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土壤学》复习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学《土壤学》复习思考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填空题:茶学土壤学复习思考题1、土壤肥力的四大要素是指 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 。2、构成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晶格的根本构造单位是 硅氧四周体 和 铝氧八面体 。3、土壤次生矿物以 结晶态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 ) 为主;高岭石属 1:1 型粘土矿物,蒙脱石属 2:1 膨胀 型粘土矿物。伊利石属 2:1型膨胀性 矿物,绿泥石属( 2:1型粘土矿物4、产生物理风化的缘由以 温度变化 为主,此外水的冻融、盐的结晶胀裂等均会促使岩石的裂开。5、一般各种粒级都把大小颗粒分为( 石砾 ) 、( 砂粒 ) 、( 粉粒 ) 和 ( 粘粒 ) 4 组。6、在土壤学中一般把表层土壤有机质在 20%以上的土壤,称为
2、( 有机质土壤 ) ,但耕作土壤有机质一般在 ( 20 ) 以下。7、土壤形成的根本规律是 ( 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的冲突和统一 )。8、母质可依据其搬运方式和积存特点,分为( 残积母质 ) 和( 运积母质 )。9、化学风化是( 水、氧气和二氧化碳) 对岩石作用的结果。10、土壤有机质的形态主要分为( 颖的有机物 ) 、( 半分解的有机物 ) 和( 腐殖质 ) 。11、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两个主要方向是:( 矿质化 ) 和 ( 腐殖化 )。12、卡庆斯基质地制是一种(二级 ) 分类法,按( 物理性砂粒 ) 和( 物理性粘粒 ) 的百分数划分为( 砂土) 、( 壤土 ) 和( 粘土) 三
3、类九级。13、按土粒成分,可分为 (矿物质土粒) 和(有机质土粒)。通常所指的土粒,是专指 (土壤矿物质土粒 ) 。14、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是指( 打算电位离子层 )和 ( 补偿离子层 )15、土壤胶体可分为( 土壤无机胶体) 、( 土壤有机胶体 ) 和(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 )。16、土壤学中大体上把土壤孔隙分为:( 非活性孔隙 )、( 毛管孔隙 )和( 通气孔隙) 。17、测得某种土壤的为 50cmol(+)/kg,交换性盐基离子 Ca2+、Mg2+、K+、Na+的含量分别为 10、5、10、5 cmol(+)/kg,那么该土壤的盐基饱和度为( 0.6% ) 。18、在土壤中,被土壤胶体所吸
4、附的阳离子可以分为 ( 致酸离子)和 ( 盐基离子)。19、依据外表电荷的性质和起源可分为( 永久电荷 )和 ( 可变电荷 )。20、土壤通常同时带有正负电荷,除少数土壤,在( 强酸性条件下 ) 或( 氧化土 ) 可能消灭净正电荷外,一般土壤都是带净负电荷。21、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反映了土壤的( 保肥力水平) 的力量。而盐基饱和度常常被作为推断( 土壤肥力水平) 的重要指标。22、活性酸和潜性酸的总和称为( 土壤总酸度 ) 。活性酸是土壤酸度的( 起源 ),代表土壤酸度的 (强度) ;潜性酸是土壤酸度的(主体),代表土壤酸度的(容量)。23、适合于一般旱作生长的土壤容重范围是:( 1.11.3
5、g/cm3 ) 。24、我国土壤的酸碱性变化规律是(东南酸西北碱) 。25、土壤产生缓冲性的最主要的缘由是( 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代换作用 ) 。26、耕作的根本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 改善土壤构造 ) 、( 把植物残茬和有机肥料掩埋并掺和到土壤中去 ) 及( 掌握杂草及其他不需要的植株 ) 。27、土壤水的争论方法有:( 能量法 ) 和( 数量法 ) 。28、土壤空气与大气进展交换的机制主要有( 对流 ) 和( 气体集中 ) 。29、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来源为:( 岩石 ) 、( 矿物 ) 和() 。30、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可以分为( 纬度地带性 ) 和( 经度地带性 ) 。31、依据土壤水分含量
6、与其吸力作图,所得到的曲线称为 (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 。32、吸湿水到达最大值,此时的土壤吸湿水量称为 ( 最大吸湿量 ) 。又称吸湿系数3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 太阳辐射能 ) 、( 生物能 ) 和( 地球内能 ) 。34、高等绿色植物所需要的必需养分元素有( 16 ) 种,其中( N、P、K ) 被称为“肥料三要素”。35、土壤中的无机态氮主要是以( 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 等形态存在的。36、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是以 ( 发生学分类 ) 为主。其高级分类单元是( 土纲 ) 、( 亚纲 ) 、( 土类 ) 和( 亚类 ) ,低级分类单元是土属、土种和变种。根本分类单元是土类和
7、土种37、一般铁铝土 CEC 多数在 ( 10 ) cmol/kg 土以下,BSP( 30 ) 。38、依据风沙土的流淌性或固定程度以及利用方式和土壤发育的程度可划分为 ( 流淌风沙土 ) 、( 半固定风沙土) 、( 固定风沙土) 和 ( 风沙园) 。39、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分类的根本原则发生学原则、统一性原则和生产性原则。40、土壤中域性分布常表现为枝形、扇形和盆形。土壤的微域性分布常表现为同心圆式、梯田式、棋盘式和云朵式。二、名词解释:1、土壤:发育于地球外表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的构造表层。2、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的生长供给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力量。3、原生矿物:经过不同程
