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反应性关节炎(T-CACM 1164—2019).pdf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反应性关节炎(T-CACM 1164—201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反应性关节炎(T-CACM 1164—2019).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11.020 C 05 团体标准 T/CACM 1164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反应性关节炎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in Chinese medicineReactive arthritis 2019-01-30 发布 2020-01-01 实施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发 布 T/CACM 11642019 I 序 言 为落实好2014 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任务,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开展对
2、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考核评价、审查和发布等工作。此次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共计240项,根据学科分为内科(含糖尿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肿瘤科、整脊科、耳鼻喉科11个专业领域,分别承担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任务。根据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工作方案(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53号)文件要求,中华中医药学会成立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11个学科领域专家指导组,指导项目组按照双组长制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工作(其中有8个项目未按期开展)。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的指导下,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
3、起草印发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技术要求(试行)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评价方案(试行)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草案)格式说明及规范(试行)等文件,召开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培训会及论证会20余次,组织专家近280余人次召开25次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审查会,经2次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审议,完成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工作。其中,有171项作为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发布,56项以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结题,5项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建议结题。按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审议结果,结合各项目组实际情况,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进行编辑出版,供行业内参考使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 顾 问:王永炎、
4、李振吉、晁恩祥。组 长:张伯礼。副组长:桑滨生、蒋 健、曹正逵、洪 净、孙塑伦、汪受传、唐旭东、高 颖。成 员:谢雁鸣、李曰庆、裴晓华、罗颂平、杜惠兰、金 明、刘大新、杨志波、田振国、朱立国、花宝金、韦以宗、毛树松、卢传坚、赵永厚、刘建平、王映辉、徐春波、郭 义、何丽云、高 云、李钟军、郭宇博、李 慧。秘 书:苏祥飞、李 慧。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指导组 学术委员会:王永炎、张伯礼、吴以岭、孙伟正、李乾构、沈绍功、张学文、胡荫奇、凃晋文、姜良铎、沈庆法、姚乃礼、晁恩祥、钱 英、陈绍宏。组 长:孙塑伦。副组长:唐旭东、高 颖。成 员:李建生、冼绍祥、周亚滨、刘建平、张洪春、何立群。秘书组
5、:赵宜军、赵进喜、常静玲、林芳冰。T/CACM 11642019 II 目 次 前言.引言.IV 1 范围.1 2 术语和定义.1 3 临床诊断.1 3.1 西医诊断.1 3.2 中医诊断.2 3.3 鉴别诊断.2 4 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2 4.1 概述.2 4.2 辨证论断.3 4.3 其他疗法.4 5 预防与调护.4 5.1 预防.5 5.2 调护.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反应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文献研究和评审.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文献评价表格工具.9 参考文献.12 T/CACM 11642019 III 前 言 本指南按照 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
6、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本指南负责起草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本指南参加起草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河南风湿病医院河南风湿病研究所、山东省中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刘维、范永升、朱跃兰、娄玉钤、刘英、刘健、彭江云、高明利、王新昌、喻建平、苏励、林昌松、
