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多篇.pdf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多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多篇.pdf(9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记金华的双龙洞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浙、簇”6 个生字,会写“浙、罗”15 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簇、杜鹃、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3.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4.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
2、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浙、簇”6 个生字,会写“浙、罗”15 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簇、杜鹃、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_脉络。3.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导入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及图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进金华,走进那狭窄的双龙洞。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 年 10 月 2
3、8 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 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 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新课教学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鹃、臀、蜿、蜒”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这些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会比较好。也可以让学生用联想法由一个字联想到多字加以区别分析。)(1)读准字音浙江、一簇、臀部、漆黑、蜿蜒、杜鹃、宽窄、肩背移动、额角、陆续、石钟乳、石笋、变化多端、上源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簇笋”,翘舌音“浙窄乳”等
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臀窄”。“臀”上下结构,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月”写宽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窄”上宽下窄,下面的部分是“乍”,不要写错。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1)拥挤:(人或车船)等挤在一起。地方相对较小而人或车船等相对较多。(2)空隙:指中间空着的地方;尚未占用的时间;空旷间隙;相似的情况或状态再现的时间间隔。(3)稍微:表示数量少或程度浅。(4)蜿蜒:上下起伏,曲折像蛇类爬行的样子。(5)依据:基础,按照。(6)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突兀,山峰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形
5、容树木多而茂盛。(7)石钟乳:在溶洞里常见到,形如寺庙里的大钟,也叫钟乳石。(8)石笋:指的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一种钙沉积、形成像笋子一样的石头。(9)名目:事物的名称。4.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4.交流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板书: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5.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6、四、课堂总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叶圣陶先生一道欣赏了美丽的溶洞景色,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溶洞里面去看一看,看看那里到底有多么神奇,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那里看看!记金华的双龙洞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2 2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幼教中班语文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
7、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配乐磁带。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3.练习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能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一、谈话引人课题。一、谈话引人课题。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幼儿教案 幼教中班语文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二
8、、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读了“预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知识?生答:我知道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生答:叶圣陶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编辑,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生答:繁忙的工作之余,叶老还到多处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并写下了许多清新优美的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就是其中之一。“两个岩洞”就是金华北山“五洞十景”中最为著名的两个溶洞:双龙洞和冰壶洞。生答:目前,双龙洞已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天游人如织。老师小结:同学们了解的情况真丰富,看来同
9、学们在课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三、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问题。三、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问题。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3 3教学目标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德育目标: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教学的重点:感受溶洞的奇观。教学难点: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
10、作者游览的顺序。在深入研读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处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体会其用词选句的准确与实在。课后可进行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溶洞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课文一、谈话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谜宫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 13 个
1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三、初读课文三、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四、交流四、交流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六、布置课堂作业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一、研读
12、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感悟句子: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反复朗读上述句子。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这些特点写具体的。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13、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外洞:宽敞。孔隙:窄小。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着重感悟下列句子: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三、复述三、复述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四、总结全文四、总结全文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_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教师
14、小结。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4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 13 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美山河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分清课文主次的阅读能力,学习本课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
