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5版)第6章 产业关联教学课件.ppt
《产业经济学(第5版)第6章 产业关联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第5版)第6章 产业关联教学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产业经济学(第5版)第6章产业关联教学课件产业关联产业关联第第1 1节产业关联概述节产业关联概述一、一、产业关联的含义产业关联的含义产业关联: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产业关联是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工业品也广泛应用于农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间的关联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关联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之间的关联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关联产业关联分析主要是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上下游产业之间供给推动和需求拉动的相互影响,揭示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为制定产业政策、确立产业发展方向
2、提供依据。对产业关联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法国经济学家魁奈用来表明产业间贸易关系的经济表,马克思在魁奈经济表图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大部类理论和生产、流通、分配等循环流转理论,扩展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相互连接的含义。1874年,瓦尔拉斯首次使用联立方程组来描述经济的一般均衡状态,系统地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正式确立了产业关联的理论基础,但未开展实证研究。20世纪之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复杂,产业分化也越来越精细,对国民经济复杂性的理解和描述变得越来越迫切。而且国民经济系统数据可获得性不断改善,实证研究也相应地逐步展开。20世纪40年
3、代,列昂惕夫出版了19191929年美国经济结构一书,建立了投入产出模型,并系统阐述投入产出原理,形成了一种旨在探索国民经济各部门相互依存关系结构及运行规律的数量经济分析方法,产业关联分析框架得以正式确立。作用:描述各产业相互联系的状况;揭示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特征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投入产出关联的变化对产出结构的影响;广泛应用于产业政策的制定从应用范围看,不仅涵盖了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领域,还扩展到国际投入产出表和地区投入产出表;从应用主题看,从最初的综合性投入产出表扩展到行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研究;从产业政策应用看,钱纳里、罗斯托和赫希曼都将产业关联作为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之一二、产业关联方式产业
4、关联方式:不同产业之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的特定类型。技术关联: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彼此间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主要借助实物形态的投入产出表反映。经济联系:从成本和价值形态角度考量的投入产出关系,主要借助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反映。从产业关联的联系环节区分,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前向关联(forward linkage):一个产业部门与投入到该部门的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后向关联(backward linkage):一个产业部门与消耗该部门产出的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回顾、前瞻、旁侧产业关联方式回顾、前瞻、旁侧产业关联方式:回顾是指对为自己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影响;前
5、瞻是指对新工业、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的出现所起的诱导作用;旁侧是指对相关行业产生的互补、替代和通过收入效应产生的影响。宏观和产业结构动态演进的角度:宏观和产业结构动态演进的角度:朝阳产业:协同演进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共同成长夕阳产业:协同演进是彼此消长产业消耗是否构成一个封闭循环消耗路径角度:产业消耗是否构成一个封闭循环消耗路径角度:单向关联:产业链中的最初产业不能作为该产业链中的最后一个产业构成直接的消耗与被消耗关系循环关联:产业链中的最初产业能够作为该产业链中的最后一个产业构成直接的消耗与被消耗关系三、投入产出的含义三、投入产出的含义 产业关联的基本方式是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在产业链中的企
6、业,既是投入要素的需求者,同时也是产品的供给者,因而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一个投入产出过程。投入: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必须耗用的物质资料和劳动力等要素;中间投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主要表现为原材料和服务的消耗。最初投入: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其价值形态表现为增加值或新创造的价值,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产出:产品生产的总量及其分配使用的方向和数。中间产品:用于供生产别种产品并被进一步加工的产品,作原材料使用的产品均属于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任何一种产品都可以从生产和使用的角度分别加以考量。从生产的角度,可以分析该产品在生产
