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关于劝学教案合集5篇.pdf
《2021年关于劝学教案合集5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关于劝学教案合集5篇.pdf(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1 年关于劝学教案合集年关于劝学教案合集 5 5 篇篇劝学教案劝学教案 篇篇 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3、掌握_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二、能力目标二、能力目标学习_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三、德育目标三、德育目标1、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
2、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教学时数】【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五分钟一、课前五分钟安排 2 名学生背诵论语片段,并翻译。二、导入新课二、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_。2、解题劝学的“劝”
3、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劝”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 _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三、研习课文1、全班齐读课文。正音,指出不足之处。2、讲解第
4、一自然段。提问: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明确:是全文的文眼。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3、研习第 2 段(1)学生齐读第 2 段。(2)讲解第 2 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輮:使弯曲 规:测圆之器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虽:即使 有:通“又”槁暴:槁,枯。暴,通“曝”,晒。挺: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受绳:经墨线量过 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就:动词,靠近,接近 砺:磨刀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验,检查 省:省察 乎:相
5、当于“于”知:通“智”,智慧 过:过错(3)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加工 冷冻明确:蓝-青 水-冰胜于 寒于輮 绳 砺直木-轮 木-直 金-利(4)上面提到的五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他们是平行并列的,还是依次排列的?请分析说明。明确:从论证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层: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得到发展、提高;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这两层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4、研习第 3 段。(1)学生齐读第 3 段。(2)讲解第 3 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 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
6、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须臾:片刻 跂:提起脚后跟 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彰:明显,显著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助,利用 舆:车 利足:脚步快 致:达到 能水:指游水,能,动词 绝:渡 生:通“性”,资质,禀赋 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3)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善假于物”的?明确:从四个方面说明。即: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最后一句是对以上四种情况的归纳总结,说明
7、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1-3 段。2、完成课后练习第 3 题。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课前五分钟一、课前五分钟安排 2 名学生背诵论语片段,并翻译。二、检查背诵情况二、检查背诵情况抽查(个别)背诵,集体背诵。三、讲解第四自然段。三、讲解第四自然段。1、请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2、讲解:“兴焉”“生焉”“备焉”的“焉”-或注为“于是”,亦通。虚词也可以活解,只要于文意无害。“无以”-可与“河曲智里无以应”作比较。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3、本段可分几个层次,各说明什么道理?明确:可分为三个层次。开头至“无以成江海”,说明知识在于积累。“骐骥一跃”至“金石可
8、镂”,说明学习贵在坚持。“蚓无爪牙之利”至段末,从正反两方面强调说明用心、专心的重要性。四、总结全文。四、总结全文。1、提问:_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明确:_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方面进行论述。齐读全文,体会_善用比喻、说理透彻的特点。2、结合优化设计提供的相关材料及_所体现的观点,了解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约公元前313-前 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
9、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_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3、设喻的运用。提示:严格地说,通常所谓“比喻论证”是不确切的,比喻是一种修辞技巧,常用来说
10、明事物的状态、大小、色泽等等;设喻则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应称为“设喻论证”。学生讨论:(1)从_看,运用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_在设喻的运用上有哪些特点?小结要点: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附带说说,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上学期已学过,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剑”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_的设喻有两大特点:一是方式灵活,有时从一个方面用同类事物并列设喻以加强效果,如“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有时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同一道理,如“骐骥一跃功在不舍”。二是用一连串的设喻,而内容逐步加深,如“登高而招而绝江河”。五、布置作
