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报告格式.docx
《行动研究报告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动研究报告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华语行动研究(方法):bcn311313. penulisan laporan penyelidikan tindakan13. 行动研究报告的格式(penulisan laporan penyelidikan tindakan )研究背景 the context/background of the study 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研究焦点/确定研究的问题 focus/ aspect of the practice to improve 收集数据的策略 the action plan行动implementation of action plan数据收集方法 data
2、 collection methods数据分析 data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反思 reflection and implications跟进活动 plan for further action参考资料 citation of references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 附录(attachment)13. 行动研究报告的格式撰写教育行动研究报告是行动研究的最后一个步骤。以文字形式总结和公开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更系统、更理性地总结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同时也能使自己的研究更广泛地
3、接收同行和社会的评价、批评和建议,有利于改进今后的工作;另一方面, 也便于他人分享和借鉴自己的研究成果。行动研究报告的撰写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格式,其主要内容是描述真实的教育行动研究过程及其行动要点,解释行动的背景、原因、依据,说明研究的可行性、可信度等。行动研究之所以成为研究,必须是有系统的、自我反省批判的探究,而且也必须是公开于众人之前的(stenhouse,1981)。如果一项教育行动研究可被视为是严谨的研究,那么从事此研究的教育实务工作者必须呈现其研究报告(ebbutt,1983)。特别是如果教育实务工作者能够清楚明确地呈现其研究报告,以一种富有创意的手法撰写行动研究报告,并且对外发表甚至
4、加以出版,将能协助更多的相关人士了解整个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与研究的结果(lomax & paker,1995)。兹将主要历程列表如下:进行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解决教育实务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拓展教育知识(elliott,1998)。特别是进行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当中,可以开创新的知识领域。因为通过教育行动研究报告,呈现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成果,就像在提出对于教育知识的主张,公开地告诉听读者,您已经做到了改进教育实务工作、改善教育实务工作情境。研究背景 (the context/background of the study) 研究起因(背景、意义)首先要阐述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5、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的。 其次,要阐述此项研究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研究的起因叙述要简明扼要,只要说清楚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就行了,不需要过多地去讨论问题产生的背景以及研究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阐述这部分内容时,最好认真、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 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 究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
6、,拓展思路。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研究报告的撰写,必须正确处理借鉴别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独立思考的关系。一方面不能无视前人与他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那种为介绍而介绍,对所引用的观点及文献只述而不评、或者任意引申发挥的做法也是欠妥的。对引用的文献和观点,首先要搞清楚作者的意愿,文献内容的价值,从中挖掘实质性问题,从而加强论证的针对性;第二,要善于从众多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中选取最典型的、富有说服力的材料。那种简单列举和大量堆砌的做法反而降低引用材料的论证作用,并使文章臃肿拖沓。文献综述只需要表现出你对自己研究的主题了解多少,因此可以用介绍性的句子或段落描述。比如,教师想要研究“
7、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赞美”,在文献综述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查阅文献,写清楚以往研究中对教师的赞美分为哪些类型;教师赞美对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会有影响;你怎样看待这些研究;从当前的教 育背景出发,结合自身的实践,研究教师的赞美有何重要的意义,等等。研究焦点 / 确定研究的问题 (focus/ aspect of the practice to improv)e ? 确定研究的问题包括对问题的描述及分析,在简单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得到问题中涉及的基本概念,然后将研究问题进一步理清、精确化,重新界定问题,确定研究目的。教师在教学情境中所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做为行动研究的题目,如汉语拼音教学、
8、学生作业迟交、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基本学力测验成绩等。研究题目以解决问题、改进措施或创新措施为主。研究问题可以是:(1) 目前暂时没有答案的。暂时没有答案的问题可以用“解决?”、“分析?”等方式来陈述。(2) 也可以是已经有答案但是要改进的。要改进的问题可以用“提升?”、 “改进?”等方式来陈述。(3) 或是想要进一步规划的教学计划。规划性的问题可以用“?设计”、“?建构”、“?发展”等方式来陈述。研究题目越具体越好,以能在教学中完成研究最佳。对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时要注意:行动研究要求所研究的问题具体、可操作。然而研究问题的表述应该具体(或概况) 到什么程度?比如,一位四年级的教师针对本班学
