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实验汇总(共12页).doc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实验汇总(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实验汇总(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实验一测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常考点1.实验原理:_2.实验测量器材及作用(小车、斜面、金属片、停表、刻度尺)金属片的作用:确保小车终点始终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计时。停表的作用: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刻度尺的作用:测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3.在放置斜面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要较小,因为斜面的倾斜程度太大会使小车滑行太快,不方便计时4.物体运动距离的确定:在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时,要“头对头”或“尾对尾”测量。5.路程s(估读分度值下一位)和时间t的读取。6.小车从斜面顶端(不计摩擦)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机械能及其转化: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变。7.小车在各阶段的速度大小
2、的判断: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8.增大小车的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9.实验数据处理。10.多次测量的目的: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实验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常考点1.实验测量工具:停表、温度计2.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从下到上;拆除顺序:先用灯罩灭酒精灯,然后从上到下3.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4.研究对象应选取小颗粒(粉末状)固体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试管壁或底;被加热固体尽可能用粉末状,这样受热均匀5.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缓慢,从而使其熔化过程放缓,便于观察温度变化规律。6.使用搅拌棒的作用: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
3、7.使用石棉网的作用: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8.收集多组实验数据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9.熔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及热量的变化规律。10.曲线图的绘制及熔化时间的判断。11.根据表格数据或曲线图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点、某温度下的状态。12.熔化前后曲线的倾斜程度不一样的原因(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不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3 实验结论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熔化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物质先变软再变稠,然后变稀温度一直在升高 。实验三探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常考点1.测量仪器:停表,温度计。2.组装器材的顺序
4、:从下到上;拆除顺序:先灭酒精灯,然后从上到下。3.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4.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减少加热的水的质量;用初温较高的水;适当加大酒精灯的火焰;烧杯盖上纸板(减少热量散失)带孔的目的:烧杯内外大气压相同等5.沸腾时气泡的特点: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6.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7.绘制温度一时间图象。8.水的沸点的判断:水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温度保持不变,温度一时间曲线此时平行于时间轴,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此时水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9.水沸腾温度变化的特点。10.沸点非100的原因:液体沸点随大气压的减小(增大)而降低(升高)。
5、当地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导致水的沸点低于100;杯口的盖密封较严时,烧杯内的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导致水的沸点高于100。11.烧杯口产生“白气”原因: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12.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与热量之间的关系: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3.热量相关计算。实验结论液体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实验四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常考点1.本实验所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平面镜、量角器器、硬纸板(光屏)、激光笔、笔、直尺平面镜的作作用:做光路的反射面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硬纸板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纸板与平面镜镜的放置要求及目的:平面镜水平放置,硬纸板垂直在水平面
6、上;若不垂直放置,则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3.本实验应选择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的目的:使实实验现象更加加明显。4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的目的:显示光传播播的路径。5.光线位置确定:在纸板的光线上描点,再连接并标上方向6.人射角与反射角的识别和关系: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7.“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将两纸板中任意一纸板向后折观察另一纸板上面是否有反射光线,若纸板上没有光线,说明三线共面。8.验证光路可逆的方法:将激光笔逆着反射光线射出,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是否重合。9.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实验结论(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7、(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结论实验五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常考点1.本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比较法,等效替代法2.本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刻刻度尺、白纸、笔、光具座、火柴(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选择薄玻璃板的目的:防止有重影,太厚的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会成像,产生重影。(3)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做实验: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4)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5)白纸的作用:标注镜面、物、像的位置。3.选择较暗的实验环境:使实验现象更明显。4.玻璃板要与水平面垂直放置:确保像能与蜡
8、烛完全重合。注意:若玻璃板向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若玻璃板向未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下方偏低处。5.验证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的方法:用光屏承接不到蜡烛成的像。6.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物体同侧。7.选择方格纸比白纸好的原因: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像和物的位置。8.蜡烛在玻璃板后成像像的原理:光的反射。9.多次测量的目的: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10.若测得的物体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等,可能的原因(1)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2)后支蜡烛与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3)玻璃板过厚(4)测量长度时存在误差等。11.经过多次实验,在白
9、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步骤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或将纸沿镜面所在的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实验结论(1)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虚像。像和物的位置。实验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常考点1.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2.凸透镜焦距的测量(1)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源,在另一侧移动光屏,当光屏承接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时,该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2)当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的一半即为焦B距3.实验日时要确保烛焰、凸透镜的
