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配套农业技术措施系列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水灌溉配套农业技术措施系列讲座.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节水浇灌配套农业技术措施系列讲座前言节水浇灌是依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浇灌水,猎取农业最正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而实行的多种措施的总称。我国节水浇灌的进展与国家经济社会进展水平及宏观经济进展战略亲热相关。从 20 世纪 50 年月开头,我国就开展了灌区打算用水、渠道防渗、改进沟畦浇灌技术等有关节水浇灌的技术争论和推广工作。到“九五”及“十五”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进展,水资源缺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农业进展的“瓶颈”,粮食安全、水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可持续进展面临严峻挑战。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党中心、国务院对节水浇灌赐予了高度重视,实行一
2、系列对策和措施推动全国节水浇灌的进展,全国节水浇灌的进展进入了数量、质量配套与效益节水增效并重的良性进展阶段。全国节水浇灌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质量、效益上都呈跨越式进展态势。形成了骨干与田间、典型工程区试点示范与区域范围内的节水示范相结合,同时留意从节水浇灌技术、节水机理、节水浇灌制度、水资源合理利用、节水浇灌设备、配套农艺措施、治理措施等全方位进展深入争论,提出和推广应用了一大批与节水浇灌配套的工程节水技术,农业节水技术,治理节水技术,并初步形成了符合国情的节水浇灌综合技术体系与综合进展模式;在治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与创方面也进展了有效探究,并取得肯定成效。截止到2023 年底,全国浇灌面积
3、到达 6186.7 万公顷,有效浇灌面积 5653.3万公顷,非耕地上浇灌面积 533.3 万公顷。节水浇灌工程面积为2133.3 万公顷,其中耕地上节水浇灌工程面积 1966.7 万公顷;非耕地上约为 166.7 万公顷,主要为林果草节水浇灌。在耕地上节水浇灌工程面积中,渠道防渗 963.6 万公顷,低压管灌 662.2 万公顷,喷灌 278.9 万公顷,微灌 62.1 万公顷。目前,全国有效浇灌面积上节水浇灌工程面积比例为 34.8%,全国浇灌水利用率约为 45%。节水浇灌是以工程措施为主、包括农业措施和治理措施等构成的综合技术体系。工程节水措施通常指能提高浇灌水利用率的工程性措施,如进展
4、渠道防渗、承受管道输水、平坦土地、合理确定沟畦规格等,也可将传统地面浇灌改为喷灌、微灌。农业节水措施是指与节水浇灌工程技术配套应用 的、使农作物节水高效优质的农业技术措施,如种植构造优化技术、抗旱节水品种筛选应用技术、耕作保墒技术、掩盖保墒技术、蒸腾蒸发抑制技术、化学制剂保水技术和水肥耦合技术等。治理节水措施通 常仅指浇灌治理范畴内的节水措施,如节水高效浇灌制度制定、土壤 墒情监测与浇灌预报技术、灌区配水技术、灌区量水技术、浇灌自动掌握技术等。普及推广节水浇灌,不仅要留意工程措施的应用,同时还要留意农业、治理等非工程措施的应用。不同作物有不同的需水规律,不同耕作制度要求不同灌水方式,肥料利用率
5、低在相当程度上源于浇灌水利用率低,不少浇灌设备本身就属于农业机械的范畴。这些事实说明, 浇灌是伴随农业的进展而进展的,任何一种浇灌模式都不会脱离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节水浇灌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但又面临水资源短缺制约所选择的浇灌进展模式,它从进展之初就和作物严密结合在一起,甚至不少节水浇灌技术是以作物名称和工程类型共同命名的,例如大田作物小畦浇灌、小麦玉米两茬平播半固定喷灌、果树滴灌、棉花膜下滴灌、保护地微灌等等。由此可见节水浇灌是一项综合性技术, 也就是说只有实行综合节水措施,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出节水、增产、增收的效益。依据水利部最近编制的全国节水浇灌规划,为高效利用我国的水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
