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报告为贯彻落实 2022 年中心 1 号文件精神和中心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推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着力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实现“藏粮于地”,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底,制定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2022 年我们依据方案的要求和目标,认真履职尽能,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报告如下。一、摸清耕地利用现状县现有耕地 44.73 万亩,以种植玉米、大豆为主。在这次耕地地力调查中将其划分为五个等级。一级地为高产类型田,种植玉米, 常年平均产量约为 600-700 公斤/亩,其面积为 2.67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5.97%;二级地和三级地为中产类型
2、田,种植玉米,常年平均产量约为 500-600 公斤/亩,其面积为 27.48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1.43%;四级地和五级地为低产类型田,种植玉米,常年平均产量约为 400-500 公斤/亩,其面积为 14.58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32.60%。二、挖掘存在的问题县垦植已有百年历史,原始植被早已被破坏。随着社会的进展, 人口的增加,开垦的耕地数量越来越多,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的进展很快,粮食单产由百斤增加到千斤以上,伴随粮食产量的提高, 从土壤中摄取的养分数量不断加大,从其次次土壤普查养分含量数据和这次地力评价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土壤肥力变化趋势是走下坡线。第 1 页 共 9 页1、土
3、壤肥力明显下降通过这次地力调查中的土壤样本化验结果可以看出,各种肥力 指标根本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耕层有机质含量削减的原 因主要是人们长期耕种,有机质不断分解,不合理开垦,只施化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以及坡度过大的耕地水土流失严峻等缘由所造成的。2、农田根底设施建设和浇灌方式仍比较落后旱田生产中仍旧是靠天降水,易受春旱威逼。水田和菜田虽能进展排灌,但方式落后。水田根本上仍旧承受土渠的输水方式,管道输水根本没有,防渗渠道也极少。所以在输水过程中,渗漏严峻。水田进展节水浇灌,旱田实行水浇,是县今后农业生产进展中需要连续加以解决的问题。3、土壤侵蚀比较严峻县地貌属长地,立地类型以台地、沟谷为
4、主,平均海拔 700-800 米左右,平均相对高差 150-200 米,全县耕地 70%左右为坡耕地,这类土壤侵蚀较重,黑土层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地下水位较高,易产生水土流失。侵蚀缘由一是风侵,二是水侵,因此防止土壤侵蚀是我县中低产田改进的重要内容。4、肥料施用仍存在施肥量过大、养分比例不合理和重化肥轻农家肥等诸多问题。一是肥料施用量过大。特别是氮肥的大量施用,不但造成肥料的铺张,生产本钱的上升,而且简洁造成农产品品质降低。二是化肥施用比例不合理。目前全县施用氮、磷、钾比例为 1:0.32:0.27,应向科学施肥比例 1:0.37:0.3 进展调整。三是重化肥,轻农家肥。各级政府在积造
5、有机肥的根底设施和扶持政策上抓得不够,秸秆的弃置乱堆和燃烧现象还相当普遍,造成有机物料的大量流失。三、实行保护修复措施,提升了耕地质量,建立了农田可持续利用模式。1、调整种植构造县长期以来始终以种植玉米、大豆为主,连年种植高产、喜肥的品种,使得耕地养分入不敷出,地力每况愈下,得不到休闲恢复。合理轮作可以有效防止土壤退化。由于近年粮食价格的上涨及中心鼓舞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我县玉米种植面积稳中有升,为了更好地缓解耕地压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在推广玉米 2:2 空、玉米留茬少免耕、玉米秸杆还田等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通过电视、报刊、现场会、讲师团等形式,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宣传到村
6、、培训到户、指导到田。2022 年共举办电视专题讲座 2 讲,电视报导 3 条,召开现场 2 次,开展技术培训班 2 次,发放宣传资料2022 份。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全面的技术培训,使全县农民及农村干部都了解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的目的、意义和主要技术环节,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推广实现全掩盖。为提高我县耕地地力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到达耕地用养结合的目的。为了确保我县农业经济可持续进展, 应立足山区资源优势,要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高效示范区建设力度,在示范区全面开展林区野生经济植物驯化工作, 加快型特色产业的建设步伐,开创我县农业进展的局面。2、实施保护
7、性耕作在全县实行增加生物掩盖、少耕、免耕、深松、深耕及宽窄行留茬轮换种植等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措施,取代传统的耕作方式,可以防止耕地土壤的风蚀和水蚀,削减水土流失。同时,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还可以降低生产本钱,增加土壤有机物料的投入,提高地力等级, 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3、培肥地力一是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料一能增加和更土壤有机质, 增加微生物活动力量,为作物供给给分;二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缓冲土壤的障碍因素,为作物生长发育制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三可以提高化肥肥效和利用率。每年每公顷施入有机质含量12%以上的优质农家肥 15 吨,就能保证土壤中有机质的平衡。二是秸秆根茬还田。包括机械粉碎灭茬、
8、留高茬、积制秸秆肥等方式。实践证明,在增施化肥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随着生物学产量的增加,将有更多的根茬留在土壤里,这些根茬又是以非腐解 态有机物留在土壤中发生作用。非腐解态有机物可以明显提高土壤的 生物活性,改善土壤腐殖质,使地力常。其对土壤的作用不仅仅是增加植物养分物质,更重要的是保持与改善植物的土壤养分环境条件, 到达培肥土壤、恢复和保持地力的作用。县从 20 世纪 90 年月末开头推广留茬少免耕技术,调查结果说明,连续十几年实行根茬还田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速度明显减缓。目前全县玉米根茬还田面积已到达80%,除根茬还田外,玉米秸杆直接还田面积也正在逐年增多。三是种植绿肥作物。种植绿肥