7、过程中对不同部门产品的投入情况。从使用的角度,可以分析该产品在不同部门中的使用去向和使用情况。任何一种产品都可以从生产和使用的角度分别加以考量。从生产的角度,可以分析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不同部门产品的投入情况;从使用的角度,可以分析该产品在不同部门中的使用去向和使用情况。为得到完整的能够综合反映产品生产和使用的全部信息,需要借助产品的投入产出账户。表61产品的投入产出账户为得到完整的能够综合反映产品生产和使用的全部信息,需要借助产品的投入产出账户。产品的投入产出账户反映了产品在产业链中同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一个产品在生产中需要消耗哪些产品以及消耗多少,通过投入产出产品账户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来,而
8、且对其他产品的消耗强度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的比例系数得到。因而投入账户精确地反映了产业关联中的前向关联。产出使用账户则反映了该产品的分配去向,其中的中间使用正好反映了产业关联中的后向关联。将所有单一产品的投入产出账户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关联表,就可以得到反映投入产出前向和后向关联的综合表式投入产出表。一、投入产出表与投入产出模型一、投入产出表与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表:综合反映一国所有产品和生产要素投入以及产品使用去向的矩阵表式。投入产出表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础。投入和产出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是投入,另一面是产出,从生产加工的角度是投入,从生产使用的角度是产出。基本思路:类似于会计复式记账的方法,
9、将投入和使用作为分录的依据,只要将所有的产品同时置于这两个指标之下,从而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棋盘式平衡表。(一一)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表62 中国投入产出表标准表式第象限是由行和列组成的正方形平衡表,表的行数与列数相等。在编排顺序方面,都是按照相同的部门次序排列。第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产业关联主要是通过该部分的不同部门相互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来反映,表中横行和纵列交叉的任何一个元素代表这两个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列的方向代表作为列部门的总投入对横行产品的投入情况;行的方向代表作为行部门的总产品中用于列部门的情况。第象限中所有部门行列交错的总和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第象限是由各部
10、门的各行和最终产品使用的各列组成,反映了最终产品的构成和使用情况,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最终消费按消费主体的不同又区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资本形成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库存投资两项。第象限由各部门的各列和各个部门的最初投入交叉而成,主要反映各个部门的折旧、劳动力投入、税收和企业盈余构成情况,反映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状态。投入产出表不仅反映生产过程中部门间相互投入的技术经济信息,而且反映国民经济分配和最终使用的信息,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系统,因而成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二)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投入产出表的编制1.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原则 (1 1)部门划分)部门划分投入产出模型
11、要求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必须是发生在生产过程中真实的投入产出关系,要求产品部门为“纯”产品部门,即一个产业部门只应当生产一种产品。但现实中的国民经济部门并不符合这个标准,而是包含众多的不相关产品。实际部门为“混”部门。基于现实中国民经济核算所统计的数据是根据“混”部门统计的,需要把“混”部门的数据转换为“纯”部门的数据。再者,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编表时不太可能将所有的这些产品都编入,产品的归并是必然的。归并不同的产品的依据是把使用价值和经济用途基本相同的产品归为一类。产品部门的涵盖范围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产业的复杂程度和对经济数据的需要。部门分类过粗,同一部门中的产品消耗结构、工艺技术
12、和经济用途差异大,影响产业关联和经济政策的分析功效;部门分类过细,资料不易获取,填表率低,工作量大,成本高,得不偿失。我国的投入产出表依据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再综合其他方面的考虑,将国民经济划分为123个部门。(2)(2)价格问题价格问题投入产出表分为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编制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必然涉及计价问题。从产品的生产和购买环节区分,可以分为生生产产者者价价格格和购购买买者者价价格格。生产者价格与购买者价格的差异主要在于税收、流通费用。从投入产出的角度,采用生产者价格比较适宜,因为消费者价格包含与直接的投入产出无关的流通费用,况且流通部门还单独编制了投入产出表。