8、度的物理风化,未转变化学构造和结晶构造的原始成岩矿物。4、沉积岩:亦称水成岩,是地表和接近地表的原有岩石岩浆、变质岩、原有沉积岩在常温常压下,经风化剥蚀,在原地积存或搬运到不同地方沉积下来的沉积物。5、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的变化。6、同晶替代: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一样、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形象。7、土壤有机质:指存在于土壤中全部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有机化合物。8、CEC:指 PH 为 7 时,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千克土壤的一价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即 cmol/kg
9、。9、BSP: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10、土壤胶体:指那些大小在 1100 毫微米在长、宽、高的三个方向上,至少有一个在此范围内的的固体颗粒而言。11、代换性酸度:用过量的中性盐溶液与土壤作用,将胶体外表上的 H+或 AL3+交换出来。12、腐殖化系数:单位重量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碳的百分数。13、土壤比重:又称土壤相对密度,指单位容积固体土粒的质量与同容积水重之比。14、土水势:指土壤水的势能与纯自由水的能量之差,是个负值。15、土壤构造体:是指土粒相互排列和团聚成为肯定外形和大小的团粒。16、耕作:是在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期间,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而对土壤
10、进展的机械操作。17、诊断层:是在土壤分类中利用鉴别土壤类型,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18、土壤分类:依据土壤发生进展规律,土壤性状质和量的相像性和差异性,系统划分土壤类型及相应的分类级别,拟出土壤分类系统。19、滨海盐土:由滨海沉积物受海水浸渍和生物作用下发育而成的盐渍化土壤。20、滨海风沙土:系由海岸风成沙地发育而成的土壤。21、土壤形成因素:参与并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速度、发育特征和土壤特性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2、土壤形成过程:土壤肥力发生与进展的过程。三、思考题:1、土壤在农林生产中的重要意义。(1) 土壤是农林生产的根本资料;(2)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3
11、) 土壤问题是农业可持续进展的核心问题;(4)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局部。2、砂质土的肥力特征?(1) 水: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保水性弱,水气易集中,易干不易涝;(2) 气: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复原物质;(3) 热:水少气多,温度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旱春作物播种;(4) 肥: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长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 “发小苗而不发老苗”3、不同质地土壤如何进展利用和改进? 不同作物对土壤质地的要求不同; 改进途径和措施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循序渐进的进展;掺砂掺黏,客土调剂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引洪漫淤或引洪漫砂增施有机肥,改
12、进土性4、福建土壤有机质有何特点?(1) 林地土壤水田土壤农地土壤(2) 山区土壤高于平原土壤(3) 熟化度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侵蚀土壤有机质含量低(4) 高海拔土壤高于低海拔土壤(5) 粘质土壤高于沙质土壤5、土壤有机质有何作用?(1) 土壤有机质是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2) 土壤有机质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3) 土壤有机质可增加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4) 土壤有机质在其他方面的作用。6、土壤有机质应如何进展治理?(1) 施用有机肥(2) 承受适宜的耕作技术旱地改成水田 轮作 免耕和少耕耕作技术(3) 适当配施一些氮肥及有机、无机肥料协作使用7、如何改善和恢复土壤构造?(1) 精耕细作
13、,增施有机肥;(2) 合理的轮作倒茬;(3) 合理浇灌、晒垡、冻垡;(4) 改进土壤酸碱性;(5) 土壤构造改进剂的应用。8、土壤缓冲作用产生的机理?(1) 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代换作用是土壤产生缓冲性的主要缘由;(2) 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的存在;(3) 土壤中两性物质的存在;(4) 酸性土壤中铝离子的缓冲作用。9、与近地表大气相比,土壤空气有何特点?(1) 土壤空气中 CO2 含量高于大气;(2) 土壤空气中 O2 含量低于大气;(3) 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高于大气;(4) 土壤空气中有时含有少量复原性气体;(5) 土壤空气成分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10、如何对土壤的水、气、热进展调整和治理?
