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市第一中学高考仿真卷数学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吉林市第一中学高考仿真卷数学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考数学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1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则( )ABC4D82抛物线的焦点为,准线为,是抛物线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设线段的中点在上的投影为,则的最大值是( )ABCD3已知双曲线的左、右顶点分别是,双曲线的右焦点为,点在过且垂直于轴的直线上,当的外接圆面积达到最小时,点恰好在双曲线上,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ABCD4函数f(x)的图象大致为()ABCD5已知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A5B10C15D206已知函数在上有两个零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ABCD7 “”是“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8正项等差数列的前和为,已知,则=
3、( )A35B36C45D549如图所示,为了测量、两座岛屿间的距离,小船从初始位置出发,已知在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在的北偏东的方向上,现在船往东开2百海里到达处,此时测得在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再开回处,由向西开百海里到达处,测得在的北偏东的方向上,则、两座岛屿间的距离为( )A3BC4D10设,则的大小关系是( )ABCD11已知x,y满足不等式组,则点所在区域的面积是( )A1B2CD12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且当时,则方程的最小实根的值为( )ABCD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等差数列(公差不为0),其中,成等比数列,则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为_.14若x,y均为正数
4、,且,则的最小值为_.15对任意正整数,函数,若,则的取值范围是_;若不等式恒成立,则的最大值为_16割圆术是估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由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创立,他用圆内接正多边形面积无限逼近圆面积,从而得出圆周率现在半径为1的圆内任取一点,则该点取自其内接正十二边形内部的概率为_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分)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菱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为线段的中点(1)求证:平面平面;(2)若为线段上一点,当二面角的余弦值为时,求三棱锥的体积18(12分)设抛物线的焦点为,准线为,为过焦点且垂直于轴的抛物线的弦,已知以为直径的圆经过点.(1)
5、求的值及该圆的方程;(2)设为上任意一点,过点作的切线,切点为,证明:.19(12分)已知点,且,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为曲线(1)求曲线的方程;(2)是否存在过点的直线,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两点,直线与轴分别交于两点,使得?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且两个坐标系取相等的长度单位,建立极坐标系.(1)设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若直线l与曲线C交于两点AB,求AB的长;(2)设M、N是曲线C上的两点,若,求面积的最大值.21(12分)已知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后与函数图象重合.(1)求和
6、的值;(2)若函数,求的单调递增区间及图象的对称轴方程.22(10分)已知函数.(1)讨论函数的极值;(2)记关于的方程的两根分别为,求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求函数导数,利用切线斜率求出,根据切线过点求出即可.【详解】因为,所以,故,解得,又切线过点,所以,解得,所以,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义,切线方程,属于中档题.2、B【解析】试题分析:设在直线上的投影分别是,则,又是中点,所以,则,在中,所以,即,所以,故选B考点:抛物线的性质【名师点晴】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7、问题中,涉及到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焦点弦长,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或与准线平行的直线)的距离时,常常考虑用抛物线的定义进行问题的转化象本题弦的中点到准线的距离首先等于两点到准线距离之和的一半,然后转化为两点到焦点的距离,从而与弦长之间可通过余弦定理建立关系3、A【解析】点的坐标为,展开利用均值不等式得到最值,将点代入双曲线计算得到答案.【详解】不妨设点的坐标为,由于为定值,由正弦定理可知当取得最大值时,的外接圆面积取得最小值,也等价于取得最大值,因为,所以,当且仅当,即当时,等号成立,此时最大,此时的外接圆面积取最小值,点的坐标为,代入可得,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双曲
8、线方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4、D【解析】根据函数为非偶函数可排除两个选项,再根据特殊值可区分剩余两个选项.【详解】因为f(x)f(x)知f(x)的图象不关于y轴对称,排除选项B,C.又f(2)0.排除A,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及特值法区分函数图象,属于中档题.5、C【解析】利用等差通项,设出和,然后,直接求解即可【详解】令,则,.【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属于基础题6、C【解析】对函数求导,对a分类讨论,分别求得函数的单调性及极值,结合端点处的函数值进行判断求解.【详解】 ,.当时,在上单调递增,不合题意.当时,在上单调递减,也不合题意.当时,
9、则时,在上单调递减,时,在上单调递增,又,所以在上有两个零点,只需即可,解得.综上,的取值范围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导数解决函数零点的问题,考查了函数的单调性及极值问题,属于中档题7、A【解析】先求解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等价条件,得到,分析即得解.【详解】若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则,解得,故“”是“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判断,考查了学生逻辑推理,概念理解,数学运算的能力,属于基础题.8、C【解析】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得,求出,再利用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能求出.【详解】正项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解得或(舍),故选C.【点睛】本
10、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与求和公式,属于中档题. 解等差数列问题要注意应用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前 项和的关系.9、B【解析】先根据角度分析出的大小,然后根据角度关系得到的长度,再根据正弦定理计算出的长度,最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出的长度即可.【详解】由题意可知:,所以,所以,所以,又因为,所以,所以.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解三角形中的角度问题,难度一般.理解方向角的概念以及活用正、余弦定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10、A【解析】选取中间值和,利用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求解.【详解】因为对数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所以,因为对数函数在上单调递减,所以,因为指数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所以,综上可知,.故
