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温馨提示: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不要在本试题卷上答题,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答案要分别填涂,书写在“语文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区。3.考试开始前,请将姓名和准考证号写在本页上方空白处;“语文答题卡”上的有关事项,按“特别注意”的要求填写。考试结束,应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阅读下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选段,完成下面小题。老师告诉我,一百年前,古老的中华大地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播撒信仰的火种, 真理的强光。这束光, 了井冈山上的革命理想。星星之火,可以lio原。这束光, 了
2、长征路上的正确方向。雄关mn道,万水千山。 这来光,辉耀了宝塔山上的民族希望。保卫华北,保卫黄河。这束光, 了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翻地覆,正道沧桑。你看,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 给选段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 dn 燎 漫 yoB. yn 嘹 漫 yuC. dn 嘹 慢 yuD. yn 燎 曼 yo2. 依次填入选段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A. 照亮 映照 点亮 激发B. 点亮 映照 激发 照亮C. 点亮 激发 照亮 映照D. 照亮 激发 映照 点亮3.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选段中加黑的词语“火种”“真理”“理想”都是名词
3、。B. “播撒信仰”“保卫黄河”“横渡长江”三个短语结构相同。C. 从句子语气分类看,选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祈使句。D. “天翻地覆,正道沧桑。”这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答案】1. A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诞生(dn shng):指人的降生或新事物的出现;降生,出生;比喻新事物的出现。燎原(lio yun):火焰烧原野,比喻事态不可阻挡;比喻盛大;指代大火。雄关漫道(xing gun mn do):面前的道路曲折艰险。辉耀(hu yo):光辉,光耀。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照亮:照射使明亮。点亮:点火使发亮光。映照:呼应;照射;映射。激发:
4、激之使奋起。第一空:“真理的强光”应该是被“火种”点亮,应使用“点亮”;第二空:在此形容使之树立革命理想,应使用“激发”;第三空:在此形容照亮长征道路,应使用“照亮”;第四空:“天翻地覆,正道沧桑”表现了人民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气势磅礴,雄壮有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指的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之间的战斗,据此应填“映照”;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D.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天翻地覆”是并列短语,“正道沧桑”是主谓结构,结构不对称,未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用“天翻地
5、覆”形容人民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带来的变化,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故选D。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全场的目光和掌声一下子都集中到竖立在操场主席台前的旗杆上。B. 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于时代。C. 我们听到一个中学生见义勇为的英勇事迹对我们教育意义很大。D. 由于游泳场所的不断建设,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搭配不当;删去“和掌声”;C结构混乱;删去“我们听到”或在“对我们”前添加“,这”;D介词使用不当;删去“由于”;故选B。5. 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6、)A.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敝人”“劳驾”是谦称,“高邻”“家慈”是尊称。B. 关雎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速”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C.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谪”和“迁客骚人”的“迁”都是被贬官、降职的意思。D.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如渔家做秋思满江红(小住京华)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家慈”是谦称,“劳驾”是尊称;故选A。6. 默写。青少年应胸怀天下、立志高远:树立“_,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正确价值观;增强“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大道之行也,_”的理想信念,践行“居天下之广居,立天
7、下之正位,_”的责任担当。青少年还要体察万物、志趣高雅:读王维的“人闲桂花落,_”,听懂“落花”之声;读陶渊明的“芳草鲜美,_”,欣赏“落英”之美;读陆游的“_,只有香如故”,品味“落梅”之香;读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_”,体悟“落红”之情。【答案】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江山如此多娇 . 天下为公 . 行天下之大道 . 夜静春山空 . 落英缤纷 . 零落成泥碾作尘 . 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娇,落英缤纷,零落,碾。7. 自2021年
8、秋季学期“双减”政策落地以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得以远离辅导班、题海战,有更多时间读自己喜爱的书。为进一步激发读书热情,提升阅读品质,班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读书交流会,请根据有关要求,完成下面两个任务。(1)任务一:解读表格 揭秘阅读魅力下面两图是“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请根据图表所示,将下面语段空缺处补充完整,注意语言的准确和连贯,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双减”后,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阅读能够_。调查显示,课外阅读时长方面,“双减”前日均阅读30分钟以上者占46.81%,“双减”后这一比例提升至77.73%,其中变化最大的为_,从6.38提升至21.28%
9、;课外阅读量方面,“双减”前仅27.66%的同学一学期完成20本以上阅读,“双减”后这一比例增到40.43%,其中30本以上者从6.38提升至17.03%,变化最为明显。总体来说,学生的课外阅读_。(2)任务二:推荐经典 分享阅读收获“双减”之后,读什么样的书,许多同学还存有不少困惑。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参照示例,给同学推荐一部名著,并写出推荐理由,不超过90个字。示例推荐书目:平凡的世界推荐理由:小说塑造了孙少安、孙少平两个平凡的农民兄弟形象,讲述了他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不平凡故事。他们的奋斗经历充满了正能量,读后让我们明自生活的意义,启发我们如何面对未来。推荐书目:_ 推荐理由:_【答案
10、】(1) . 示例:增加知识量 . 日均阅读60分钟以上者 . 阅读时长和阅读量均有增长 (2) . 示例:水浒传 . 推荐理由:我最喜欢水浒传,这本书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活,有敢作敢为的武松,有嫉恶如仇的鲁智深等;有离奇的故事情节,给人以启迪,引人深思。【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一空,考查联系实际的能力。结合实际谈“阅读”的好处,如阅读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可以让我们经常思考,思考更有深度;阅读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让人生更有意义;阅读可以增加生活的宽度和厚度;等等。二空,考查图文转换。结合“从6.38提升至21.28%”,观察图一,可知其中变化最大的为日均阅读
11、60分钟以上者。三空,考查图文转换。结合图一、图二的标题和图中数字的变化可知,“双减”后,学生的课外阅读方面“阅读时长和阅读量均有增长”。【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推荐词的拟写。首先要熟悉名著,对作品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抓住某一个方面谈阅读的价值,推荐给他人即可。如推荐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让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让我学会了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磨难,用钢铁般的意志与顽强的精神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二、阅读与鉴赏(共45分)(一)(7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12、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呢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8. 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长于律诗,有“杜律”之称。春望为五言律诗,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B.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代表作我爱这土地,诗节形式自由,句子长短错落,不讲究押韵和对仗。C. 甲诗颈联写出了战争离乱中人们共有的一种心情,能够引起广泛的同情和共鸣。D. 两首诗都是基调沉郁、