7、庞学丰、杨德才、陆燕、李艳彦、曹文富、薛斌、吴沅皞、高晶月。T/CACM 11642019 IV 引 言 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内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反应性关节炎(Reactive arthritis,ReA)具有起病急、易复发等特点。目前反应性关节炎尚无特异性或根治性的治疗方法,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和缓解关节疼痛,防止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中医治疗本病具有显著优势。本指南制订的主要目的是推荐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反应性关节炎的中医药诊断与治疗方法,
8、指导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规范使用中医药进行临床活动,能更好的服务临床和患者。本指南计划将定期更新。由本指南工作组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讨论会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更新。本指南研制经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供。资助单位的观点或利益不会影响最终推荐建议的形成。参与本指南开发小组的所有成员声明:他们与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无利益冲突。T/CACM 11642019 1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反应性关节炎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反应性关节炎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的建议。本指南适用于 14 周岁以上人群反应性关节炎的诊断和防治。本指南适合中医科、风湿病科、免疫科、感染疾病科等相关临床科室医师使用。2 术语和定义
9、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反应性关节炎 reactive arthritis 一种发生于某些特定部位(如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感染之后而出现的急性非化脓性关节炎。其全身症状比较突出,一般在感染后数周出现发热、乏力和大汗,同时伴有关节炎,常表现为急性的、单一或少关节炎、非对称性分布等特点。注:中医无反应性关节炎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热痹”、“湿热痹”、“肠痹”、“痢后风”、“痹证”等范畴。3 临床诊断 3.1 西医诊断 3.1.1 诊断依据 参照 2012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修订的 风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的反应性关节炎分类标准1。3.1.2 病史 本病患者大都有临床感染的证据如泌尿
10、生殖道炎症、腹泻等。3.1.3 临床表现 本病患者大多由于感染后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伴有非对称性的寡关节炎,严重者可有关节外表现(如结膜炎、虹膜炎、皮肤、心脏与神经系统病变等),或典型脊柱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如炎性下腰痛、交替性臀区疼痛、肌腱端炎或虹膜炎),临床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单关节炎。3.1.4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指标:急性期可有白细胞升高,红细胞沉降率(ESR)、C 反应蛋白(CRP)升高;HLA-B27阳性对本病的诊断有意义;类风湿因子(RF)和抗核抗体(ANA)为阴性。T/CACM 11642019 2 病原体培养:有泌尿、生殖道感染可作尿培养或相关分泌物培养;有腹泻等肠道症状
11、可作便培养等。3.1.5 放射学检查 本病患者关节炎反复发作时可作 X 线检查,以明确其关节破坏;以中轴关节为主要表现者早期可出现骶髂关节炎,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非对称性椎旁“逗号样”骨化。3.2 中医诊断 3.2.1 中医病名诊断 反应性关节炎属于“热痹”、“湿热痹”、“肠痹”、“痢后风”、“痹证”等范畴,主要是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或饮食不节,而致正气不足,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羁留不去,与气血相搏,壅滞于肌肉、关节、经络而发病。3.2.2 中医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 年)4、中医内科学2、中西医结合内科学3、实用中医风湿病学5,结合证候文献
12、荟萃分析,最后通过专家共识法制订,临床常见证候如下:a)湿热蕴结证:关节疼痛肿胀,痛势剧烈、痛不可触,触之灼热,或发热烦渴,咽痛,目赤肿痛,外阴溃疡。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或粘腻不爽,舌红苔黄或腻,脉洪或滑数;b)风湿痹阻证:关节疼痛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身热恶风,咽干、咽痛。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c)脾虚湿困证:关节疼痛肿胀,面色萎黄不华,脘腹胀满,纳呆,小便调,大便溏软或腹泻,舌质淡胖,或齿痕,舌苔白腻,脉濡细;d)正虚邪恋证:关节疼痛肿胀,经久不愈,痛势绵绵,昼轻夜重,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伴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胁肋隐痛。舌质淡或淡红,苔薄白
