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pdf(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2 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22022 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例 2、例 3 及练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 21、观察第 3 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
2、懂方向?2、学生同桌合作画。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二)教学例 31、观察例 3 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4、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怎么走?三、巩固练习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2、做一做从图
3、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四、综合练习1、观察第 2 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3、第 6 页第 3 题、第 7 页第 4 题: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五、总结。六、布置预习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板书设计:绘制平面图弄清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找到位置学看路线图说出路线20222022 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 2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科书第 9294 页。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特征量。求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到,如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速度等。这样的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出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量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的基础上教学比较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统计与平均数的教学,是把已学的统计知识和认识平均数结合起来,学会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移多补少。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求平均数是解决
5、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多种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多角度理解和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求平均数一般方法的掌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会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
6、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 1呈现套圈情境。呈现套圈情境。多媒体演示套圈比赛场景。谈话:这是三(1)班第一小队正在进行的套圈比赛,一队是男生,另一队是女生。比赛规则是每人套 15 个圈,比一比哪一队套得准。下面就请同学们给他们做裁判,好不好?2 2收集整理数据。收集整理数据。多媒体依次演示 4 个男生和 5 个女生套圈比赛情况,最后将每个选手卡通像与其套圈结果定格组合成一个画面。要求学生根据男、女生套圈成绩,小组合作利用小方块完成统计图(每小组中男生合作完成男生队成绩的统计,女生合作完成女生队成绩的统计)。20222022 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年苏教
7、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3 3教案内容:教案内容: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继续教学三年级数学,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转乘法观察物体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认识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统计认识小数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数与代数:数与代数: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
8、商中间、末尾有 0 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 1 千米二 1000米,1 吨:1000 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能指出由
9、 4 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统计与概率: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限结果是整数)。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2.
10、数学思考方面。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 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在简单的物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平面图形的变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在研究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以及
11、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20222022 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一位小数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
12、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大多数家庭都能自主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因此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知识面较广。结合我校这三年来的课改实验来看,由于实验教师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
13、法,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更能自主学习,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并应用到生活中去”。另外,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已经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儿童书籍:快乐珠心算(13.5 元)、老夫子(3.2 元)、安徒生童话(10.5 元)、数学游戏(9.2 元)、十万个为什么(11.5 元)、蜡笔小新(8.3 元)、1.“买书”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些书,想买哪些书。2.让学生根据活动过程,提出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提:(1)我想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2)快
14、乐珠心算比数学游戏贵多少元?(教师选择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其中有关加法的问题。(二)探讨算理和算法1.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1)让学生根据问题先列算式(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列式:3?2+11?5=)师:我们没有学过小数的加法,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能不能算出结果。(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3)汇报自己的算法。3.2 元=32 角,11.5 元=115 角,32 角+115 角=147 角,也就是 14.7 元。我用元加元,角加角的方法。3.2 元=3 元 2 角,11.5 元=11 元 5 角,3 元+11
15、 元=14 元,2角+5 角=7 角,14 元+7 角=14 元 7 角,也就是 14.7 元。11 元 5 角+3 元 2 角 14 元 7 角元角 3?2+11?514?7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教师加以引导。)(4)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加法。(5)让学生说说小数点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分别表示什么。(6)观察:第三种算法和前面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都是相同单位的数进行相加,不同的是多了一个小数点)。(7)多媒体出示智慧老人说的话:整数加法要从最右边的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从最右边的低位加起,小数点一定要对齐。(8)小组讨论:为什么智慧
16、老人说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单位(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就都对齐了。)2.一本快乐珠心算比一本数学游戏贵多少元?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1)鼓励学生迎接挑战,独立思考解决,教师巡视指导。(2)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并说说算法。3.小结(把课题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三)解释应用师:前面我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你能不能利用刚才学过的知识,选择某个问题独立列式解答呢?1.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2.小组内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3.小组派代表上来汇报,大家评一评,看他们组能不能拿到智慧星。(四)数学游戏
17、:对对碰(课本第 6 页的“试一试”)师:比一比,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竖式写得整齐美观,就奖给他们组一颗智慧星。(五)总结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0222022 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5 5教学时间:总第 1 课时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口算练习。学生计算,汇报交流。二、交流共享
18、 1.教学例 1。(1)出示教材第 1 页例 1(2)探究算法。提问:如何算出 10 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全班交流。(3)试一试。师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只要把 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两个 0 即可。2.教学例 2。(1)出示教材第 2 页例 2。指名读出例题表格中的数据。师小结:有的比30 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 千克多一些。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约重 30 千克。(2)完成教材第 3 页“想想做做”第 5 题。集体交流,指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分别把两个乘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三、反馈完善完成教材第 2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四、反思
19、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时间:总第 2 课时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口算。78+3=66+4=59+7=2.用竖式计算。233=212=324=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 3。(1)出示教材第 3 页例 3 主题图。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估算。提问:谁能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你是怎样估算的?(3)合作探究,解
20、决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小组交流。(4)归纳总结。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 4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组织讨论,纠正错误。提问: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小组内交流。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教学时间:总第 3 课时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经历稍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21、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二、交流共享1.出示教材第 5 页例 4。提问:每箱迷你南瓜 24 个,53 箱一共有多少个?该怎样列式?追问: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2.探究算法。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和之前不同的是,计算时每一个乘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都要进位。引导思考:我们在前面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要进位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回忆“乘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法。3.归纳小结。4.检验算式。学生用竖式计算得出 5324=1272。完成后,让学生先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再集体订正。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 6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第 2 题。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教师巡
22、视,指名板演,集体交流。2.完成教材第 6 页“想想做做”第3 题、第4 题。让学生作出合理的假设,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教学时间:总第 4 课时课题:练习一第 4 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笔算,会用调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来验算乘法。2.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完成教材第 7 页“练习一”第 1 题第 2 题。出示题目,全班分为四组,每组计算两题,学生独立完成。评讲:计算的正确率和验算的方法.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 7 页“练习一”第 3 题。让学生先阅读
23、表格,明确题意,再独立填写表格。评讲:怎样填出“一共的枝数”,请归纳出本题的数量关系。2.完成教材第 7 页“练习一”第 4 题、第 5 题、第 6 题、第 7 题。让学生先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三、综合练习完成教材第 8 页“练习一”第 8 题、第 9 题、第 10 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四、反思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20222022 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6 6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47-48 页练习十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
24、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计算题卡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一、复习整理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3420_10133021304320_40517063307210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244321342112123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 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
25、过程。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二、巩固练习1、笔算。12443213421121232332412122233412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2、391131 31233322241241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 47 页的第 4、第 5 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苏教版 三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