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知识点《辛弃疾词两首》训练提高-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docx
《高一知识点《辛弃疾词两首》训练提高-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知识点《辛弃疾词两首》训练提高-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知识点辛弃疾词两首训练提高|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1背诵、默写:A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 , 。B , ,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C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 。解析:背诵默写必须准确无误,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不能多也不能少。答案;略。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遥岑远目。 (2)休说鲈鱼堪脍。(3)倩何人唤取。 (4)?英雄泪。(5)舞榭歌台。 (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7)寻常巷陌。 (8)赢得仓皇北顾。(9)赢得仓皇北顾。 (10)烽火扬州路。解析:在古诗文的词语中,除了生
2、字难字,特别要注意古今同形异义的词语,如题中的风流、寻常、赢得、北顾、路等。答案:(1)岑(cn):小而高的山。(2)脍(kui):把鱼肉切细。词中是说鲈鱼味美,脍炙人口。(3)倩(qin):请人家替自己做事。(4)?(wn):擦试。(5)榭(xi):建在高台上的房子。(6)风流:指杰出、超群,如风流人物。在本词中具体指的是“舞榭歌台”这些历史的遗迹。(7)寻常: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形容窄狭。现引伸为普通、平常。(8)赢得:一般用作褒义。但本词中是用作贬义,含有讽刺的意味,意即“落得”,表示得到一个不好的结局。(9)北顾:向北观望。但在本词中表示的意思是“对中原失土,仅能北顾而已”
3、。(10)路:宋朝时的行政区划。3说明下面句式的特点(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解析:诗词由于协韵、平仄和表意的需要,常常改变正常的语序,运用所谓“倒卷之笔”(即倒装句式),鉴赏时对这些诗句要防止误读,并细细体会它的妙处。答案:(1)正常语序“玉簪螺髻,献愁供恨”,词中是主谓倒装,好处,一是协韵,二是突出愁恨。(2)正常语序“江南游子,落日楼头,断鸿声里”,词中也是主谓倒装,好处是先写哀景,以景衬人,更显内心凄楚。(3)这是写半句留半句。原句是
4、“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现在缩住半句,让读者补充,使诗含蓄而有韵味。(4)正常语序是“无处觅英雄孙仲谋”,这是因为协韵的需要,“处”,起首用韵。(5)正常语序当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前),烽火(遍)扬州路”,词中突出“四十三年”,用漫长的时间,抒发沧桑之感。(注意:有的参考书理解为“扬州路上的烽火”,是对“路”字的解释有误。)4下面对已经学过的四首词的韵脚和句式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1)念奴娇的韵脚是:物、壁、雪、杰;发、灭、发、月。这首词,气势豪雄,风格飘逸,让人想象拍板高唱之时,一定能使江波鼎沸!这雄伟的气势当然来自命意,但韵脚激越短促的入声,用在怀古的题目下,有助于造成寂灭激切的气氛
5、,结尾押“月”字,呼应“?”字,更有飘逸出尘的感觉。(2)定风波声、行、生、迎、晴,押同一平声韵;马、怕,押仄韵;醒、冷,押另一仄韵;处、去(古韵同部)押又一仄韵。其特点是;(1)上片为二平二仄一平,下片为二仄一平二仄一平的韵脚。(2)5句押平韵一韵到底,在每一个仄收句后跟二字衬句,与仄收字同韵,一共三处,三韵三转。这首词用韵句的平仄声韵脚交替出现。平仄交错,平韵为主,很好地表达了那种自在洒脱之情。(3)水龙吟押的是仄声韵,依次是际、髻、子、意、未、气、此、泪。句式上,上片用倒卷之笔,多整齐的对句;下片用转折之法,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交错运用,文笔多变,而有“裂竹之声”。(4)永遇乐有平韵、
6、仄韵两体,本词系平韵,依次是处、去、住、虎、顾、路、鼓、否;韵脚响亮。句法大多为四字句,而以五字句或六字句结住一层,句型整齐之中又有变化。解析: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句式(节奏)、押韵、平仄等方面,因此,鉴赏诗词的平仄,特别是押韵的情况,体会它与诗词情感的关系,就是诗词鉴赏的重要内容。刚接触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掌握一定的声韵知识,注意从这方面多加分析,也便不觉困难。答案:(4)(本词系仄韵)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技巧?它们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7、去。(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解析:这是写作技巧鉴赏题,解答此类题目,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并且能够运用知识对具体的语言进行分析,这就是所谓“化知识为能力”。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在反复训练中提高。答案:(1)用了比喻、拟人和移情的手法。玉簪螺髻,用比喻写山之形。献愁供恨,用拟人写山之神。山无所谓愁与恨,但是词人满腹忧愁,于是在他的眼里,所有的自然景物仿佛也都披上了忧苦愁恨。这是移情于景的手法。“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反过来,又更能表示人内心的愁苦。(2)用了比喻,衬托的手法,词人用“落日”、“断鸿”这样的衰败景物,衬托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同时,辛弃疾也用“落日”比喻南宋国势
8、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3)用缩句和比喻的手法,风雨,喻词人一生飘泊,身世浮沉。“树犹如此”,用缩句的手法,表达“时不我待”的感受。同时,“风雨”也喻南宋在风雨飘摇之中。(4)用了借代、象征和比喻的手法,“舞榭歌台”代指孙权创建的功业,也是当年承平气象的象征。“雨打风吹”喻历史的风雨。这个诗句用形象描写的方法,说明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5)用借代、比喻、夸张的手法,金戈铁马,代精锐的军队;气吞万里如虎,比喻兼夸张,形象地描写了当年刘裕北伐所向披靡的气势。6水龙吟登建
9、康赏心亭的词眼在哪里?它的含意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围绕它展开描写的?解析;通过分析词眼把握作品的主题,是鉴赏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本题旨在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方法的理解。答案:词眼在“登临意”三字,词人登上赏心亭,目的是抒发自己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愁。词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断鸿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登临意”,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登临意”,再用张翰、刘备、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登临意”。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请你具体说说,他的用典好在哪里?解析:辛弃疾很会用典,他作此词时,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辛弃疾词两首 知识点 训练 提高 高中语文 基础知识 总结 大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