9、生自我中心严重、不能宽容他人、影响同伴交往的现象,准备进行让学生学会接纳他人的研究,那么,问题应该表述为“小学生学会接纳他人”的研究,还是应该将其表述为“如何让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会接纳他人”的研究? 我们认为,应该采用后者,行动研究需要对问题的边界进行界定,研究对象要明确,教师研究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而不是所有年级的小学生,考虑到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接纳他人时心理特点的差异,将问题界定为四年级学生,在行动中就更有针对性。对问题清楚的描述是开展行动研究的基础。问题呈现后,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问题时要写清楚这个问题属于哪方面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原因要从多方面来分析。行动计划 / 行动方案(th
10、e action plan)对某项研究过程进行总体策划是非常重要的。通常要包括研究什么问题(论点),从什么地方获得什么数据(论据),这些数据(论据)如何解释来最有效地支持研究的问题。通常研究过程的设计和步骤如下: 第一步:定义研究的基本问题研究的问题指的是有争议或者大家缺乏了解的领域或知识,通过研究过程将这些问题弄清楚,或者为未来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研究的问题通常都是可以用一个或者一系列的问题的表述或论断(statement)来表达。研究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要宽泛,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包容相关的问题。研究的问题不能是一个概念本身,而是一个有关这个概念的问题,也就是要对这个问题寻求
11、具体的答案,而不是笼统地讲一个概念。在一般逻辑上,有三个层次的问题: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如何做)。第二步:进行文献回顾文献回顾(literature review) 非常重要。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看,绝大多数的研究都不是孤立的结果。别人通常都会在你所研究的领域做过探索。既便不是与你的思路和方法一样,也会涉及到你所研究的领域。因此,承认别人的研究成果并对别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论是一般研究的开始,也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识别和进行反思的前提和基础。注重文献检索和文献回顾会使研究者避免走许多弯路,也会使研究本身具有更大的价值。通常,通过文献回顾,可以了解所进行的研究领域及
12、其相关内容;知晓相关领域有影响的成果及其内容;比较和熟悉相关的问题和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关 系;知道哪些地方存在知识空缺或者是缺陷,从而进一步规划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文献回顾应该贯穿研究的整个过程,是研究的基础。这部分工作主要是从最终论文的注释中反映出来。第三步:确定研究的分析方法研究的分析方法一般指是用定量的分析方法,还是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不同研究问题往往要求不同的分析方法。例如在研究的探索阶段,所要研究的问题还没有界定清 楚,特别是测度指标不确定,理论的框架还很模糊,通常我们更需要定性的方法,也就是从收集和分析定性的数据来逐步推导出概念模型。如果在理论框架或概念模型比较清楚,测度指标比
13、较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考虑用定量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量指标,用以验证理论假设,或者衡量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不是对立的,两者之间是起到相辅相成作用的。所收集的定性资料可以通过编码和统计的方法用定量的方式来进行分析;所收集的定量数据往往也需要定性的方式来进行解释,特别是对测度指标的定义和描述能最大程度地辅助定量分析所得出的结论。第四步:进行数据的收集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的研究分析方法,都要涉及如下问题:收集什么数据或资料,从哪里收集数据和资料,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通常数据的来源有两个:第一手数据(primary data)和第二手数据。(second
14、ary data )。第一手数据是我们专门为回答我们的研究问题而收集的原始数据。第二手数据是别人曾为某目的而收集的数据。第一手数据与第二手数据各有优势。收集第一手数据,研究者可以专门针对自己的需要收集,可以自己定义数据的范围,也可以排除某些不相关的因素的影响等。而第二手数据的优势是收集的速度快,成本相对低,但是第二手数据未必能够满足回答研究的需要,因为数据是别人为其自身的目的收集的,其数据定义、测度指标、收集的时间等与我们的研究要求未必十分吻合。所以,第二手的数据一般在研究中有三个作用:在某个角度上满足作为参考和比较的需要、文献回顾的需要,以及作为研究的唯一数据来源。用第二手数据作为唯一数据来
15、源的研究多半是对历史行为进行回顾性的研究,或者是在各方面不可能收集到第一手数据的情况下。实际上,国家统计机构公布的大量数据为研究者解决了数据收集的问题。第二手数据来源包括:图书馆、互联网、在线和非在线数据库等。数据的形式为书籍资料、论文资料、研究报告、统计资料等。第一手数据有许多的收集方式,定性数据的收集包括小组讨论、深度访问、实地考察等。定量数据收集主要就是问卷调查。可以采取面对面形式,也可以采取电话方式,甚至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收集第一手数据。第五步: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处理主要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将原始的数据进行分类,以便转化成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形式。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编辑、数据
16、编码和数据录入三个步骤。数据编辑(data editing)就是要识别出数据的错误和遗漏,尽可能改正过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便于进一步的编码和录入。数据编码(data coding)就是对所收集的第一手数据(例如对问卷开放式问题的回答)进行有限的分类,并赋予一个数字或其他符号。数据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将许多的不同回答减少到对以后分析有意义的有限的分类。数据录入(data entry)是将所收集的第一手或者第二手数据录入到可以对数据进行观察和处理的计算机中,录入的设备包括计算机键盘、光电扫描仪等。研究者可以用统计分析软件,例如 spss 等对所形成的数据库进 行数据分析。对于少量