6、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安康进展,“十一五”期间需进展耕地节水浇灌工程面积 1000 万公顷、牧草节水浇灌面积 23.3 万公顷、林果节水浇灌面积 36.7 万公顷、节水措施面积1333.3 万公顷。到2023 年,进展耕地节水浇灌工程面积3133.3 万公顷、牧草节水浇灌面积86.7 万公顷、林果节水浇灌面积113.3 万公顷、节水措施面积 1000 万公顷。由此可见,我国进展节水浇灌任重而道远。为了便利和帮助基层水利科技人员和宽阔农民群众学习了解节 水浇灌配套农业节水措施的相关技术学问和要点,为他们供给科学有用、易于把握和应用的节水浇灌配套农业节水措施技术指导与效劳, 工程课题组在典型调研的根
7、底上,通过大量资料、成果、应用案例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比较,筛选出当前应用较普遍、本钱较低、效果较好、便于使用的节水浇灌工程配套农业节水措施并汇编成册,以期推动和促进我国节水浇灌工程配套农业节水技术措施的普及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提高节水浇灌工程节水、增产和增收的效益与效果,为农村建设和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奉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本汇编在编写过程中,引用和参考了大量科技著作和文献,在此对其作者表示深切的谢意。由于水平所限,本汇编在收集、整理、分析和汇编过程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读者批判指正。第一期: 种植构造优化技术种植构造优化技术是依据当地的水、土、光、热资源特征以及不同作物需水特性和耗水规律,以高效
8、、节水为原则,以水定植,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构造及浇灌规模,限制和压缩高耗水、低产出作物的种植面积,从而建立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的节水高效型作物种植构造,以缓解用水冲突,提高降水和浇灌水的利用效率。该技术可在较大范围内产生节水效果。一、 技术原理、要点和适用条件1、技术原理不同作物对水分亏缺的反响不同,这集中表现在抗旱节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作物抗旱性是在缺水条件下作物能获得足够产量的力量。作物的节水性是指作物以较低的水分消耗,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肯定经济产量的特性。水分利用效率是指单位耗水量生产的生物量、经济产量以及经济价值。很多争论结果说明,在一样干旱条件下,不同作物种间的水分利用效
9、率存在很大差异,通常可到达2-5 倍。由于不同作物种间的抗旱节水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以及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这就为作物选择与合理布局而建立节水型种植构造供给了理论依据。2、技术要点(1) 选择需水与降水耦合性好、耐旱、水分利用率高的作物品种适当扩大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作物如甘薯、春玉米、马铃薯等 种植面积,压缩水分利用较低的作物如春小麦、亚麻等种植面积, 以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在华北平原两熟制地区的深井灌区,压缩高耗水冬小麦、夏玉米等作物,增加传统的耐旱节水优质高效的作物种植,如春播或者夏播的谷子、高粱等小杂粮、豆类、以及优质饲草、甘薯、特种玉米和其他特色作物。在北方浇灌水源保证率不高的地
10、区, 严格掌握稻田的规模,对稻田面积的扩大要进展认真的水资源供需平衡论证。1 亩稻田的浇灌用水可以满足 3 亩充分浇灌的旱作用水,稻田只能在局部低洼易涝地上进展。对于士壤还没有彻底脱盐的盐渍化地区,每年需要大量淡水用于压碱、洗盐,平衡士壤盐分,更需要加大水稻改旱作的力度,推动稻田改制。在南方丘陵地区压缩一些浇灌保证率不高,冬春严峻缺水的岗丘稻田,即俗称的“望天田”、“雷响田”,加强地面径流拦蓄,充分利用相对丰富的自然降水实行退水改旱,或水旱轮作,种植耗水较少但经济效益较高的旱地作物,如棉花、麻类、烟草、瓜菜、药材,果树或其他经济作物、经济林木。(2) 调整作物熟制,使之与水分条件相适应依据我国
11、夏秋季节降水较多、光热充分的特点,适当扩大夏秋作物的种植比例,以充分利用水热资源。如南方三熟制双季稻区,淘汰劣质低效的双季早稻,增加一季旱作;在热量条件两熟有余,三熟略感缺乏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改局部双季稻三熟制为单季稻两熟制,扩大一季中稻或一季晚稻的种植,保证冬种的充分生长,即常说的“三三得九不如二五得一十”;削减早春整地播种,缓解夏季双抢期间浇灌顶峰期的用水压力;北方西部干旱条件下的一熟制冬小麦或春小麦地区,由于小麦对水分要求的条件较高,可以改种局部耐旱节水的小杂粮、豆类、饲草,或建立节水高效的轮作制;在黄淮豫东平原,春夏播作物需水和降水的耦合关系较好,生长期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60%以上,尤
