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先锋事迹(残疾人)三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贫致富先锋事迹(残疾人)三篇.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脱贫致富先锋事迹(残疾人)三篇 【篇一】 50岁的*是*镇*村3社的村民,6年前,因工作弄伤左腿回家养伤的他怎么也想不到,如今,自己不仅走出残疾的阴影,还找到了致富新路子,并给两位残疾的邻居制造了工作时机,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5月16日上午,*选了两只自己养殖的山羊牵下山。当天,山下的美心红酒小镇景区“脱贫攻坚集市”将如期开市,他将和周边很多村民一样,在集市上售卖自家最拿得出手的农产品。 6年前,因工作致残的*无法外出务工,当时家境也处于贫困状态,他和妻子在农村老家开头养山羊。但*住在海拔600多米的山上,交通不便,一开头销路并不怎么样。最终,通过当地政府与红酒小镇共同打造的“脱贫攻坚集市”
2、,*的销路渐渐扩大。 “我给景区留了电话,他们要山羊,我就送过去。”*说,近年来,为了让自己销路扩大,景区还牵线搭桥,帮他搭建起网上销售平台,推销他的山羊和其他农副产品。 *说,现在,他一共养殖了160只山羊,根据现在的市场价,每卖出一只羊,他净赚500元。从去年到现在,由于养殖山羊且销路不错,他家的纯收入增加了不少,还雇佣了两位邻居帮助。 邻居*天生腿部有残疾,父母去世后,由弟弟帮助照看,家庭经济条件比拟困难。考虑到这一特别状况,*就雇*看羊、放羊,根据天算,每天工作下来给*70元的工钱。“一个月可能要请他干个15天,这样算下来,他一个月就有1050的收入,对他一个人来说,够用了。”*说。除
3、了邻居*,*还雇佣了同样残疾的邻居彭齐树,带动了两人脱贫致富。 【篇二】 17年前,他从安康强壮的青年,变成了失去了双臂和右耳的残疾人。生活的打击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如今,他付出比寻常人多百倍辛勤和汗水,最终在养殖业上闯出一片新天地白手起家建起两个大型养猪场,年出栏生猪到达4000余头,养猪场还为贫困户和残疾人供应近20个工作岗位。他叫*,*区*镇人。 1996年夏,初中毕业的*辗转南北开头了他的打工生涯。*年的一天,灾难突然降落在*的头上。在一次地勘作业时,机器突然失控,将*的双臂绞断,经过三天三夜的紧急抢救最终保住了性命,但*却永久地失去了双臂。“当时的一瞬间我脑袋一片空白,心想完了,全完
4、了。”*现在回忆当时的场景,仍几度哽咽。 在亲人的鼓舞和劝慰下,*渐渐冷静下来,开头理智地面对自己失去双臂的事实。“后来我也想通了,只要不轻易言败,身体上的缺陷是压不倒我的,我要证明一点,残疾人也能闯出一片天!”*说。于是,*开头思考一条自主创业的新路,通过对国家新农村建立相关政策方针的了解,他发觉了养殖业的巨大进展前景,毅然选择了回家乡养猪这条路。 起初,*养猪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剧烈反对。“亲戚朋友们都很不理解,都说连手都没有的人,每个月拿点国家救助过一辈子就好了嘛,为什么还要搞出这么多把戏来?”但执拗的*还是顶住了压力,决心将这条创业之路走下去。*年秋,*通过借钱、贷款再加上几年打工的积蓄
5、,凑了20多万元,风风火火地办起了平桥猪场。 对于养殖这个生疏的行业,*不懂技术,没有阅历,一切都需要从头学起。“从治理、疫病防治到清洁处理饲料配备,都是通过跟人请教,边学习边摸索。”*还自学了经营治理学问,重新端详了自己的经营问题,准时了解市场行情。由于没有双臂,*不得不付出超出常人百倍的心血,但*的付出很快便得到了回报,他的养殖事业一每天红火起来。 可尽管他非常努力,干得也非常投入和辛苦,但最终还是以亏损告终。第一次创业就遭受“重创”,他几乎有些无望。正值他预备放弃时,区畜牧局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得知状况后,主动上门关怀,并多方协调帮忙他解决了几万元的贷款问题,鼓舞他重头再来。 有了资金,不服
6、输的*更加努力,他总结了上次失败的阅历教训,快速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和治理方法,在一年的时间里使猪场转亏为盈。 就这样,*在进展生猪养殖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光明,到如今建立有两个大型养猪场,年出栏生猪到达4000余头。 随着养猪场的不断壮大,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多,*想到帮忙更多贫困户或者残疾人,让他们能够增收。目前,养猪场里已为贫困户和残疾人供应近20个工作岗位。 说起*的帮忙,始终在养猪场工作的许元志心里非常感谢。由于前些年收割稻谷时,许元志的手指被收割机割去,落下残疾,外出务工却没人情愿收。这时,*找到许元志,让他到自己的养猪场工作,负责清扫圈舍,每月给他发固定工资。有了工作,许元志不仅性格变得
