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pdf(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f we really want to know our state of mind,we should first look at our actions.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 1 1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借助儿歌内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2、通过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借助儿歌内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
2、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活动难点: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活动准备:活动准备:儿歌小老鼠上灯台、音乐、松紧带一条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说唱儿歌,游戏导入,初步渗透 A 段乐曲的节奏。1、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进入场地,渗透 A 段乐曲的旋律。二、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1、师: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屋子里藏着一只大花猫,可吓人了,你是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2、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随音乐练习老鼠走的动作。3、师:小老鼠不光要悄悄的走,还要在停下的时候到处的看一看,怎么看?看哪里?小结:小老鼠要偷
3、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这样才不被大花猫发现。4、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随音乐练习老鼠走和张望的动作。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这是什么声音?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小结:原来是小老鼠掉下来了,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个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鼻子等身体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师:你觉得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怎样把它拉下来?3、幼儿随音乐用夸张的神情和动作拉泡泡糖。四、播
4、放完整的音乐,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师:小老鼠可真不容易,本来想高高兴兴的去偷油吃,结果呢。掉在了泡泡糖上,还要使劲拉,我们刚才听的音乐就是讲了这样一件事情,现在让我们把音乐完整听一听。五、指导幼儿在乐曲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六、增加“大花猫”的角色进行游戏。活动反思: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
5、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 2 2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能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较形象的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2、把积累的生活动作变做律动动作时,需要夸张。3、做较大动作时,注意自己站的位置,不影响别人。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活动
6、准备:活动准备:1、音乐磁带 2、事先玩国泡泡糖,对泡泡糖有感性的认识。活动过程:1、听故事,按故事情节做动作。(1)老师讲小老鼠的故事:有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的溜出去玩。他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呼呼的东西。它不知道这是泡泡糖,赶忙用手去拽,呀!泡泡糖粘到受上手上了,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粘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象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一只大猫冲了过来,小老鼠象个雪球似的飞快的滚回家。(2)按故事情节做玩泡泡糖的动作 2、幼儿听音乐,按故事情节做动作。(1)教师:现在我请你们听音乐,这段音乐就是告
7、诉我们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请你们用动作在位置上按故事情节作动作。(2)幼儿在座位上做动作,教师用小幅度的动作提示。在b 段音乐开始处用语言对幼儿进行提示。(3)玩游戏第一遍游戏:幼儿与教师一同听音乐做动作第一遍游戏:用教师的律动动作与幼儿生活动作相比较来提示幼儿注意夸张。第二遍游戏:教师提醒幼儿一同听音乐做动作。提醒幼儿在游戏中注意:泡泡糖弹回来时可粘在身体的各个不同的部位!(4)听音乐,按故事的情节完整的做小老鼠很泡泡糖的游戏。活动反思: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8、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 3 3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中班幼儿热爱动物,模仿能力越来强,平时也喜欢模仿小动物;他们对音乐节奏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小老鼠和泡泡糖是活泼欢快的 AB 两段乐曲,节奏感强;小老鼠风趣、诙谐的
9、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通过,鼓励幼儿夸张、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模仿老鼠偷走、拽泡泡糖、被猫吓倒等有趣的内容,让幼儿感受音乐游戏的无限乐趣。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熟悉乐曲的欢快活泼的节奏和旋律。2.尝试大胆、夸张地表现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和拽泡泡糖的动作。3.愿意与同伴一起进行音乐游戏,初步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复习童谣小老鼠上灯台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活动建议1.手指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导入,引导幼儿回忆小老鼠的动作。提问:小老鼠的走路(吃东西)时什么样子的?2.欣赏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1
10、)完整欣赏,幼儿自由表演。(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2)分段欣赏,并引导幼儿说出两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故事情节。A 段音乐表现小老鼠从洞里跑出来的情景;B 段音乐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情景。(3)引导幼儿分段进行创编活动,鼓励幼儿按节奏表现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的情景,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时表情尽可能夸张一些,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3.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4.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1)提示幼儿按节奏,夸张地表现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拽泡泡糖的音乐形象。(2)老师或一名幼儿扮演“大花猫”,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中
