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客至》教案.pdf
《2022《客至》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客至》教案.pdf(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2客至教案客至教案客至教案 1一抄写旅夜书怀并翻译翻译:二教材分析“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 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 53 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三朗读诗歌整体语调:缓慢、低沉的。四赏析诗歌1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后四
2、句抒发了怎样的情?2首联描写旅夜处境,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和意境?3赏析“垂”“涌”的表达作用。第1 1页共6565页4.与诗人的情感关系是怎样的?5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立意至为含蓄,含蓄表现在哪里?6 尾联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请做简要分析。咏怀古迹之三一、基础知识1注音万壑()赴()荆门 明妃()2解释词语“空”:“春风面”:“环珮”:3、翻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却因一己私欲致使昭君嫁匈奴),环佩空归月夜魂。第2 2页共6565页)漠 青冢(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4、整体感知结合注释、感知
3、诗歌。思考: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并说说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明确:二、赏析诗歌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用“”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 的图景。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与“”的色彩对照,“”与“”的意境渲染,营造出浓浓的 的氛围,透出了强烈的悲剧色彩。3.“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这是紧接着前两句,由 转向了,揭示了昭君悲剧的根源。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
4、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一词,突出昭君遗恨之深,并深寓诗人的同情。“”二字则传神地第3 3页共6565页渲染出魂归时 的环境气氛。4.“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点明了全诗写昭君“”的主题。本句妙在本应是,却依就顺应全文,按照昭君的形象绘出一个蓝本:千载以来,胡乐中诉说着她的怨恨。若作者介入描述,直抒议论,则昭君的愁怨之美就失去了。客至教案 2教学目标1.旅夜抒怀:通过课文题目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2.客至: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阅读。3 咏怀古迹: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两首律诗,旅夜抒怀和客至。读诗要从“头”开始,说
5、明诗的题目对理解诗歌很重要。今天,我们试着通过题目来鉴赏一首诗。二、文本研读1.通过“旅”字看背景思考: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是“旅”,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呢?明确:“旅”是旅居之意。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第4 4页共6565页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小结:这一年,杜甫已满53 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再加上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
6、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2.通过“夜”字察实景第二个关键词是“夜”。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明确: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诗中哪些诗句和“夜”是相对应的的?明确: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明确:共有两组: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江流。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凄冷)第二组:星空
7、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第5 5页共6565页涌澎湃奔流不息。(雄浑阔大)诗三、四句写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明确:此诗写的是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这是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3.通过“书怀”悟实情“书怀”,亦即书写情怀,抒发感情。把诗中“书怀”部分朗读一遍。明确: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那
8、么在诗中“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明确:“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为”老病”而休的。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明确: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下的反话,既然“名声”是因“文章”第6 6页共6565页而著的,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他的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提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明确: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
9、感,后以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6)除了比喻,尾联还有什么手法?达到什么效果?明确: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了。三、拓展延伸杜甫的这种自感身世孤苦漂零的沉郁之作你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明确:在其后两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的登高。在他去世前两年所作登岳阳楼中也有这样的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四、诗歌小结读起这样的诗歌,我们不免都要随着抒情主人公一起哀叹泣涕了。我们知道,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有一个著名的杜甫草堂,这是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获得的一个暂时安身的栖身之所。在这里,第7 7页共6565页杜甫度过了一段恬静而又安宁的生活。同时也创作了一些清新自然风格的诗歌。
10、客至就是其中的一首。五、课堂拓展自学 客至,结合诗歌的背景、自注、注释,思考下面问题: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阅读客至、宾至,说说诗人为什么分别用“客”、“宾”为标题(提示: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异。)明确:喜。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
11、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第8 8页共6565页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
12、联两句。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
13、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这两首诗都是写迎接和招待客人的,但由于对象与诗人的情感关系的不同,“宾是贵介之宾,客是相知之客”,这样就造成了第9 9页共6565页诗人表达的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别。客至一诗中的情感显得真诚深厚、亲切融洽、富有生活气息;宾至中所表达的虽然也是诗人的真实情感,但由于对方是“贵介之宾”,所以也就显得客套和拘谨,有应酬和敬而远之的成分。在用语上,前者通俗明白,如话家常;后者庄重严肃中带有调侃。正因为有以上的区别,
14、所以用“客”“宾”分别为题。六、鉴赏咏怀古迹(其三)(一)导入昭君出塞而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 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词语。明确:诗人咏昭君村、怀念
15、王昭君。(怨恨)(三).背景简介第1010页共6565页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 咏怀古迹。明确: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四).赏析诗歌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明显不是)写什么?(写景)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
16、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目的: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这大概是因为诗人首先想到,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2.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明确: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第1111页共6565页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
17、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大巧若拙)3.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明确: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待。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因课文有注释,可让学生讲,以训练其表达能力。)4.昭君在汉
18、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明确: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 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第1212页共6565页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5.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明确:不是。王安石曾为毛延寿鸣不平
19、,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6.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明确:“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是否又会响起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
20、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五)、鉴赏语言1.“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第1313页共6565页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
21、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22、六)、鉴赏主旨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借事抒情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第1414页共6565页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怨恨。七、作业布置背熟旅夜抒怀熟读其他三首诗歌客至教案 3主备人:孙莉 审核人:高二备课组使用时间_年_月_日 使用人_目标展示:1.旅夜抒怀通过课文题目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2.客至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阅读。学导结合:1.通过“旅”字 看背景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是“旅”,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呢?“旅”是旅居之意。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
23、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小结:这一年,杜甫已满53 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再加上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第1515页共6565页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2.通过“夜”字 察实景第二个关键词是“夜”。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_诗中哪些诗句和“夜”是相对应的的?_体味一下作
24、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_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_第1616页共6565页_诗三、四句写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_3.通过“书怀”悟实情“书怀”,亦即书写情怀,抒发感情。_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那么在诗中“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_第1717页共6565页_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明确: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_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此时确
25、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他的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提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_(6)除了比喻,尾联还有什么手法?达到什么效果?_读起这样的诗歌,我们不免都要随着抒情主人公一起哀叹泣涕了。我们知道,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有一个著名的杜甫草堂,这第1818页共6565页是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获得的一个暂时安身的栖身之所。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一段恬静而又安宁的生活。同时也创作了一些清新自然风格的诗歌。客至就是其中的一首。自读 客至,结合诗歌的背景、自注、注释,思考下面问题: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_结合诗句说说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客至 2022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