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案.pdf





《《滕王阁序》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王阁序》教案.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滦南一中教案纸滦南一中教案纸20122013 学年上学期教案日期 2012 年 9 月 2 日课题教学目标滕王阁序1、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2、鉴赏景物描写的特色。3、体会作者的情怀。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2、鉴赏景物描写的特色。典故的含义及作者的用意。反复诵读,鉴赏比较,合作学习多媒体、诵读视频3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观看电视片千古名楼滕王阁,欣赏滕王阁美景,了解滕王阁的相关背景。二、欣赏孙道临视频朗诵,初步了解课文。(学生小声跟读)三、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初唐文学家。祖父是隋朝著
2、名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 675 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在前往交趾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多以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
3、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其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四、关于文体骈文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五、朗读指导:句子节奏划分1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
4、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2)、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七字句读法有四种:(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4)、都督/阎公/之雅望。六、听诵读录音,学生放声跟读七、练习:1、翼轸(yzhn)2、襟(jn)三江3、鹤汀(tng)4、凫(f)渚(zh)5、川泽纡(y)6、孤鹜(w)7、樽(z
5、n)8、迥(jing)9、盛筵(yn)10、梓(z)泽11、襜(chn)帷12、睢(su)园13、瓯(u)越14、骖騑(cn fi)15、睇眄(d min)16、棨戟(q j)17、披绣闼(t)18、叨(to)陪鲤对19、遄(chun)飞20、命运多舛(chun)八、自读缓读,根据注解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理清结构全文层层扣题,文思缜密,运思谋篇,无不统于题目之下。结合课文,分析文中的每一个段落紧扣题目的哪个词而写。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第一段历叙洪州地势雄伟、物产珍异、人才杰出、宾主尊贵(洪府)第二、三段展示出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秋日、登、滕王阁)第四、五段正面写滕王阁宴会,由参与宴会的
6、逸兴,引出人生遇合的感慨(饯)第六、七段自叙遭际,说明有幸躬逢盛会,自当应命作序(别、序)文章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概写风貌,引出与会人物。述宾主之美第二部分(2-3):三秋时节,滕王阁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绘山川之美第三部分(4-5):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第四部分(6-7):叹知己难遇,胜宴难再九、分析第一段(生齐诵)第一段第一段描绘了一幅山川秀美与天上星光遥相辉映的景象,视野开阔,气势宏伟。紧扣“洪府”,赞:历史悠久、辖境辽阔、物产珍异、人才杰出2第二课时一、导入(一)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联,阅读后回答问题。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
7、,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1、“一楼何奇”中的“楼”具体指的应该是岳阳楼,“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的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说的“忧”、“乐”。综观全联,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湖庭风景及作者感慨,即此地人杰地灵,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真意。2、观看岳阳楼图片3、岳阳楼及名诗文介绍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水光楼影,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
8、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下。公元 1045 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共 360 字,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可谓千古绝唱: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泪流。前四句把诗人对岳阳楼的仰慕及岳阳楼所处的地位,抒写得十分酣畅;后四句则将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对国家的忧思,表现得郁抑
9、沉重;两者融合一起,写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发人深省,感人肺腑。范仲淹与杜甫都是借景抒怀,未正面描写楼,未赞美楼。(二)看几幅对联,猜描写什么?黄鹤飞去且飞去;白云可留不可留。心远天地宽,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我辞江汉去,推窗寄概,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1、描写的是黄鹤楼2、观看黄鹤楼图片3、黄鹤楼及名诗文介绍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
10、黄鹤楼”。后来逐渐成为文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旅游胜地。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3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此二首诗同样也是借景抒情,未描写赞美楼。(三)滕王阁滕王阁位于赣江东岸,江西南昌西北,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第 22 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
11、洪州都督时所创建。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 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据说唯一的建树就是在公元 653 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此楼便是“滕王阁”。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
12、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只有滕王阁序中从正面极力描写赞美阁。让我们一起来鉴赏本文二、三段的景物描写。二、生齐诵二三段,想象课文中二、三段的景,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三、鉴赏请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二、三段的景。“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騑”四语写自己来到腾王“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第2 段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第3 段登阁远望所见山川之美。第二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先点明时间,深秋季节,骤雨初歇,山峦景物全都笼罩在一片暮霭之中,从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滕王阁序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