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主要生产技术.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芦笋主要生产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芦笋主要生产技术.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芦笋主要生产技术1、选好地块芦笋的根系属于须根示,根群发育特别旺盛,地下茎上发生的肉质根,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力强,排灌条件良好,光照充足以富含有机质的微酸砂壤土最好。2、选准品种芦笋品种很多根据市场需求,应选用抗病力强、抗倒伏、出笋粗壮、整齐,顶端不易散头,商品率高,产量高适宜加工的阿波罗、紫色激情、特来蜜等杂交一代优良品种。3、育苗定植育苗地应选择坐向朝南、避风向阳、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pH值在5.86.7之间的无病菌的砂质壤土地块。苗床要经多次翻耕后再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千克,并做成1.3米宽、长度不限的龟背形床畦。绿芦笋种子春播时间为3月25日至4月5日,秋播时间为7月28
2、日至8月8日。芦笋种子皮厚坚硬,角质化强,吸水困难,发芽缓慢,所以在播种前需用50-55温水浸浸泡2-3天,再放在25-30的环境下催芽,当有5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亩播种量为500克,点播或条播均可。播后必须用焦泥灰和过筛后的肥土细泥进行覆盖,然后再盖薄膜。播种后应保持苗床土壤湿润,久旱无雨时应引水沟灌,灌后即排;如遇雨天,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有20%30%幼苗出土时应揭去覆盖物。在苗高610厘米时浇一次稀薄的有机液肥或尿素,及时清除杂草,并用多菌灵抑太保、辛硫磷等防治褐斑病、斜纹夜蛾及地下害虫。4、定植深翻整地。为保证土层深厚,芦笋根系生长良好,一般要深耕30-40cm,并充分晒白。
3、施足基肥。在种植带内,亩施腐熟土杂肥2500-3000kg,复合肥40kg。并做成小高垄。垄间距为1.2-1.5m。合理密植。每垄定植一行,株距为0.3-0.35m,亩栽1200-1500株,并注意其方向性。5、定植后的管理 覆土及中耕除草。 施肥。施肥技术准则是增施腐熟有机肥,禁止使用未腐熟的人畜粪肥和饼肥。提倡施用生物肥料。并要做到合理施肥,改进施肥技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环境。幼龄期的施肥原则为薄肥勤施,一般定植后一个月开始施肥,每月施一次,每次以复合肥10-15kg为宜,到秋季应重施一次秋发肥,每亩施复合肥20-25kg。 排灌水。霉雨季节注意及时排除积水,冬前注意浇一次越冬水。 打顶
4、。当植株长到100-120厘米时,可打顶,防止倒伏。 芦笋病虫害主要有茎枯病、褐斑病和蓟马、夜蛾类等,药剂防治采用多菌灵、芦笋清、吡虫啉、抑太保等高效果低毒农药。6、多年生芦笋栽培要点 避雨留养母茎。一是选择晴天留养母茎,一般要求母茎留养初期有5天以上的晴好天气;二是采用塑料大棚覆盖栽培。适时适量留养母茎适时,就是要在芦笋嫩茎发生量多,抽生快,笋田茎芽出土整齐的出笋高峰期留养母茎,使母茎留养快而整齐,减少病菌感染机会。适量,就是母茎的留养数量要根据不同的笋龄,根盘大小和春、秋母茎期来决定。一般掌握在二年生芦笋每棵盘留2-3根,三年生3-4根,四年生以上的5-6根,并视棵盘大小适当增减,要选留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芦笋 主要 生产技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