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dqhn.pptx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dqhn.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dqhn.ppt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一实验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 一目的:熟悉白细胞计数方法,掌握白细胞计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原理:用2%稀醋酸(冰乙酸)作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可使红细胞溶解,留下白细胞,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一定体积中的白细胞数,计算出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三器材:白细胞稀释液、显微镜、计数板、采血针、小玻棒、小试管、试管架、微量吸管、小纱布、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四步骤:1.以2冰乙酸溶液为白细胞计数稀释液,用吸管准确吸取稀释液 0.38ml,置于清洁干燥的小试管中。2.毛细血管采血法:用微量吸管采血至20微升处,擦去管尖外围多余的血液,将管内血液迅速注入试管底部,并用上清液将管内残存血液洗净,立即混匀。
2、待液体呈褐色后,再振荡均匀,用小玻棒取此液注入计数池内,静置23分钟。3.用低倍镜计数四角的四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N)。压线细胞计数原则: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五 计算:四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数(N)(N)/41020106白细胞数/升 式中:四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4,算出每个大方格(即0.1微升)内白细胞平均数。10 把0.1微升换算为1微升。20 为血液稀释倍数。106 将1微升换算为1L。六 参考值:成人 (410)109/L 6个月至2岁婴儿(1112)109/L 新生儿 (1520)109/L八注意事项:1稀释倍数一定要准确(包括采血量和加稀释液量)。2小试管、计数板一定要清洁,以
3、免杂质、微粒等被误认为细胞。3.一定要待稀释液转化为棕褐色后方可进行计数,此时红细胞已完全破坏,否则可因红细胞残留而干扰计数,使结果偏高。九思考题:白细胞总数增多的临床意义?实验二实验二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一 实验目的:掌握红细胞计数原理和方法,熟悉红细胞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 实验原理:用红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置于血细胞计数板内,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红细胞数,然后 再计算出每升血液内的红细胞数。三 实验器材和试剂:红细胞稀释液(0.85%NaCl)、显微镜、小试管、细胞计数板、盖玻片、微量吸管、试管架、采血针、小 玻棒、75%酒精棉球、小纱布、消毒干棉球、报告单。四 实验步骤:
4、1.取试管1支,加红细胞稀释1.99ml。2.消毒皮肤,用采血针刺破皮肤,使血液自动流出,拭去第一滴血,用一次性微量吸管准确取血10微升。3.去管尖外部余血,轻轻注入红细胞稀释液底部,再吸取上层稀释液清洗吸管2-3次,立即摇匀。4.倾斜试管用小玻棒沾取红细胞悬液,注入血细胞计池内,要求一次充好,不要产生气泡。静置2-3分钟,使红细胞完全沉降。5.将计数板置于显微镜下用 高倍镜计数中央大方格红细胞计数区四个角和中间的一个中方格共5个中方格内 的红细胞。凡压在中方格边缘上的红细胞,以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进行计数。五 计算R(五个中方格内RBC数)R510106200=.1012个/升式中:
5、5: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换算为1个大方 格内红细胞数10:1个大方格容积(0.1微升)换算成1微升106:1微升换算为1升200:血液稀释倍数六 实验报告方式:.1012/L七 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4.00-5.501012/L 成年女性:3.50-5.001012/L 新生儿:6.00-7.001012/L 八 注意事项:1.显微镜物镜接近计数板时应注意,勿损坏计数板及镜头。2.计数时进入显微镜的光线要适中,否则不易找到方格。计数池内的细胞分布要均匀,各中方格的细胞相差不应超过10%,否则重新计数。3.试管、计数板须清洁,以免杂质、微粒等被误认为红细胞。4.稀释倍数要准确。5.计数完毕后,