11、业1、背诵全文。2、完成优化设计练习。【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劝学(荀子)(1)学比可以已-中心论点提高自己(2)学习的意义 比喻改变自己(3)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积累 对比(4)学习的态度、方法 坚持专心劝学教案劝学教案 篇篇 2 2第三单元 劝学劝学教学目标:1、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4、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更、书、劝、学、首、迟、发”7 个生字,掌握一个新部首。教学重点:1、认识10 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7 个要求会写的字。学会新部首。2
12、、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教学准备:1、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2、生字卡片。3、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颜真卿的资料。第一课时(4-1)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进入学校,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大家知道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吗?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这们的名人名言。出示:学而不厌;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后人,要从少立志读书自强、勤奋刻苦、珍惜时间,不能虚度过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会后悔的。今
13、天我们要学习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诗劝学。颜真卿这个人物很有名,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学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他创造的书法具有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他所有的这些成绩都来自于他从少的勤奋好学,后来他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写了出来,为后人留下 劝学这首诗。二、朗读古诗,初步体会诗意。1、教师示范读诗,诗的节奏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2、教师领读。3、学生自由读诗。4、个别学生读诗,教师纠正字音。5、学生齐读古诗。6、学生自由读诗,同时找出要求会写的
14、字。三、在文本中学习要求会写的字。1、学习“劝”:“劝”有两个意思,一是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如“劝告”;二是鼓励,如“劝学”。谁知道“劝”字在诗有是哪个意思?2、学习“学”:朗读诗的前两句。3、学习“更”:指导发音。4、学习“书”: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晚上要挑灯夜读,早上鸡叫就要起订读书。5、学习“发”:“发”是多音字。6、学习“首”。7、学习“迟”:后两名诗的意思是有的人青少年时期不勤奋,等到白头时再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8、认读要求会认的字:学习“灯”“读”“勤”“悔”。四、再读古诗,感情诗意。诗的用意是勉励青少年及早努力,不虚度光阴。五、背诵古诗。六、巩固生字1、送字宝宝回家。将诗文抄在
15、黑板上,学生将生字卡片贴到正确的位置。2、多音字练习。3、字理识字练习。出示“道”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练习讲述。七、课后作业熟练背诵古诗。第二课时(4-2)三、认读生字卡片四、指导书写可按字形结构分类。五、课后练习1、读一读。生自由读、开火车读。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体会背景图的作用:小蜜蜂非常勤劳,我们要向它们学习。2、写一写。指导学生把这些词写在虚宫格里,写美观。3、背一背。指导学生熟练背诵惜时和三句名言,不必强调理解诗意。六、课后作业。1、书写生字。2、书写词语:劝学、头发、学生、迟早、首长。教学反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了古诗所描绘的意思,认识了 10 个生字,
16、会写 7 个生字,学会了“首”的字理。冬冬写字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冬冬后来说话的含义,体会怎样才能写好字,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词语。3、认识 12 个生字、1 个部首、会写 8 个生字。4、唤起表达欲望,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1、认识 12 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 8 个要求会写的字。2、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写好字,激起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欲望。第一课时(4-3)一、问题导入,激发学习情趣1、有一个叫冬冬的小朋友练习写字,可是怎么也写不好。后来,他终于能写出好看的写了,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短文冬冬写字。2、出示课题冬冬写字。3、领读课
17、题,强调第二个“冬”字读轻声。4、读到冬冬写字这个题目时,你想到了什么?老师想到了跟大家刚入学时写的字相比,现在大家写的字真是有了很大的进步!5、出示作业比较。6、大家入学已经很长时间了,每个人写都有了进步。大家想知道冬冬是怎么写好字的吗?接下来就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找出来。二、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随文学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生个别读。2、指导学生读出重音。3、朗读第一段,找出冬冬说话的句子。4、大家是怎么找到的?有什么窍门吗?5、原来窍门就是小小的引号。6、读完了第一自然段,你能找出冬冬认为自己写不好字的原因吗?7、朗读第二段,这回冬冬找到自
