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案设计15篇.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观潮》教案设计15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教案设计15篇.pdf(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观潮教案设计观潮教案设计 1515 篇篇观潮教案设计观潮教案设计 1 1教学设计意图教学设计意图本设计力求跳出传统的讲读法这一思维定势,突出朗读技巧功效,将点拨教学、情境教学与朗读教学相结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朗读要求,激发学生在读中思考探求_之美的情趣,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感,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设计提要设计提要 本设计以朗读为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别从不同层次上的要求来由浅入深的感知、理解、欣赏,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 的思想情感。
2、2、品读赏析,感受_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3、研读体会_精练生动的语言。教学用具录象机、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步感知形象美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步感知形象美导语 同学们,大自然奥妙无穷,她可以点悟人的灵性,激发人的活力。同学们想不想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啊?人与自然亲近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人直接投入其中,身临其境,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这种方式叫旅游;另一种是通过阅读名人大家的_间接感受自然美,接受自然的恩惠,如同在高明的导游指点下把江山美景尽收眼底,这种方式叫神游。不知同学们旅游了哪些地方?(生说)神游过什么名胜?可否去过钱塘江看到钱江涌潮?没去过的
3、同学别遗憾,老师把这一奇观录了下来,想不想先睹为快啊?现在就让我们与钱塘江大潮来一次亲密接触,感受一下号称“壮观天下无”钱江涌潮吧!下面请同学们眼观耳听心悟,之后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我可不能白给你们看啊。放录象生看后谈感受,师给以评价可以将作者及钱塘江大潮的历史讲一下。说明这一激情导语 及钱塘涌潮的录象放映,目的在于创设吸引、感染学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其产生对美好境界的向往,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二、初读感知大意,扫清障碍二、初读感知大意,扫清障碍1、点拨同学们,眼见了实际的大潮算是我们去旅游了一次,下面再让我们走进南宋词人周密的 观潮 中去神游这一“天下之伟观也”的钱塘
4、江大潮,感受周密那笔卷惊涛,墨泻江潮的杰作。请同学们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2、品读课文,结合注释探究交流,弄懂大意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4、师点拨,考查,出示投影上的内容 教师导学教师导学 1、从“既望”看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殊称谓。“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2、同义词释义联读。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皆:皆披发文身()皆出酒食()3、解释划线的词语。既而渐近()倏而黄烟四起()说明作为文言文这一板块的
5、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弄懂文言大意,掌握文言知识点,同时通过朗读初步感知_的语言美,意境美。三、三、研读理解构思,研读理解构思,欣赏语言美,欣赏语言美,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特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特点。点。1、生研读课文,设计问题,质疑答疑,可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附可能会探究的问题A、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探究学习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B、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_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探究学习“吞天沃日”,动词“
6、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人特别多。C、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探究学习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涨潮之状,水战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涨潮之状”。“水战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
7、“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D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探究学习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正
8、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_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2、班上答疑,品词析句,感悟语言美3、有感情的朗读,把通过品读、研读感悟的东西,再通过朗读读出美感来。师要适当指导朗读说明_的重点就在于这一环节的设计上,如何引导学生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质疑问难,如何与同学合作交流,就需要教师调控好,把握好。四、师提问题,生思考,升华情感1、针对学生提的问题,老师提出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交流问题 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明确作者在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人
9、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这样的描写,使雄伟之上更添雄伟,壮观之上更添壮观;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者如此着意刻画出人是自然的精灵,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精彩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问题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同学争论)明确今人用摩托车与大潮赛跑,在大潮中架船张帆,还有更多的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冒险活动,你能从中举例吗?(生争先恐后的说,象长江漂流、飞
10、跃壶口瀑布以及今年的10 月 15日的神舟 5 号飞天都能表明现在的我们更是具有挑战性。)从中激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说明这一环节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上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感悟自然之美的同时别忘了人是万物的主宰者,宇宙的精灵,我们要有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勇于拼搏。这无疑是人格美的一大体现。五、拓展思维,迁移延伸观潮教案设计观潮教案设计 2 2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
11、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第 1 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人声鼎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能正确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给课文分段。3能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二)教学过程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简介钱江潮的成因及观潮的由来。(2)检查预习情况。读准多音字:闷(mn)雷 薄(b)雾 风号(ho)浪吼(hu)涨(zhng)起 颤(chn)动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
