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行业信贷建议.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行业信贷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行业信贷建议.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行业信贷建议第一节 行业范围本政策所称“光伏行业”是指按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标准中的C2664A光伏发电所用电子半导体材料制造、C3825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D4415太阳能发电。由于光伏行业是成长性行业,与国标行业分类难以直接对应,因此,银行将主营业务产品属于光伏发电系统组成部分的企业均划分为光伏行业。对于实际上属于光伏行业,但因国标范围对应的银行行业为非光伏的,可以参照本授信投向政策执行。第二节 行业概况1、光伏发电技术路线光伏发电产业按电池技术路线主要分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和聚光光伏电池。太阳能电池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
2、可分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纳米晶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两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约占当前光伏市场85%份额。晶体硅电池技术成熟、性能稳定,是光伏电池的主流品种。晶体硅电池的主流地位中期不会改变。薄膜电池是利用非常薄的感光材料制成,附着或涂层于廉价的玻璃、不锈钢或塑料衬底上。相较于晶体硅电池,优势是:技术造价比晶体硅低,可用于楼宇立面和商用建筑的屋顶,适于建筑一体化应用,是建设低碳环保型建筑物的材料;在弱光或散射光线条件下,依然能够发电,适用条件较为宽松。劣势是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商业
3、化应用的转换率目前普遍在8%-10%左右;存在光电效率衰退效应,稳定性不高。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为无机盐,其主要包括砷化镓III-V族化合物、硫化镉、碲化镉及铜锢硒薄膜电池等。砷化镓(GaAs)III-V族化合物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可达40%。GaAs化合物材料具有十分理想的光学带隙以及较高的吸收效率,抗辐照能力强,对热不敏感,适合于制造高效单结电池。但是GaAs材料的价格不菲,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GaAs电池的普及。硫化镉、碲化镉薄膜光伏电池的效率较非晶硅薄膜光伏电池效率高,成本较晶体硅光伏电池低,并且也易于大规模生产,但镉有剧毒,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铜铟硒薄膜光伏电池(简称CIS
4、)适合光电转换,不存在光致衰退问题,转换效率也较高。具有价格低廉、性能良好和工艺简单等优点,将成为今后发展光伏电池的一个重要方向。唯一问题是材料来源,铟和硒都是稀有元素,因此这类电池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其他太阳能电池目前大都处于实验室阶段。此外,太阳能发电技术还包括聚光光伏发电(CPV)和聚光光热发电(CSP)。聚光光伏发电(CPV)利用聚集的太阳光,进行光伏转换,约占聚光路线的3%。聚光光热发电(CSP)通过聚集光热产生蒸汽,推动涡轮,带动发电机发电,通常规模大于1MW,适合阳光充足的荒漠地带;它同时可以借助生物质等其它燃料,实现持续稳定供电,更受电网欢迎。CSP技术路线占聚光路线的比例为9
5、7%。聚光光热(CSP)技术按照聚光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槽式技术、塔式技术、碟式技术和菲涅耳式技术。使用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进行光电转换,分别是第一、第二代太阳能利用技术,均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光学元件将太阳光汇聚后再进行利用发电的聚光太阳能技术,被认为是太阳能发电未来发展趋势的第三代技术。太阳能电池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仍然是围绕着提高产品的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这几个方面。晶体硅光伏电池产业一般可划分为:上游多晶硅生产、中游单晶拉棒(或多晶铸锭)、切片,下游电池片制造、光伏组件和发电应用系统。完整的晶体硅光伏产业生产链条包含以下生产环节:2、光伏行业不同产业链环节
6、具有以下特点:(1)上游(多晶硅)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多晶硅生产总体讲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多晶硅材料的生产技术长期以来掌握在Tokuyama、三菱、Hemlock、Asimi、SGS、MEMC、Wacker等公司(以上公司被称为多晶硅生产传统七大家)手中。虽然国内企业在引进国外技术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消化和吸收,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能耗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此外,由于国内大部分多晶硅料生产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大多高价引自国外,高额的生产设备的成本分摊到产品上,造成多晶硅成本高出国际多晶硅八大生产厂商(美国的Hemlock、AsiMi、SGS、MEMC,德国的Wacker,日本
