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与减灾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社区与减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与减灾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区与减灾2012427 一、人类与灾害 A、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水、旱、风、雪、冷冻、冰雹、干热风、龙卷风等。2、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地陷、泥石流、滑坡、雪崩、水土流失等。3、水文灾害:风暴潮、泥沙瘀积、海啸、赤潮等。4、生物灾害:病虫害、外来生物入侵等。5、环境灾害: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臭氧空洞等6、天文灾害:慧星相撞、陨石冲击、太阳辐射异常、电磁异暴、粒子流冲击等。中国毁于灾害的城市1、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处的毛乌素沙漠下的统万2、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古城楼兰3、开封市地下八米处埋藏着北宋古都汴京4、徐州市郊黄河古道下埋藏着一个古徐州5、洪泽湖底下的城市泗州城。1、统万是匈奴
2、古城,建于5世纪初,1600多年来,由于荒沙不断围困,这座古城被沙漠吞噬,几乎完全消失了。2、楼兰城建立在当时水系发达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五六百年,后因孔雀河上游发生滑坡崩塌,堵住河水形成堰塞湖,人们被迫弃城。3、泗州城为朱元璋所建,1680年黄河夺淮,泗州城与明祖陵一起沉没于湖底,直到1966年,洪泽湖遇到少见的大旱才得以重见天日。1、从巫术、风水到宗教,莫不隐含着以人为努力来降低灾害发生几率的动机和愿望,即使到了现代,仍有不少人应用各种古老的手段来处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人类早期关于灾害的概念,主要是对自然力量的特征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存在粗浅、不全面的认识,认为灾害是超自
3、然力作用的结果,主动性在自然方面,所以把防灾减灾寄托在对超自然力的崇拜或迷信之上。2、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逐渐把握了一些灾害现象的形成规律,并能对现象加以预测,人类对灾害实质的理解逐渐从以不可思议为中心,转移到自然现象对人类的影响为中心灾害就是对人的生命财产带来破坏和损害作用的事件。于是人们把防灾减灾的重点放在灾害预测、控制和救援技术的研究上。3、如果说以前人类从崇拜自然到认识自然,发生了质的飞跃,现在人们对灾害又有了新的认识,就是人类为了生存不怀好意展需要,开始了自觉和不自觉的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贫困地区为求温饱往往无限度
4、地利用资源,富裕者为求过度奢侈享受而掠夺性地滥用资源。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索取,极大地加剧了自然力量对人类和环境的破坏作用,自然界开始报复人类。1、创立。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灾害频发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与灾害有关的风险、危机、安全、突发事件、紧急状态等词语,频现于政府、学术界和公众的话语中,我们直接面对的是一个不同于常态社会的风险社会,不能用传统的方法来应对新型灾害,是否具有现代意义上的防灾减灾机制和功能,成为评价政府工作和社会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国,应当摆脱就灾害论救灾的被动局面,拓展减灾的社会范围,确立社会大减灾观,着力反思社会管理的结构性
5、缺失和社会性障碍,构建系统综合、运作协调的减灾社会机制,大力开展防灾减灾成为社会工作者、社会学理论界一种新的责任和追求,因此,防灾减灾成为了一个新的社会学领域,即灾害社会学,目前,这种学说正在形成。2、作用。从社会学视野看,社会灾害学研究的内容是揭示灾害对社会运行的阻碍和破坏规律的认识,研究灾害与社会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特点和机理,预测灾害趋势、规避灾害、减少损失、规范人类行为,而其真正的目标是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也就是科学发展。灾害社会学,注重社会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各种系统之间的结构性、功能性关系,社会学关注社会组织、生活方式及社会心理对社会及其发展的影响,有助于形成良性运行的防灾
6、减灾体制机制,更为有效地防范和应对各种灾害。4、污染灾害。空气污染、水污染、废物污染、农药污染。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核算结果表明,2004年平均每1万个城市居民中有6人因为空气污染死亡。兰州市的大气污染举世闻名,这座城市从卫星图像上消失过多次,每到冬季,浓浓的灰尘就像一个硕大的锅盖覆盖在城市之上。中国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淮河、海河、辽河水系污染最为严重,巢湖、太湖污染很重。2007年5月,无锡市城区自来水带有刺鼻气味,元凶是二甲基三硫,是一些含硫蛋白质在厌氧条件下腐烂产生的。南通市园林每年使用农药高达7-8吨。阴霾严重危害人
7、体健康从1952年12月5日开始连续数日,英国伦敦的市民几乎感觉不到空气的流动,也就是没有风。此时,冬天供暖燃料排出的烟气全部蓄积在城市的低空中。两天后,严重的雾霾出现了,能见度下降到5米以下。大雾引起了呼吸道疾病的爆发,在短短4天内就死亡了4000多人。此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也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阴霾灾害,至少12000人在这次灾害中死亡。加拿大和美国科学家曾经对50万人追踪了长达16年后发现,长期暴露于PM25之下,会增加肺癌的发病率,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每立方米,肺癌死亡率增加8%。阴霾影响交通和供电安全 在1952年冬季
8、英国伦敦的阴霾灾害中,伦敦的交通几乎陷于瘫痪,警察不得不点燃火把,在大雾中指挥交通。在阴霾尤其是雾霾严重时,能见度最低可以小于10米,就是人的正常行走都会受到影响。雾霾发生时,飞机难以正常起降,高速公路如果不及时封闭可能发生连环撞的悲惨车祸,水上运输也受到影响。翻阅新闻,冬季里几乎每天都有因为阴霾天能见度低而发生的车祸事故。上海历史上也曾因雾霾出现过几次重大的交通事故。比如,1987年12月10日早晨,上海出现大雾,轮渡停航,待轮渡恢复航运后,人们急于上船发生了踩踏事件,导致16人死亡、70人受伤。目前,我国环保部正在制定PM25标准,一些地方正在将PM25列入监测并进行公布。(据报道,南京将