12、以棉花最高,达 82%,其次是春播花生、红薯和高梁等。(3) 调整作物播期调整作物播期,使作物生育期耗水与降水相耦合,可以提高作物对降水的有效利用。对于灌区,要依据来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合理安排作物种植比例,缓解用水冲突。(4) 优化协调粮、经、饲三者比例在满足粮食生产根本需求的状况下,调整农业构造,压缩粮食种植面积并提高其品质,增加饲料作物、经济作物、林果、名优特产作物的种植比例。把目前以粮食作物为主兼顾经济作物的二元构造,逐步进展为“粮、经、饲”的三元构造。(5) 进展立体、轮作种植我国各地因所在的纬度、海拔高度不同,气候条件有很大差异, 应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土壤条件和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承
13、受不同的种植方式,合理搭配种植。一般无霜期较长、热量充分的地区,应积极进展间、套、复种等种植方式;无霜期较短、热量资源较差的地区, 应承受以间作为主要形式的种植方式,或实行高秆作物与矮秆作物、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的混作等,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肥、光、热资源。立体种植应遵循的原则:A. 不仅作物地上局部的茎、枝、叶应当分布合理,而且作物根系也应搭协作理,使地下局部深、浅根作物协作,到达既提高光热资源利用率,又提高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利用率的目的。B. 依据当地的降水特征,做到不同需水特征的作物合理搭配, 并特别重视利用夏秋季节的雨热资源。C. 充分留意不同作物的需水要求,承受不同的耕作方式。 D依据
14、作物套种的需水特点,调整灌水时间和灌水方式,尽量做到套种作物和前茬作物或另一套种作物之间一水两用。轮作种植应遵循的原则:a高耗水作物与低耗水作物搭配,有利于水分恢复和平衡; b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搭配,以充分利用土壤深层储水,并增强土壤蓄纳降水的力量,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力量;c依据当年降雨年型和播前土壤墒情合理安排种植。在干旱年, 种植耐旱作物,丰水年种植丰水高产品种。3、适用作物适用于各类作物。4、适用条件对于水资源短缺严峻,种植构造不合理,粮食作物种植比例过大, 经济作物比例过小,作物种植与降水、光热不适应,茬口不合理,连茬、重茬过多的地区适宜承受该项技术。5、与其他节水措施如节水浇灌工程的
15、关联性目前我国的浇灌农业区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等需水量较大的作物, 现有农田浇灌系统大都为渠系浇灌。种植业构造调整后,蔬菜、瓜果、 苗圃、花卉等经济作物的比重将逐步加大,这些作物大都属小水勤灌 型作物,其需水量远不如小麦、水稻等高耗水作物大。因而,以防渗混凝土衬砌渠道为主的水利设施已不能适应构造调整后的浇灌需要, 必需对现有浇灌系统进展改造和再利用,在此根底上,推广喷灌、微灌等现代浇灌技术,使节水浇灌技术与农业构造调整相适应。如瓜果 种植区宜承受滴灌、涌泉灌等浇灌形式;对经济价值较高的密植型经 济作物种植区可以承受微喷灌;露天种植的经济价值一般的蔬菜及对 灌水要求不高的作物,可依据当地经济条件,
16、选用大田固定式、半固定式或移动机组式喷灌浇灌形式,也可以承受低压管道输水,进展沟 灌或畦灌;温室作物由于其特别的内部条件限制,不宜承受一般地面 浇灌,应中选用滴灌、微喷灌等浇灌形式。6、使用本钱种植构造调整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的农户可能改种棉花、油料、蔬菜、瓜果、花卉等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相比是劳动相对密集的农作物,所以种植构造调整后劳动力本钱会有肯定的上升。7、节水、增产、增效综合效果据有关争论说明,运用该项技术在不降低作物产量的条件下可节水 20%30%,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0.3 千克每立方米以上,降水利用效率提高 15%20%,农业生产效益提高 15%20%。8、推广应用
17、总体状况(1) 总体推广状况1980 年以来,我国种植业构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80 年到 1996年粮食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份额下降了 6 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的份额分别上升了 3 个百分点。其中水稻面积比例下降了 3.2 个百分点;小麦面积比例西北下降了 13 个百分点,东北下降4.72 个百分点;玉米面积比例增长了 2.28 个百分点;棉花面积比例下降了 0.3 个百分点;油料面积比例上升了近3 个百分点;蔬菜面积比例增长了 5.5 个百分点。(2) 推广措施加快种植构造调整,除了政策和财力上赐予扶持外,还需各级政府建立健全社会化效劳体系,加强技术效劳与示范,加大宣传,搞