7、的Tokuyama、Mitsubishi、Sumitomo)平均生产成本。具体来讲,多晶硅生产具有以下特点:生产工艺决定了多晶硅制造成本不同的生产工艺决定了多晶硅的制造成本,如改良西门子法生产成本为25美元-35美元/公斤(据了解目前江苏中能硅业的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成本已降至20美元/公斤以下),而代表着现代最新工艺的循环流化床工艺,其公斤能耗将下降至20-40Kwh,能耗为西门子法的20-30,总体生产成本较西门子法下降30左右,该工艺一旦大规模应用,每公斤多晶硅成本最低可逼近10美元。闭环工艺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通过对尾气的回收利用,实现全循环、零排放,有效降低了成本,并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
8、。规模优势多晶硅制造企业需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其成本方可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目前国际上认为产能规模在3000吨以上具有较好规模优势。而多晶硅投资1000吨产能所需金额约1.5亿美元,故多晶硅制造企业若达到规模优势需投资达4.5亿美元。(2)中游(单晶拉棒/多晶融锭、切片)类似于机械加工,主要为设备投入,对技术要求不高。总体来讲,单晶拉棒/多晶融锭、切片生产为资本密集型,其技术含量不高,主要为设备投入,工艺特点反映为机器设备是否先进。(3)下游包括电池片生产、组件,电池片生产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组件生产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在整个光伏产业中,电池片生产和组件环节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环节。具体来讲,
9、具有以下特点:电池片生产工艺不断改良最终目标为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降低衰减率;多晶体硅电池成为主要趋势;电池组件环节基本为劳动力密集型,因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具有较大生产优势;非晶硅光伏电池技术相对晶体硅电池优势逐步降低;随着多晶硅价格下跌,且非晶硅光伏电池所使用稀有金属价格较高,非晶硅光伏电池成本优势大幅减低。薄膜电池技术发电成本比晶硅电池成本低,但设备投资却是晶体硅电池的78倍,前期投资巨大,加上国内的薄膜技术还不成熟,其竞争力不如晶硅电池。电池组件90%以上依赖出口;因太阳能发电成本要到2015年之后才有可能与常规发电成本持平,而我国相关补贴政策相对而言尚不完善,故电池组件主要依赖出口。此
10、外目前国内光伏行业现状是“两头小中间大”:中端组件产能严重过剩,但终端电站建设和平价上网却迟迟没有迈出实质步伐,导致行业严重依赖出口。商务部网站显示,2014年1-6月份全球光伏电池出口额为74.2亿美元,其中亚洲以38.2亿美元居首,北美洲以15亿美元位居第二,欧洲则以14.55亿美元出口额屈居第三。电池组件生产为劳动力密集型,对技术和资金需求不高,这种特点导致了我国电池组件生产以中小企业为主。3、光伏行业总体发展状况:(1)目前国内光伏行业现状是“两头小中间大”,各环节发展不均衡,产业链不完整的企业受上下游供需不均衡影响较大,行业主力以在海外上市的民营企业为主,大型企业纷纷延伸产业链,近年
11、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光伏行业,国有企业加大力度在光伏领域布局。光伏产业属于典型的规模经济型产业,只有企业的产能规模达到了一定水平,才能增强其成本控制能力。(2)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仍面临原料、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三头在外”的现象。2014上半年中国进口多晶硅4.6万吨,较上一年同期增加17.4%。其中84%来自三个出口国:美国(21.8%),韩国(30.0%),德国(32.6%)。尽管中国在这一年1月公布了对从美国和韩国进口的多晶硅将征收惩罚性关税,但实际情况中几乎所有这两国出口到中国的多晶硅都通过加工贸易(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的渠道避免了关税。现阶段光伏发电终端市场主要集中于政府补贴较高的
12、欧洲国家。(3)需求是预测太阳能光伏组件价格的关键。光伏组件量价关系表现为:电价下调项目收益率下降装机需求回落组件价格下降项目收益率提高装机需求上升组件价格企稳。因此在这一年市场供给不存在问题的前提下,需求判断是预测价格的关键。(4)光伏应用系统产品、光伏专用设备制造国产化进程加速,部分设备开始出口。我国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和太阳能光伏组件封装设备已经成功实现了国产化,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如扩散炉、等离子刻蚀机、清洗机、管式PECVD以及烘干/烧结炉,组件制造设备中的层压机,材料制造设备中的单晶炉、多晶硅铸锭炉、切片机等设备,以性价比优势取得了一定市场份额。(5)行业发展机遇光伏行业增长较快,具有
13、广阔的发展空间。光伏产业作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生力军,已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全球各种以光伏产业为主导的企业犹如雨后春笋一般茁壮成长。光伏发电不需要燃料,无气体排放,具有无污染、安全、长寿命、维护简单、资源永不枯竭和资源分布范围广泛等特点,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新能源。2014年上半年,我国电池组件产能超过40吉瓦,产量约15吉瓦,同比增长30.4%。光伏产业已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可以与国际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竞争的产业,是我国最有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培育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家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发布以来,各地区积极制