7、开朗了,对生活也更有信念。 目前,*再次扩大自己的生猪养殖场,还在旁边的撂荒地上种起100亩花椒。当问起,为何要种植花椒时,他说:“花椒需要的人工多,技术低,又能为残疾人增加更多的工作岗位,我盼望用自己微薄的力气帮忙残疾人。” 【篇三】 5月22日,*县*镇*小学15年级共11名学生,早早地在课桌上坐着,特殊快乐地迎来了由*县小雨伞商贸公司送来的三套衣服,一套西装含衬衣,两套夏装。 *镇*小学,地处偏远,教学条件极差。该学校仅有一名校长和一名女教师,学生11名。这里的孩子,家庭贫困,从来没有穿过校服,渴望拥有自己的一套校服。从*年开头,*县小雨伞商贸公司每年坚持为*小学赠送校服和夏冬装。 “要
8、让孩子们穿着我们的校服上学,让我们一起努力创立更美妙的明天。”*,*县小雨伞商贸公司执行董事,他盼望能为孩子们送去一份暖和,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外出闯荡打拼挖到人生第一桶金 *县*镇人,诞生于1975年6月,在家里三兄妹中排行老二。由于家境不好,初中毕业后,他只身到千里之外的*无锡打工。“当时没吃没穿,一双鞋都是洞,每天睡桥底。”卖水果、当推销员、做搬运工,为了生存,*干过许多行业。一个偶然的时机,*熟悉了一个浙江台州的师傅,跟着这个师傅,*开头接触建筑行业,渐渐赚了钱。 1995年,*熟悉了同在无锡打工的妻子廖燕,婚后不久,两人便有了孩子,家庭的组建也让漂泊无依的*有了些归属感。*年,*带着
9、妻儿回到*,并于当年6月份开工盖新居。到了年底,房子主体根本完工,一家人也预备热喧闹闹过个年。正在这个时候,一场意外降落到*身上。 一场灾难降落人生跌到谷底 *年底,为了抓紧把房子修好,让工人早点回家过春节,*就主动参加到房子的修建中,当时他爬到屋顶上帮助,没想到脚下的跳板没有固定好,他就从三楼顶摔了下来,经过诊断,*是腰椎粉碎性骨折,虽然保住了命,但是下半身瘫痪了。 三十岁,人生最辉煌的年华,而*却只能靠轮椅度日。这对于一个堂堂男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出院回到*,*在家静养了很长时间。由于不甘心一辈子靠轮椅度日,他每天坚持腿部、腰部熬炼。几个月后,奇迹消失了,他可以靠着拐杖下地走路
10、了。然而,修房子和治病不仅花光了家里全部积蓄,还让*负债累累。身体刚有了好转,如何养活一家人就成了*的心病。 自强不息重整行装再动身 “不能就这样消沉下去,虽然身体残疾了,但自己还是要努力做一番事业,减轻家庭负担,不让别人看不起。”*年,在亲戚朋友的帮忙下,*重新做起了生意。他先后做过锰矿、煤炭、水泥生意,也包过工程,为了生意,*常常拄着拐杖在*、湖南、贵州几个地方来回跑。或许是能吃苦耐劳,或许是运气好,开头两年,*靠着锰矿和水泥生意赚到了一百多万,他又把钱投到湖南去开矿。然而,这一次,由于对行业把握不准,他亏得血本无归。生意失利后,他回到家休息了一年多。 那段时间,*一边在考虑生存之路,一边
11、参加到各种爱心活动中去,身为残疾人的他,因此结识了不少的残疾人朋友。从摔伤致残后,他明白残疾人的不易,他盼望有时机能为残疾人做点事。 *年,*到物流园区*服饰有限公司当治理员,看到*服饰因经营不善陷入逆境,他马上找到*服饰老板谈合作,*年10月,他注册了小雨伞商贸有限公司,一家百货商贸,产品以设计、生产、销售服装加工为一体的集团贸易公司。 创立一把小雨伞 为残疾朋友撑起一片天 *了解残疾人的就业难,在成立之初,他就立下一条法规:但凡到小雨伞来求职的残疾人,小雨伞都优先接纳。“犹如一把小雨伞,为残疾人供应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公司取名为“小雨伞”。 “这里的工资是多劳多得,一般*-5000不等,大家为了多赚一些工资,常自发的加班工作。”杨双红(脑瘫),从*年工作至今,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经济,提升了家庭生活品质。 小雨伞商贸有限公司由最初的200平米的小作坊,进展到现在工业园区拥有两层楼的大工厂。目前,*的公司在工业园区有标准厂房3400余平米,厂内专业生产人员198人,其中残疾人20余人,拥有各类先进的生产设备、配套设备200多台(套),年生产力量为60万件(条)服饰,生产的专业厂房3400多平米; 生产线5条,其中4条生产线为制衣线,1条生产线为丝印线。在*的经营下,小雨伞商贸有限公司像一把“小雨伞”,不但为自己撑起一片天,还为残疾人们撑起了一片暖和的天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