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3篇.pdf
《《琵琶行》教案3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教案3篇.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The heart is endless,and good is the most valuable treasure.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琵琶行教案琵琶行教案 3 3 篇篇琵琶行教案琵琶行教案 篇篇 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能目标:了解古典诗歌中序和诗的关系以及歌行体的特点。体会古典诗歌形象化的表现手法。鉴赏古典诗歌的意境美。2.技能目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热爱。领会作者情感里的人性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体会本诗十分出色的音乐描写手法。教学时数教学时数3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读琵
2、琶行有感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这是_X 的一首诗,请大家一同品位一下!主旨是那一句?明确:最后一联,不要为沦落的身世感到过度的悲伤,鼓励人们要积极乐观的生活。究竟诗中是什么样的白居易,什么样的知己,什么样的琴声,让我们一同走进白居易的这首琵琶行!二、文学常识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_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
3、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2.作者生平入仕以前(772799)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自幼聪慧,5、6 岁学作诗,9 岁熟悉声韵。11 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5、6 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15、16 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
4、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初仕至遭贬(800815)贞元十六年,白居易 29 岁,进士及第。十八年(802),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永贞时(805),王叔文、韦执谊实行政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韦上书,建议广开言路,选拔人才,惩恶赏善,举贤任能,不失时机地迅速改革。但不久,王、韦等被贬,改革失败。他的建议未及采用,写有寓意等诗表示惋惜。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 篇,对社会政治各项重大问题所提治理方案,是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资料。这年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今陕西周至)县
5、尉,作观刈麦,长恨歌。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次年授左拾遗。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在儒家“兼济”思想的指导下,他不怕得罪权贵近臣,连续上书论事,都是关系国家治乱、人民生活的重要文件。与此同时,他还自觉地以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促进新乐府运动,写了大量的讽谕诗,和他在政治上的努力相辅而行。但由于朝政日趋腐败,他的这些奏状和诗歌反而招来当权者的忌恨与打击。(_写作背景)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
6、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贬江州以后的内外迁调(816828)白居易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写下琵琶行。诗中通过一个擅奏琵琶的长安名妓沦落江湖的不幸身世,寄托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在这之前,他已经看到朝廷的种种黑暗,萌生过及早抽身的念头。经过这次打击,思想更从“兼济”急遽转向“独善”,决心要做到“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重题);“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咏怀)。但他并没有辞官归隐,而是选择了一条“吏隐”的道路,一边挂着闲职,一边在庐山盖起草堂,与僧朋道侣交游,以求知足保和,
7、与世无忤。与之相适应,描写闲静恬淡境界、抒发个人情感的闲适诗和感伤诗,便开始多起来,而前期那种战斗性强烈的讽谕诗则比较少见了。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退居洛阳的晚年生活(829846)白居易从 58 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
8、,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73 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今已辟为游览胜地。3.歌、行、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三、重点字词
9、句1.视频朗读材料,疏通字音。商贾 g 恬静 tin 贬谪 zh 霓裳 chng 六幺 yo荻花 d 乍破 zh 慢捻 nin 幽咽 y 迸裂 bng嘈嘈 co 间关 jin 虾蟆 hm 名属 sh 教坊 fng红绡 xio 钿头 din 银篦 b 呕哑嘲哳uyzhozh2.古今异义词明年: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因为:古:两个词,因此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颜色:古:神态、脸色。今:色彩老大:古:年龄大。今:兄弟排行第一。向前:古:从前、刚才。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3.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名状遂命酒 名动商人重利轻离别 形意动用法4.文言句式歌以赠之 宾语前置,介词“以
10、”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宾短语后置;于,向四、诵读诗歌,整体感知(再读课文,了解诗文的主要情节。)1.诗前面的小序有何作用?明确:(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情节;(2)概述琵琶女的身世;(3)点明写作的动机;(4)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情感基调。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什么事?明确:叙述了诗人谪居江州,月夜江边送客,巧遇琵琶女之事。3.全诗一共分为五个自然段,给每段概括一个小题目。明确:(1)江头送客(2)琵琶传情(3)追忆往昔(4)同为沦落(5)司马衫湿4.诗文通过叙事,塑造了那几个人物形象?其共同点是什么?明确: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自己两个形象。共同点为“同为天涯沦落人”。
11、5.“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明确:相同点:本是京城女a.来自京都去年辞帝京誉满京都名艺人b.出色才能 天涯沦落才华横溢大诗人年长色衰守空船c.落泊失意直言相谏遭贬谪因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白居易才从琵琶曲中听出了琵琶女的哀怨,以至泪湿青衫,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无限感慨。五、合作探究(三读_,重点品析第二自然段)1.全文写到作者一共听见几次琵琶曲?简要分析。明确:一共三次。第一次,闻声不见人,情相触;第二次,见人再问声,情相通;第三次,知人重闻声,情相融。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的?有什么好处?明确:(分析句子,指导背诵)(1)比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琵琶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