18、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养,同时还大力提倡农民个人或联户搞节水高效农业工程,大力推广型治理模式。(3) 限制因素 有的地方政府在长期打算经济思想束缚下,强调“以粮为纲”,使得包括各种经济作物在内的“多种经营”实际上处于被限制的状态。 农民大多还处在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状态,种植构造处于无序的局面,种植构造调整难以推行。种植构造优化的工作对象是宽阔农民和千家万户,由于目前很多地方还没有建立节水经济机制,国家的节水目标与农民增产、增收目标不全都,影响了种植构造调整的推行。如北京地区将原来的小麦夏玉米一年两茬种植模式改为限水型作物春玉米一年一茬后,尽管能节水 2250 立方米每公顷,但农民收入削减 81
19、7.5 元每公顷,假设农民得不到节水本钱补偿,难以调动宽阔农民节水的乐观性。9、技术支撑条件近年来,国内很多科研单位和高校在区域作物种植构造优化方面进展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支持技术,可为我国各地区因地制宜地确定种植构造优化的方向和目标、措施供给技术依托。10、主要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争论院农田浇灌争论所、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争论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争论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争论院水利科学争论所等。其次期: 抗旱节水品种筛选应用技术所谓抗旱节水品种是指抗旱性强、水分利用效率高、综合性状优良的作物品种。培育或引进适合当地条件的节水高产型品种是降低作物耗水量、提高水分
20、利用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一、 技术原理、要点和适用条件1、技术原理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之间在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差异很大,这种差异除了环境条件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植物本身遗传根底的差异。充分挖掘并利用作物的抗旱、节水、增产潜力,改进作物的抗旱性,对进展节水农业具有重要意义。2、技术要点(1) 严格遵照用种程序试验、示范、推广是一套不行逆的缺一不行的品种筛选应用程序。首先要进展严格的、标准的试验。试验中,对品种的特征、特性、抗逆性、产量性状和产量、品质性状和品质、生态适应性、利用价值和前景等方面进展全面考察。严格遵守种子法,在试验成功的根底上开展肯定规模和范围的示范。通过特定程序,经特地机构审定
21、或认定, 合法地逐步推广。(2) 选用适宜的品种类型尽管不同作物的品种繁多,但都有肯定的类型归属。种植中,品种类型适宜是前提,假设类型不当,就不能完成生长发育过程,失去了种植意义。把握具体作物品种的特征和特性,结合每种作物的种植区划,计算用种地区的积温,综合其他生态条件,选用适宜的品种类型,是种植成功的保证。(3) 考虑作物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一种作物和一个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强,就有较宽阔的种植范围。(4) 选用抗逆性强、高产优质作物品种冬小麦节水抗旱品种的主要筛选指标是:种子吸水力强、叶面积小、气孔对水分胁迫反响敏感,根系大入土深,株高 80 厘米左右,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生长发育冬前壮、中期稳
22、、后期不早衰,籽粒灌浆速度快、强度大,穗大粒多,千粒重 4045 克,抗寒、抗旱、抗病、抗干热风。玉米节水抗旱品种的主要筛选指标是:出苗快而齐, 苗期生长强健;中后期光合势强,株型紧凑;籽粒灌浆速度快;耐旱、抗病、抗倒伏;产量高而稳,籽粒品质好;生育期适合于当地种植制度。3、适用作物适用于各类作物。4、适用条件选用节水高产基因型作物品种要因地制宜。不同作物品种对环境的要求和适应力都有一系列的生理生态和形态差异,因此,只有环境与作物品种的生理生态和遗传特性相适应时,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优良特性与产量潜力,合理利用资源,趋利避害,发挥资源增产优势。(1) 地区类型留意作物和品种生育期的地理变化。假设
