伤归去。 (全班)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伤归去。 4、感知、思索: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小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召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赞歌。 三、合作、探究、质疑 学生四人小组自由争论、提问,加深对诗中较难诗句的把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悟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可参加学生沟通。 我在教学中学生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 文中为什么连续用2个留着? 2、 为什么折的是很小的船儿? 3、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那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4、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伤归去?一句中
13、,为什么要用求他? 5、 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伤? 6、 诗人为什么借纸船来抒情? 教师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做适当引导,同时应敬重学生的独特理解,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赐予确定、鼓舞。 对5、6两题参考如下: (5)、思念之苦,难以摆脱。始终在母亲身边,一旦远行,与母亲远隔千山万水,惦念母亲的味道,最是难过,浓浓的爱与悲伤萦绕在诗人心中。 (6)、当时在太平洋的轮船上,无法与母亲通信, 惟有梦想能载着她的爱和悲伤归去,而纸船正符合身处海上的环境,也富有童稚气,适合表达子女的心态。 四、练字练句,体会诗情 (以第一段为例,改动个别字词,体会表达效果) 我从来不愿丢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叠成一只很
14、小的船儿,从舟上丢下在海里。 学生自由发言,体会原诗字、句的含蓄、凝练,诗人借纸船托物言情,更能表达出对母亲肤浅的思念之情和纯净、美妙的心愿。 五、体验拓展 纸船借助详细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 课后反思: 1、教学设计特别关注朗读感受的过程,从“轻声倾诉”式的自由朗读,到“个别朗读”到“深情演读”式全体朗读,让全体学生都能参加朗读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根本上能传达出作品的真情,能感受美、体验美,朗读气氛活泼。 2、改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感受了诗用词的精练,也进一步理解了诗中蕴含的感情。在此根底上的仿写,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写诗的
15、热忱,全班同学相互探讨,热忱高涨,纷纷用纯真、童稚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我对好的作品整理修改后,特地编辑了一期献给母亲的歌的诗文,在班中阅览,让学生充分体验了胜利的喜悦,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纸船寄母亲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学习、体会、把握诗歌情感; 2、理解、体会诗中的重点语句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体难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培育学生安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2、感悟诗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悲伤”情感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争论法探究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帮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母亲节刚刚过去不久,那么,同学们
16、在母亲节的时候,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的呢?(学生:鲜花、贺卡、实际行动、好成绩) 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宏大的爱。然而在上个世纪的20年月,我国有一位闻名的作家,她却离开了自己20多年从未远离过的母亲,孤身一人,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旅途,在茫茫的大海上,独坐舟中,她流下了思念的泪水,她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折出一只一只很小的纸船,抛在苍茫的大海上,任凭风吹浪打一天,她竟然因思念母亲而小病于舟中。当晚,她梦见了自己至爱的母亲,来到了她的床头,手里端着药杯,伸手摸她的额头。其次天,她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 这位作家就是被称为“感动了整个中国的”、“最具爱心、夜一
17、般温顺的”作家冰心!也就是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冰心写下了一篇含义隽永感人至深的美丽短诗纸船!(板书) (二)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名篇佳句不胜枚举,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不仅说出了我国人民对于诗歌情有独衷,而且也指出了学习诗歌的一个最根本的方法,那就是朗读。 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的朗读一遍这首小诗,体会一下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假如有不熟悉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向小组同学请教,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可以向教师提出来。 2、感知反应朗读指导 好,同学们读过一遍之后,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念、爱)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诗歌已经有
18、了初步的熟悉。那么,有这样的感情,这首诗歌我们要用怎样的语速、怎样的情感来读呢?(缓慢、深情、真诚的) 3、教师范读 好,我国的诗歌特殊适合于朗读。在朗读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诗句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处理,用声音来再现诗人的丰富情感。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听教师朗读一遍课文,同学们请留意诗句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课件:音乐) 4、学生练习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两遍,然后我们找同学来读。 5、学生个读 6、学生齐读 读着这首精致的小诗,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那真诚的情怀。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全诗。与冰心一起走进这艘思念的小船吧!(教师起头) (三)精读品析 1、有的是诗人喜爱用思想对
19、别人说话,显得高深、玄奥;有的诗人情愿专心灵和我们交谈,冰心就是这样一位真诚的诗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看看诗中都有哪些写得精彩的地方呢。先让我们看第一节诗,同学们四人一组争论一下,这一节诗中你认为那些词语用的特别好?说说你的理解。(总是、一只一只、很小)(引导鼓舞学生自由思维、制造性地思索,互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指导、引导启发。) 2、涛声阵阵,天风吹卷,漫无边际的大海上,一艘颠簸的邮轮载着一颗孤独的心灵驶向生疏的国度。从今远离了祖国,从今远离了母亲,此刻,窗外虽有大海的壮丽,虽有太平洋的浩瀚,而诗人都无心观赏。她只是悄悄的叠着一只一只小小的纸船,然而这些用了全部的情感叠成的小船
20、,结果是什么呢?(请同学用诗句答复。)那么从这其次节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呢?(学生:心中永存盼望) 3、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思念的船儿呀,你漂洋过海,飞跃万水千山,流到母亲的梦中吧!“求他载着她的爱与悲伤归去”。多么奇妙的构思,多么奇妙的结局啊!那么,有没有同学发觉这一节诗与前两节诗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这三节诗之间在内容上有怎样的联系呢?(学生小组争论:第三节诗是想象、虚写。叠纸船、抛纸船是为了梦纸船作铺垫。)在这节诗中,同学们觉得那些地方写的特别精彩呢?(学生质疑争论完成:无端、求他在着她的爱和悲伤归去) 4、下面,让我们再齐读一遍全诗,看看还有那些地方不清晰、不理解。(学生质
21、疑争论) (四)美读观赏 1、一艘小小的纸船飞跃重洋,从异乡女儿的心里流到家乡母亲的梦中,托起它的是女儿对母亲深深的爱,满载着的是女儿对母亲浓浓的思念。今日,教师特意请来了我国闻名的配音演员李子,来同大家一起学习这首诗。让我们与李子教师一起再一次步入这艘满载着爱与思念的纸船吧!(课件) 2、首隽美的小诗,文情并茂,令人感动,下面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和着音乐练习两遍,然后请同学为我们配乐朗读。 3、学生配乐朗读。 4、这首小诗真是太美了,每一次朗读,都仿佛与这位“最具爱心、也一般温顺的”世纪老人作了一次倾心的交谈,都仿佛游历了一次丰富的情感旅程。下面,让我们用两分钟时间把这首小诗背下来,让这份美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纸船 母亲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