17、的数据,也可以使用工 作表(spreadsheet)来录入和处理。数据的分析就是运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者要根据回答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统计方法和验证方法。对于有些研究,仅需要描述性的统计方法, 对于另一些研究可能就需要对假设进行验证。在统计学中,假设的验证需要推论的统计方法(inferential statistics)。第六步:得出结论,并完成论文论文的撰写要结构合理、文字表达清楚确定,容易让人理解。形式上要尽量采取可视化 的效果,例如多用图表来表现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具体论文的撰写要考虑包含如下内容: 摘要、研究介绍(包括背景、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
18、方法和步骤(样本选择、研 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的发现、结论(简要结论、建议、启示意义)、参考文献、附录。行动计划进行程序(implementation of action plan)篇二:行动研究法结题报告格式结题报告格式(行动研究法)结题报告封面:课题名称(结题)报告立项号:单位: 负责人: 地址: 邮编: 电话: 邮箱: 时间:课题名称(结题)报告课题组一、课题关键词界定课题中的关键词用一句话进行界定,准确。二、课题提出三、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对整个研究活动起着引领指向作用。研究目标应简单准确,用一句话表述。研究目标不能多。四、理论依据五、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实施教
19、师六、研究内容与操作七、研究过程八、检测与研究效果九、研究分析十、研究成果和课题获奖(一)研究成果(二)课题获奖(三)作品发表十一、研究创新十二、评价反思(存在问题与设想) 十三、研究组织参考文献: 附件:附件 1 附件 2附件 3 年 月 日篇三:行动研究报告初中英语教师课堂理答行为改进的行动研究研究背景:温州市某普通初级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一个教学班共 52 名学生,使用人教社初中英语教材第五册。执教者为该班英语老师。 项目时间:2011 年 11 月2011 年 12 月发现问题:教师不能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合理、及时、恰当的理答 提出假设: 1.学生: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师预设问题的答案,
20、导致教师短时间内未作出合理的理答; 由于师生关系不融洽,导致了学生对教师的抵抗情绪,回答问题时故意刁难教师,以 致教师不知所措;学生对问题不理解,对问题的思考或思维没有跟上老师的讲解,答案与正解南辕北辙;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组织的问题答案欠逻辑性和清晰性, 教师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导致无法合理理答;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低,以致教师没听清,无法理答;学生学习习惯各异。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时,不是立刻作答,而是环顾四周或沉默一会儿再作答,导致理答沉寂时间过长。2.教师: 浅层次归因:教师提问声音小,学生没有听清所问问题; 教师由于缺乏理答经验,暂不具备必要的教学机智;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明显倾听不够,没有
21、理解学生答案;由于教师专业素质、技能欠佳,听清了学生的回答,但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入,依然不能明白学生的意思,也会导致无法形成恰当的理答;由于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即使听清了、理解了学生的答案,但却无法用英语流利的表达出来;教师个人情绪。 深层次归因:教师备课不充分,没有对学生问题答案进行预设; 教师问题设计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学情;教师提问指令不清晰,导致学生错误理解指令,回答错误。 3.教材及环境等:教材里面本身含有有歧义的问题设计,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导致不同学生形成不同的答案;课堂纪律混乱,导致教师没听清学生答案或影响教师情绪都会影响教师的合理理答;班级形式:班级人数和班级类型等。同
22、样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在不同的班级会有不同的回答。在小班,老师会考虑提问覆盖面,理答会更具体;在大班,由于教学时间和精力有限, 教师不会顾及提问覆盖面,其理答也会更简洁。在重点班,学生英语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班,其问题答案质量也会更高、更具体、更全面;反之,普通班学生的答案(尤其是深层次问题)会更简单,不够全面,这就需要教师理答时给予更多的指导。初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的方式,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调查初中英语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笔者在行动研究前,对该教学班的 52 名学生,进行“初中英语教师课堂理答现
23、状”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2 份,收回48 份,全部有效。被调查者基本资料如下:48 人中,男生28 人,女生20 人;性格外向型学生29 人,内向型学生19 人;优等生10 人,中等生25 人,学困生 12 人(其中一名学生未对自己的成绩排名定位);座位处于教室前排的学生 17 人,中间的 13 人,后排的 18 人。调查显示,当学生自信的完全回答正确问题后,教师一般简单表扬或机械重复学生的答 案,即消极理答方式。其中简单表扬占25.45%,机械重复占26.36%。当学生回答正确,但表 现出犹豫不决时,教师通常简单的重复学生的答案(18.18%),即诊断性理答中的机械重复。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
24、部分正确时,教师一般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扩展和补充(26.09%),或让其他同学帮他补充完整(20.29%),即发展性理答策略。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一般会直接纠正学生错误(37.78),属于目标性理答中的代答式。31.11%的学生认为教师会对他就行善意纠错,再启发诱导学生回答,即否定引导。当学生回答得很自信,但答案并不正确时,48.72%的学生认为教师会表扬他们的积极参与,再纠正错误,即激励性理答。当学生的回答不着边 际、离题较远时,教师一般会提供一定的线索,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60%),或对这个问题进行“改造”,用新的措辞和句式重新提出问题,即(否定引导或探问)。当学生沉默,回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动 研究 报告 格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