11、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 4 4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知道泡泡糖吃完后应该放到哪里,增强环保意识。2.创造性的表现玩泡泡糖的有趣动作,提高动作的表现力。3.学会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大胆表演律动。4.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5.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分析:重点:能够大胆合拍地表演律动动作。难点:引导幼儿夸张地、创造性地表演玩泡泡糖的动作。活动准备:活动准备:律动音乐、猫咪头饰、小老鼠头饰。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导入:创设游戏化情境,幼儿跟随音乐做热身律动。二.展开:1.教师讲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述音乐情节中得故事,
12、使幼儿对音乐内容有所感知与了解。故事内容:有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糊糊的东西。它不知道这是泡泡糖,于是赶紧用手去拽,呀!泡泡糖又黏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黏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滚回了家去了。2.引导幼儿探索表现小老鼠的动作(1)师:小老鼠跑出去玩,它是怎么跑的呀?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在座位上做动作。(2)提问:小老鼠跑到草地上玩,它踩到了什么?泡泡糖小朋友都吃过,泡泡糖是很粘的,它要是粘在了身上,可
13、是不容易弄下来的,小老鼠踩到泡泡糖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做动作。4.幼儿自主探索泡泡糖黏在身上的动作教师及时指导,引导幼儿夸张的把动作表现出来。5.请一名幼儿与教师合作表演泡泡糖粘到身体不同部位后拽泡泡糖。师:老师手上也粘到了一个泡泡糖,谁想来和老师一起玩一玩?6.幼儿分组练习动作。幼儿之间合作做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规范动作并引导幼儿夸张的表现出来。7.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师:现在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就是告诉我们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请你们在座位上按故事情节把它表现出来吧。8.跟随音乐,师幼共同表演音乐游戏(1)第一遍:幼儿与教师一同听音乐
14、做动作。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并把拽泡泡糖然后又弹回来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2)第二遍:教师提醒幼儿在游戏中注意,泡泡糖弹回来时可粘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如:胳膊上、腿上、脚上、脸上。(3)第三遍: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讲故事,并加上猫咪冲出来的情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猫咪出现后,教师带领幼儿连忙跑回家。活动总结:活动总结:1、“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踩到泡泡糖?”(环保教育)2、“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呢?”活动结束:活动结束: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小老鼠可被这乱丢泡泡糖的人给害惨了,那我们吃完了泡泡糖应该放到哪里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结束活动。活动反思活动反思: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
15、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孩子们在诙谐幽默的乐曲声中嬉戏、理解、融入音乐情景,玩的不亦乐乎,特别是对泡泡糖的粘性有很丰富的表现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要关注全体,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给于积极的引导、互动、带动效果好。温馨提示:温馨提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虽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人人喊打的动物,但动物王国中的小老鼠却机
16、灵好玩常常引人发笑,深得孩子和成人喜爱。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另外,泡泡糖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糖果之一,对于它的特性很黏、和给人们带来的麻烦有一定得了解,所以本活动设计以生活迁移的方式让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的创编表现更自然、丰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小百科:小百科:泡泡糖既好吃,又可以吹泡泡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泡泡糖发明于 1928 年,上世纪 90 年代最有名的泡泡糖是大大泡泡糖。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教案 5 5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做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及拽泡泡糖的动作。2.在音乐活动中大胆、乐于表现小老鼠的动作,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3.
17、有感情地学唱歌曲。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活动准备活动准备音乐、ppt、绳子。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进场导入1.打招呼: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与客人老师问好。2.进场:引导幼儿学习小老鼠的动作进场,跟随音乐做走、蹲、转圈等动作。二、模仿小老鼠动作1.出示图片,观察图片,幼儿想象故事情景(小老鼠)。2.提问:“小老鼠要干什么?”引导幼儿自主模仿轻轻地走,给予鼓励,个别指导幼儿,幼儿再次尝试动作。3.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小老鼠上灯台”停住。反复45 遍。跟随音乐 1 遍。三、幼儿表现小老鼠左右张望的动作、眼神。1.出示图片:睡觉的猫。提问:屋子里有大花猫,除了轻轻地走停下来的时候还要干什么呢
18、?引导幼儿思考。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行左右张望、快速的摆动头、眼睛盯住等动作。3.幼儿进行左右、上下、前后张望。利用语句“小老鼠上灯台左看看,小老鼠上灯台右看看”熟悉乐曲节奏型。指导每一位幼儿动作快速,眼神停住。4.掌握节奏型,边说边做动作。提醒幼儿在说“看”的时候再摆头。说儿歌 34 遍,跟音乐 1 遍。四、幼儿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情景。1.提问:“小老鼠偷油吃的时候发生了什么?”2.幼儿自由展现泡泡糖黏在身体的动作。师:“你们猜一猜泡泡糖黏在小老鼠哪里啦?”引导幼儿尝试表现身体各个部位被泡泡糖黏住的动作。通过提问、动作表现让幼儿学习拉、拽的动作。3.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各个部位拉泡泡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老鼠和泡泡糖 老鼠 泡泡糖 中班 音乐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