18、己写不好字的真正原因了吗?是什么?后来他为什么能写好字了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把问题回答完整:因为姐姐教了他正确的姿势,从此他改掉了以前的坏毛病,所以他写的字越来越漂亮了。8、讨论:你认为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呢?姿势正确:要做到“三个一”写字要认真。三、练习1、小组比赛分角色朗读课文。2、填量词练习。3、补充成语练习。4、形近字组词。第二课时(4-4)一、复习1、认读生字卡片。2、有感情朗读课文。二、指导书写1、复习部首,书写“对”字。2、指导书写“样、认、体”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总结出左窄右大特点。3、教会学生一个新部首,指导书写“笔”字,注意上小下大的特点。4、指导书写半包
19、围结构的“道”字。三、练习1、“又”“尺”在下面字中有什么变化?写一写。有些独体字在做偏旁、部件后便发生变化,如“又”“尺”的捺变点。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变化吗?2、读一读,写一写。照样子书写,要求正确、美观。3、写一写。把刚入学时写的字和现在的字比一比,通过变化感受自己在学习上收获的进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四、课后作业1、书写要求会写的字。2、准备写好比赛的作品。教学反思:能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悟了课文的大意,生字书写较漂亮;笔画记忆不够准确;加强指导和书写。小猫钓鱼教学目标:1、认识 14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学会两个新部首。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0、文。3、让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口语表达能力。4、通过童话故事中小猫的经历懂得:做任何事都应该认认真真,专心致志,三心二意必将一事无成。教学重点:理解猫妈妈批评教育小花猫的话。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对_的学习懂得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第一课时(4-5)一、导入1、出示课件上的图片:一条鱼、一只猫。看图说话。2、导入: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字卡,你能借助拼音认出这个字吗?认读这个字,你能用“钓”字和黑板上的字或词组词吗?或者说一句话?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二、用幻灯展示出课题小猫钓鱼三、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提出下列要求: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21、多读几遍。注意带有“一”的词中“一”的声调变化,注意多音字“着”的读音。标出自然段。找出_中除了小猫、猫妈妈和鱼之外的小动物,在字的下边点上圆点。画出猫妈妈对小花猫说的话。2、指名读课文。3、齐读课文。四、理解课文1、图中画的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与哪一自然段的内容相对应?2、同学们,大家看到这是什么啊?大家看到的这只蜻蜓很漂亮,大家都很喜欢,那么小猫看到蜻蜓了吗?谁能找到这段文字来读一读呢?3、这幅画中的谁又去干什么了?与哪一自然段内容相对应?这次小猫是怎样去捉蝴蝶的呢?出示“双”字卡片,请学生观察字形交猜测读音,因为这个左右结构的字两边是相同的,都是“又”字,只是左边的捺变成了捺点。让学生
22、观察字形,在教师的分析基础上自己体会理解字意。学写“双”字,强调字音是卷舌音。指导书写,组词造句。4、同学们,小猫在扑打蜻蜓和捉蝴蝶之后又做了什么呢?谁能找到_中的这个段落是哪一段?全班齐读。谁能到讲台前,来表演一下小猫看到了一群麻雀之后的动作?谁能用一个字来表述这个动作?出示字卡并学习。说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个字的?指导书字。5、同学们,小猫钓到鱼了吗?他高兴吗?说了什么?你能从_中找出来读一读吗?“小猫的盆子里还是空空的。”说明小猫没有钓到鱼。教师讲解“空”字的书写及部首。小猫不高兴了,他“生气”了。让学生做一个生气的表情给自己的同桌看。学习“气”字并指导书写,谁能来试着读一读小猫
23、的话呢?要让我们感受到小猫此刻的心情。6、小猫不只生气,还有些着急,看着妈妈钓了一大盆鱼,小猫不禁要问:为什么自己没有钓到一条鱼呢?同学们,大家能告诉小猫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三心二意,只有一心一意专心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好。同学们从小就要养成做事认真、专心致志的好习惯。五、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把小猫钓鱼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并告诉他们自己懂得了什么道理。3、作业本书写生字。4、想一想:如果小猫又和妈妈去钓鱼,这次他会怎么做?第二课时(4-6)一、表达训练:根据图片提示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二、学习生字。1、复习生字。2、学习新的生字。以“这四个生字可以组成两个词语”
24、激发学生的兴趣,“半条立”。讲解四个字并指导书写,参考基础知识中的相关资料。3、游戏“小猫钓鱼”。4、根据书后练习题“读一读”开展读词语游戏。三、选词填空。四、“读一读、说一说”三个时间副词“连忙、马上、立刻”,课件出示相关词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演,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将句子补充完整。五、课后题“读一读,再说说信的意思”让学生通过图画,引导学生想象,猜测三幅图说了什么,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领读,通过这首儿歌的朗读,让学生领悟学习的重要性,激发识字的欲望。六、故事会1、续编故事:一天,猫妈妈又带着小猫去河边钓鱼。这次,蜻蜓、蝴蝶、麻雀又飞到了小猫的身边,大家猜,这次小猫会钓到鱼吗?你是
25、怎样专心做一件事的,讲给大家听听好吗?教学反思:能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悟了课文的大意,生字书写较漂亮;笔画记忆不够准确;认识 14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了解课文的寓意。分组传话(4-7)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知什么是传话游戏,传话时要认真听,记住别人说话的内容,口齿清楚地把话传给别人。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与人口语交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知准确传话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教学重点通过传话游戏,知道怎样准确传话,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及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难点准确传话,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及口语交际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关 劝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