13、感情凝重,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9. 甲诗以“_”字领起前四句,由远及近,视域开阔;乙诗以“_”一词统领四句,由近及远,虚实相映,以声夺人。10. 情到深处,诗人泪目。杜甫和艾青之“泪”有什么相通之处?【答案】8. D 9. . 望 . 歌唱 10. 因为他们都有一腔爱国热情,而且国家都在遭受战争的摧残。(意思对即可)【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D.甲诗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烽火”是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在此指安史之乱的战火,“烽火连三月”直言战事之久,战争背后是家人的离散,国家的破败;此时能够
14、传达报平安的“家书”就显得弥足珍贵,“抵万金”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家书的珍贵,渴望得到家书以解对家人的思念。此句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思是: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搔”为动词,表现了诗人因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才不知不觉搔首徘徊。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借助诗人衰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心系国事,不禁伤时忧国的情怀,思亲之切,感叹自身命途多舛的悲伤。称甲诗“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
15、希望”分析有误;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第一空:甲诗前四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思是: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诗歌开篇描绘远见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近处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均为诗人所见,可见甲诗以“望”字领起前四句。第二空: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鸟“歌唱”自己所见;“土地”为万物生长、繁衍提供营养,是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而现在的
16、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风雨”是指祖国正被侵略者无情的践踏,祖国正在经受着苦难;“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中的“激愤、激怒”是中国人民看到祖国被侵略时内心的感受,愤怒并且进行着反抗,是不屈不挠的反抗战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中“黎明”代表光明与未来,代表“风雨”(苦难)终会过去,生机与希望还会回归这片“土地”,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而作者身为一只鸟,看似身单力薄的一只鸟,它从未放弃对祖国热忱的爱,它“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乙诗以“歌唱”统领作为一只鸟的所见。【10题详解】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甲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提到了作者的流泪,其意思是:忧心伤感见花开却
17、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诗人是为自己的处境而落泪,此时正值“安史之乱”,战事持久,战争背后是家人的离散,国家的破败,诗人为国家遭受战争的摧残而落泪,体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鸟;“土地”为万物生长、繁衍提供营养,是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而现在的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祖国正被侵略者无情的践踏,祖国正在经受着苦难;而作者身为一只鸟,看似身单力薄的一只鸟,它从未放弃对祖国热忱的爱,它“用嘶哑的
18、喉咙歌唱”“眼里常含泪水”,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它愿意将“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作者面对遭受苦难的祖国,愿意倾其所有,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愿意为祖国而献身),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据此可知,作者创作诗歌的时候国家都在遭受战争的摧残,杜甫和艾青之“泪”都饱含对国家的热爱。(二)(13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
19、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踏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2)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细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节选自宋濂宋学士文集)注:王冕:元末著名画家、诗人。诸暨:今浙江境内。挞:用鞭棍等打人。长明灯:佛
20、像前昼夜不熄油灯。韩性:元末大学者。1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无从致书以观 听妇前致词(石壕吏)B. 录毕,走送之 双兔傍地走(木兰诗)C.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执策而临之(马说)D. 父怒,挞之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12. 翻译下列句子。(1)以人多以书假余。(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13. 甲、乙两选段最能体现宋濂、王冕好学的一个字分别是_、_。14. 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大家,善于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请从两选段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处,简要分析这一手法的作用。【答案】11. B 12. (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安阳韩性听说后
21、,认为王冕与众不同。(或译为“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他感到很惊异”也可) 13. . 嗜 . 痴 14. 示例:(1)以先达的“叱咄”和“我”的“色愈恭,礼愈至”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训斥的刻苦学习态度。(2)以佛像的“狞恶可怖”与王冕的“恬若不见”相对比,突出了王冕能够不被外物干扰、聚精会神读书的优秀品质。(意思对即可)【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得到/表达;B均译为“跑”;C书/马鞭;D代词,指王冕/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
22、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以是:因此;以:把;假:借;余:我;(2)闻:听说;异:对感到惊异。【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文“余幼时即嗜学”意思是: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嗜”有“喜欢,爱好”之意,表现了宋濂的好学;乙文“儿痴如此”意思是: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痴”有“痴迷”之意,表现了王冕的好学。【14题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甲文画线句“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意思是: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联系前文“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可知,此句将
23、先达的斥责与“我”恭敬的态度进行比较,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作者求学时态度恭敬,一心向学、不怕训斥的刻苦学习态度。乙文画线句“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意思是: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将佛像的面目狰狞凶恶与坦然读书的王冕进行比较,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王冕能够不被外物干扰、聚精会神读书的优秀品质。【点睛】(甲)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山东省 枣庄市 中考 语文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