14、(1) 加强农田根本建设,改善水、气、热状况;(2) 合理浇灌,掌握水分,调整气热;(3) 精耕细作,蓄水保墒,调温通气;(4) 合理施肥,调整水、气、热;(5) 其他措施:地面掩盖;技术的应用。11、土壤分类有何目的和意义?(1) 是土壤科学的语言工具;(2) 是我们生疏土壤、改造土壤、培育土壤的依据;(3) 是土壤调查与制图、农业规划的根底;(4) 是我们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的依据;(5) 是土壤科学进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2、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特点?(1) 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根底;(2) 以发生学理论为指导;(3) 面对世界与国际接轨;(4) 充分留意我国的特色。13、土壤分布可以分
15、为哪些形式?(1) 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土壤分布的维度地带性;土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2) 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3) 土壤的区域性分布土壤的中域性分布;土壤的微域分布14、红黄壤应如何进展利用改进?(1) 广辟肥源,大量施用有机肥;(2) 施用碱性肥料;(3) 科学施用化肥;(4) 开拓水源,进展浇灌。15、某红壤的 pH 为 5.0,耕层土壤为 2250000 kg/hm2,土壤含水量 20,阳离子交换量为10cmol/kg,盐基饱和度为 60,试计算到达pH=7 时,中和土壤酸的石灰需要量理论值 解:中和活性酸 pH=5 时,土壤溶液中H+=10-5,mol/kg 土,则每公顷耕层土壤含
16、H+离子为:225000020%10-5=4.5molH+/公顷同理:pH=7 时,每公顷土壤中含 H+离子为225000020%10-7=0.045mol H+/公顷所以需要中和活性酸量为 4.5-0.045=4.455mol H+/公顷假设以 CaO 中和:其需要量 124.74 克/公顷中和潜性酸:2250000(10 /100)(1- 60/100)=90000 mol H+/公顷9000056/2=2520230 克=2520 公斤/公顷16、土壤形成的根本规律是什么?为什么?土壤形成的根本规律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冲突和统一的过程。二者的冲突之处在于:地质大循环的养分元素有
17、向下淋失的趋势,而生物小循环的养分元素则是向上积存、富集;地质大循环是养分元素的释放过程,而生物小循环则是对养分元素进展吸取。统一:地质大循环是生物小循环的物质根底,生物小循环是建立在地大循环的根底之上的,没有地质大循环就没有生物小循环,没有生物小循环就没有土壤肥力的形成。17、请说明土壤酸性是如何形成?(1) 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植物根系、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大量 CO2,因 CO2 溶于水形成 H2CO3,解离出 H+;(2) 土壤中有机质及腐殖质分解时产生的各种有机酸的解离;(3) 施入土壤中的一些生理酸性肥料;(4) 酸性污水浇灌、酸雨;(5) 水的解离。18、山地土壤有何特点?你认为应如何进展利用改进?19、什么是水稻土?如何培育高产水稻土?水稻土是指在长期种稻条件下,经人为的水耕熟化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产生水耕熟化和交替的氧化复原形成具有水耕熟化层犁底层渗育层水耕淀积层潜育层 的特有的剖面构型的土壤。培育高产水稻土的条件:1要有深厚的耕层及良好发育的犁底层;(2) 适应的有机质和较高的土壤养分含量;(3) 适当的渗漏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