12、天卷地指名读课文,正音。同桌互读,评定等级。(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2理清文脉。(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同桌交流。(3)说说各段的段意。3想象练说。(1)自由读第二段,思考: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2)摘录描写大潮的词句,品读。(3)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潮来时的情景。请学生说潮来时的情景。评价:从几方面来说潮来时的情景。(提倡多角度表述)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准备,练说。4作业。(1)有条理地说潮来时的情景,学生互评。(2)摘录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第 2 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的意思。2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13、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_3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二)教学过程1学习第二段。(1)钱江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2)你从哪些词句看出钱江潮的壮丽奇特?自由读文,选词句品读。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3)理清顺序,体会壮丽。师出示学生摘录的有关句子。(幻灯)请学生按不同方面排列句子。讨论:为什么不先写声音后写样子?说一句赞美钱江潮的话。(4)理解长句的意思。出示长句(课后练习题 3),思考:句子把浪的样子和潮水的声音各比作什么?这个句子写出了浪的气势(),声音()。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5)拓展:说一说其他景观。2按一定顺序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1)确定介绍的景
14、物(或景观)。(2)想一想,从几方面有条理地介绍。(3)在四人小组内练说、互评。3作业。(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观潮教案设计观潮教案设计 3 3【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3.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方”“倏尔”“文”“江干”等词含义。4.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5.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6.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了解周密,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学习难点】【学习难点】体
15、会文中自然美与民俗风情美相融合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不凡魅力,感悟弄潮儿的不凡风采。【自主探究学案】【自主探究学案】【知识链接】【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是作者在宋亡之后,追忆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往事之作。此书写得详细生动,寄托着作者的故国之思。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 400 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观潮”遂为古今盛事。2.作者简介:周密(1232约 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
16、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其诗文亦佳。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 齐东野语 癸辛杂识 草窗韵语等。3.背景资料: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周密的观潮记叙的正是这一盛况。举世闻名的钱塘奇观海宁潮将要申报“世界遗产
17、”。这是继温州雁荡山、江南水乡古镇西塘、乌镇、南浔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后,浙江省申报“世界遗产”的又一举措。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涌潮”的钱塘江潮,从海宁角度观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4.词语解释:浙江:就是钱塘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海口涌
18、起的时候。方,当时。其,代词,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沃日(5观潮教案设计观潮教案设计 4 4一一.教案内容教案内容:观潮第二课时二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 3、4 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
19、序领与画面结合法)四教学难点:四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五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六学习方法:六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七教学准备: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八教学流程:八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谈话,板题。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3导入 3、4 自然段。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
20、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3组建合作小组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
21、,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
22、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1积累词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2运用词汇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
23、,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七、结束语八、板书观潮闷雷滚动出白线潮头怒吼贯江面山崩地裂城墙现钱塘奇观天下传观潮教案设计观潮教案设计 5 5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 8 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结构: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部分来写_。3、重点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读课文
24、能读懂些什么。二、教学准备二、教学准备1、生字、词认读幻灯片。2、钱塘江潮的录像片段。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看课题观潮,你能想到什么问题。读_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观潮的地点、时间、简单概括当时的情形)(二)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2、重点交流的几个字:若为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右,不是古;昂的左下不要多一撇;崩的形近字区别,嘣,蹦,繃,漰等;震注意下面部分是辰字。3、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4、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三)了解_结构再读课文,自由找伙伴分工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25、哪种分工方法好。可能的几种情况:1、四人小组朗读,每一个自然段,对此种读法加以肯定。2、三个小组朗读,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分工,对此方法要表扬,是正真的读懂了课文。老师点拨,这篇_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潮来前)1、明确钱塘江大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地点是在海宁市盐官镇;这潮被称为天下奇观。2、潮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写。一是周围的景物江面、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远处的小山(特点非常平静);二是当时的人们(人山人海、昂首、等着、盼着)3、指导朗读该段(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搜集课本以外有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潮 教案设计 1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