15、入,揭示课题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当你置身于大自然的 山水之间,一定会对它的神奇秀丽发出赞叹,一定想把你的感受告诉别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游记,这就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叶圣陶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二、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二、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同学们,看完资料后,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三、检查预习,学习生字。三、检查预习,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让学生读,识记,重点强调浙字的读;蜒字的写法。2、同桌互读,互相指正。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读课文,说说作者游览了那几个主要景点?除此之外还写了哪些
16、内容?2、试着画一画作者的游览路线图。五、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着重理解下列内容。五、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着重理解下列内容。1、不了解的事物:映山红、油桐、石钟乳、石笋。2、不理解的词、句:突兀森郁、盘曲而上、蜿蜒、颜色各异、或浓或淡、新绿、十来栋房子六、通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六、通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回忆课文内容。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和文中描写的主要景点。二、二、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学习课文的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重点部分。你最想了解哪个景点?选择其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供自学提示:1、
17、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自己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2、作者的感受是什么?3、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吗?三、汇报自学情况。三、汇报自学情况。(一)孔隙部分1、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陷。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1)船大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2)对进洞方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3)对自己感受的描写(读有关句子)学生互相补充,各抒己见。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者通过孔隙的特点和经过。3、学生继续就这一部分进行朗读汇报,互相评论。教师重点指导以下两组句子的朗读。(1)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好了,船就慢慢移
18、动。(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指出要重读的词语,以强调作者的感受,突出孔隙的特点。4、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复述作者通过孔隙的特点。5、继续汇报另外两个景点的学习情况。6、以争当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将述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经过。四、学习其它部分1、_作者除了写外洞、孔隙、内洞三个主要景点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呢?(途中见闻)2、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段内容,看看作者在途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汇报自学结束)重点理解和
19、朗读以下句子:(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精神。(2)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在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3)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而变换调子。通过对以上句子的理解和朗读,体会春天和大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愉快心情。3、播放录象,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随着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五、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路线,领略了沿途的美景和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那么,你能总结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好这篇游记的吗?(1、按游览的顺序写。2、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板书:板书:16、记金华的双龙洞路上见闻-游
20、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记金华的双龙洞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5 5一、导入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好不好?(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二、新授二、新授1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把不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划下来。白的地方划下来。(师副板书)你都读懂了什么?(4 人)(如果学生只从句段说,提前安排一人)板书:入山、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请你来你说你来,同学们知道得真多。那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5 人)对问简单的词语,可以说:你来谁来帮帮他?你明白了吗?请你
21、说你能帮他解答吗?懂了吗?对学生有创造性的提问,可以说:你的想法很独特!多么独特的想法呀!与众不同,有创意。敢于向权威挑战,了不起!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待会解决(副板书)老师把它记下来也把它记在这。相信这些问题讲完课文后,你就会明白。2 2、(指板书指板书)那么,在这几部分中你最喜欢哪部分,用你喜那么,在这几部分中你最喜欢哪部分,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可以自己读,合作读,还可以画画,谈体会。欢的方式来学习,可以自己读,合作读,还可以画画,谈体会。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吗?开始。开始。全班汇报交流:刚才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很高,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入山:谁喜欢入山这部分?(字幕:23 段)你来
22、。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交流?生:朗读、谈体会。开始吧!师:多美的景色啊!谁还想交流?(入山时见到的溪流。字幕:将“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画线.)为什么喜欢?生:用上了“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些词,写出了溪流的变化。(课件:将 4 个“时而”变色)师:那谁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呢?你来读。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师: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呢?生读。(读得好时)师:你这一读,老师仿佛听见了溪流变换调子的声音。谁能读的比他还要好?生。告诉老师,为什么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生:因为山势在不断变化。(读得不好时)师:
23、谁来教教他?你再来试一试!如果都读的不好,师范读,加手势。师:听老师来读一读。看谁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表扬。听老师来读。谁来和老师比赛?师:为什么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生:因为山势在不断变化。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吧!3 3、外洞:、外洞:师:你还喜欢哪部分?生:我喜欢外洞,(放图片)走入里面就仿佛走进了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大约只能坐二、三百人,而内洞中一千或八百人开会也不觉得拥挤。能想象出外洞有多大吗?(字幕)谁能读出外洞的大?一生读。他读的外洞大不大?你能读读吗?4 4、孔隙:、孔隙:生一:我最喜欢孔隙这一部分。(课
24、件:第 4 段的字幕)师:你准备用哪种方式来交流?生:我准备用朗读的方法来交流。生交流。师:读了这部分你有什么感受?生:我感觉孔隙又窄又小。师:从哪可以看出孔隙很小呢?生: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课件:点击热区,将此句划线)师:谁还有?生补充: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课件:热区-划线)师:找得非常准确。你是通过读体会出孔隙又窄又小的特点。师:谁还想来交流这一部分?生二:我们组是以画图的方式来介绍这一部分的。(实物投影)大家看,我把由外洞进入内洞上面的石头画得这么低,是因为孔隙很窄小,高度大概只有从人的腹部到臀部的距离。船很小,
25、只能并列躺着两个人。船两头都系着绳子,从内洞里拉动绳子,船就进来,再从外洞向外拉绳子,船就出去。多么有趣啊!我想这大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式吧!(师马上带头鼓掌。)你是通过画图来体会的。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孔隙的动画)请看。这两位游客上船了,刚才通过朗读、画图,我们知道了孔隙又窄又小。现在谁能把这一整段课文读一读?(出示此段的字)先自己练练。谁来试试?你来。评:他读得怎么样?生(读得不好)哪儿不好?你能把这儿读一读吗?读得很好。你再把这一段读一读。5 5、内洞:、内洞:师:你还喜欢那部分?生:我很喜欢内洞。师:你想以什么方式来介绍内洞(谈体会)?生:进入内洞就好像置身仙境龙宫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多篇 金华 双龙洞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