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存在问题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存在问题建议.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存在问题建议 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气缺乏的冲突比拟突出,肯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进而影响了审计结果运用的根底。这一冲突虽然是各级审计机关普遍存在的,但在县级审计机关表现得尤为突出。从调研状况看,县级审计机关实有人员一般在20人左右,其中能够从事一线审计的一般在10人左右,而每年多头安排的审计工程一般在40个左右,其中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平均20多个。特殊是在领导干部换届调整时,经济责任审计工程更为集中,超出了审计人员的承受力量。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审计人员长期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身心疲乏,没有时间学习“充电”,业务素
2、养难以提高;另一方面,迫于赶进度、保数量,审计中必要的程序过于简洁、粗放,使一些重要的审计事项得不到充分的审查,审计的质量难以保证,个别审计工程甚至走了形式,埋下了肯定的风险隐患,直接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运用。 2、审计的时效性不强,审计结果滞后,给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带来不利影响。根据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要求,领导干部应领先审计后离任。但在详细操作上,“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大局部是先离任后审计;虽然推行了任中审计制度,但任中审计所占比重平均缺乏30%;有的地方甚至是审计归审计,任用归任用。先离任后审计的做法使审计结果严峻滞后,影响了审计监视作用
3、的有效发挥。一是造成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明确,肯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已离开原单位,接任者推崇“新官不理旧账”,相当一局部接任者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心态对待审计,有的以不清晰前任者为由搪塞审计,在资料供应、人员协作上不积极、不主动,使一些问题的核实和取证难度加大。三是有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已升职,审计出的问题无论大小,提出来都感到很犯难。四是有的审计处理(比方罚款、收缴款项等)需要在原单位落实,接任者怨言大,审计打算难以执行。 3、缺乏统 一、详细的经济责任界定标准和评价标准,责任界定难度大,审计评价质量不高,难以依据评价结论任用干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4、,其中一个重要前提是责任界定和审计评价必需客观公正、真实牢靠、详细明确。但是影响一个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状况的因素是多样的、简单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班子集体的,有领导干部个人的。要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的经济责任进展客观公正的界定,对其功过是非作出精确的评价,没有统 一、详细的责任界定标准和审计评价标准是难以做到的。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责任界定和审计评价标准准则,有些经济责任的界定和评价没有明确依据,如乡镇党委书记与乡镇长共同行使经济治理职权,而两者的职责界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取证和评价的难度较大。这就导致工作中对领导干部所负经济责
5、任的审计界定比拟模糊,审计评价比拟笼统。主要表现有三:一是有的审计评价超越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或过于宏观,或过于广泛;二是有的审计评价等同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评价,未突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责任的评价;三是有的审计评价干脆采纳写实的方法进展描述,根本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利用价值。这在客观上给有关部门运用审计结果造成了肯定的难度。 4、联席会议制度的协调协作机制尚不完善,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全面运用。从目前状况看,各地虽都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但相关单位对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熟悉不到位,联席会议的召开和议题确实定带有较大随便性,成员单位协调协作机制不够完善,职责履行不够
6、充分,肯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运用和深化。详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审计结果运用有关系的部门之间协调协作尚未实现常常化、制度化。相关单位条块治理比拟明显,在审计结果运用工作中没有很好地合为一体,合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重对事的处理、轻对人的处理。有的县市区近几年没有运用审计结果处理一名领导干部,某种程度上造成“审”、“用”脱节。三是不同部门工作人员间的协作不够默契。由于审计人员对干部治理与监视的学问把握不够,有的审计行为脱离了审计目的;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审计专业学问缺乏了解,反过来又影响了审计结果与干部监管之间的对接。5、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不透亮和不详细,影响
7、了运用效果的发挥。根据规定,经济责任审计完毕后,审计机关依据审计状况写出审计结果报告,在报托付部门的同时,抄送纪检监察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公开披露。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状况如何反应等没有明确规定,至于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应提示、谈话、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开除等也没有详细标准。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亮,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这在肯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任用脱节的问题,不利于将群众监视与审计监视结合起来。 二、加强和改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对策建议 搞好审计结果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环节和最终目的,也是经济责
8、任审计工作效果的最终表达。要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得到充分合理有效运用,高质量的审计结果是前提,健全完善的良性互动机制是保障,探究创新运用形式是动力,标准操作、充分履行职责是根本。只有具备上述条件,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1、进一步整合审计力气和审计任务,做好统筹结合文章,确保审计质量和时效,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充分运用奠定良好根底、制造连接条件。目前,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气缺乏的冲突比拟突出是个不争的事实,这既有审计人员少的缘由,也有审计任务安排方面的缘由。审计机关审计任务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预算执行审计、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专项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审计
9、事项。这些任务虽然安排主体不同、安排时间不同、目的要求不同,但审计期间、审计内容和审计程序却多有穿插和重叠。这样,一方面不行避开地造成重复审计,增加了被审计单位的负担;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审计资源的铺张,增加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这种现象在县级审计机关尤为突出。就经济责任审计而言,之所以“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落不到实处,不仅是托付部门任务安排滞后的问题,即使托付部门在被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前安排审计,审计机关由于上述冲突也无法按时保质完成任务,进而影响到审计结果在干部考察任用中的运用。为解决上述冲突,可设想将审计力气、审计任务、审计目标进展全面的大统筹,实行单一化审计模式。即用一年一度的预