14、定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有力推动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在众多领域的多种方式利用,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是各地区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政策尚未完全落实、配套措施缺失、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破解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的关键制约,大力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化发展,加快扩大光伏发电市场规模,现就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意义。光伏发电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光伏发电应用对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城乡用能方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范围广,在城乡建筑、工业、农业、交通、公共设施等领域都有广阔应用前景,既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
15、力量,也是促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各地区要高度重视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重大战略意义,主动作为,创新机制,全方位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二、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规划工作。各地区要将光伏发电纳入能源开发利用和城镇建设等相关规划,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要组织工业企业集中的市县及各类开发区,系统开展建筑屋顶及其他场地光伏发电应用的资源调查工作,综合考虑屋顶面积、用电负荷等条件,编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规划,结合建设条件提出年度计划。各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新能源应用示范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要制定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规划,并按年度落实重点建设项目。优先保障各类示范区和其它规划明
16、确且建设条件落实的项目的年度规模指标。三、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充分利用具备条件的建筑屋顶(含附属空闲场地)资源,鼓励屋顶面积大、用电负荷大、电网供电价格高的开发区和大型工商企业率先开展光伏发电应用。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在国家补贴基础上制定配套财政补贴政策,并且对公共机构、保障性住房和农村适当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在火车站(含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飞机场航站楼、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建筑、大型体育场馆和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系统推广光伏发电,在相关建筑等设施的规划和设计中将光伏发电应用作为重要元素,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对下属企业统一组织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因地制宜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
17、棚、滩涂、鱼塘、湖泊等建设就地消纳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与农户扶贫、新农村建设、农业设施相结合,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改善和农业农村发展。对各类自发自用为主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受到建设规模指标限制时,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及时调剂解决或向国家能源局申请追加规模指标。四、加强对建筑屋顶资源使用的统筹协调。鼓励地方政府建立光伏发电应用协调工作机制,引导建筑业主单位(含使用单位)自建或与专业化企业合作建设屋顶光伏发电工程,主动协调电网接入、项目备案、建筑管理等工作。对屋顶面积达到一定规模且适宜光伏发电应用的新建和改扩建建筑物,应要求同步安装光伏发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政府投资或财政补助的公共
18、建筑、保障性住房、新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应优先考虑光伏发电应用。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通过制定示范合同文本等方式,引导区域内企业建立规范的光伏发电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地方政府可将建筑光伏发电应用纳入节能减排考核及奖惩制度,消纳分布式光伏发电量的单位可按折算的节能量参与相关交易。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参与国内自愿碳减排交易。五、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标准和质量管理。加强光伏产品、光伏发电工程和建筑安装光伏发电设施的安全性评价和管理工作,对载荷校核、安装方式、抗风、防震、消防、避雷等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工程规范。并网运行的光伏发电项目和享受各级政府补贴的非并网