23、产地和被引入地区的环境和生态条件大致一样,一地种植成功的可能性就大。(2) 光温特性不同作物及不同的品种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要求的光、温等生态条件各不一样,对其有不同的反响。如有些小麦品种生态型对光、温条件要求格外严格,假设引入不当,可能造成绝收的严峻损失。5、与其他节水措施如节水浇灌工程的关联性各地区可以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农业生产特点和科技水公平,将节水抗旱品种筛选应用技术跟各类田间浇灌节水技术、治理节水技术以及其他农艺节水措施结合,形成节水、增产、增效的节水高产栽培模式。6、使用本钱优良品种的种子价格较贵,一般比一般种子价格高 1020%。7、节水、增产、增效综合效果争论
24、说明,作物抗旱节水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一般比比照作物品种提高 16%36%,最高的可提高 54.8%,抗旱节水品种的产量比比照品种提高 20%以上。8、推广应用总体状况(1) 应用状况国内在节水、抗旱方面育种工作起步晚,规模小,育成的品种不多,推出的品种大都适用范围小,目前根本处于试验、示范阶段。(2) 限制因素 我国在农作物育种方面多偏重于追求早熟、高产、优质、抗病、耐寒等方面目标,培育的抗旱节水品种不多; 育种者在供给节水抗旱品种的同时,没有给出相应的配套栽培治理措施。很多地方农民种的是节水抗旱品种,却仍用传统的浇灌方式治理,结果不但不能实现节水的目的,有的还造成了秸秆倒伏、减产。(3) 推
25、广措施 政府加大对抗旱、节水品种培育和推广工作的投入,并对抗旱、节水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赐予适当的扶持。在对品种进展推广的同时,进展先进、经济、适用生产配套技术推广,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作物高效节水和高产。9、技术支撑条件(1)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争论院、各省市农科院所、农业高等院校、各地农技推广部门。(2) 相关产品中国近年来己培育推广的小麦抗旱节水高产品种有:石家庄 8 号、河东 TX006、洛 9505、小偃 22 和西农 797、洛旱 2 号、长 6878、农 大 146、平阳 27、轮抗 7、冀麦 29、8206 号、冀麦 845418、陇鉴196、陕旱 8675、秦麦 3 号、晋麦
26、 47、克旱9 号等。玉米耐旱、节水高产品种有:中单2 号、中单321、协单969。水稻节水抗旱品种有: “沪旱”系列和“中旱” 系列。第三期: 耕作保墒技术一、 深松蓄墒技术深松是指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使雨水渗透到深层土壤,增加土壤储水力量,且不翻动土壤,不破坏地表植被,削减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损失的耕作技术。1、技术原理长期浅耕及机械的田间作业会造成土壤压实,在距地表 1625 厘米下面形成坚硬、密实粘重的犁底层,阻碍雨水下渗,减弱土壤蓄水力量,影响作物根系发育,导致作物减产。深耕松土就是使用深松机械将犁底层耕松,制造疏松深厚的耕作层。通过深松加厚了活土层, 疏松的土层增加了土壤孔隙度,提高
27、土壤接纳降雨的力量;同时,翻耕切断了土壤水分向地表移动的通道,削减了土壤下层水分表逸的时机和数量,进而到达蓄水保墒的效果。一般耕作时,水分入渗量只有5 毫米每升,1 米土层蓄水量缺乏 1350 立方米每公顷,深耕松土后土壤水分入渗量到达 78.5 毫米每升,1 米土层蓄水量达 1800 立方米每公顷。2、技术要点深松有全面深松和局部深松 2 种。全面深松使用深松犁全面松土, 适用于协作农田根本建设,改造耕浅层的黏质土。局部深松则是用杆 齿、凿形铲进展松土与不松土间隔的局部松土,即深松土少耕法。(1) 技术要求a. 深松时间。适时深松是蓄雨纳墒的关键,深松的时间应依据农田水分收支状况打算,一般宜
28、在伏天和早秋进展。对于一年一熟麦收后休闲的农田要及早进展伏深松或深松耕。一年两熟区一般在播种前进展。b. 深松深度。深松深度因深松工具、土壤等条件而异,应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一般深松深度以 2022 厘米为宜,有条件的地方可加深到 2528 厘米,深松耕深度可至 30 厘米。c. 深松间隔。密植作物小麦等的深松间隔为 3050 厘米; 宽行作物玉米等深松间隔 4070 厘米量好与当地玉米种植行距一样。d. 作业周期。深松有明显的后效,一般可达24 年。因此,同一块地可每 24 年进展一次深松。(2) 机具要求a. 深松作业前的土壤比较坚硬,深松机入土困难,牵引阻力大, 需匹配大功率拖拉机。b.