10、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让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4.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1)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2)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或蜡烛在焦点上5.根据物距与像距(或焦距)的关系判断成像的特点及应用。6.根据像的大小要求调整物体、凸透镜或光屏的位置。(同向性,你靠近我远离,像距越大像越大)7.用纸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光屏上仍会成完整的像,但像会变暗些:因为物体各个部位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总有一部分透过凸透镜到另一侧,成像在光屏上。8.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加透镜时像的变化问题(1)加凸透镜(远视眼镜):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换焦距小的透镜)(2)加凹透镜(近视眼镜):物距变小、
11、像距变大像变大。(换焦距大的透镜)9.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像在光屏上的位置越来越高。调节原则: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调节方法将光屏向上移动将蜡烛向上移动;将透镜向下调节。(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对调物与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还能成像原因:光路可逆。实验七测量物质的密度常考点1.实验原理:密度公式2.天平的使用和读数。3.量筒的使用用和读数。4.测量体积的一般和特殊方法(1)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相关长度计算体积。(2)测量不规则且较大的物体体积:采用量杯,利用排水法测量。(3)测量吸水性物体的体积:D采用海的防水性薄膜包裹;让其吸足水再测量。(4)测量易溶于水的物体体积:可采用
12、“细沙”法。(5)测量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体积:“针压法”,针要细;“助沉法”。(6)粉末物质体积的测量:可直接用量简测量体积。5.实验步骤的补充、排序、设计及改正。6.实验表格的补充。7.密度的计算或表达式(1)基本公式:(2)等容法测密度:(两种物质的体积相等)(3)等压法测液体密度:(两种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4)等效替代法:使待测物体(固体)悬浮于某液体中(如盐水测鸡蛋的密度)。(5)浮力法:(浸没于液体中)。用天平和量简测量物体密度中的偏差分析(1)由操作顺序引起的误差测量固体密度:先测体积、后测质量;測测量的体积为准确值,物体表面有液体附着使所测物体质量偏大,最终导致所测密度偏大测量
13、液体密度:先测测体积、后测质量;测量的体积为准确值,由于量筒内壁有残余液体使所测液体质量偏小,最终导致所测密度偏小(2)由操操作不当引引起的误差没按“左物右码”测量物体质量,质量测量有可能值偏大,导致所测密度偏大;若砝码有缺损,会导致所测物体质量偏大,导致所测密度偏大;若砝码有污垢,会导致所测物体质导致所测密度偏小;量偏小若测量体积时,有水花溅出体积偏小,导致所测密度偏大会使所测物体9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10.判断物体是否实心。实验八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常考点1.实验使用方法: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科学推理理法。2.让小车从同一余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的的目的:使小车到到达水平面时具
14、有相同的速度。(控制变量法)3.小车到达水平面后能继续运动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而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受到了阻力的作用。4.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转化法:距离的远近,体现速度变化的快慢)5.实验推理:如果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去。(科学推理法)6.小车在水平面停下来的原因:受到摩擦力的原因同时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7小车在是平面上铺设的材料不同来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斜面不能铺。实验九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常考点1.研究对象的选择:小车、卡片。(1)选择小车的原因: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2)选择卡片和较轻卡片的原因:忽略卡片自
15、重又对实验的的影响。2.平衡状态的的选择:选择静止而非非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静止状态容易观察。3.定定滑轮的作用:减小摩擦和改变力的方向。4.实验平台的要求:水平且光滑,减小重力和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5.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平衡的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必必须保持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两个力共线线,方向相反,分别改变两个力的大小,观察小车能否处于静止状态。(2)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必须保持物体所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通过扭转一定角度研究物体的角度来判断,看小车是否处于静止状态。(3)探究平衡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必须保持研究物体所受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
16、直线上,用剪刀剪开小纸片,观察纸片是否保持平衡状态。实验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实验十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常考点1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2.转换法的应用:实验中应使使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用了二力平衡的原理。得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拉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擦力的大小。3.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只改变压力的大小。(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只改变接触面的(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
17、面积的关系:必粗糙程度。须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改变接触面积大小。4.根据实验数据描绘摩擦力随压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象。5.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总结。6.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过程中很难保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装置不需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能方便、准确地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积和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滑动摩擦力越大。实验专题实实验十一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常考点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物体的形状2. 选用海绵不用木板变:更有利于观察实验现象。3. 物体的形状转换法的应用:通过被压物体
18、的凹陷程程度来比较压压力的作用效果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实验结论总结:由实验方案对比得出的结论。6判断实际生活中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1)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实验十二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1. 实验装置的检查和调整:检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调整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相等
19、(1)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用手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中的液柱是否变化,若变化,则气密性良好若不变化就是漏气。(2)调整整U形管,使其左右两液面相平: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转换法的应用:根据U形压强计中两管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3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控制探头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改变方向,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控制探头在同种液体,方向不变,改变探头的深度,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控制探头在相同深度,方向不变,改变液体密度,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4)探究液体压强与容器
20、形状是否有关的操作及结论控制其他变量均相同,只改变容器形状容器器形状无关。实验结论:(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不同方向处,液体的压强相等;(3)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实验十三(四) 探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和阿基米德原理命题点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2用称重法计算力3,控制变量法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让同物体没入同种液体中的体积不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深度的关系(让同物体浸没于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让同一物体分别浸没于密度不同的液体中)4 数据、图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 实验 探究 汇总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