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习题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热力学习题课ppt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习题课1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2一、判断对错题1.各种气体的气体常数都相同。2.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各种气体的摩尔体积相同。3.理想气体热力学能和焓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4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与定容摩尔热容的差值与状态无关,与气体种类有关。5理想气体的比热容都是常数。()()()()()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二
2、、思考题1.当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大还是愈小?答: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小。2.不可逆过程是无法回复到初态的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答:不正确。不可逆过程是指不论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在外界不遗留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使系统回复到初态,并不是不能回复到初态。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3.绝热刚性容器,中间用隔板分为两部分,左边盛有空气,右边为真空,抽掉隔板,空气将充满整个容器。问:空气的热力学能如何变化?空气是否作出了功?能否在坐标图上表示此过程?为什么?答:(1)空气向
3、真空的绝热自由膨胀过程的热力学能不变。(2)空气对外不做功。(3)不能在坐标图上以实线表示此过程,因为不是准静态过程。4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4.“任何没有体积变化的过程就一定不对外作功任何没有体积变化的过程就一定不对外作功”的说法是的说法是否正确?否正确?答:不正确,因为外功的含义很广,比如电磁功、表面张答:不正确,因为外功的含义很广,比如电磁功、表面张力功等等,如果只考虑容积功的话,那么没有容积变化的力功等等,如果只考虑容积功的话,那么没有容积变化的过程就一定不对外作功。过程就一定不对外作功。5.试比较
4、下图所示的过程试比较下图所示的过程1-2与过程与过程1-a-2中下列各量的大中下列各量的大小小:W12与与W1a2;(2)U12与与 U1a2;(3)Q12与与Q1a2答:(答:(1)W1a2大。大。(2)一样大。一样大。(3)Q1a2大。大。5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6.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气体膨胀时必须对其加热。气体膨胀时必须对其加热。答:答:错,比如气体向真空中绝热自由膨胀,不用对其加热。错,比如气体向真空中绝热自由膨胀,不用对其加热。(2)气体边被压缩边吸入热量是不可能的。气体边
5、被压缩边吸入热量是不可能的。答:错,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答:错,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U+W,压缩,压缩W为为-,吸,吸热热Q为为+,气体边被压缩边吸入热量取决于气体边被压缩边吸入热量取决于U6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三、计算题1.如图所示,一刚性活塞,一端受热,其他部分绝热,内有一不透热的活塞,活塞与缸壁之间无摩擦。现自容器一端传热,Q=20kJ,由于活塞移动对B做功10kJ。(1)B中气体的热力学能变化UB;(2)A和B总的热力学能变化UA+B。AB7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
6、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2.定量工质,经历了一个由四个过程组成的循环,试填充下表中所缺的数据。过程过程Q/kJW/kJU/kJ1-2013902-303953-4010004-10解:求解依据:对于过程:对于循环:8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过程过程Q/kJW/kJD DU/kJ1-21390013902-30395-3953-4-10000-10004-10-559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3
7、.一闭口系从状态1沿1-2-3途径到状态3,传递给外界的热量为47.5kJ,而系统对外做功为30kJ,如图所示。(1)若沿1-4-3途径变化时,系统对外做功15kJ,求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传递的热量。(2)若系统从状态3沿图示曲线途径到达状态1,外界对系统做功6kJ,求该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传递的热量。(3)若U2=175kJ,U3=87.5kJ,求过程2-3传递的热量及状态1的热力学能。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11H4.如图所示的气缸,其内充以空气。气缸截面积A=100cm2,活塞距底面高度H=10cm。活塞及其上
8、重物的总重量G1=195kg。当地的大气压力p0=771mmHg,环境温度t0=27。若当气缸内气体与外界处于热力平衡时,把活塞重物取去100kg,活塞将突然上升,最后重新达到热力平衡。假定活塞和气缸壁之间无摩擦,气体可以通过气缸壁和外界充分换热,试求活塞上升的距离和空气对外作的功及与环境的换热量。若汽缸壁和活塞都是绝热的,两者之间不存在摩擦,此时活塞上升的距离如何?气体的最终状态又如何?已知 ,空气的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125.2kg5.2kg的的气气体体从从初初态态按按多多变变过过程程膨膨胀胀到到
9、原原来来的的3 3倍倍,温温度度从从300300下下降降至至6060,已已知知该该过过程程膨膨胀胀功功为为100kJ100kJ自自外外界界吸吸热热20kJ20kJ,求气体的,求气体的c cp p和和c cv v各是多少?各是多少?解法解法1 1:由题已知:由题已知:V V2 2=3=3V V1 1,由多变过程状态方程式由多变过程状态方程式得:由多变过程计算功公式:由多变过程计算功公式:故故将代入热量公式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13得得k=1.6175cp=cvk=0.16661.6175=0.2695kJ/(
10、kgK)解法解法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求得:由此求的cp,cv。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146.容器中盛有温度为150的4kg水和0.5kg水蒸气。现对容器加热,工质所得热量Q=4000kJ。试求容器中工质热力学能的变化和工质对外作的膨胀功。(设活塞上的作用力不变,活塞和外界绝热,并与器壁无摩擦。)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157.一绝热缸体气缸,被一导热的无摩擦活塞分成两部分。最初活塞被固定在某一位置,气缸的一侧储有压力为0
11、.2Mpa、温度为300K的0.01m3的空气,另一侧储有同容积、同温度的空气,其压力为0.1Mpa。去除销钉,放松活塞任其自由移动,最后两侧达到平衡。设空气的比热容是定值。求:(1)平衡时的温度?(2)平衡时的压力?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AB8.两端封闭而且具有绝热壁的气缸,被可移动、无摩擦、绝热的活塞分为体积相同的A、B两部分,其中各装有同种理想气体1kg。开始时,活塞两边的压力和温度相同,分别为0.2Mpa、20。现通过A腔气体内的一个加热线圈对A腔气体缓慢加热,则活塞向右缓慢移动,直至pA2=pB2
12、=0.4Mpa,试求:(1)A、B腔内气体的终态容积各是多少?(2)A、B腔内气体的终态温度各是多少?(3)过程中供给A腔气体的热量是多少?(4)A、B腔内气体的熵变各是多少?(5)整个气体组成的系统熵变是多少?(6)在p-V图和T-s图上,表示A、B腔气体经过的过程。设气体的比热容为定值,AB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2.求总熵变S:解:1.取容器内气体作为热力学研究对象,为一闭口统。例3.一刚性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A、B两部分,已知VB=cVA,c为已知常数,A与B两部分盛相同温度T和相同摩尔数n的两种不同的
13、理想气体,而且已知A部分的气体压力为pA。试确定:1.抽去隔板两气体混合后的终压力p;2.混合前后的总熵变S。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 例4.一刚性绝热容器由一隔板分为容积相等的A、B两部分,每一部分容积为0.01m3。其中A是温度为40、压力为4bar的空气;B是温度为20,压力为2bar的空气。当抽出隔板后,空气混合达到热力平衡,求混合过程中空气熵的变化量。(忽略隔板体积)。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 例7.绝热刚性容器用隔板分成两部分。左侧A的VA=0.4m3,内有0.4MPa、15的氧气;右侧B的容积VB=0.6m3,内有0.4MPa、15的氮气。抽去隔板让两种气体混合,(1)求混合后容器内气体的温度和压力;(2)试分析容器内气体状态是否发生变化。氧气、氮气视为理想气体,有关数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