10、算执行审计取代其他三个方面的审计任务,将审计内容涵盖其他三个方面任务的审计内容(如专项资金方面、财务收支方面、经济责任方面、绩效方面等等),每年对全部一级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全部审计一遍,做到“一年审一次,一次审一年,一次审全部单位和全部内容”,实现一次进点出多项成果。这样,既可从根本上避开多头安排、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缓解审计力气缺乏的冲突,又可保证审计结果的连贯性,满意全部任务安排主体的需要。实行这种审计模式后,经济责任审计无需每年安排审计工程,有关部门需要审计结果时,从审计机关报送的审计报告中即可得到满意,而且时效性特别强,从而彻底解决了审计人员、审计任务、审计质量、审计实效、审计结果
11、运用等多方面的冲突。目前,实行这种做法要受到法律、体制、制度、审计任务安排主体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各地状况千差万别,全面推开不现实,但可选择局部县市区搞试点,探究路子,积存阅历,待试点胜利后,逐步在面上推广。从调研的状况看,县级财政一级预算执行单位一般在60个左右,单位大小不一,资金悬殊。县级审计机关从事一线审计的人员按10人计算,可分成5个审计组,平均每个组担当12个审计工程。假如从每年的1月份开头,利用半年的时间搞审计(其间有些审计程序可以压茬进展),7月底可以完毕全部审计程序,依据需要将审计结果报送有关部门。剩余的时间可完成其他特别审计工程或开展其他工作。我们认为,这种做法理论上是可行
12、的,实践中也是值得考虑的。 2、加大任中审计力度,前移审计关口,进一步增加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时效性。在目前“先审计、后离任”原则难以落实的环境下,加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力度,不失为一项重要的补充措施,既可有效地增加预防力度,防患于未然,还可将审计工作量化整为零,减轻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为此,要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规划治理方法,将任中审计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逐步提高其所占的比重。在详细工作中,每年11月底前,干部治理部门应与审计机关准时沟通,讨论提出经济责任审计名单。审计机关要依据干部治理部门的要求,优先把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列入审计规划,并依据考察干部的实际需要,突出审计重点
13、,提高审计效率,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市、县直属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原则上届中安排一次经济责任审计;其他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据不怜悯况,一般三至五年安排一次审计;特别状况需要时可以随时安排审计,力争三年内市县两级任中审计比重逐步到达60%以上。 3、探究讨论完备的、可操作性强的经济责任界定标准和审计评价标准体系,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更好运用制造条件。经济责任审计所评价的对象是领导干部,所鉴定的内容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直接目的是为监视和治理干部供应重要依据,最终落脚点是“评人”,关系到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政策性特别强。因此,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审计部门必需通力协
14、作,讨论制定经济责任的界定标准和审计评价标准,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界定、评价体系,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经济责任涵盖的范围特别广泛,不同部门领导干部之间的经济责任范围有很大差异。责任界定和评价标准应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科学分类的根底上,精确把握各部门之间的差异,确定出不同性质的部门领导干部的评价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做到只要依据评价方法进展打重量化,就能确定评价等次,使审计评价更加精确直观,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直接运用制造条件。 4、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制度,探究创新扩大审计结果运用的形式和平台。一是实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将审计结果进展公开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对审计机关
15、审计质量的考验,也是对被审计单位、被审计领导干部存在问题的曝光,有利于加强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视,有利于亲密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快速进展整改。审计公开方式可结合工作实际主要实行以下几种: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向社会公开;以会议宣读形式向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干部职工公开;以通报形式向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系统或更大范围公开;以公告形式向五大班子公开;其他公开形式。二是建立审计结果综合分析通报制度。审计机关每年将审计结果归纳、总结,重点对发觉的问题进展缘由剖析和根源挖掘,并提出审计建议,形成审计结果综合分析报告,经过联席会议讨论,报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批准后,通过党委政府联合发文
16、、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发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发文,以及借助新闻媒体等形式进展通报。三是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状况反应制度。审计机关充分发挥审计结论落实协作机制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报出后,向审计结论落实协作单位发送审计建议书,把审计整改状况和审计建议落实作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考核指标。通过审计回访、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定期调度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结论和整改的状况。四是将审计结果运用与干部任前公示相结合。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纳入干部任前公示的内容,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公示制度,让群众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拟任用的干部状况,尤其是经济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加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和效果,提高经济
17、责任审计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 5、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协调协作机制,确保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能充分发挥。为保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充分履行职责,要进一步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工作责任制度。一是根据“谁审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审计质量终身负责制,在明确执法责任的前提下对审计质量进展评估、考核,把审计人员的工作好坏与个人利益严密挂钩,对造成审计结果不真实、责任评价不客观,影响审计结果运用的,视情严厉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二是领导干部任用机关不仔细采纳审计结果,导致用人失误失察的,视情严厉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防止和杜绝领导干部“带病上岗”、“带病履职”、“带病提拔”等问题。三是对审计结论提出的问题,纪检监察、财政国资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履行部门职责,依据审计机关的打算书、建议书、移送处理书等,对审计发觉的违纪违规问题依法予以准时处理,对相关责任人依纪予以处分,并将处理结果准时通知审计机关。无正值理由不处理的,应担当相应责任。各审计结果运用主体要充分履行职责,加强协调协作,准时向联席会议办公室反应审计结果运用状况。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审计结果运用状况进展跟踪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方法。各级党委政府应将审计结果运用落实状况列入工作督查范围,促进审计结果切实运用到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