13、,脉弦细或沉细。3.3 鉴别诊断 参照 2012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修订的风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反应性关节炎鉴别诊断。反应性关节炎(ReA)首先要与感染性关节炎相鉴别,此外需同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痛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急性风湿热等相鉴别。4 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 4.1 概述 T/CACM 11642019 3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本指南的辨证论治是指对反应性关节炎患者通过四诊合参,收集病史、症状、舌脉等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辨别证候,并根据证候拟定治疗方法。本病辨证准确,治法对证,选方切合病机,方可取得较好的疗效。4.2 辨证论治 4.2.1 湿热
14、蕴结证 病机:湿热蕴结,流注关节,不通则痛。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推荐方药:a)当归拈痛丸11(出自医学启源)加减。常用药:羌活、茵陈、猪苓、泽泻、黄芩、苦参、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人参、知母、炙甘草。(证据级别:b 级,强推荐)b)四妙散7-8、30(出自成方便读)加减。常用药:苍术、黄柏、牛膝、蚕砂、防己、虎杖、秦艽、忍冬藤、六一散、薏苡仁等。(证据级别:级,强推荐)c)清瘟败毒饮9(出自疫疹一得)加减。常用药:黄柏、苍术、牛膝、生石膏、水牛角、栀子、赤芍、白花蛇舌草、生薏苡仁、忍冬藤、生地黄等。(证据级别:级,强推荐)d)三藤清痹汤10 加减。常用药:青风藤、鸡血藤、忍
15、冬藤、生石膏、桑枝、丹皮、赤芍、白芍、穿山龙、知母、黄柏、生薏苡仁、陈皮、甘草。(证据级别:b 级,弱推荐)4.2.2 风湿痹阻证 病机:风湿之邪侵入机体,闭阻经络,不通则痛。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推荐方药:a)羌活胜湿汤(出自脾胃论)加减。常用药:羌活、独活、防风、川芎、秦艽、青风藤、赤芍、威灵仙、豨莶草等。(证据级别:二级,推荐强度:A)b)蠲痹汤6(出自杨氏家藏方)加减。常用药: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当归、川芎、乳香、木香、甘草。(证据级别:V 级,强推荐)4.2.3 脾虚湿困证 病机:脾虚不运,湿邪内停,阻滞经络,不通则痛。治法:健脾利湿,通络止痛。推荐方药:a)薏
16、苡仁汤(出自类证治裁)合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T/CACM 11642019 4 常用药:生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党参、白术、山药、白扁豆、当归、砂仁等。(证据级别:二级,推荐强度:A)b)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合薏苡仁12。常用药:白芍、炙甘草、薏苡仁。(证据级别:级,弱推荐)4.2.4 正虚邪恋证 病机:正气已虚,邪气留恋,瘀滞关节,不通则痛。治法:扶正祛邪,活血通络。推荐方药:a)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合知柏地黄丸(出自医方考)加减。常用药:独活、槲寄生、杜仲、牛膝、知母、黄柏、秦艽、防风、川芎、甘草、当归、生地黄 等。(证据级别:二级,推荐强度:A)b)
17、黄芪除痹汤13加减。常用药:黄芪、党参、当归、丹参、枸杞子、五味子、金银花、虎杖、怀牛膝、穿山龙、萆薢、炙甘草。(证据级别:b 级,弱推荐)c)桃红四物汤14(出自医垒元戎)加减。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等。(证据级别:V 级,弱推荐)4.3 其他疗法 4.3.1 中药外敷 取镇痛活络酊,先将药液喷于盒内附有的垫片上,再用手将垫片按压(或绷带固定)于痛处或相关穴位,一般按压 3min15min。用法:一次按喷 3 下5 下,一日 2 次3 次。(证据级别:V 级,弱推荐)4.3.2 中药熏洗 偏寒者,可用乌头汤加减熏洗,药物组成:川乌、草乌、红花、当归各 30g,川芎、白芍、
18、木瓜、牛膝各 50g,桂枝、麻黄各 35g。(证据级别:V 级,弱推荐)偏热者,八仙逍遥汤加减熏洗,药物组成:防风、荆芥、川芎、甘草、当归、黄柏、苍术、丹皮、川椒、苦参各 30g,土鳖虫、大黄各 10g、冰片 2g 等。(证据级别:V 级,弱推荐)上药放入熏蒸桶内,将食醋与水按 1:5 比例置于桶中,以没过药物 3 寸为度,煎煮 30min,然后将患处置于桶上熏蒸,手蘸药液搓洗(偏寒者药温应控制在 1840度为宜,偏热者药温应控制在室温或者皮温为宜)。药液凉后,再加热熏洗。每次熏洗 1h,每日 2 次。洗后药渣仍置桶中,下次洗前再加热 5min10min(因煎煮水分蒸发,每日按上述醋水比例适量
19、加入)。1 剂药熏洗 10 天,3剂为 1 个疗程。4.3.3 针刺疗法 取穴:双膝眼、鹤顶,此两穴为主穴,大椎、外关、阳池、合谷、梁丘、血海、足三里、阴陵泉、昆仑、太溪、三阴交,常规消毒后,偏热者,可选大椎穴用三棱针快速点刺放血,余均为针刺法T/CACM 11642019 5 15,平补平泻,1 次/日,30min/次。(证据级别:V 级,弱推荐)5 预防与调护 5.1 预防 腹泻患者应先积极治疗肠病,去除病因,注意饮食卫生,禁食寒凉辛辣等食物;感冒患者应适寒温,避风寒;小便淋漓不尽者应饮食清淡,多饮水;外阴溃疡患者应保持外阴清洁,防止反复感染。5.2 调护 关节肿胀疼痛发作期间,应卧床休息
20、,避免肿胀关节负重及压迫,肿痛减轻后及时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引起关节活动障碍。T/CACM 11642019 6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反应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文献研究和评审 A.1 临床证据的检索 以“反应性关节炎”、“赖特综合征”、“Reiter Syndrome”、“赖特尔病”、“Reiter 病”、“赖特综合症”、“赖特尔氏”、“诊断”、“治疗”、“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等作为关键词,电子检索中文和英文数据库,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平台(Wanfang data),英文数据库包括 Coch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反应性关节炎T-CACM 11642019 中医 内科 临床 诊疗 指南 反应 关节炎 CACM 1164 20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