13、生产者价格作为投入产出表价值的计价基准也有一个缺陷,就是该价格包含生产税净额,而生产税净额是投入产出表的最初投入而不是中间投入。因此,1968年联合国建议使用生产者价格扣除生产税净额后的基本价格作为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计价单位,成为世界各国编表遵循的计价标准。2.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直接编表法:也称为直接分解法,严格按照投入产出表的纯部门(单一的产品部门)要求,在基层单位进行纯部门分解。多元化经营是现代企业生产的普遍特征,为满足编表要求,必须按照行业分解产值,然后按照纯部门的要求分类归并。间接推导法: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产品使用表(U表)和供给表(V表)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假设条件,间接推导出
14、投入产出表。间接推导法由于不需要面向基层收集中间消耗的数据,时效性和费用方面存在一定优势。理论上只要取得所有按照产品归类的总产值、中间消耗、增加值和最终使用的基层原始数据,就可以编制准确可靠的投入产出表。但实际操作有一定难度。第一,全面系统的基层原始数据并不容易取得,使得难以对基层原始数据按照投入产出表的要求进行分解与归并;第二,直接编表法面对千千万万的基层单位,这种全面的统计调查制度工作量大、时间长、时效性差、不易操作。由于我国采用自上而下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有着一套全面的基层的数据采集系统,使用直接编表法相对容易,因而我国采用直接编表法。多数国家采用间接推导法编制投入产出表。间接推导法:在
15、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产品使用表(U表)和供给表(V表)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假设条件,间接推导出投入产出表。间接推导法由于不需要面向基层收集中间消耗的数据,时效性和费用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根据U表和V表推导投入产出表需要遵循产品工艺假定和部门工艺假定。产品工艺假定:不同部门生产的同一种产品具有相同的消耗结构。部门工艺假定:同一部门生产的不同产品具有相同的消耗结构。这两大假定并不完全符合现实情况,尤其是不同部门生产力水平和专业化水平相差较大时,间接推导法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就较大。(三三)投入产出平衡关系投入产出平衡关系将投入产出表中不同部门相互间的数量关系用数学模型表达出来就是投入产出模型。表63 部
16、门的投入产出简表(四四)直接消耗系数与投入产出模型直接消耗系数与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是根据产品平衡方程和价值平衡方程建立的,模型建立的关键是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投入系数,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产出或服务的价值量。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总产出为 ,消耗第i产品的数量为 ,则直接消耗系数 定义为:直接消耗系数反映不同产业之间技术经济关系的强弱。越大,说明第j部门对第i部门的直接依赖性越强;越小,说明第j部门对第i部门的直接依赖性越弱;,说明第j部门与第i部门没有直接的依赖关系。直接消耗系数的取值范围满足 。1.1.产品模型
17、产品模型(横向使用横向使用)对行平衡的产品使用模型 ,因此有 i=1,2,n用矩阵形式可表示为:式中,x和f分别表示总产出和最终产品列向量,A表示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2.价值平衡模型(纵向使用)。将价值平衡方程的中间流量部分用 替换,则有 若令中间消耗系数 ,表示以 为元素的对角矩阵,则有 整理可得:只要给定直接消耗系数,通过该价值平衡模型就可以根据已知变量求出未知变量。投入产出模型能否用来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取决于直接消耗系数的稳定性,如果直接消耗系数不稳定,用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产业结构就没有意义。从产业结构关联的实际经济特征考察,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消耗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是
18、稳定的,直接消耗系数也是稳定的,因而可以用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产业结构。如果直接消耗系数发生了变化,说明不同产业间技术经济效率发生了改变以及相关产业结构的变迁。二、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结构系数二、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结构系数(一一)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从产业协调发展的角度,需要解决物质消耗间的平衡问题。平衡包括生产企业对所耗物资的直接平衡,以及社会层面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企业层面的平衡容易理解,社会层面的供求平衡却十分复杂。u(一一)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从产业协调发展的角度,需要解决物质消耗间的平衡问题。平衡包括生产企业对所耗物资的直接平衡,以及社会层面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企业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经济学第5版第6章 产业关联教学课件 产业 经济学 关联 教学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