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一、直线运动一、直线运动1 1、参考系:、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2 2、质点:、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作为质点。)3 3、位移与路程:、位移与路程: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叫做位移,属于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属于标量。4 4、速度:、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5 5、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在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t因此,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哪段时间来说的。6 6、瞬时速度:、瞬时速度
2、: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7 7、速率:、速率: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它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8 8、变化率:、变化率: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9 9、加速度:、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计算公式a推导公式:vtv0at,vtv02as,sv0(vtv0)t,a10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位移公式:sv0t他在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v即:vt2vtv0,t22122s2。t1at;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匀速改变,2v0vt,某段时间的中间
3、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v0vt,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即:22vvtvs0。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vt0竖直向上mG(2)失重:F支G,aF支(4)失重:v,a,向上减速;v,a,向下加速。四、曲线运动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万有引力1 1、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2 2、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与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与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加速度的方向跟他的速度方向也不在同一直线上。3
4、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4 4、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则平抛物体在 t 秒末时的水平分速度vx和竖直分速度vy分别为:vxv0,vygt。此时我们可以求出合速度的大小合方向为(与水平方向成角):大小为vv2xvy,2tanvyvx,水平位移为:xv0t;竖直位移公式:y12gt,合位移为:sx2y2,方向2为(与水平方向成角):tany。x5 5、匀速圆周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大小不变。、匀速圆周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大小不变。(1)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而不是匀速运动,是变加速运动,而不是匀加速运动。因为线
5、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向心加速度方向时刻沿半径指向圆心,时刻变化。(2)匀速圆周运动中,角速度、周期 T、转速 n、速率、动能是不变的物理量。线速度 V、加速度a、合外力 F、动量 P 是不断变化的物理量。凡是直接用皮带传动(包括链条传动、摩擦传动)的两个轮子,两轮边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凡是同一个轮轴上(各个轮都绕同一根轴同步转动)的各点角速度相等(轴上的点除外)。竖直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处的受力特点及分类:竖直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处的受力特点及分类:特点:由于机械能守恒,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速率时刻在改变,物体在最高点处的速率最小,在最低点处速率最大。物体在最低点处向心力向上,而重力向下,所以弹
6、力必然向上且大于重力;而在最高点处向心力向下,重力也向下,所以弹力的方向就不能确定了,要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1)弹力只可能向下,如绳拉球(如下图)。这种情况有mv2Fmgmg,即:vgR,否则不能通过最高点。Rmv2mgFmg,(2)弹力只可能向上,如车过桥(如下图),在这种情况下有:所以vgR,R否则车将离开桥面,做平抛运动。(3)弹力既可能向上又可能向下,如管内转(或杆连球、环穿珠)。这种情况下,速度大小v可以取任意值。但可以进一步讨论:当vgR时物体受到的弹力必然是向下的;当vgR时物体受到的弹力必然是向上的;当vgR时物体受到的弹力恰好为零。当弹力大小Fmg 时,向心力只有一解;F+
7、mg;当弹力 F=mg 时,向心力等于零。6 6、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s,方向在圆周该点的切线方向上。ts(2)角速度:rad/str t(1)线速度:v(3)周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关系:v2 r22s2 r,vr,2 n,v2 rnTTtTtT2v2v2v242r222v,方向7 7、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Fmr,Fm,ar,a,arrrrT总与运动方向垂直。v2v2v242r222v,方向总与8 8、向心力:、向心力:Fmr,Fm,ar,a,arrrrT2运动方向垂直。9 9、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FG个均匀球、两个均匀球。m1