6、用清水将计数盘和盖玻片冲洗干净,待干后备用。九 思考题:1.计数不准确的常见原因有哪些?2.红细胞数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实验三实验三 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 一 实验目的:掌握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和方法,熟悉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 实验原理:白细胞的胞质、胞核和胞桨颗粒等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其与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不同。经染色后能着上不同的颜色,根据颜色的差异,可将白细胞区别并进行分类计数。三 实验器材和试剂:显微镜 擦镜纸 75 酒精 推玻片 吸水纸 消毒干棉球 载玻片 染色架 瑞氏染色液 采血针 香柏油 缓冲液 吸球 二甲苯 四 实验步骤:1.血涂片制备-取末梢血一滴,置于载
7、玻片一端,将推片的一端,放在血滴前面,逐渐后移接触血滴,血滴好沿推片散开,然后使推片与载玻片间成3045夹角,平稳向前推动至载玻片的另一端,玻片上便留下一均匀薄层血膜,自然干燥。2.染色-将干燥后的血膜片置于染色架上。用瑞氏染液35滴,覆盖整个血膜,固定细胞0.51min。滴加等量或稍多的缓冲液于血膜上,用吸球将其吹匀,染色510min。平放玻片,用流水从玻片的一侧冲去染液,待血片自然干燥或用滤纸吸干,即可镜检。3.镜检-在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着色情况,然后选择血涂片体尾交界部染色良好的区域滴加一滴香柏油,在油镜下按一定的方向顺序对所见到的每一个白细胞进行分类,既不得重复亦不遗漏,共计数100个白
8、细胞。求出各类白细胞所占的百分率各类白细胞所占的百分率。瑞氏染色外周血五种白细胞形态特征:细胞类型细胞类型大小大小(m)外形外形细胞核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核形核形染色质染色质着色着色颗粒颗粒中性杆状核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粒细胞101015圆形圆形弯曲呈腊肠样,弯曲呈腊肠样,两端钝圆两端钝圆深紫红色深紫红色粗糙粗糙淡橘红色淡橘红色量多,细小,均匀布量多,细小,均匀布满胞质,浅紫红色满胞质,浅紫红色中性分叶核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粒细胞101015圆形圆形分为分为25叶,叶,以以3叶为多叶为多深紫红色深紫红色粗糙粗糙淡橘红色淡橘红色量多,细小,均匀布量多,细小,均匀布满胞质,浅紫红色满胞质,浅紫红色嗜酸性粒细
9、嗜酸性粒细胞胞111116圆形圆形分为分为2叶,呈叶,呈眼镜样眼镜样深紫红色深紫红色粗糙粗糙淡橘红色淡橘红色量多粗大,圆而均匀,量多粗大,圆而均匀,充满胞质,鲜橘红色充满胞质,鲜橘红色嗜碱性粒细嗜碱性粒细胞胞101012圆形圆形核结构不清,核结构不清,分叶不明显分叶不明显粗而不匀粗而不匀淡橘红色淡橘红色量少,大小和分布不量少,大小和分布不均,常覆盖核上,蓝均,常覆盖核上,蓝黑色黑色淋巴细胞淋巴细胞6 615圆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椭圆形圆形或椭圆形,圆形或椭圆形,着边着边深紫红色深紫红色块粗糙块粗糙透明淡蓝透明淡蓝色色小淋巴细胞一般无颗小淋巴细胞一般无颗粒,大淋巴细胞可有粒,大淋巴细胞可有少量粗大不
10、均匀,深少量粗大不均匀,深紫红色颗粒紫红色颗粒单核细胞单核细胞101020圆形或圆形或不规则不规则形形不规则形,肾不规则形,肾形,马蹄形,形,马蹄形,或扭曲折叠或扭曲折叠淡紫红色,淡紫红色,细致疏松细致疏松呈网状呈网状淡灰蓝色淡灰蓝色量多细小,灰尘样紫量多细小,灰尘样紫红色颗粒弥散分布于红色颗粒弥散分布于胞质中胞质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外周血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及绝对值血涂片的制备 五 注意事项:1.所制血膜片一定要均匀,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2.玻片需清洁,血膜干透后才可固定染色。3.染色时间的长短与染液的浓度、室温高低及有核细胞多
11、少有关。染液浓度愈小、室温愈低、细胞愈多、所需时间愈长。必要时可增加染液量或延长时间。4.染液不宜过少,以免蒸发干燥,导致染料沾着于血膜上不易冲掉。5.冲洗时不可先倒掉染液,应让流水从血膜一端缓缓将染液冲去,以免染料残渣附在血膜上。六 思考题: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实验四网织红细胞计数一 实验目的:熟悉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原理和测定方法,掌握网织红细胞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 实验原理: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质中含有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经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呈浅蓝或深蓝色的网状结构,可区别于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三 实验器材和试剂:显微镜、10g/l新亚甲蓝染液,试管、载玻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诊断 课件 dqhn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