9、于今年完成PM25的监测,近期正安排130多家工厂搬迁出主城。)问题:监测点设置不合理。5、洪水、内涝与水荒灾害。人类沿江河湖海定居,且主要分布在大河中下游,历史上多次发生洪水灾害。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区不透水地面面积剧增,加上排水管网容量小,大暴雨天气易出现内涝。水荒主要是生产和生活大量用水,过量抽取地下水,长期无雨或少雨就会影响城市供水。6、火灾灾害。7、放射性事故。工业自动化、医疗诊断设备、烟雾报警器、辐射灭菌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如果上述设备中放射同位素源保管维护不当,就可能成为独特的放射灾害。8、生命线系统故障。生命线工程包括医院、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消防、公交等。9、虫害灾害。阴雨
10、潮湿环境适合白蚁生长,人口密度和宠物数量增加,使蚊子等吸血型害虫得以繁衍,人口流动使蟑螂等害虫分布扩散,沙发、席梦思和地毯的使用导致了尘螨和蠓等害虫的增生,成为儿童哮喘病、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起因。10、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和食品医药卫生事故、职业病和亚健康。11、交通事故。(地铁事故是城市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关注)12、噪声灾害。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日常噪声、工程施工噪声。13、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有重大影响、可能产生重大后果的安全事故、刑事案件,以及重大的社会群体性事件,社会暴力动乱也归此类。14、高层建筑隐患。高层建筑被称为“灾害放大器”,据统计,地震灾害死伤49%是由房屋倒
11、塌造成的。同时,高层建筑导致火灾蔓延扩大、人员疏散困难、救援难度大,如果规划不好,会形成局部龙卷风。高楼幕墙是新的致灾源。使用热辐射高且不隔热的玻璃幕墙,为了保持室内温度恒定舒适,就要不断使用空调,造成能源浪费和热岛效应。玻璃幕墙引发光污染,会造成邻近建筑物室内温度上升4-6摄氏度。某些深色玻璃幕墙中含有放射性元素,在阳光照射下会形成反射污染,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和生活,会损害人的造血功能,甚至引发肿瘤等疾病。15、电讯感染。电话、电脑、电磁脉冲、互联网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感染后被反复传播。16、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突发性强、扩散速度快、破坏性大、涉及面广,潜伏期不易察觉,一旦爆发难以遏制。17、恐
12、怖袭击。东突恐怖主义势力是中国面临的主要恐怖威胁。核生化、网络、电磁等超级恐怖。18、化学污染。化学危险品、光化学烟雾(由城市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在阳光强烈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引起大气二次污染)。E、当前面临的新灾害1、太阳风暴 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磁力研究所的弗拉基米尔库兹涅佐夫指出,2012年太阳的活跃度将会增大,近地空间太阳辐照会增加,太阳风暴将可能威胁空间仪器和宇航员的安全。2、地面沉降近日,在中国频发地面沉降灾害,就连京沪高铁也出现了地基下陷的情况,情况是不容乐观。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已经有超过半百的城市出现了地面降沉。据央视昨日报道,中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规划称,目前
13、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分布于20省份。全国累计地面沉降量超200毫米的地区达7.9万平方公里,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近2/3的省份、近8%的城市地面下降,逾8%的国土面积下沉,中国地面下降情况令人震惊。在华北,沉降区域达6万平方公里,接近华北平原的一半,北京、天津均系受灾城市。在长三角,沉降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1/3,上海市、江苏省的苏锡常三市沉积中心区的最大累积沉降量分别达2.63米、2.8米。尤其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沉降最严重时期并致力于“控沉”的上海,虽然下沉速度已大幅降低,但情况仍不容乐观,“城市平均标高才4米,而黄浦江涨一次潮就高达5米多,再继续沉陷2米,上海立刻就会陷
14、入汪洋”之类预警,近年就频频被提及。比如沉降会破坏住宅、厂房、路桥、输水输气管线,导致经济损失据权威机构评估,数十年来的地面沉降,造成长三角经济损失3150亿元,造成华北平原经济损失近3328亿元。此外,地面沉降还可能带来海水倒灌,隐患巨大。这点,去年肆虐曼谷多月的特大洪灾即是例证。据说,这场洪灾除了天气原因,最大因素就是地面沉降导致海水倒灌,无处泄洪。江苏是全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江苏是全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江苏是全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江苏是全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地区在海拔地区在海拔地区在海拔50505050米以下米以下米以下米以下 二、社区减
15、灾面临的形势 中国社会建设的管理格局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中国社会建设的管理格局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对于完善灾害的社会管理体制有着指导意义。防灾减灾的总体参与,这对于完善灾害的社会管理体制有着指导意义。防灾减灾的总体趋势应是政府与社会、公民、企业、市场等多元化主体合作参与,基本趋势应是政府与社会、公民、企业、市场等多元化主体合作参与,基本要求是管理体制整合化、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科技化、法制化、要求是管理体制整合化、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科技化、法制化、社会化、生态化,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社会化、生态化,形成政府主导、部