8、m21122G6.67 10Nm/kg,适用于两个质点、一个质点和一2rGMGMMmv242rMr32vG2mamrmm2aG2,。T23rrrrTrGM(1)用万有引力定律求中心星球的质量和密度当一个星球绕另一个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设中心星球质量为M,半径为R,环绕星球质量为m,线速度为v,公转周期为 T,两星球相距 r,由万有引力定律有:v2r42r3Mmv22G2mmr,可得出:M2GGTrrT(2)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一般的星球都在不停的自转,星球表面的物体随星球自转需要向心力,因此星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有两个作用效果:一个是重力,一个是向心力。星球表面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
9、的一个分力是重力,另一个分力是使该物体随星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即2FGfn1010、人造卫星、人造卫星(只讨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和星球表面上的物体不同,人造卫星所受的万有引力只有一个作用效果,就是使它绕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因此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又由于我们定义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因此可以认为对卫星而言,FGfn(1)人造地球的线速度和周期。人造卫星的向心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的,因此有:Mmv2GM12和G2mmr,由此可得到两个重要的结论:vrrrrT2r3T2r3。可以看出,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r、线速度大小v和周期 T 是一一对应,其GM中一个量
10、确定后,另外两个量也就唯一确定了。离地面越高的人造卫星,线速度越小而周期越大。(2)近地卫星。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r可以近似地认为等于地球半径R,又因为地面附近g所以有vGM,R2gR7.9 103m/s,T2R5.1 103s85min,它们分别是绕地球做匀速圆g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最大线速度和最小周期。(3)同步卫星。“同步”的含义就是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又叫静止轨道卫星),所以其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即T24h,根据(1)可知其轨道半径是唯一确定的,经过计算可求得同步卫星离地7面的高度为h3.6 10 m5.6R地(三万六千千米),而且该轨道必须在地球赤道的上方,卫星的运转方向必须是由西向东
11、。1111、宇宙速度:、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 7.9km/s;第二宇宙速度 11.2km/s;第三宇宙速度 16.7km/s。五、机械运动五、机械运动1 1、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Fkx(x位移)位移指的是由平衡位置指向定点的有向线段。(1)由定义可知:Fx,方向相反。(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a,方向相同。(3)由以上两条可知:ax,方向相反。(4)v和x、F、a之间的关系最复杂:当v、a同向(即v、F同向,也就是v、x反向)时v一定增大;当v、a反向(即v、F反向,也就是v、x同向)时,v一定减小。2 2、
12、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1)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2)周期: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3)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4)关系:f1T3 3、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振动图像表示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振动图像的横坐标表示时间;从振动图像上可以读出振幅和周期,介质质点的运动是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任何一个介质质点在一个周期内经过的路程都是 4A,在半个周期内经过的路程都是2A,但在四分之一个周期内经过的路程就不一定是 A 了。4 4、单摆:、单摆:公式:Fmgl(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x;fkx,
13、T2lg5 5、受迫振动和共振:、受迫振动和共振:(1)受迫振动:物体在驱动力(既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无关。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由驱动力频率和物体的固有频率共同决定;两者越接近,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大,两者相差越大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小。(2)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要求:会用共振解释现象,知道什么情况下要利用共振,什么情况下防止共振。利用共振的有:共振筛、转速计、微波炉、打夯机、跳板跳水、打秋千 防止共振的有:机床底座、航海、军队过桥、高层建筑、火车车厢 六、机械能六、机械能1 1、功
14、:、功:WFscos,力使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离合位移的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当 02 2、功率:、功率:P时 F 做正功,当=时 F 不做功,当时 F 做负功。222W(用来求平均功率);PFvcos(v为平均速度,则 P 为平均功率;v为即时t速度,则 P 为即时功率)。汽车的两种加速问题。汽车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加速运动时,有两种不同的加速过程,但分析时采用的基本公式都是PFv和Ffma(1)恒定功率的加速。由公式PFv和Ffma知,由于 P 恒定,随着v的增大,F 必将减小,a也必将减小,汽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Ff,a0,这时v达到最大值vmPmPm。
15、可见恒定功率的加速一定不是匀加速。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Pt 计Ff算,不能用 W=Fs 计算(因为 F 为变力)。(2)恒定牵引力的加速。由公式PFv和Ffma知,由于F 恒定,所以a恒定,汽车做匀加速运动,而随着v的增大,P 也将不断增大,直到 P 达到额定功率 Pm,功率不能再增大了。这时匀加速运动结束,其最大速度vmPPmmvm,此后汽车要想继续加速就只能做恒定功率的变加fF速运动了。可见恒定牵引力的加速时功率一定不恒定。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Fs计算,不能用WPt(因为P为变功率)。要注意两种加速过程的最大区别。3 3、动能:、动能:Ek4 4、动能定理:、动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 基础知识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