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 (共3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图1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 图1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型号电池高度为A14mmB145mmC500mmD50.0mm图2顶部底部A顶部底部B顶部底部C顶部底部D2. 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若以表示氢气分子,图2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的是3吉他上的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它不紧时高,则绷紧的弦发声比它不紧时A振幅一定更大 B振幅一定更小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 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4对比图3中我国2017年
2、发电量和2030年预测发电量,预测A. 火电发电量将减少B. 水电发电量将增加C. 我国将以核能发电为主2017年发电量(单位:亿千瓦时)火电 4662772%太阳能 9671%核电 24814%风电 29505%水电 1189818%2030年预测发电量(单位:亿千瓦时)火电 47570 55%太阳能 9300 11%风电 10000 12%水电 15900 18%核电 3600 4%图3D. 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减小5如图4所示,通电导线a、b固定不动,左磁体对a的作用力为Fa,右磁体对b的作用力为F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Fa、Fb方向相反NSN+-+-+-+-Sab左右
3、左右左右左右C. Fa、Fb方向相反NSNSabD. Fa、Fb方向相同NSNSabB. Fa、Fb方向相同NSNSab6如图5所示金属球使小芳带电, 则小芳图5金属球A得到电子 B. 失去电子 C. 得到原子核 D. 相互排斥的头发带上同种电荷图6O4mP6mQF1F27. 如图6所示,OQ是水平地面,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O匀速直线运动到Q. OP段拉力F1为300N,F1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PQ段拉力F2为200N,F2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则A. W1 W2 B. W1 P2 D. P1 G乙.甲受到的摩擦力A大于5N B等于5N 甲乙F1=5NF2=10N图7M(甲物态)放
4、热吸热吸热M(乙物态)M(丙物态)图8C大于乙受到的摩擦力 D等于乙受到的摩擦力9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8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A固 液 气 B气 液 固 C气 固 液 D液 固 气10如图9所示,甲、乙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从相同高度静止释放,甲球下落过程中经过P、Q两点.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着地瞬间,两球的动能相等B. 甲球在P点和Q点的机械能相等C. 释放瞬间,两球的重力势能相等乙(后拍)西 东广州塔甲(先拍)图10西 东 甲PQ乙水图9D. 从释放到着地,两球所受重力做的功相等11. 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10所示.拍照过程中
5、车可能A向西加速 B向东加速 C向西减速 D向东减速图11甲透镜10201020主光轴0乙透镜102010200B乙透镜主光轴主光轴主光轴主光轴101020200A乙透镜102010200D乙透镜102010200C图1212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 图11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图12中哪幅图可能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乙透镜的光路图第二部分(共64分)二、填空 作图题(共24分)13. 两条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13所示.(1)该透镜是_透镜(选填“凹”、“凸”).(2)光线a射向水面.在图中画出a的反射光
6、线;大致画出a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标示出反射角r1和折射角r2.容器空气水a主光轴透镜图13F1F2图14O(3)逐渐往容器中加水,光线a在容器底形成的光斑会_(选填“左移”、“右移”、“不动”). 14O为支点的轻质杠杆原处于水平静止.现同时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1 、F2(如图14).(1)此时杠杆能否保持平衡?_(2)画出图中F1的力臂l1.15.(1)图15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_m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2)关于图15现象的成因,十七世纪有两种观点.观点一:否认大气压存在,玻璃管内本应充满液体,液面下降是因为管内的部分液体变成气体,管内气体越多,液面下降越多.观点二:
7、管内液面上方是真空,大气压支撑起液柱.帕斯卡为了验证哪种观点正确,将两根长12m规格相同的玻璃管分别装满水和酒,倒置在相应液体槽中.酒的密度比水小,且比水易变成气体. 若观点一正确,应出现图16中_图的现象.若观点二正确,应出现图16中_图的现象.图15760mm734mm真空水银图16甲水水酒乙水酒丙水水酒16测量某液体密度的实验如图17所示,液体的质量为_g,依据公式=_,液体的密度为_g/cm3.测空注射器的质量电子秤图17测装有20mL液体的注射器的质量17. 小明用图18中的动滑轮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测出A移动的距离s、水平拉力F和A的重力G.(1)以上条件能否求出此时滑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广东省 广州市 中考 物理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