29、 依据土质、土壤墒情、深松幅宽确定拖拉机功率匹配。c. 深松作业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之一,保护性耕作要求秸秆和残茬掩盖地表,因此,要求工作部件松土铲有良好的通过性能而不被杂草缠结。d. 深松机要求具有保证其松土而不粉碎土壤、不乱土层的性能。e. 深松机工作部件应使土壤底层平坦均匀。(3) 农艺要求a. 深松后为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应依据土壤墒情状况确定是否镇压表土。b. 深松后要求土壤表层平坦,以利于后续播种作业,保证播种时种子覆土深度全都。3、适用作物适用于各类作物。4、适用条件该技术适宜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推广使用。5、与其他节水措施如节水浇灌工程的关联性各地区可以
30、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农业生产特点和科技水公平,将深松蓄墒技术跟各类水源工程降雨集流工程, 小微型蓄、引提、灌工程等、浇灌工程喷、微灌、沟渠灌等以及其他农业节水措施结合,进展集成配套,形成节水、增产、增效的综合技术模式。6、使用本钱机械化深松耕每亩本钱在 1020 元。7、节水、增产、增效综合效果据广西柳江县农机局测定在黄沙土甘蔗地测定,使用机械化深耕深松比牛耕土壤含水量增加 0.5%1.5%,在连续 3 个月干旱的状况下,深耕深松的土壤含水率达 12.97%,比牛耕的增加 1.7 个百分点。平均增产 18.15 吨每公顷,按当地原料蔗价格260 元每吨计算,每公顷增值 471
31、9 元,效益显著。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争论所在红壤旱地的试验结果,机械深松30 厘米条件下,1520 厘米土层含水率比一般犁耕提高15.2%,晚大豆的产量增加 17.1%,花生产量增加 21.2%,玉米产量增加 15%。深松 30 厘米的生产本钱为 20 元每亩,各作物按当时市场可比价格计算,大豆增产的收入为 43.8 元每亩,花生增产的收入为 79.7 元每亩, 玉米增产的收入为 97.7 元每亩,纯增加的收入为 23.877.7 元每亩。据河南省农科院测定,承受松耕作法,疏松深度在 20 厘米以上, 耕层有效水分可增加 4.05.6,渗透率提高 1314,粮豆增产 10。在伏雨前深松
32、,可使 40100 毫米土体蓄水量增加 73, 小麦增产 5.929.6。8、推广应用总体状况(1) 应用规模、应用地区:深松技术自上世纪70 年月在我国推广以来,面积正逐年增加,但目前主要在北方地区应用。如黑龙江省2023 年已推广深松耕作技术 100 多万公顷,推广深松耕作技术配套机具 13000 余台;另外,河北、内蒙古、疆、山东、山西、陕西等省、自治区已推广深松耕作技术面积达 1520 万公顷。(2) 影响深松技术推广的限制因素主要有两点a. 基层农机、农技效劳部门的示范、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民对深松技术能提高产量、节本增效的生疏不够。b. 缺乏适合当地土质、地形的配套机具,造成深松效果
33、不显著, 农民的承受热忱不高。(3) 深松技术顺当推广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a. 充分发挥县、乡级农机技术效劳部门的指导、治理与协调作用,以农户为推广对象,组织教育培训,依据“试验、示范、推广” 的根本程序进展。b. 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土壤轮耕制度,因地制宜确实定深松形式和深松机具。c. 选择示范村进展比照试验,把握农艺过程、操作技术和产量比照数据,并准时总结试验结果。d. 组织召开现场会,通过参观比照田、算比照帐等示范方法,宣传、教育、吸引农民自觉承受技术,并将宣传材料送到农民手中。e. 充分发挥农机校的技术培训阵地作用,集中到乡、镇,深入到村屯举办培训班,承受看录相片等形式对农民培训
34、。f. 为了保证大面积的推广,县、区农机推广中心乐观向农民供给包括机械型号、配套动力的选择,设备引入,技术操作、保养修理等方面的效劳,为农民排忧解难。g. 财政部门增加农机补贴投入。9、技术支撑条件(1) 技术依托单位:各地农机推广部门。(2) 相关产品:深松机具是实现深松耕作技术的主要机械装备。目前,国内推广使用的深松联合整地配套机具有与东方红1002 履带拖拉机、东方红 80-90 及铁牛 804 轮式拖拉机配套的 SGTN-280 型联合整地机;与东方红 75/802 履带拖拉机和铁牛 654 轮式拖拉机配套的 SGTN-140 型联合整地机;与 48 千瓦以上的履带或轮式拖拉机配套的
35、SGTN-210H4D3V4 型联合整地机;与 59 千瓦以下的履带或轮式拖拉机配套的 IGSZ-210 型旋耕多用机;与 59 千瓦以上的履带或轮式拖拉机配套的 IGSZ-280 型旋耕多用机。第四期: 掩盖保墒技术作物田间通过利用作物秸秆或地膜掩盖,可以截留和保蓄雨水及浇灌水,保护土壤构造,降低土壤水分消耗速度,削减棵间蒸发量和养分损耗,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该技术具有调整土温、抑制杂草生长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掩盖保墒技术依据掩盖材料的不同分地膜掩盖和秸秆掩盖两种形式。一、地膜掩盖保墒技术1、技术要点(1) 精细整地精细整地是地膜掩盖的根底。地膜掩盖的田块秋季收获后要进展秋、冬翻耕,