19、独立光伏发电项目,须采用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光伏产品。建设单位进行设备的采购招标时,应明确要求采用获得认证的光伏产品,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要求。各地区的市县(区)政府要建立建筑光伏发电应用的统筹协调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监督。各级地方政府不得随意设置审批和收费事项,不得限制符合国家标准和市场准入条件的产品进入本地市场,不得向项目单位提出采购本地产品的不合理要求,不得以各种方式为低劣产品提供市场保护。六、建立简便高效规范的项目备案管理工作机制。各级能源主管部门要抓紧制定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管理的工作细则,督促市县(区)能源主管部门设立分布式光伏
20、发电项目备案受理窗口,建立简便高效规范的工作流程,明确项目备案条件和办理时限,并向社会公布。鼓励市县(区)政府设立“一站式”管理服务窗口,建立多部门高效协调的管理工作机制,并与电网企业衔接好项目接网条件和并网服务。对个人利用住宅(或个人所有的营业性建筑)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网企业直接受理并网申请后代个人向当地能源主管部门办理项目备案。七、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模式。利用建筑屋顶及附属场地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项目备案时可选择“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或“全额上网”中的一种模式。“全额上网”项目的全部发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收购。已按“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执行的
21、项目,在用电负荷显著减少(含消失)或供用电关系无法履行的情况下,允许变更为“全额上网“模式,项目单位要向当地能源主管部门申请变更备案,与电网企业签订新的并网协议和购售电合同,电网企业负责向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申请补贴目录变更。在地面或利用农业大棚等无电力消费设施建设、以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东北地区66千伏及以下)、单个项目容量不超过2万千瓦且所发电量主要在并网点变电台区消纳的光伏电站项目,纳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指标管理,执行当地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电网企业按照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的第十七条规定及设立的“绿色通道”,由地级市或县级电网企业按照简化程序办理电网接入并提供相应并网服务。
22、八、进一步创新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继续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重点开展发展模式、投融资模式及专业化服务模式创新。在示范区探索分布式光伏发电区域电力交易试点,允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向同一变电台区的符合政策和条件的电力用户直接售电,电价由供用电双方协商,电网企业负责输电和电费结算。鼓励示范区政府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金融服务创新试点,通过设立公共担保基金、公共资金池等方式为本地区光伏发电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组织具备条件的地区提出示范区实施方案报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确定有关政策条件后指导示范区组织实施。对示范区内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含就近消纳
23、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可按照“先备案,后追加规模指标”方式管理,以支持示范区建设持续进行。九、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接网和并网运行服务。在市县(区)电网企业设立分布式光伏发电“一站式”并网服务窗口,明确办理并网手续的申请条件、工作流程、办理时限,并在电网企业相关网站公布。对法人单位申请并网的光伏发电项目,电网企业应及时出具项目接入电网意见函,在项目完成备案后开展相关配套并网工作,对个人利用住宅(或个人所有的营业性建筑)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网企业直接受理并及时开展相关并网服务。电网企业应按规定的并网点及时完成应承担的接网工程,在符合电网运行安全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在用户侧以较低电压等级接入
24、,允许内部多点接入配电系统,避免安装不必要的升压设备。项目单位和电网企业要相互配合,如对接网方式存在争议,可申请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协调。电网企业提供的电能计量表应可明确区分项目总发电量、“自发自用”电量(包括合同能源服务方式中光伏企业向电力用户的供电量)和上网电量,并具备向电力运行调度机构传送项目运行信息的功能。十、加强配套电网技术和管理体系建设。各级电网企业在进行配电网规划和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当地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潜力、规划和建设情况,采用相应的智能电网技术、配置相应的安全保护和运行调节设施。对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大的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应同步制定相应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分布式 发电 行业 信贷 建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