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认识分数》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分数》教案.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认识分数教案认识分数教案第第 1 1 节认识几分之一节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981 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3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情感态度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难点:几分之一的意义。教具学具教具学具课件情境图、2 个桃子、2 把凳子、1 张桌子、几张长方形纸。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出示情境图,讲故事引入请同学们根据情境图,分角色扮演,表演图中的故
2、事。故事内容大意参考如下:小猴子皮皮可淘气了,这天,它站在树上,东张西望的,想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亮亮和莉莉坐在树下的一张石头桌子旁,桌子上摆着 2 个又红又大的桃子。皮皮的眼睛一下子直了,这可是它爱吃的呀!它还没有吃早饭呢,肚子早就敲鼓了。亮亮对莉莉说:“2 个桃子,正好我们每人1 个。”说着他们就要伸手,皮皮“嗖”地一下从树上跳下来,拿起1 个桃子说:“我也要吃。”莉莉笑着说:“小猴子,你一定饿了吧,这个桃子就送给你吧!”“2 个桃子,送给小猴子1 个,就剩下 1 个桃子,怎么办?”亮亮皱着眉头对莉莉说。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故事看表演。(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接近自然也是孩子
3、的天性,通过主景图,把孩子的心与大自然联系到一起,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走进课堂。分角色表演,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又能把课堂气氛带动起来)师:对呀,1 个桃子两个人怎么办呢?在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学生乐于主动思考。这时聪明的莉莉回答说:“咱们一人一半吧。”在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学生乐于主动思考。二、导入新课1师:2 个桃子我们记为 2,1 个桃子记为 1,分桃时提到了“一半”,这个“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整个桃子的二分之一,那么“二分之一”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的数字朋友分数。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学生议论交流。(自然导入新课)生活中的“二
4、分之一”。师:你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事物吗?学生思考。生 1:一半月饼。生 2:半个西瓜。生 3:半个馒头。生 4:半张纸。(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分数的影子,联系实际)2教学例 1。出示例 1 图片及问题。把盘中的三种食品平均分给2 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师:观察一下,盘子中有哪三种食品?生:橘子,牛奶,月饼。师:这三种食品中橘子有几个?生:橘子有 4 个。师:那么,4 个橘子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分得几个?生:2 个。师:牛奶呢?生:牛奶有 2 盒,平均每人分 1 盒。师:月饼只有一个,该怎么分呢?生:掰开,每人一半。师:说得很好,对于一个月饼如果分给 2 个人,每人
5、只能分得一半,我们就可以说每人分得二分之一块月饼。3动手做一做。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它平均分成 2 份。(强调平均)把其中一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教材上的三种折法和涂法)学生独立操作。(动手是这个阶段孩子的长处,这时的感性思维比较强,让他们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折纸学习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师鼓励学生用其他的方法解决问题。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一半,也就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记作无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该怎样表示呢?学生回答:二分之一。用分数表示:1。21。21?2拓展:什么物体也能平均分,表示出它的(2)拿出一张长方
6、形纸。把它平均分成 3 份。(强调平均)把其中一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出示教材的两种折法和涂法。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3 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张纸的三分之一,记作1。3自由发言。(在学生熟悉之后,把知识点给他们)介绍写法与读法。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 3 表示平均分成 3 份,横线上面的 1 表示为分成的1 份,这个数读作三分之一。(3)再拿出 1 张长方形纸。把它平均分成 4 份。(强调平均)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请用分数表示出来。学生独立操作。进一步巩固新知,尝试利用所学解决新的问题。读出自己写的分数。学生尝试读出“四分之一”。
7、展示学生各自的分法。4试一试。师:刚才我们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2、3、4 份,下面我们进一步把一张整纸平均分成 5 份、6 份能做到吗?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发新思维,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演示把一张纸平均分为2、4、8 份的折法。启发学生其他的做法。给其中 1 份涂上颜色,然后写出份数并读出来。学生:观察老师的做法。独立动手操作。小组间读一读。(这个环节里,教师需要细心,鼓励孩子独特的做法,并给予肯定和适当的启示)5议一议。师:回想折纸的过程111、中,2、3、4 各表示什么意思?234生 1:2 表示把 1 整张纸平均分成了 2 份。生 2:3 表示把 1 整
8、张纸平均分成了 3 份。生 3:4 表示把 1 整张纸平均分成了 4 份。(通过“议一议”栏目,使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孩子把自己对“份数”的理解充分表达出来)(1)依次出示:师:请在这三个图中选出含有学生议一议,说明道理。学生思考:前面和后面的圆分成的两部分大小不一样。学生得出结论:没有平均分。教师讲解:平均。(针对容易出现的漏洞进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学生印象深刻)(2)观察折纸,想一想,平均分的份数和每份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所占的就越小。(3)比较:同一个苹果,2 个人分;同一个苹果,3 个人分;同一个苹果,4 个人分;思考三种分法中,哪种分法1
9、 个人分得的苹果多?利用结论,比较。三、巩固练习1读一读。出示“练一练”第 1 题,学生读出分数。2“练一练”第 2、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设置各种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学生在掌握了新的知识后,会有一种急于解决问题的冲动,课堂设置这些练习,既可以满足孩子,也可以充分暴露出存在的各种不足)四、课堂小结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出示路牌、外国国旗等,让学生说一说上面隐含的“分数”)2请你联系实际,在身边找一找“分数”。如:教室里窗户上有四块大小一样的玻璃,每块是它的几分之几。3向课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地用数学的眼光来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分数 认识 分数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