36、耕后准时耙耱保墒。其次年春季只耙耱不翻耕,早春要准时顶凌耙耱保墒。雨后还要准时耙耱保墒。经过这些工序,到达地平、土碎、墒足,无大土块,无根茬,为保证覆膜质量制造良好条件。(2) 科学施肥依据土壤养分亏缺状况科学配比施肥,是地膜掩盖增产的保证。一般来说,在土壤翻耕时要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和磷肥为主,有机肥施用量较常规增施 30%50%,作物中后期应准时承受扎根追肥、灌水的方法补充肥水,以防止作物脱肥早衰。高肥地块氮素肥料应削减 20%左右,增施磷、钾肥,以掌握作物徒长。低肥地块增施氮肥, 则有利于增产。(3) 早起垄在冬前或早春整好地后随即起垄。垄应做成中间高、两侧呈缓坡状的圆头高垄。一般垄高
37、 1015 厘米,垄底宽 5060 厘米。垄向以南北向为宜。垄做好后,再轻轻镇压垄面,使垄面光滑平坦,覆膜时地膜简洁绷紧,膜面能紧贴垄面,增温保墒效果好,而且还有利于土壤毛细管水分上升。在干旱少雨地区,大面积承受地膜掩盖时,应在垄沟中分段打埂,以便纳雨蓄墒。(4) 喷洒除草剂地膜掩盖简洁在膜下滋生杂草,特别在多雨低温年份,易形成草荒,与作物争水、争肥、争光照,影响盖膜效果。所以在覆膜前要适当使用除草剂,依据适宜的剂量和稀释浓度,均匀地喷洒地面,以防药害。为保证安全,可按常规用量削减 20%。(5) 覆膜覆膜质量直接关系到地膜掩盖的效果,是地膜掩盖栽培的关键。整地、起垄、喷洒除草剂后应马上覆膜。
38、覆膜时,要将地膜拉展铺平, 使地膜紧贴地面。地膜的两侧、两头都要开沟埋入土中,并要压紧、压严、压实,使膜面平坦无坑洼,膜边紧实无孔洞。然后再在膜面上每隔 1.5 米压一土堆,每隔 3 米压一土带,以防风吹揭膜。应用地膜掩盖机覆膜成效高,质量好,均匀全都,并且节约地膜。(6) 播种与定植播种与定植时间、方法、质量,关系到出苗早晚和缓苗快慢,是地膜掩盖的主要技术环节,因此,应依据不同作物、不同地区和地膜掩盖的特征,选择适宜的播期。地膜掩盖的春播作物,一般是晚霜前播种,晚霜后出苗或放苗,播种、定植过晚则失去地膜掩盖的意义。一些抗寒作物可以适当提早,但由于盖膜后播种至出苗的时间缩短, 出苗期较早,所以
39、播种也不能过早,以防早春霜冻危害。地膜掩盖的播种方式一般承受先盖膜后播种或定植,主要有条播和穴播或移栽等几种方式。播种时先按株、行距在膜面上开直径为 45 厘米的圆孔或十字形口,然后再播种或定植。随后要准时用湿土把播种或定植孔连同地膜一起封严压实,以防风吹揭膜,降低土温顺蒸发失水,并可抑制杂草。(7) 田间治理在播种、定植后,掩盖在田间的地膜常会因风吹、雨淋和田间作业遭到破坏,有的膜面消灭裂口,有的膜侧消灭漏洞,如不准时用土封堵严实,地膜会很快裂成大口,使地温下降,土壤水分损失,杂草丛生,失去盖膜的作用。因此,在田间治理时,应留意不要弄破地膜; 要常常检查,觉察破口准时封堵,以防大风揭膜,造成
40、毁苗伤苗。在先播种后盖膜的农田,出苗后应准时打孔放苗。孔的大小以4 厘米为宜,依据密度确定适宜的株距。幼苗放出后,准时用土把孔口密封严实,防止透气和灌风揭膜。先盖膜后播种的田块,如播种后遇雨,易形成板结,应准时破除播种孔的硬结,以利幼苗出土。幼苗出土后,应依据不同作物,在适宜的时期进展间苗、定苗,保证全苗, 到达适宜的密度。其他的田间治理,如中耕除草、追肥、防治病虫害等,应依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实行相应的措施。此外,地膜掩盖的作物,往往前期简洁徒长,后期简洁早衰。因此, 在前期要留意控水蹲苗,促进根系生长。在中、后期要留意灌水、追肥,防止脱肥早衰,促使作物早发、稳长、不早衰。在
41、地膜掩盖下,作物生育期普遍提前,成熟期较早,应准时收获, 到达增产增收的目的。作物收获后,要准时拣净、收回田间的破旧地膜,以免污染土壤,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发育。2、适用作物地膜掩盖适用于多种作物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棉花、水稻、花生、甘薯、马铃薯、甜菜、烟草、向日葵等大田作物和蔬菜、瓜类、果树等园艺作物。3、适用条件地膜掩盖适用于地势平坦、肥力较好、土质疏松、有肯定保水和保肥力量的地块。在坡地、沙土地、涝凹地、冷渍田、瘠薄地、重盐碱地和无水源的严峻干旱地不适用。此外,风口地块也不宜选用。一般年平均气温在 5 摄氏度以上,无霜期 125 天左右,有效积温在 2500 摄氏度左右的地区适宜推广玉米
42、地膜掩盖栽培技术。在降雨量 400 毫米以上的地区适宜推广小麦地膜掩盖栽培技术。4、与其他节水措施的关联性各地区可以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农业生产特点和科技水公平,将地膜掩盖技术跟各类水源工程降雨集流工程, 小微型蓄、引提、灌工程等、浇灌工程微灌、沟灌等以及其他节水措施结合,进展集成配套,形成节水、增产、增效的综合技术模式。如棉花膜下滴灌,小麦垄膜沟种涌泉灌,以及膜孔灌、膜上灌等地膜掩盖与灌水方法结合的综合技术模式,都具有较好的节水增产效果。5、使用本钱地膜掩盖的本钱大约在 2040 元之间。6、节水、增产、增效综合效果地膜掩盖可以提高耕层含水率 1%4%。提高地温 24 摄氏