16、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减灾管理工作格局。在这个新格局中,各级政府是关键、科技手段与的减灾管理工作格局。在这个新格局中,各级政府是关键、科技手段是支撑、基层社区是基础。是支撑、基层社区是基础。灾害发生的突然性、破坏性导致社区常常等不及外来救援,往灾害发生的突然性、破坏性导致社区常常等不及外来救援,往往失去了抢险救灾的黄金时段。社区要有一定的自救自保能力,在灾后往失去了抢险救灾的黄金时段。社区要有一定的自救自保能力,在灾后的第一时间内开展自救互救,采取措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的第一时间内开展自救互救,采取措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财产损失。唐山地震瞬间将大
17、限度地减少人员财产损失。唐山地震瞬间将6060余万人埋压,通过自救余万人埋压,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约互救脱险约4848万人,占被压人的万人,占被压人的80%80%以上,这说明灾民自救互救在抢救生以上,这说明灾民自救互救在抢救生命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命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A、加强灾害管理工作的政策1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解决农村安全问题列为“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内容之一,并明确提出要“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
18、的意见(国发200614号),要求建立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42007年8月,中国政府颁布了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把“加强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和“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示范工程”作为八大任务和八大工程之一。5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中国农村自然灾害多、受灾地域广,防灾抗灾能力弱,必须切实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并提出了“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具体要求。B、社区综合减灾工作开展情况12007年9月,印发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22008年2月,首次命名100个综合减灾示范社
19、区。32008年4月,民政部召开了部分省市社区综合减灾工作座谈会。42009年年初,在浙江召开了社区减灾现场会。62009年5月,全国各地社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减灾宣传教育活动。72009年312月,民政部在四川德阳、广元,陕西汉中,甘肃陇南开展了农村社区减灾的试点工作。82010年12月,江苏省减灾委员会制订了江苏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92011年6月,国家减灾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指导意见。C、社区减灾面临的挑战1社区减灾能力发展还不平衡。2社区减灾工作机制有待完善。3社区的灾害隐患不完全清楚。4广大居民的减灾意识较淡薄。5居民自救互救能力
20、需要提高。6社区减灾缺乏资金技术支撑。1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社区减灾能力差距较大,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是生态脆弱、灾害多发频发的地方。由于经济不发达,灾害对住房、财产造成的损失往往能够使群众因灾致贫。城乡分立的二元体制使城乡之间的社区在抵御和防御灾害的机构和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上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中,富裕人群居住的高档新社区和贫困人群居住的旧社区之间差别也很大。城市里的一些老旧城区,由于集聚着众多危旧房屋、火灾隐患,而且没有地下停车场、大型绿地等可作避难场所,因而更加不安全。2当前中国实行的是单灾种的灾害防御体制,政府各涉灾部门在社区里都有各自的资源,但是,各灾种管理相互独立,各部门的
21、信息网络、资金拨付、队伍建设都自成体系,缺少统一的整体协调。3一些社区缺乏基本的防灾减灾技术支撑,如缺乏对易发灾害点、地质灾害的监控点、危旧房的分布、需转移安置的特殊人员、紧急转移的路线、物资储备、避险场所的位置、报警方式等的规定,因而操作性不强,成为挂在墙上的制度。4当前减灾面临的形势表现在:企业忙扩张、政府忙效益。负责人不懂、不学、不管、不投、不过问;群众无知、无畏、无奈、无权、无自救;地方政府无机构、无统筹、无预警、无宣传;社区无机构、无人问、无设施、无预案、无救援;家庭无常识、无设备、无预案、无自救。D、省十二五规划提出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完善防灾减灾应急体制机制,强化事前预警、事中救
22、援和事后恢复的灾害综合处理能力。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加强平灾结合的减灾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灾害治理能力。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普及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紧急避险和自救能力。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灾害保险,完善社会救灾重建体系。三、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规范 (2011年12月12日发布)(2012年1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救灾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减灾救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7)归口。1范围2基本条件:居民满意率、因灾事故发生率、预案及演练3基本要求:组织管理机制、灾害风险评估、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宣传教育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区 减灾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