9、作物,尤其是豆科绿肥作物,不仅能增加粮食产量,而且还能够起到提高地力的作用。四是科学合理施用化学肥料,推广平衡施肥。随着社会的进展和人口的增长,农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土地产出量也逐年增加,仅靠自然循环和补充有机肥料,远远不能满足养分平衡,必需通过合理补充矿物质养分弥补土壤肥力的消耗,即通过肥料的合理施用实现养分物质的补充。显而易见,科学合理施用化肥是保持土壤肥力、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围绕施肥构造调整,优化肥料资源配置目前,县在化肥资源的地域配置上存在两种现象:一是高肥地区投肥偏高,往往消灭超量施肥的现象,导致施肥效益下降;低肥地区投肥偏低,往往消灭投肥缺乏的现象,达不到经济施肥量。二是各种养
10、安排置不平衡。相比照较而言,氮磷肥多,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缺乏,有限的钾肥资源也未能做到按需定向投入。由于化肥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加之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导致主要耕地土壤的养分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应当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调整施肥构造, 优化肥料资源配置,平衡土壤养分,提高施肥效益。今后县在肥料施用上应当本着“稳定氮肥,削减磷肥,增施钾肥、补充微肥、配施有机肥”原则进展。要在满足作物对养分需求的根底上,把握施肥总量,调整施肥比例,改进施肥方法,到达节本增效的目的。特别是要把握高产田的施肥量,稳定中低产田的投入量, 提高肥料的投入产出比。围绕种植构造调整,针对不同作物品种实行相应施肥技术随着种植
11、业构造的调整,传统的粮食作物品种种植面积渐渐减少,专特用作物品种和一些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过去只留意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肥料投入,施肥模式也是以单纯提高产量为主,以高投入求得高产出。今后,必需在稳定粮食作物产量的同时, 依据不同作物品种的品质要求和喜肥特性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 要求,实施因土、因品种施肥,到达以低投入求得高品质、高产出和低污染的目的。围绕绿色食品产业,提倡科学安全施肥随着市场消费趋势的变化,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已逐步进展成为我省的外向型大产业。今后县将全面启动绿色食品德动打算,重点扶持特用玉米、大豆和中药材产业。为了确保绿色食品的质量,在肥料使用上必需严格
12、依据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农业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执行,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在施肥品种上,提倡优先使用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在上述肥料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状况下,允许配施局部有机无机复合肥料、无机化学肥料和叶面肥料制止使用硝态氮肥,坚持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原则生产AA 级绿色食品除外。在施肥数量上,要以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和作物需肥规律来确定科学的施肥量,制止过量施肥,避开肥料铺张,保证产品品质。在施肥方法上,要留意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科学配比。有机肥料必需经过无害化处理方可施用,制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 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的工业垃圾。要严格把握最终一次追肥的时间,杜绝肥料残留和污染。在做好科学安
13、全使用肥料工作的同时,各级政府还要充分调动农民乐观性,广辟有机肥源,增加数量, 提高质量,以满足绿色食品产业和生态有机农业的进展需求。4、围绕旱作节水农业,建立抗旱施肥体系近年来,由于春季干旱时有发生,进展旱作节水农业已引起人 们的重视。但由于生产上只留意耕作栽培技术和节水浇灌技术的应用, 从而无视了肥料在抗旱中的作用。今后县要针对大量施用氮肥,无视 钾肥及中微量元素施用,致使作物抗旱力量下降的问题,在全县推广 抗旱施肥技术,建立抗旱施肥体系。通过测定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 分析植株养分吸取与土壤供肥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确定施肥品种、数 量及施肥方法,做到平衡施肥;在施足有机肥的根底上,增加磷钾
14、肥、 及微肥的用量,增加作物的抗旱性;针对近年来春季旱情渐渐加重的 实际,改进施肥方式,全面推广抗旱底肥分层深施技术和氮肥的分期 追施技术,杜绝“一次性施肥”的做法。通过抗旱肥料的施用,刺激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从而促进作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取利用,做到 以肥调水,以水促肥,提高肥料和水分的利用率,到达抗旱节水的目的。5、改善生态环境坡度 5以上的侵蚀性土壤易产生水土流失,防止水土流失是保护侵蚀性土壤的重要措施之一。可承受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改善生态环境。生物措施如植树造林、封山禁牧、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等;农田工程可以修建梯田、横山挖截水沟、冲蚀沟内修固防、横山打垄等。6、建立长期的地
15、力监测体系在地力调查的根底上,在暗棕壤土、白浆土、积土、沼泽土、泥炭土、草甸土等土壤类型上建立长期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点,进展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土壤养分状况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实行措施,保护耕地,培肥土壤,实现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的有机统一。承受实时记录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空白区和常规施肥区 田间生产、施肥、作物产量,分析测试监测点土样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的方式,对监测点的施肥量、产量、根底地力、养分状况等监测信息进展数据积存。通过综合分析监测点监测数据及其变化,评价监测区耕地土壤的根底地力、养分状况及其演化趋势,为指导耕地质量建设和农业生产供给科学依据。7、贯彻耕地面积保护条例对县的耕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不仅是数量保护,而且要加强质量保护。对破坏耕地行为要进展严峻的惩罚,对保护耕地并有肯定效果的应赐予相应嘉奖。8、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要加大耕地保护的宣传力度,切实增加全社会对耕地流失的忧患意识,增加对耕地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生疏,发动全社会各方面力气共同搞好耕地的保护工作。同时更要加强对农民群众保护耕地的 技术培训工作,使其尽快把握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应用到生产实践当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