43、度, 在干旱地区全生育期,每公顷可节 1500 立方米以上。小麦地膜掩盖可较比照田平均增产 112%230%。春玉米增产 30%50%,甘薯产量提高 50%以上。7、推广应用总体状况(1) 推广范围:目前已在全国 30 多个省市区的 40 多种农作物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地膜掩盖栽培面积达1200 多万公顷。其中地膜小麦已经超过2023 万亩,地膜玉米面积稳定在 5000 万亩以上,地膜水稻的推广面积也到达了 70 多万亩,疆棉花膜下滴灌面积已超过 500 万亩。(2) 限制因素a. 废弃地膜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目前,我国农用地膜的残留量相当严峻,每年残存于土壤中的农膜占总
44、量的 10%左右,由于地膜的原料多为高分子化合物,自然条件下很难分解,地膜的残留影响土壤的团粒构造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不利于耕作,污染农田生态环境。故提倡用光解膜、生物降解膜、双解膜、液体地膜等替代塑料薄膜。为了更有效地解决农膜残留问题, 同时,应乐观进展残膜的机械化回收和再利用技术,彻底消退“白色污染”。b. 地膜掩盖的机械化程度和质量不高:人工覆膜不但铺张大量农事操作时间,也无形中增加了农业投入。机械化覆膜能大大提高覆膜效率,降低生产本钱,但同时机械化覆膜质量较差且铺张地膜,因而限制了其推广的速度。(3) 推广措施a. 充分发挥县、乡级农机技术效劳部门的指导、治理与协调作用,以农户为推广
45、对象,组织教育培训,依据“试验、示范、推广” 的根本程序进展。b. 选择示范村进展比照试验,把握农艺过程、操作技术和产量比照数据,并准时总结试验结果。c. 组织召开现场会,通过参观比照田、算比照帐等示范方法, 宣传、教育、吸引农民自觉承受技术,并将宣传材料送到农民手中。d.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深入乡、镇、村屯举办培训班,承受看录相片等形式对农民培训。e. 为了保证大面积的推广,县、区农技推广中心乐观向农民供给技术方面的效劳,为农民排忧解难。f. 财政部门增加补贴投入。8、技术支撑条件(1) 技术依托单位:各省、市农科院以及县区农技推广部门,农业高等院校。(2) 相关产品: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一般塑料
46、地膜、渗水地膜、液态地膜、降解地膜等多种农用地膜。配套地膜掩盖播种机具有膜上播和膜侧播两大类。从形式上分有人力式和机引式两种,从用途上分有单用途的机型和兼有旋耕、起垄、施肥、坐水等功能的联合作业机型。第五期:蒸腾蒸发抑制技术、化学制剂保水技术、 水肥耦合技术水肥耦合技术二、各地区应用的水肥耦合技术1、河北省武安市水肥耦合技术河北省武安市耕地面积 5.35 万公顷,其中坡耕地 3.6 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 67.5%,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棉花、谷子、豆类等。坡耕地土层瘠薄,缺水少肥,生产条件差,粮食单产一般在3375 千克/ 公顷,皮棉570 千克/公顷。该市开展了坡耕地测土配方施肥行动
47、,推广测土配方技术 0.6 万公顷,实现节本增效 225 万元。其中,为提升耕地地力水平,该市建立玉米核心示范区 333 公顷,带动 0.33 万公顷,每公顷节本增效 375 元以上,农民获益 125 万元; 建立棉花核心示范区 133 公顷,带动 0.133 万公顷,皮棉每公顷增产67.5 千克,节本增效 450 元,农民获益 60 万元;建立谷子核心示范区 133 公顷,带动 0.133 万公顷,每公顷增产 240 千克,节本增效 300 元,农民获益 40 万元。通过建立高效节水、测土配方施肥样板,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形成了武安坡耕地培肥模式,促进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增长。2、河南乡小麦、玉米、花生水肥耦合技术中国农科院农田浇灌争论所“九五”开头对河南乡地区主要作物开展水肥耦合技术模式争论。结果说明,不同灌水条件下,对冬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进展适宜的水肥治理,与传统灌水量相比,地面灌可节水 1520%,喷灌可节水 3560%;主要作物增产幅度为9%17%,化肥有效利用率提高 15%20%,主要作物的水分生产率到达 1.52.1 千克每立方米。3、河南商丘地区冬小麦、夏玉米水肥耦合技术针对豫东地区水、肥利用效率较低的状况,“八五”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浇灌争论所在河南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