11、选:A【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选取合适的中间值是求解本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常考题型.11、C【解析】画出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计算面积即可.【详解】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直线的斜率为,直线的斜率为,所以两直线垂直,故为直角三角形,易得,所以阴影部分面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面积的求法,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和运算能力,属于常考题.12、C【解析】先确定解析式求出的函数值,然后判断出方程的最小实根的范围结合此时的,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当时,所以,故当时,所以,而,所以,又当时,的极大值为1
12、,所以当时,的极大值为,设方程的最小实根为,则,即,此时令,得,所以最小实根为41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函数与方程的根的最小值问题,涉及函数极大值、函数解析式的求法等知识,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及高度,是一道有较好区分度的压轴选这题.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4【解析】根据等差数列关系,用首项和公差表示出,解出首项和公差的关系,即可得解.【详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由题意得: ,则整理得,所以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考查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计算,涉及等比中项,考查基本计算能力.14、4【解析】由基本不等式可得,则,即可解得.【详解】方法一:,当且仅当时取等.方法二:因
13、为,所以,所以,当且仅当时取等.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基本不等式在求最小值中的应用,考查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灵活使用,难度较易.15、 【解析】将代入求解即可;当为奇数时,则转化为,设,由单调性求得的最小值;同理,当为偶数时,则转化为,设,利用导函数求得的最小值,进而比较得到的最大值.【详解】由题,解得.当为奇数时,由,得,而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所以,所以;当为偶数时,由,得,设,单调递增,所以,综上可知,若不等式恒成立,则的最大值为.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导函数求最值,考查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思想.16、【解析】求出圆内接正十二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再用几何概型公式求
14、出即可【详解】半径为1的圆内接正十二边形,可分割为12个顶角为,腰为1的等腰三角形,该正十二边形的面积为,根据几何概型公式,该点取自其内接正十二边形的概率为,故答案为:【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面积型几何概型的计算,属于基础题.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见解析; (2).【解析】(1)先证明,可证平面,再由可证平面,即得证;(2)以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求解面的法向量,面的法向量,利用二面角的余弦值为,可求解,转化即得解.【详解】(1)证明:因为是正三角形,为线段的中点,所以因为是菱形,所以因为,所以是正三角形,所以,所以平面又
15、,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由(1)知平面,所以,而,所以,又,所以平面以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于是,设面的一个法向量,由得令,则,即设,易得,设面的一个法向量,由得令,则,即依题意,即,令,则,即,即所以【点睛】本题考查了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综合,考查了面面垂直的判断,二面角的向量求解,三棱锥的体积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空间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8、(1),圆的方程为:.(2)答案见解析【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点的坐标为,即可求出的值,即可求出该圆的方程;(2)由题易知,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设的方程为,与抛物线联立方程组,根据,求得,化
16、简解得,进而求得点的坐标为,分别求出,利用向量的数量积为0,即可证出.【详解】解:(1)易知点的坐标为,所以,解得.又圆的圆心为,所以圆的方程为.(2)证明易知,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设的方程为,代入的方程,得.令,得,所以,解得.将代入的方程,得,即点的坐标为.所以,.故.【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圆的方程,考查直线和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利用联立方程组、求交点坐标以及向量的数量积,考查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19、(1)(2)存在, 或【解析】(1)由得看成到两定点的和为定值,满足椭圆定义,用定义可解曲线的方程.(2)先讨论斜率不存在情况是否符合题意,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点斜式方程
17、,由,可得,再直线与椭圆联解,利用根的判别式得到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详解】解:设,由, ,可得,即为,由,可得的轨迹是以为焦点,且的椭圆,由,可得,可得曲线的方程为;假设存在过点的直线l符合题意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设方程为,可得为短轴的两个端点,不成立;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方程为,由,可得,即,可得,化为,由可得,由在椭圆内,可得直线与椭圆相交,则化为,即为,解得,所以存在直线符合题意,且方程为或【点睛】本题考查求轨迹方程及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 (1)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思路:应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关键在于由已知条件推出关于动点的等量关系式,由等量关系结合曲线定义判断是何种曲线,
18、再设出标准方程,用待定系数法求解;(2)解决是否存在直线的问题时,可依据条件寻找适合条件的直线方程,联立方程消元得出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得出是否有解.20、(1);(2)1.【解析】(1)利用参数方程、普通方程、极坐标方程间的互化公式即可;(2),由(1)通过计算得到,即最大值为1.【详解】(1)将曲线C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为,即;再将,代入上式,得,故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显然直线l与曲线C相交的两点中,必有一个为原点O,不妨设O与A重合,即.(2)不妨设,则面积为当,即取时,.【点睛】本题考查参数方程、普通方程、极坐标方程间的互化,三角形面积的最值问题,是一道容易题.21、(1),;
19、(2),.【解析】(1)直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的变换的应用求出结果(2)首先把函数的关系式变形成正弦型函数,进一步利用正弦型函数的性质的应用求出结果【详解】(1)由题意得,(2)由,解得,所以对称轴为,.由,解得,所以单调递增区间为.,【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三角函数关系式的恒等变换,正弦型函数的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转换能力,属于基础题型22、(1)见解析; (2)见解析【解析】(1)对函数求导,对参数讨论,得函数单调区间,进而求出极值;(2)是方程的两根,代入方程,化简换元,构造新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求最值可解.【详解】(1)依题意,;若,则,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此时函数既无极大值,也无极小值;若,则,令,解得,故当时,单调递增;当时,单调递减,此时函数有极大值,无极小值;若,则,令,解得,故当时,单调递增;当时,单调递减,此时函数有极大值,无极小值;(2)依题意,则,故,;要证:,即证,即证:,即证,设,只需证:,设,则,故在上单调递增,故,即,故.【点睛】本题考查函数极值及利用导数证明二元不等式.证明二元不等式常用方法是转化为证明一元不等式,再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1)若与的最值易求出,可直接转化为证明;(2)若与的最值不易求出,可构造函数,然后根据函数 的单调性或最值,证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